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法义篇

   日期:2018-07-11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20937    
  ◎ 平实老师以七住位为大乘见道,并无经论上之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七住菩萨“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前”系指观行位,而非见道位。观行位的行者自称见道,得无大妄语之嫌?(2-3)
  答:《菩萨璎珞本业经》云:“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
  上引经文最后一句:“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既然讲“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也就是说第六住以下是凡夫;反过来说,第七住以上就不是凡夫。不是凡夫,当然是见道位以上的佛弟子。而且,这是“正观”般若波罗蜜,常住不退。经文说:“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因此这个不退,是特指不退失菩提心而言,既能不退菩提心的正观,当然是大乘见道位的不退转菩萨。经文说:“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所述的正是入第七住“不退失”者的功德,自此之后,“毕竟无生,必入定位”,功德远胜六住位的退分,自然是大乘见道,并非只有到初地才是大乘见道。
  而且,不只《璎珞本业经》如此说,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发菩提心品第二〉中,也如此说:“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也是说第七住位菩萨不会退转,第六住位是随时会有退转心的。与璎珞经对照之下,就可以明白:六住菩萨虽然修习般若,却是常常会有退转心的。所以明心证得如来藏时,判定为第七住位,是正确的判教。
  虽然有些经典谈到,初地名之为见道,这是指通达位的见道。因为明心是菩萨道中很重要的关键点,特别是明心证第七住,已经了知菩萨道的不共二乘的心法,又能够现观我空和我所空,所以也同时证得小乘的初果。如果小乘初果是见道,七住菩萨自然也是见道。而且七住菩萨于大乘道心得决定,不退失菩提心,说他是大乘见道,是没有过咎的。《成唯识论》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所指的即是初次证解阿赖耶识的行者, 世尊为这些人演说唯识的经典。正觉讲堂诸位明心的同修,虽自称大乘见道,但都特别说明所证的是第七住位,见性者则说所证的是第十住位,既已特别说明所证的位阶,不致让人误会是初地圣位菩萨,就不能说他们是大妄语。(以上摘录自岳灵犀〈终于被印证了〉,刊于“成佛之道”网站“十方论坛”网页)
  《瑜伽师地论》说:“言触证者,是现见义。”“现见”,意谓不须经过比量思惟,即能现前观察得知,此与《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并无不同;不可因为经文用“正观”之观字,即谓系观行位。观行位的观察是比量,而见道位的观察则是现量、证量,并非见道位行者即不作观察,更不可因见道位行者的观察,而判其为未见道。(编案:现观与观行是不同的,现观是已现前观察悟后的智慧境界,观行是仍在观察如来藏所在的行为阶段而尚未证得。)
  此外,大乘法的见道有真见道与相见道的差别,如果触证阿赖耶识的真见道是初地,真见道后进修相见道的无数劫中也是初地,是不是意味著《成唯识论》说错了?那就免不了成就诽谤 玄奘地上菩萨的重罪了!所以初次明心时不可能是初地,只是第七住位罢了!真见道与相见道的义理,请详见 平实导师所著的《灯影》,书中有很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另外引述。
  ◎ 某日清晨5:30,后学家中突然停电,在醒来之前,作了个梦,梦中得知家中房间停电,因而于5:45醒来。萧老师的著作说到,当睡著后六识全断,如用叫或喊,当事人不一定醒来,可是摇晃身体之后,末那惊动而唤醒六识。在此后学心中有一些疑惑,这次梦中得知停电而后醒来,是末那起作用呢?还是阿赖耶识心体现前,让末那起作用而唤醒六识呢?我每礼拜二有上萧老师的课程,希望有机会老师能多讲些末那识的体性功能,好让后学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3-1)
  答:睡著有梦时,有独头意识(也就是意识未与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一起运作)在配合著末那识运作。末那识无论是于醒著时或者睡梦中,一向都不停的在缘著如来藏所显现之五尘法尘相,睡梦中,如果有比较大变动的五尘差别法尘相现前,末那识会起作意让意识去了别,而独头意识于梦中所了别之暗相,经审察后是停电现象(于梦中时以为是梦中之景象),意识之审察又让末那识起作意让眼识种子现行,于是醒过来观察,如此完成梦中之梦境与睡、醒之法。
  末那识乃是种智之法,如果想要多了解末那识,应该要参与禅净班共修,福德因缘具足破参后,再参与增上班之共修,修学一切种智,这样自然能够渐渐了解如来藏与末那识而成就道种智。
  ◎ 若人舍报后入中阴身所生的胜义根及意识较简单,非如生前大脑胜义根之复杂而能思维深细法义及记忆,故请问几点有关中阴阶段问题:
  1.于中阴阶段之亡者助念时所开示之佛法内容深度是否需要考量?而其考量之因素是否先需知悉该人生前:(1)是否相信有佛?(2)是否具正信因果知见及种性?(3)是否曾薰习第一义如来藏知见?或其它再决定开示内容之深浅。
  2.若亡者死于非命,被谋害等,于中阴阶段是否具有他心通,能知被谁所杀?及得宿命通,知为酬过去生之业报?
  3.若该人死前所造恶业,需受畜生报时,于中阴身将尽时,因业力牵引故见未来畜牲父母和合,起颠倒想而入胎,该中阴身形是否从人形变为畜牲形,而见未来畜牲父母?抑或从中阴身人形逐渐消失身形,仅剩心眼见未来畜牲父母和合故(仅由阿赖耶识流注内相分于末那及意识,而非五俱意识所见)?
  4.若中阴身四十九天后,仍然存在游荡于人间,是否表示其身投生在饿鬼道中?其鬼道身形与中阴身形?(3-3)
  答:1.为亡者开示,应先了解亡者曾造之善恶业,主要目的在于确认何时是助念或开示的适当时候。如果是造恶之人,断气后是从头部先舍报,马上助念或开示都于事无补(若要助念或者开示,就要等大约八个钟头中阴身生起之后);行善之人断气后,大多是从脚部先舍,因此于断气后四、五个钟头内,可以进行助念或者开示,亡者可以听闻而受益。倘若知道亡者修学佛法之内涵当然最好,否则就开示亡者忆念此生所造之善业,解说极乐世界之殊胜及 阿弥陀佛之慈悲与功德,让亡者能够以其所造之善业为依凭,而向往并厌离轮回之苦,引导亡者忆佛念佛,生起愿生极乐世界之心。
  2.亡者于中阴阶段,只有一点小神通,然而此小神通只是能与人间亲人心念上之通,并非是宿命通之神通。中阴阶段之意识比较简劣,无法做精细之思考,大都会随习气而行;如果是意外身亡,无法舍离人间之眷属与资财,于七七届满前都没有去投胎,便会落入饿鬼道中。若死后有所谓报复生人或者扰乱生人之行,应该属于饿鬼道之法,而不是中阴身的法。
  3.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中说:“……识已住故,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中阴)而生。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 弥勒菩萨所说甚明。中阴身随其所应生之类而现其类之中有身,入胎前,此中有身必灭,由阿赖耶识之功能,执取父精母血之凝结体而住于母胎中。
  4.于第二点已答。
  ◎ 请老师慈悲解答:
  1.梦游症中西医学尚找不出真正原因。可否用佛法作合理说明,其成因及缘有几种?
  2.应用“道种智”如何来解释梦游症现象?
  3.七、八两识如何运作及配合,才会发生令人怪异的梦游症现象?(3-8)
  答:梦游之发生,通常是因意根在戏论境界之熏习惯性所导致;由于梦境中之境界,在意识尚未觉醒之状态下,与外五尘境连接,误以为尚在梦境中,不能自我觉察,故成为梦游。梦游之现象,属于梦境之一,此梦境中亦有独头意识,末那较为执著梦境中之身行,虽有身行,然而独头意识之了别仍然限于梦境之相分,所以旁人如果呼叫也不会醒来;除非极大力之摇动或极大声呼唤,才会因为意识被警觉而离开梦境,回归现实境界,否则将会继续梦游,直至梦境结束而回归眠熟位。梦游境界中之七八识如何运作及配合,属于种智密意,亦属于破参之密意,不得公开宣说;于种智中言之,亦属不便公开之密意。以上请问 平实导师后,简单答覆如上。
  ◎ 〈真假开悟3〉说:“滤过性病毒虽然没有记忆,没有爱憎,似非有情;但那是因为果报而使它们无法产生记忆,似乎无爱憎,似非有情,其实仍然是有情众生类”,可是滤过性病毒是很低等的生物,有些生物学家甚至认为滤过性病毒不是生物;为什么低等的生物是有情,而高等的植物却不是有情?如果滤过性病毒是有情众生,它们是属于哪一种种性,什么样的有情会投生于滤过性病毒?(4-6)
  答:滤过性病毒绝非无情,生物学家不具有道种智,不能了知此等真相;就好像脑神经科医师不能完全了解意识一样,更何况能了解意根?第八识如来藏就更不用谈了。所以生物学家的说法,并不是绝对正确之说法,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人类自己的生命实相,何况能了解生命存在的无数情况?亦如天文学家在研究宇宙的实相的一样,是不可能如实理解宇宙的。滤过性病毒也一样,从道种智上来说,如果它们是无情的话,那就不应该会变种,应该如同无机物的毒药一样,永远不会改变它的体性,只要一种对治的药就可以永远对治;不须要因为毒药的变种而不断的研究不同的对治药物;所以不会变种的毒药,都是无机物,不属于有情。所以只要是会变种的,是会改变对于药性抵抗力的病毒,都应该属于有情,否则即无可能变种而对原有的药品有对抗的能力。
  亦如古时曹操恐人以砒霜暗中加害,便开始少量服用砒霜,使身体渐渐适应,然后渐渐增加到足以使一般人致命的药量;如此每日秘密服用之,而能不死,亦不使人知道此事,故能不被他人以砒霜下毒所害。这就是有情才能办到的事情,无情是没有这种能力的。滤过性病毒既然能如此应变人类的药物,产生变种的演化,而且往往成功的对抗人类的医药,可见滤过性病毒也是有情。无情的无机物的毒药,是绝对没有这种变种能力的,所以能变种的一定是有情,否则又如何能称为变种?究竟是变什么种呢?为何会成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病毒呢?这种能变种的病毒,不是生命,那又是什么呢?如果是无机物的毒药,必须有人去改变它的化学成份以后,才有可能改变它的体性,它不是自己适应对治的药品而自行改变的;所以说,能变种的滤过性病毒,一定是有情,不是无情。
  高等的植物不是有情,是因为它们没有如来藏,也不具备意识心的基本分别的能力,没有意识心存在。滤过性病毒既然能对治人类所加之于它的药物而变种适应之,当然是有极微细意识与意根的,所以能由如来藏而作变种适应。植物没有这种能力,纯粹是因为众生的业力所感,而对某些事相有所改变,而且是极长时间之后才能完成改变,不同于滤过性病毒;如果没有外缘授粉的因缘,就不会有变种的能力,自身不能变种。这是因为没有意识与意根的缘故,所以虽是高等生物,却是无情生,由众生之如来藏共业力量所控制。
  为什么会生于滤过性病毒中?当知因为极重无明所生极重贪爱,而作谤法、谤佛、谤大乘贤圣僧的缘故,其罪至重、无明至重,堕落于无间长劫地狱;又不曾修集点滴福业,所以从无间地狱而渐次转上,生在近边地狱受报完毕后,转生饿鬼道中,最后远离极重业饿鬼道后,初受生于人间时,由于点滴之福亦无的缘故,极重无明所遮障的缘故,受生于滤过性病毒中;辗转多劫以后,方得成为较高等之动物。
  ◎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上做梦的梦境中发生的事情,多半是有白日间造作的行为的歪曲或者重现。然夜间梦境发生之事情是否会遗留识种于阿赖耶识之中?或只是识种现行,无关大碍?凡人造作善恶,无非身口意,梦中之境界是否属于意识造业?若做噩梦,除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有影响之外,是否会待来世境界具足后受报?(5-2)
  答:《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说:“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平实导师在《楞伽经详解》(二)61页解释道:
  【不思议熏者,谓有情之染污末那,经由见道之见地为因,及悟后历缘对境之修道为缘,转化身口意三行,令诸染污末那四烦恼种转化为清净无漏法种,使我见我慢我爱我痴俱生烦恼逐渐消除,此种熏习过程名为不思议熏。
  譬如我慢种子现行,则使有情于他起慢,若能以见道之无漏功德返观自己之我慢,则依于如理作意思惟所得之无我见,能除我慢而逐渐消除此诸我慢种子。此种历缘对境之观修,仍须依赖分别事识之观察修正,降伏我慢之习惯,令身口意三行修正,则能使末那之我慢习气种子渐因此种熏习而逐渐转变,乃至断尽,名为不思议熏。于我慢习气渐生转变,即名为不思议变。
  错悟之人及无闻少福之人亦复如是,以错悟故不断我见,增长我慢,令末那识永不离慢;观行用功不唯无益,抑且更增我慢,名为不思议熏,以不如理作意故。无闻少福之人更加如是,以权威名声之崇拜故,依彼大名声之错悟者语,于真善知识之开示及诸著作等,皆悉不屑于一闻一读,更不肯尝试以诸经典比对思惟;以依大名声者故,于诸方不作宣传求名之善知识起于我慢;如此多人互相熏习,益增我慢,名为无福少闻之人我慢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
  此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之因,以其转变及其熏习皆非如分别事识之熏习转变明显,乃至有时因于见道或不如理作意之邪见,致此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亦于梦中及眠熟无梦之际亦能熏习转变,故名不思议。由于此种不思议熏习及转变,致使有情众生之具慢与无慢者间差异极大,故云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之因,能令现识转变故。】
  因此除了日间的行为之外,影响梦境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见地。见道的人由于断除我见的缘故,即使在睡梦中,都会继续无漏法的熏习;反过来说,我见未断的凡夫,在睡梦中,也会继续有漏法的熏习。基本上,梦境并非真实,因此梦中犯戒,不等于真正的犯戒,并没有果报的问题。睡梦中的熏习是一点一滴逐渐的转变,并不是单一的梦境就能形成种子重大转变的因。行者应该修习我空和我所空,在一切时地中绵密的观行,乃至串习到梦境中,也能忆持不失,如此便可以防止梦境的颠倒,以及睡梦中有漏法的熏习。
  ◎ 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6-1)
  答:明心与见性,在 平实导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此一心有诸多不同名称),也是禅宗所谓的破本参或破初参,或是俗称的开悟。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心、意根末那、及意识等体性。明心时不但可以亲自体验此心的体性及运作,亦可随时随地照见其他一切有情此心的运作,亲自观见中道实相而不堕一异俱不俱等邪见中。
  而见性指的是眼见佛性(“佛性”一词另有“成佛之性”之意),也就是禅门里面所谓的重关(即第二关之意;禅门的第三关则是牢关)。真如是本体,佛性是作用,真如具备佛性的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虽从真如而来,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与真如非一非异(譬如灯之与光)。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 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见性的当下就住在中道实相之中,不会像明心之人比较偏向空的一边。从此以后,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和佛性的运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实感,顿时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脱的功德正受,世界如幻观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见性,则六根一时俱见,亦即眼能见佛性,耳、鼻、舌、身、意,也都能见佛性;此时就会看到佛性与感觉不即不离,佛性和感觉是混在一起的。然而佛性却不是感觉之性,不是我们一般人妄觉之性。如果定力不退的话,这种眼见佛性的境界就会永不退失。
  欲求眼见佛性者,须具三种资粮:定力、慧力、福德因缘。此三若缺其一,不但善知识无法相助,十方诸佛现前亦不能助其眼见。眼见佛性之亲证,不易勘验,唯证者自知,不像明心者可藉口说手呈其自心藏识的运作即能验其虚实。勘验者唯能依据被勘验者所描述见性之情境而判断,不能藉被勘验者之眼根而检验之,故说极难勘验。
  在明心的阶段,如果真正悟得真,悟得成片的人,他的见地永远不会退失,而能入七住常住不退位。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以色身为我)、我见(以能觉知、能觉照之心为我)会断除,疑见、戒禁取见随后也就跟著断,从此永不入三恶道。但是见性的阶段不一样,会随著定力的退失,而无法保任眼见佛性的境界。
  明心见性之人,虽然已经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到了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必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之修所断烦恼,才能获得尽智,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进入八地,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轮回。必须悟后渐渐的断除第八识中累积的无数烦恼习气的种子,再修学无量百千三昧,断尽尘沙无明,才能于最后身菩萨的明心见性之时成佛。
  ◎ 我读萧老师的书自行用功,已经明心见性了,是否还需要到正觉同修会,浪费二年半的时间上禅净班?(6-2)
  答:很多人以为自己明心,乃至见性了,但是经过善知识勘验之后,却发现原来是搞错了。要是您也弄错,没有人来为您勘破,却告诉别人自己明心见性了,岂不是大妄语?就算您没有大妄语,就这样冷水泡石头,耽误在自以为是的悟境当中,徒费米粮,虚掷一生,不是很可悲吗?
  即使您是真的明心见性,正觉同修会还有悟后起修的课程,包括般若别相智和种智,这些佛法,除非您前世已曾修学,否则很难凭自己摸索而通达,一定要依靠真善知识的教授。譬如 平实导师目前讲授《瑜伽师地论》,其法义微细而胜妙,绝非外人所能想像,已悟的人听闻这样的课程,可上上升进,缩短进入初地的时劫,如果没有来听法,真的是太可惜了!
  《优婆塞戒经》卷二说:“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乐近善友,二者不乐;乐善友者能自他利,不乐近者则不能得自他兼利。善男子!乐近善友复有二种:一乐供养,二不乐供养;乐供养者能自他利,不乐供养不能兼利。乐供养者复有二种:一能听法,二不能听;至心听者能自他利,不至心听则无兼利。”正觉同修会有教授善知识,包括 平实导师和诸亲教师等;也有同行善知识,即是已大乘见道和证声闻初果的诸多学员;也有外护善知识,担任各班义工,以及执事干部等;这些善知识就是经文所谓的“善友”,若能亲近善友,至心听法,不但能够自利,也能够利他。
  时值末法,正法团体的力量很有限,因此已悟的修行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来荷担如来家业,延续 世尊的正法,以待 月光菩萨的降生。如果您所悟真实,为了自利、利他,更应该来正觉同修会参加共修。
  正觉同修会规定,任何人来参加共修,无论已悟、未悟,都要从禅净班开始;因为只有如此,学员才能听闻完整的课程,悟后方能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修除性障、发起增上的智慧。您可参考《正觉电子报》第5期的〈毕业感言〉,那是范晓雯师姊明心、见性之后,重修禅净班的心得报告,她可以证明:明心见性的人上禅净班,仍然有很大的收获。
  不只范师姊如此,同修会的学员,在悟后担任班级义工和助教,其实也是在见习亲教师如何讲授佛法,以增益辩才,做日后弘法的准备。如果您是菩萨行者,未来际一定会出来弘法,在禅净班熏习,增益慧力和弘法的辩才,当然是必要的。
  ◎ 平实导师曾经在许多大德问及时,提到很多有关六七八识体性和运作的问题,并散见于各著作及书末问答当中,然而在各册书籍中,却因各大德所提问题不同而解说次序不一,不知可否请同修会已开悟大德,在不涉佛语密意的前提下,系统次序地介绍六七八识之体性,及六七八识在一般生活当中的彼此互动运作过程呢?以下是晚学的体会,还请大德斧正。
  眼根接触了色尘,但其实不是眼根能看见色尘,而是眼根接触了色尘以后由意根的作意,使得如来藏在这个根与尘“相接触”的地方,把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了知、能了了分明的前六识变现出来。也就是说:前五根接触外相分五尘,第七识作意使第八识生出前六个识来了别,那接下来的环节呢?何谓独头意识和俱意识?在前述的次序位置为何?产生情况有哪些?法尘如何生起来?第七识如何来接触法尘?第八识又如何生起内相分?第七识又如何来接触到内相分?再来就是生起种子放入第八识了吗?或者如果中间步骤有错置的,以及漏掉其他步骤的,又是什么?(6-5)
  答:六、七、八识三者的界限,很难分清楚,这是明心最大的困难所在,但却不能明讲。不能明讲的原因,是怕众生悟得太容易,无法承担,就会疑法、谤法,万一泄露密意,便成就亏损如来的大恶业,这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所以,真悟的人讲解唯识,其实是可以藉著有系统的解说,而使人因为听闻唯识正理而开悟的,但却成为亏损法事、亏损如来的重罪;所以只能零零星星的讲,不能有系统的讲,还要在里面故布疑阵,这是很不得已的事。蔡文元老师的〈八识简表〉(刊于《辨唯识性相》书末)整理得算是比较有条理的,虽然还是有不少隐晦处(限于 世尊的告诫而不能明讲),您不妨参考。
  您所叙述的知见,非常正确,但不免尚有漏失的部分;因此仍以亲来修习,从诸亲教师受学时再作指导,较为受用。其余较为深细的部分,不宜在公开的文字中答覆,希望您能谅解。
  ◎ 正觉同修会大德:你们好!在贵会电子报上,看到已有三批人退心。我很是不理解。萧老师说过,明心、见了性后是十住菩萨,就是位不退。退失的这过百人里面不知是否都是明了心的,里面有多少见了性的。因为这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学佛,是为了不去三恶道。如果因为开悟,退失,谤法而下地狱,这就不是学佛人的初衷了。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希望哪位大德能给予解释,好叫我们放心。我想这也是很多同修们的疑惑!(7-2)
  答:明心之后,行者已经亲证觉知心虚妄不实,只要依止这个见地,发起道共戒,自然不犯重戒,并且能够渐次增上;因此明心的行者,在解脱道上的证量,同于声闻初果人的位不退。但这种位不退只是一个原则,并不是绝对不会退,甚至 世尊所亲自接引的弟子,还有八万人退失明心的见地。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说:“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所以明心的不退,必须有诸佛菩萨知识所护,而且不能遇到恶因缘。
  明心的人如果能自行以经典加以印证,或者得到真善知识的印证,一般说来就不会再自我怀疑而退失掉。但有的人,他的悟缘未具,靠善知识大力逼拶,勉强得悟,这种人如果悟后对善知识退失信心,也会同时退失见道的见地。或者他前世有谤法的因缘,余殃未尽,也会使他在明心甚至见性之后,接触到恶因缘,而丧失见道的功德受用。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又说:“佛子!有十不可悔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婬,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沽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失发心住,乃至二住、三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合称三贤位,除了很少数的例外,明心见性的行者都是属于三贤位〕、十地,一切皆失。”所以,明心、见性的人若是毁破十重戒,也会退失见道位的功德。这种情形,多半是出现在悟缘未具却因为善知识明告密意或者机锋使得太白而悟的人身上。因为悟道的条件不具足,悟道的功德受用很有限,悟后又未能依止见道的见地作确实的观行,以致无法发起道共戒,徒有见道的知见,心态却与凡夫无异,犯重戒的机会与凡夫相差无几。
  (编案:明心以后会退失是正常的,因为大乘法见道所断的异生性很宽广,不易断尽;要在明心后转入相见道位中,历经第一大阿僧祇劫三十心中的二十三心过程的进修,进入初地入地心时,才算是断尽大乘见道所断的异生性,整个见道位的完成时程,是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二十三,完成这个相见道位的修学过程,才能从真见道位进入初地的入地心而到见道的通达位。这与解脱道见道时就能断尽解脱道的见道所断异生性,大不相同。详见 平实导师的《灯影》书中说明。)
  ◎ 请问色声香味触法中的法尘,是如何解释?这法尘与内相分一样吗?根尘触,是意根触法尘,或指扶尘根触五色尘?(7-5)
  答:色、声、香、味、触五尘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了别者,眼识等前五识所了别者皆是内相分,由于眼识等五识是属于八识心王,心非是物质之法,因此无法与外五尘相触,前五识生起时所了别之色等五尘,皆是由自心如来藏所显现,称此自心所现之相分为内相分。前五识现起时,必定与意识俱起,于了别五尘境时,五识于最初刹那所了别者乃五尘之总相,例如色尘之青黄赤白、声尘之大小声等,亦即显色部分,而于后刹那所了别之形色、表色与无表色等要仔细了别之五尘相,则要透过意识于同时同境了别之,为了区别意识与五识所了别之不同,因此将意识所了别者称为法尘,此法尘仍然不离于五尘,除了修禅定者入二禅以外。
  根尘触处生起眼等六识,函盖了扶尘根与五尘相触及意根与法尘相触(欲界与色界),而六识之所以现起,要得意根于触法尘时生起作意,六识之种子方得由如来藏流注而出,意根虽触法尘不起作意时,例如眠熟、无想定或者入灭尽定时,则六识即不现起。
  ◎ 我阅读了萧老师的很多著作,感觉上很不错。但有一疑问,唐突请教:
  《生命实相之辨正》中说:“真如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一、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二、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三、究竟地名为无垢识──真如。一体三名。此阿赖耶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故《华严经》云:‘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譬如真如是佛境界。’”又说:“凡夫之杂染真如不能遍一切处,亦非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所举佛经例证中也足以说明该观点。
  但《八十华严》卷第四十七中说:“佛子!一切诸佛同一法身:境界无量身、功德无边身、世间无尽身、三界不染身、随念示现身、非实非虚平等清净身、无来无去无为不坏身、一相无相法自性身。”卷第五十七中说:“不由他教,得无碍辩,智慧光明,普能照了一切佛法。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持,与一切诸佛同一法身,成就一切坚固大人明净密法,安住一切平等诸乘,诸佛境界皆现其前,具足一切世智光明,照见一切诸众生界,能为众生作知法师而示求正法未曾休息。虽实与众生作无上师,而示行尊敬闍梨和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住菩萨道,随其所应皆为示现,是为第九庄严道。”
  又《占察善恶报业经》说:“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终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似乎说法身为同一,并且遍布一切,与《生命实相之辨正》中所举经论说法不同。
  愚为初机,这样不同经教中说法不同,深感疑惑。请问法身到底是同是异,还是成佛后为同?请拨冗释疑。(7-6)
  答:如果一切众生之法身与佛之法身是同,那么为何众生是众生而不是佛?为何佛不是众生而是佛?如果一切众生之法身与佛之法身是异者,那么众生与佛又有何相干?又如何能成佛?
  法身者乃指一切有情皆各自独立拥有之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此第八识阿赖耶识之心体与 佛之第八识无垢识之心体是同,但是心体中所含藏之七转识法种及相应之业种是异,未成佛之前有染污与遮障,因此依修行去除染污转清净之状态而有阿赖耶识、异熟识不同名称,然而还是同一个心体。如此才能说众生都是未来佛,未来都能经过修行而依此心体成佛。要成佛,一定要将所有烦恼习气种子与随眠完全清净,并断除所知障,圆满成就一切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功德。成了佛以后,佛与佛之法身理体还是同,但是所成就的福德与所庄严成就的国土与众生有同有异,所引述的经文也已经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佛法甚深极甚深,未有慧眼(亲证自心如来)及法眼(证得道种智)者,对佛经中各种不同的论述,无法融会贯通、理解其真实义理。因此,应亲近真实善知识,并信受善知识之如理阐述。
  平实导师于正觉电子报连载之《真假开悟》,文字论述与说明清晰易懂,请大德再仔细阅读、思惟,如果还有问题,可再提出商议。(编案: 平实导师早期出版的《正法眼藏》中亦有极详细的说明,可以一并参考。)
  ◎ 我是匈牙利华侨。年轻时在大陆曾经为找精神上的寄托而学习气功多年。也是由于学习气功的因缘而接触到佛法的一些简单知识,读了一些佛教界人士所写的书。当时最崇拜的人就是在大陆闻名一时的“南怀瑾”先生。他的《如何修证佛法》一书,我更是反覆阅读。
  西元1999年,我从大陆来到东欧国家匈牙利,并在其首都布达佩斯的虚云禅院接触到一些大乘经典,如《金刚经、大乘无量寿清静平等觉经》…等。2000年7月在G法师的引导下,我和同修师姐开始阅读萧平实老师的有关书籍。不知为何,我对萧老师和他的书感到无比亲切,虽然有许多名相上的东西不懂,但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越读越有兴致。
  以前,我总觉得修行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至于说开悟呀,成佛呀,自己更是想都不敢想。但是萧老师却把修行的次第、方法,一步一步全都告诉了我们。他所说的,是那么让人信服,他所解释的经典又是那么深入浅出,他所拈提的公案,那么教人爱不释手,荡气回肠,拍案叫绝。
  虽然,一开始,看不懂,可就是想看。直到2003年初,忽然间,能看懂其中大部分公案,常在阅读时,露出会心的微笑。从此,就更喜欢看《公案拈提》了。至今,我已拜读了《禅──悟前与悟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狂密与真密、宗通与说通、楞伽经详解1-6、邪见与佛法、甘露法雨、无相念佛、正法眼藏──护法集、平实书笺、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公案拈提1-6》。
  我们并于开始读书时,同时练习无相念佛的动中功夫。我在开始前半年,没有练习无相拜佛,我是在读书和平常四威仪中,忆佛、念佛。大约开始无相念佛一年后,我于一次吃香蕉时,发觉吃香蕉这个肉体不是自己。我当时就和G师父谈了我的感受。G师父马上让我参话头“吃香蕉的是谁?”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随时会发觉自己身体的机械性,觉得身体特别轻,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有虚幻不实的感觉,有点像镜子中的世界。汽车,电车,旗帜的移动有如在心中动一样!这好像中国道家所说的“忽兮恍兮”。至今为止,随时可观察到身体的虚妄性。G师父告诉我们,这是所谓的机械木人,是证到身无我。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还感觉到有另外一个无形无相的我,后来因为感觉可能是心理作用,就没放在心上。2003年1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忽然听到一声东西落地的声音。当时,我的觉知心马上反观,立刻感觉到除了觉知心外,还有一个我,清净、不动。再进一步观察,发觉眼、耳、鼻、舌、身感受都如此。我十分肯定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也不离见闻觉知。
  可是G师父曾经说过,悟时,是可以观察到八识的运作。但是,为什么我却觉得悟是找到那个从来没有认识到的那个真我。真我是无境界法。而八识的运作则是悟后所要学的差别智。
  以上是我个人修行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得到各位大德的指点。人身难得,正法难求!萧老师是当今难遇的大菩萨,可惜我福报不够,不能当面聆听他的教诲。但是,我愿意按照他所指引的道路和修行方法,一直走下去。力争今生开悟。作一个自利、利他的修行人。非常希望能够得到您们的帮助、指点,以便我在修行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假如可以有某位大德专门指点我们的话,那是再理想不过了!但愿我的要求不会太过份!
  在此拜上萧老师,拜上各位大德!
  愿正法永续流传!愿萧老师弘法顺利!愿所有接触到正法的众生都能明心见性,不退转!
  在此新年之际,祝台湾的所有同修新年快乐,家庭幸福,道业有成!(7-7)
  答:有许多海外的读者,阅读 平实导师的著作之后,心生欢喜,很快的顺入修证道,甚至有自认为证得解脱果、乃至明心见性的读者,来信要求勘验,或者要求函授,求法的心甚为热切,令人感动。唯本会目前并没有开函授班的计划,也不在禅三以外的场合,为人印证或勘验──这是为了守护密意,和维持宗门传承法脉,不得不然的坚持,尚请读者鉴谅。
  针对这些海外的会友,我们有几点建议:
  1.平实导师已将断三缚结和明心见性所需的知见,和锻炼功夫的方法,很详细的写在书上,只要读者的阅读能力没有问题,又依照书中所述的方法,如法精进的修行,分证解脱果,乃至明心见性,并不是不可能的。
  2.如果没有办法参加共修、报名禅三,行者也可以自行依了义经或禅门公案来自我印证,但是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应该避免向他人宣说自己的果证。因为根据我们的统计,来函要求印证的读者,十之八九都是错悟,其中有些人已经向人宣说自己的果证,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因为这样而误犯大妄语业,是很冤枉的。
  3.无论自己是否有把握,所悟的内容,不应向他人宣说,免得泄露密意。
  4.若日后认为自己所悟非真,也不宜公开批判自己的错误,免得误犯“谤菩萨藏”的重罪。
  5.应当设法亲近真善知识,得其摄受护持,并继续深入佛法。如果暂时没有善知识的因缘,可以依照 平实导师的著作精进用功。
  大德有没有证得“身无我”?是不是真悟?我们不便在此判断。希望您参考以上的建议,这样可以避免破毁戒律,未来际自然会有善知识或佛菩萨来摄受您。
  ◎ 请问法界一切众生含佛菩萨是不是同一个真如?法界若同一真如时世尊成佛时法界众生应同时成佛方是,且法界应只一尊佛何来十方诸佛?
  若各有各自的真如?请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真如?况且真如若是宇宙本体法界众生应只有一个本体才对,如何有如此多本体?
  若一切众生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不论我们有念无念,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离念灵知时仍然无法证入,如何方是证入如来藏?(7-8)
  答:一切众生和诸佛菩萨是各自有各自的真如(第八识心体),其体性完全相同,因此有时经典会说:“一切诸佛,同一法身”,此处的“同”是指体性相同,并不是说祂们是同一个,否则会有很大的过失,例如您所举的“法界若同一真如时 世尊成佛时法界众生应同时成佛方是,且法界应只一尊佛何来十方诸佛”,就是很好的反证。
  您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真如”,这是无法回答的,这是法尔如是、本来就在的,所以才说不是有生之法;因为真如(第八识心体)即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源,如果真如有来源或者原因,祂就不是本体了;除非是因缘所生法,才可以追溯它的由来。所以,您可以问:“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但是不能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真如”。
  由很多众生的真如(第八识心体),共同造就山河大地等器世界,各自众生的真如(第八识心体)造就各自众生的色身;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有共业,也有别业──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真如(第八识心体)是宇宙的本体。如果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就不可能有别业──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可见众生都各自有一个“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如来藏。
  “一切众生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不论我们有念无念,如来藏本自恒离一切灵知念头”,这是没有错的。有很多人企图将意识心保持在无念的状态,以此为真如或如来藏,并以能长期保持无念状态,名之为开悟;所以我们特别强调离念灵知心并非真如。然而,我们并没有否认离念灵知所属意识心的用处,祂虽然不是如来藏,却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本来无念的如来藏。然而所说者,非以觉知心意识离念灵知(不起寻找真心之念)之状态下寻找如来藏,于离念灵知中若没有寻伺之心行现起,则不能证得如来藏;因为如来藏无法返观自己,必须靠一念相续、能够觉观的意识心才能找到祂。
  找到如来藏的人,名之为“证解”如来藏,不能说是“证入”如来藏,若有此种说法,充其量只是方便说,不是真实的说法;因为如来藏无法容下任何现象界的法进入祂的自住境界中,任何人都无法进入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中,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进入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中。
  ◎ 有的时候,当我们刚刚睡醒,已睁眼,却不知身在何处。这时有无意识?有无眼识?如果没有,明明已经醒来,也已经见物。如果没有,为何不知自己身处何处?(8-3)
  答:意识刚起作用的第一刹那,称之为率尔初心;第二刹那,称之为寻伺心;第三刹那,称之为决定心。
  如大德所述的情形,醒来之后,既已见物,则知已有眼识;既有眼识,必有意识,意识为眼识之俱有依故。唯此时的意识心尚在第一刹那与第二刹那,所以不知自己身处何处,必须到第三刹那,方才了知自己的所在。
  ◎ 末学自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得知八识心王心体分别所起之“用”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与证自证分。又从萧老师的著作里,末学得知阿赖耶识无证自证分,故从来不能自知;反之,意识具有自证分与证自证分,而能知悉本身之存在,开悟之人只能靠意识以证知阿赖耶识心体。
  然而从“意识乃意根与法尘相触后,自阿赖耶识心体所生出”的基础看,我们是否也可说:因为意识源自阿赖耶识,故阿赖耶识原本即具可证知自身的种子,意识仅是其证知自身所需的工具?(9-3)
  答:您所说的大有道理,可以继续引申:不但意识是阿赖耶识所变现,十八界也是阿赖耶识所变现,乃至三界中的一切法,都汇归成一真法界。既然是一真法界,谁是主体?谁又是客体?何必分彼此?又何必说什么证自证分呢?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 最近有人在网路上公开倡言:正觉同修会的“明心其实是□□□□□□□□的阿赖耶识”(也有人言:“如来藏即是□□□□之根本智慧”),并言:“禅宗明心公案都是在说扬眉瞬目的公案(他们认为□□□□□□的就是真心)”。(编案:为避免读者误会,特将来函部分文字隐覆。)
  而正觉同修会的见性则是“教人体会六根神经系统的传导冷、热、见、闻、嗅、尝、触、受等功能性。”并言:“洗冷水澡,或在天冷时喝杯暖暖热热的牛奶,体验全身神经系统如何传递暖受由头顶传至全身遍处,或喝开水喝的身体觉得肿胀起来,直接体会妄心(指意识觉知)与真性(指六根传导冷,热触受的功能性)之间的不同。”“见性的公案都是在说眼见佛性,他们还认为可在地上的狗屎上看见佛性(传导见的眼根功能性),其实是在说六根所触的尘缘相都是佛性所显。”“佛性也是指在六根中(传达)其阿赖耶识所流出的种子的功能性。”请问以上言论,谬误何在?
  又若真有已退失菩提之退分菩萨公开泄漏世尊密意,又该如何处理?是否只能依靠护法神来加以处置?(9-5)
  答:一、欲参禅悟道者应知,了解经文字面上的意义,和真实悟道有很大的差距。以一切行止来说,仍然须有真心和妄心和合运作,才能有威仪进止等法相的现起。网路上的贴文者,看到正觉同修会诸悟道者所述的公案,多在色身的威仪进止上显示,便以自意揣测,以为“指挥”、“操纵”者,即是阿赖耶识,殊不知早已落入末那识体性的“恒审思量”中,若无末那识作主决意起身,坐著的人绝对站不起来,站著的人绝对无法走路。若以“指挥”、“操纵”者而言,除了末那识之外,更无其余可以当之。而阿赖耶识,则一向没有作主性,说祂是“指挥”、“操纵”者,毫无道理。可见网路上的贴文者,仍是真妄不分、死于句下的初学者。
  贴文者有一段话,是大德所没有引用的,更显见其狐狸尾巴撩向半天际:【其实本人也有体验过这阿赖耶识……有分识(阿赖耶识)位在二眼的正中间,当我们把眼睛给闭上时,眼前有类似如大圆镜般的圆影,这大圆镜般的圆影在二眼的正中央处,而大圆镜中有许多识如同(...)〔括号内之点是原文,意指许多微细的点〕如瀑流般的流动,非常快速。在这瀑流之后,会看到此有分识本体一闪一闪快速的闪动著;从有分识(阿赖耶识)中还会分出许多识流,与二眼眼根相接。你会看到此阿赖耶识会有许多犹如章鱼般的触手(其实是阿赖耶识所流出的识流如同(.)〔原文,意指微细的点〕非常细微的不断的流动。)会随著脑中(意根的意志及意识的意思)而使这个阿赖耶识的识流运转,你如想要让阿赖耶识的识流向左转,祂便会随你的意思向左转,如想要向右转,祂便会向右转动。此阿赖耶识因为是处在被观者的六尘相分境及六尘内相分境之中,因此没有能观及所观,所以对六尘不起善恶厌染憎觉观,自不作主亦不起见闻觉知。而能观此识的就只有意根。所以唯识学又说:末那执持此识为我。】
  阿赖耶识没有形质,硬要说祂在哪里,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因此,最真确的说法,应该是《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第三〉所说的:“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但是因为祂一向是由某些特性来显示,而最明显的特性,就是在色身上面,所以很多经典都说,阿赖耶识在色身之内。如果贴文者认为:“阿赖耶识是有形质的东西,在二眼的正中央”,那就是色法,不是阿赖耶识。如果贴文者,是以阿赖耶识的作用处,当作是祂的所在,那也是错误的,因为祂的作用遍及整个十八界,不是只有在二眼的正中央。
  贴文者又自称可以看到“类似如大圆镜般的圆影”和“阿赖耶识的识流”,更是荒谬绝伦。佛经一向说:阿赖耶识非肉眼可见,乃至诸佛亦无法以肉眼见到阿赖耶识,都是只能证得,都是只有慧眼能见。所以不是色法,没有六尘相;如今这位贴文者,竟然看得到阿赖耶识形相,而且还是有形相的色法;如果他所见属实,他的证量岂不是高过十方诸佛?大家是要相信他,还是相信佛经?
  “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讲得很清楚,必须大乘见道的菩萨,才能证解阿赖耶识,才能现观阿赖耶识特有的种种作用;现在这位贴文者自称体验过阿赖耶识,等于是自称大乘见道。可是检视他所谓的体验,却是落在幻觉和自意妄想之中;此人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应赶快面对大众公开忏悔大妄语业,不然的话,舍寿时谁都救不了他。
  二、第十住菩萨的见性是眼见佛性,不是觉知心在五尘中经由六根体会冷热见闻嗅尝触受等功能性上广作文章的事。也不曾教人洗冷水澡,也不曾教人在冷天喝热牛奶……等,但是往往会在见性之后,令他去洗澡,体会见性的情境;然而所体会的佛性,却不是意识六识的知觉性,也不是六根对冷热……等的传导性。见性的人会在见性报告中写到这些,但是都会隐覆密意而写出他们的见性的情境与现象,所以见性报告中所写到的,都只是在事相上写出来;对于见性的密意,都是隐覆不写的;所以往往有人读了以后,自作聪明,落在表相上,忽略了保护密意而不写出来的内容,就误以为自己已经了解见性的内容了,或者误以为体验六根对六尘的传导就是见性的内容,误会可真的是太大了。也有数人在早期自称见性的时候, 平实导师勘验的结果,认为那不是眼见佛性,但他们坚持说自己真的是眼见佛性;那时 平实导师存著与人为善的心态,最后只好说:“既然你认为自己真的见到了,那就算你见性罢!”那些退转的亲教师们,大部分是这种情形,少数人则是有另外的情形,不完全一样。所以现在 平实导师对于见性一事的勘验,不肯像以前一样的作人情而轻易放过,原因就在这里。
  此外,眼见佛性并不是体会佛性;虽然因为一根见性时,六根都可以同时得见,所以要他们去洗澡体验佛性遍布六根,或者出去看东看西,去看别人身上的佛性、去看山河大地乃至狗屎上的自己的佛性;但那都只是见性时的表相,只是要让他们领受佛性一直都在现行不断的事实而已,所以那都只是表相,不是见性的内容。见性的事,参出来的时候,如果因为定力、福德、慧力有所不足而看不见的话,这一世就永远看不见了;但因缘具足的人却是一见便见,见时就全部一体看见了,根本就不用整理,所以绝对不会教他们去喝水体验,教他们去洗澡的目的,只是在作不同状况下的领受罢了。来函所提出的见性一关的喝水体验的问疑,完全不如理,也不符合本会见性的详情与内容,也和见性报告的内容完全相违。
  没有福德、定力、慧力的人,或者三者之中只要有一项不具足,纵使已经参出佛性的意义或名相,也还是不能眼见佛性的;而佛性也不是六根在六尘中对冷热……等的传导作用。没有见性的人,纵使知道佛性的名义,也听人说过见性的内涵,但是他听了以后,一定会以为自己所知道的见性内容与眼见佛性者所见的完全一样,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见性的解悟者阅读见性报告时,会以为自己所认知的见性内容与真见者是一样的,但其实永远都会产生误会而自以为真的知道见性的内容。所以见性这一关,真的是唯证乃知,没见性的人,即使是解悟佛性了,任凭他们再怎么体会想像,都无法像明心一关一样可以补充增上而渐渐具足的,这一世也没有办法再眼见的,只有等候下一世的因缘了。
  至于问者所说的:“喝开水喝的身体觉得肿胀起来,直接体会妄心与真性(六根传导冷热触受的功能性)之间的不同。”也大异本会见性的事实内容。明心以后得要整理如来藏运作的内容,所以得要喝水去整理;但见性是一见就全见的,同时就具足现观六根佛性运作的内容,绝对不需要整理,所以问者所说与本会所传见性的内容完全不同,不是真正眼见佛性的人。至于见性的内容,为保护尚未参出佛性的人,让他们留待福德、定力、慧力都具足了以后,可以有眼见的机会,所以就不多作说明了。
  三、泄露密意,会导致正法迅速灭亡,其严重性大到无可比拟。若有人故意泄露密意,当知此人必是天魔波旬化生人间。这么重大的破法事件,诸护法神必观察因缘,或者由 世尊亲令诸护法神而作处理,我们不必过度操心。事实上,已经有许多故意严重谤法的人被护法神所惩罚了;也有人在禅三期间违规而未被纠察人员所目睹,但是却直接被护法神所纠正,这种人也不在少数;所幸后来都懂得忏悔,所以护法神也并不追究。因为感应到许多的事实,所以我们并不耽心。
  网路上的贴文者,自称知悉正觉同修会明心见性的内容,推究其实,皆是自意妄想;也有的人用意识思惟出一个结论,然后故意在网站上公布,看我们会不会加以破斥;如果被破斥了,反正也没有人知道贴文的人是谁,也就没有面子的问题存在,他就可以一再的贴文,一再的丢掉重来,希望到最后可以找到一个不会再被破斥的答案。这其实都只是猜测的东西,不是实证般若的内容。他们所公布的自意妄想,谈不上泄露密意,只有狂慢、大妄语,和谤法,未来际虽然也有很严峻的果报,但和泄露密意比起来,是轻微多了。
  为了防止这些人刺探密意,本会以后将不再对那些贴文的人公布所谓的“密意”,加以承认或反驳,都将只以一句话回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作更多的答覆,免掉一再驳斥错误以后被探知密意。(以刺探方法获得密意的人,由于没有真参实修的体验,智慧不易生起,也很容易退转而谤法。请所有明心或见性的菩萨们,都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方式处理他人的刺探。)以免因为我们不断的回覆而泄露密意。所以在这里,就以这一句话作为对会外所谓明心或见性者的答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真的想明心、见性,请来正觉同修会共修罢!
  ◎ 有人在网路上贴文指出:“经考证的结果,离念灵知是禅宗荷泽禅师传至圭峰禅师所亲说的。”并引圭峰宗密所述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由无始迷之故,妄执身心为我,起贪嗔等念。若得善友开示,顿悟空寂之知,知且无念无形,谁为我相人相?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此也。故虽备修万行,唯以无念为宗。但得无念知见,则爱恶自然淡泊,悲智自然增明,罪业自然断除,功行自然增进。既了诸相非相,自然无修之修,烦恼尽时生死即绝;生灭灭已,寂照现前,应用无穷,名之为佛。】欲证明“此为‘离念灵知’(无知之知)的真心由来”,“故知‘离念灵知’由禅宗的荷泽禅师所亲说,传至圭峰禅师乃是禅门正宗所亲传的真心也。”
  又另举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之开示,欲证成与离念灵知的关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贴文又言:“阅读牛头法融所著作的《心铭》一书,便会知道牛头法融禅师也有说到‘灵知’心。”请说明当中的淆讹之处,谢谢。(9-6)
  答:圭峰宗密不是真悟之人,从以上所引著述,即可证明其落入我相──《禅源诸诠集都序》说:【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由无始迷之故,妄执身心为我,起贪嗔等念,若得善友开示,顿悟空寂之知,知且无念无形,谁为我相人相?】圭峰宗密以灵知不昧的心,无念无形,谓其不落我相人相,以为真性。此说与《圆觉经》恰恰相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说:【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鍼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白话解释:【什么叫做我相呢?就是觉知心所感知的对象。有的人色身很健康,不觉得色身有任何障碍,彷佛色身已经消失了,他就以为这个时候,就是“无我”;可是身体只要稍微没有调理好,针札艾烧,他立刻感到“我”的存在。由此可知,觉知境界,所相对的,即是“我”。甚至,你以为自己已经证究竟佛果,能了知清净涅槃的境界,这仍然是我相。】
  圭峰宗密所说的灵知不昧心,既能知觉,当知必落入经文所说的“我”与“我”所感知的境界,无论如何清净,都是落在“我相”里面。由于手边缺乏文献佐证,不知道圭峰宗密是否曾亲随荷泽禅师学法,但从圭峰宗密的开示,可以确知他本人没有开悟,并没有得到荷泽禅师的真传;贴文者企图以一个未得真传的弟子,来证明荷泽禅师曾主张离念灵知心,显然不是有效的论证方法。(编案:圭峰宗密的错悟, 平实导师在公案拈提中已经辨正过了。)
  至于牛头法融,也是未悟之人,所以他所著的《心铭》里面,若曾主张离念灵知是真心(贴文者可能是指“灵知自照万法归如”这一句),不足为奇。凡主张离念灵知是真心者,必违背以上《圆觉经》的经文,我们当依止了义经,而不应当依止错悟祖师所造的论;因此不应以牛头法融的著作,来证明离念灵知为真心。(编案:牛头法融的错悟, 平实导师在公案拈提《宗门正眼》中已经辨正过了。)
  再以理证来说,离念灵知心必有自己所了知的法尘境界,即使是在二禅以上定境的等至位中,不接触五尘,但也仍然不离定境中的法尘境界。纵使坐到没有见闻觉知,也还是第六识的虚妄境界,所以《楞严经》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因此离念灵知心,必是依他缘而起的意识心,不是本来自在的第八识心;后脑勺打他一棒,闷绝了,离念灵知就灭了、断了,但是意根与如来藏却仍然还在;这种会断、会灭的心,说是实相心,未免荒唐了些。
  四祖对牛头法融的开示:“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是在答法融的问题:“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其实从法融的问题,就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开悟,因为他所认知的心,仍属于觉知心,所以必须对治。)而四祖的回答,则系悟后转依第八识真如体性的修行法门,白话解释如下:“内外境界都是从第八识而生起的,对境界本身,以及第八识而言,境界并没有善恶的问题,必须依于妄心的分别计较,才有善恶可言。真悟者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会以意识心强行为境界安立名相,因而远离是非、凡圣、善恶、美丑……等等的虚妄取舍,因为远离虚妄取舍的缘故,便能随时都了知真心的自住境界。只要让真心自己去起作用,不必用妄心妄识去矫正、对治,能够这样修,就是常住法身的境界。”贴文者因为没有证量的缘故,无法真解真悟禅师的开示,只能断章取义,以为“真心任遍知”的意思,是真心能够了知六尘万法,这是很大的误会。
  ◎ 一尺与英尺很相近,一尺有十寸,英尺则有十二寸。同一空间分法不同。同样一个地球的大气层,它的分类因研究上的需要却有很多种。有以电子组成来分的,有以空气组成来分的,也有以化学来分的。它的名词则有对流层、平流层、中流层、介子层、中间层、电离层、极外层、热力层、同温层、臭氧层、光化层、生态层、同圆层、生理层等等多种名词,其间多有重叠,但大气只有一个。余瑞文师兄《正觉电子报》第9期〈从微笑浅谈末那与意识之奥妙〉,凡是“潜意识”三个字都注明(末那),余兄之意乃谓“心理学上的潜意识”即相等于佛教唯识之“末那识”。这一点就以上大气层分层之说法,名词上各家各派是不互相通用的,每一名词都含著一些别个名词的空间领域。心理学上还有“主意识”及“隐意识”那该列在唯识的第几识?(10-1)
  答:对不起,心理学并不是我们的专长,现在仅就手边很少的文献资料来回答您的问题。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1996年8月修订版,2001年5月修订版第20刷)页389说,潜意识是“指潜伏在意识层面之下不为个人自知的意识”。但是,书中并没有为“意识”作定义。心理学家可能认为这个词是日常用语,没有必要加以定义。我们观察日常语言,发现大多数人是把第六识(即唯识学所称的“意识”)的了别性,加上第七识(末那识)的作主性,当作是“意识”(这就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我”)──这和唯识学所谓的“意识”有些不同。(编案:意识与意根是一般人都分不清楚的,所以才说是未悟的愚人,所以〈八识规矩颂〉中说:“愚人难分识与根”。)
  已经确实在作观行的多数人也注意到,“我”的作主性,并不是每次都为第六识所了知,这种不为第六识所了知的作主性,往往被称为“潜意识”。譬如不良少年和人家四目相对,一时看不顺眼,便动手杀人。照理说,杀人是一件大事,做这么大的事应该要有充分的理由,可是他却没有。杀了人之后,被抓到警察局问笔录,他才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种情形用唯识学来解释,是很清楚的:不良少年对被杀的人,过去世一定有很深的仇恨,其阿赖耶识执藏仇恨的种子,此世见面,四目相对,种子流注,直接和第七识(末那识)相应,第七识在一刹那间生起极大的瞋心,当下就决定杀死对方。种子流注的过程极为迅速,而且不与第六识(意识)相应,等到人被自己杀死了,第六识发现自己闯下大祸,仍然不知道自己杀人的动机。而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从来不及第八识种子的流注,因此无法解释这种莫名其妙的行为,只好用一个意义不很明确的名词“潜意识”,把一个重要的疑点,轻易放过。
  第八识种子流注,形成第七识的反应,很直接、迅速,往往第六识还来不及观察思惟,祂已经反应完成了。另外有些行为,则是经过第六识思惟清楚之后,再由第七识接受而发出指令(譬如看到讨厌的人,但是基于应酬的需要,必须与他打招呼),这种行为反应会比较慢,也比较不自然。余瑞文师兄的文章,即是在说明这二种行为的不同。
  余瑞文师兄提及“潜意识”时,将之注解为“末那”,其实是迁就世俗所为的解说,是慈悲为众生而作的方便说,是为人悉檀。严格讲起来,潜意识和末那识只是相近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
  至于您所问:【心理学上还有“主意识”及“隐意识”那该列在唯识的第几识?】您没有说“主意识”和“隐意识”的定义为何?所以我们无法说它们是唯识的第几识。但可以确定的是:心理学家从来没厘清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之间的分际,所以他们定义“主意识”和“隐意识”的内涵,永远都不可能像唯识学定义八个识那么清楚。
  ◎ 萧老师说密宗行者不能证得神通,然而在陈健民的传记里,神通之事很多,人证、物证、事实充分。他在印度闭关,听到在中国的妻子的叹息声,诗为证:“西竺孤居万里程,客公时复系归情,夜深天耳忽开发,听得妻吁第一声。”陈在美国,看到湖南家乡一人朋友家两棵树的园艺造型,对联为证:“山林隐居医药济世女贞子拱矣,伉俪念佛菽水齐眉凤凰衣传矣。”其余神足通等神通之事也很多,不知您如何评价?(10-4)
  答:神通的修得,有赖禅定的证量以及离欲界欲的清净心(报得者除外),密宗行者嗜修双身修法,尚未远离欲界粗重男女欲贪,也未有初禅之证量,不容易发起天眼通;而且,神通的证得,以离欲界淫触之贪著为首要,密宗喇嘛上师们都极贪淫欲触觉,因为他们的教义就是教导他们必须执著淫欲的四喜乐触,所以欲贪不但断不了,而且都是很执著的追求欲贪,那就与神通的修学原理相违背,所以他们很难与神通相应,所以他们所宣称的大神通的证量,都是不诚实的夸大之词。
  提问举示陈健民上师的诗句,仅属偶然于欲界定境所见,而不是如神通一样的想见就可以见到,这种境界是很多无神通菩萨所拥有的平常境界,所以那些并不是神通的境界。而且他尚无初禅的证量,因为他尚未断除男女欲的贪著故,最多也只是欲界定;此类定中偶然看见某些事情的状况,都是很浅的定境境界,看不到久远劫的过去事,只能看到现世的一些琐事,常常有人像他一样的亲自体验过,并不是神通。而且,神通的天眼所见,不一定要在定中才能看得见,在定外也可以看得见,也可以见到天界的事情,那才是天眼通,这和陈健民上师的静坐中偶然看见某些事,完全不同,所以举示他的事相来证明密宗上师有神通,是没有意义的。
  现代的西藏密宗诸多法王、大师等人,所谓有神通者,全是死后再由徒众夸大、甚至捏造说出来的;藏密古时的上师们所谓的神通,也都是在死后由徒众渲染而成,但是在死前都是没有神通的;所以藏密上师永远都将会是没有活著有神通的人,都是死了以后才会有神通的。最近的具体例子即是元音老人,他在生前并没有神通证量,也没有示现过,也不敢承认他有神通;以他未悟言悟的喜好表现的心性来看,如果真的有神通,就不可能在生前不示现神通;而且他身边的近侍,奉侍他许多年,也当面听他说过没有神通,但是却在死后被人渲染成大神通者,想要藉他的名声来获得传承上的世俗利益。而且,他死的时候,是吐血而亡的,并不是徒众们所妄说的坐脱立亡的;有神通的人可以避免这种死法,不必死得这样难看,所以证明他没有神通。从这一事例,可以印证藏密祖师们所谓的神通,可谓“虽不中,亦不远矣!”
  神通是意识境界,是意识所运用的六尘中法;意识如果灭了的话,神通也就跟著消失不见了;而意识在正死位中是不可能现起的,眠熟、闷绝等五位中都不可能出现,所以只要把大神通的人注射一剂麻醉药或强力的安眠药,他的意识就灭了,无法现起了,神通就跟著消失了;所以神通不是常住法,也抵抗不了药力、业力。当正死位到来时,意识灭了,神通也就不存在了,只有中阴身出现的时候才会再有神通;但是仍然抵抗不了业力与无明,当然就只好随业受报了。有智慧的人都不会想要以神通来对抗业力与无明,更不会想以神通来了生死,因为神通对这些都没有一丝一毫的作用。而神通也与佛法的证悟、解脱无关;如果有神通就是有佛法证量,那么鬼神和道教中的许多神祇都应该是有佛法证量的菩萨了。那也应该说:凡是没有神通的人,都是没有佛法证量的人。但是这样一来,立刻就会出现许多的过失,所以有智慧的人,都不在神通上面著眼。
  ◎ 据说山河大地是我们的真心(非妄心)所变。但是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客观上只有一个,那么请问,它是你的、我的或是一只猫或狗的真心所变现出来的呢?(10-5)
  答:山河大地并非是由某一单一有情的真心所变现,而是所有共业有情的真心,依据这些有情的业力,共同变现出来的。所以,任何一个有情的善恶业,都会改变山河大地、器世间的现况。《优婆塞戒经》卷三说:“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最后一句即是说:任何一个有情的善恶业,都会改变山河大地、器世间的现况。反过来说,如果大家都能去恶修善,那么整个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清净,此即是“心净则国土净”。
  ◎ 《正觉电子报》在般若信箱里答覆问题真是使人心服口服,顶礼三拜。本人常思惟一个问题,《法华经》里有龙女成佛,飞向南方成一新国土,是不是佛就是度众生为业,必须带著烦恼,由烦恼变作山河大地以及众生,在那里度啊,度啊,直到众生度尽。佛与众生是同时存在的,山河大地则是依何种众生便生何种大地。所以萧老师在《我与无我》乙书中说:众生真的度尽之时佛也要入无余涅槃的,那时山河大地就消失了。我这样的思惟是不是不正确?请指教!(11-1)
  答:您的看法并不正确。众生是本来就存在的,并不是佛的烦恼所变现的,而且佛已经断尽烦恼,何来烦恼之说?山河大地也不是佛的烦恼所变现的,而是众生的如来藏和佛的无垢识共同变现的。从理论上而言,众生度尽之后,佛必入无余涅槃,山河大地也无法继续存在;但众生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如《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说:“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
  ◎ 请老师解释,“一念相应”的“念”是什么意思?(11-3)
  答:“一念相应”指的是开悟时的那一刹那忽然契合,突然之间就知道了,知道了如来藏是什么,在哪里。“一念”可以是指极短的时间,指悟的时候只是一刹那,在那一刹那之前,于真心、实相心无所知,可是在那一刹那之后,就了知祂就是了;“念”也可以是指心中(意识)突然出现的一个“念头”,或一个想法、一个答案,在悟的当下,突然就契合、找到祂了。就好像俗话说的“灵光乍现”一样,于一念之间顿悟了。
  就好比寻找一位失散了多年的亲人,虽然只剩下略微模糊的一点印象,可是他日一旦遇著、碰著,当下一眼就能认出。参禅也是如此,破参前正知正见的熏习非常重要,这个阶段能让你充分了解如来藏的体性,他日福德因缘具足之时,一旦触著、碰著,当下即能承担、肯定无疑。
  初学禅之学人,常以为开悟是很玄妙之事,而有过多的臆想;对“一念相应”也有过度的期待,以为会有个什么“东西”等在那里要去跟祂相应。如来藏是空性心,无形无相,不是有形体的物质,因此开悟并不是要去跟什么“东西”相应,而只是当下那一刹那知道了、找到祂了。如来藏其实是随时随地与您相应的,只是因为还没破参明心,所以不知道罢了。而开悟也是无所得、无所有、无境界的一种“境界”。
  ◎ 看到之前的法难事件,深深觉得“悟得深、悟得真,非常重要”,比较不容易退转、乃至作出谤法破法之事。吾人应发大心,不只要求悟,更要求悟得深、悟得真。悟得深、悟得真也比较能弘扬正法、摧邪显正、度化众生、荷担如来家业。请问要如何才能悟得深、悟得真?方法、条件、方向……等。(12-2)
  答:要防止自己悟后退失,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打探密意,也不要期望善知识给你太明白的机锋。其次,就是悟前的观行必须很确实,要彻底了知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才不会像那些人一样的在悟后返堕离念灵知心。然后再以解脱道的正见调伏自己的性障,以后就不会因为所求未遂,以致别创异见,否定自己的根本传承上师。
  悟得深的人,在悟前多半已依相似般若的观行,得到明显的解脱功德受用,悟后更形坚固,没几个月就通达般若经与禅门公案。由于所悟真实,能以般若经与禅门公案印证无误,任何人都无法动摇他对正法的证信。其悟前所修相似般若的观行,更因悟后证量分明,不须要特别作意,即可随时安住在般若正观之中,得大受用,道业一日千里,远胜悟前。
  如果悟前的观行功夫不很扎实,悟后应该补修观行的功夫,修持道共定和道共戒。怎么修持道共定呢?就是将心安住在实相般若的正见之中,举凡“能观察思惟的我”和“我所能观察的一切相”,皆是由实相心所幻化而生,“我”和“我所”皆是幻化不实,唯有实相心本来自在、自性清净、常住涅槃;将整个身心投入此一观行之中,即是道共定。观行中若发现有违背般若正见之心态现行,立即以般若正见加以对治,使其消融不起,此即是道共戒。(未悟的人对以上文字只能理解、无法实证,但仍然可以依此而修,此即是相似般若的观行。)
  得道共定和道共戒的修行人,才可以说是具备证悟的解脱功德受用。若无道共定和道共戒所生的功德受用,所谓的“悟”,充其量不过是知识上的理解,身口意仍然有严重的漏失,无法与道相应,心态与凡夫相差无几,若逢恶缘,往往退失。
  证悟的深浅,除了观行功夫以外,就是靠前世的因缘;悟得深、悟得真的人,必定是经过多劫熏修而来,不是短时间所能强求而致的。此世曾在本会被印证为悟的师兄弟,若丧失信心,不敢再承担,只要能坚持重戒(不谤三宝、不泄露密意亏损如来、不破和合僧等),过失并不大,未来世仍然有再悟入的机会。毕竟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只要有长远心,无论因缘深浅,到最后还是会悟入甚深佛法,得到佛法最究竟的义理。
  ◎ 有一位病患因为车祸,会吃、会走,却不会说话,没有任何情绪、判断能力,只是东西来就吃,牵著她走到哪就到哪,反射性动作……那是少了什么?意识吗?是不是只剩末那跟阿赖耶呢?(12-5)
  答:您所问的,是属于唯识种智的范围,此处只能简略的回答。不可以详细的回答,避免般若密意的公然泄露。
  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必定是跟著身命而存在的,只要是在三界当中存在的有情,没有一个人能够少掉这二个识。至于前六识,为依他起性,审(辨别事物)而不恒,在五位(正死位、昏迷、眠熟无梦、无想定、灭尽定)中断,其余的时候,都是有意识的。意识可能很发达,如正常的成年人;也可能很迟钝,如智能障碍或脑神经病变者,还有低等生物(不包括植物,植物不是有情,没有意识)的意识也很下劣,如细菌、病毒等。
  您所说的情形,仍然是有意识和前五识的,因为这位病患仍然有简单的分辨能力;有可能是她的大脑受伤,使她的语言表达和情绪的产生以及表示……等机能受损,以致造成严重的失能,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但仍然是还有简单功能的意识心存在。
  ◎ 第八识有见分及相分,根据萧老师书上的开示(如《心经密意》及《真实如来藏》),内相分(内五尘)及法尘乃由第八识生出;但根据明朝匡山五乳释广益之八识规矩颂注释(大乘百法明门?八识规矩颂纂注──老古出版社),以及丁福保之佛学大辞典中对“带质境”的说明,似暗示第六、七两识也可自己直接生出相分(假相分)或有属于自己的相分,此说法正确吗?若是,则六、七、八三个识之见分及相分的差别是什么?前五识也有见分及相分吗?(12-7)
  答:《成唯识论》卷二云:“然心、心所一一生时,以理推徵各有三分,所量能量、量果别故,相见必有所依体故。”论中已明示心(八个识)及心所法一一生起时,皆有相分、见分、自证分三分(广推有四分,增证自证分),而自证分(及证自证分)仍是见分所摄,故总括有相分、见分二种。而此相见二分非因缘、非自然生,是以阿赖耶识为因,藉种种众缘而生。
  吾人能眼见外色尘是透过眼根、外色尘及触心所而由阿赖耶识在视网膜上显现外相分,然后才由如来藏在胜义根头脑中显现带质境的眼识所见的内相分及眼识见分。而此带质境的内色尘相分与外色尘相分非一非异。何以故?外色尘是色法,内色尘相分是心法,非一故;而此带质境的内相分却与外色尘一模一样,无二无别,非异故。由有带质境内相分的出现,就有见分眼识的出现,而此眼识见分就分别外色尘的色彩、明暗……等等。眼识带质境相分如是,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亦复如是于现起时,各有其带质境相分出现。
  又前五识现起时各有其相见二分现起,其相分为心行法相,见分为六识的识别功能;识别功能的行相即是六识自身的相分。其六识体性各各不同,如眼识有分别色尘(显色)的心行相分,耳识有分别声尘的心行相分,鼻识分别香臭、舌识分别酸甜苦辣、身识分别细滑触,意识分别法尘等心行功能,都是各有相分的,而六识分别六尘的功能即是见分;同理意根、第八识亦有相见二分,然第八识相、见二分非在内六尘中起分别作用,而是对七转识之心行、色身之执持等等作分别,故《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成唯识论》云:“识谓了别之意”,即此之谓也。大众如欲了知此中详情,请阅 平实导师所著《灯影》一书(页204-206)就可了知。但是第八识的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是只对已悟的菩萨摩诃萨们所说的法,不是对未悟的凡夫菩萨和二乘圣人说的法。对未悟者及二乘圣人而言,只单纯的说:前七识是见分,第八识所生六尘为相分。
  ◎ 因阿罗汉未证涅槃、未断所知障,当其舍寿入无余涅槃后,有无可能再于三界受生(经典中是否有这类记载)?若可能,则其再受生之因为何?(12-8)
  答:如果 佛在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前为其演说生命实相心──如来藏法,使其心中对于大乘菩提成就佛地功德,生起喜乐之心,则阿罗汉虽然一时无法回心而仍旧进入无余涅槃后,其第八识自心中仍有佛菩提的种子流注,非无流注;并于久远劫后,其因缘成熟,种子现行,就会使意根再度出生而出离无余涅槃的无觉无知境界,受生人间而继续修学佛菩提道,乃至成佛。若 佛未于阿罗汉生前为说如来藏法,或者虽然说了,但是阿罗汉心中并未生起喜乐佛菩提道的心,则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后,没有这一种自心种子流注的现象,因无其他因缘可以使意根再度现行,因此永住无余涅槃,就不会再出现于三界中。这个道理,不必在经典中明文记载,从理证上就可以知道了。如果有因缘上生色究竟天,亲从 卢舍那尊佛学法,应该可以听受得到这种妙理的。
  ◎ 发疯与梦境的差别为何?以佛法而观,两者起因差异何在?此两者看来均涉及似带质境、独影境及因明三量中的非量,其中梦境似仅与独影意识有关,而发疯则再加上末那识之妄执,这个讲法正确吗?(12-9)
  答:发疯是意识基于不如理作意的思想,所产生的自以为是的行为,但是却与如理作意的大众思想完全不同,所以名为发疯。其中当然也有轻重的差别,最轻为自言自语,不注重威仪等;最重者,则成为想要逃避世间法上的责任,而将自己的逃避行为合理化,所以自以为是的以自己所想的方法,违反世间人负责任的行为,而以放浪形骸、不顾自身人格、权益的作为,来逃避世间为人的责任,避免在承受人格时应有的责任,这就是发疯的行为。
  梦境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因为梦境中的意识心,在世间法上来说,是如理作意的;但因为梦境不与外境五尘相连接,所以如来藏并不是将外五尘转换为内相分的五尘境,而是由所含藏的相分种子中,因为分别慧很差的意根的习气与作意,而将今世及过去无量世所曾熏习过的种种境界相分,不如理作意的、跳跃不定的显现出来;意识因为不知是梦境,就在其中欢喜、恐怖、追逐、逃避……等等。梦中的意识本身是如理作意的,但因为不知是梦,所以就被梦中异常显现的境界所转,而有种种随兴的、随著迅速变换的不同境界而造作出来的行为出现了;如果是修行人,了知是梦境,就不会跟著梦中境界而运转。这就是梦境与发疯的不同。
  所以梦境与发疯的境界,都是当事人意识心的现量,无所谓非量可言,因为都是真实带质境,都同样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真实相分;相分的本身并无不同,只是所显现的相分有无连接外五尘而如理作意的显现罢了。发疯,当然是末那识的妄执所引生的,但却是由于意识心的不如理作意的思惟而形成的,因为末那的分别慧极差,也只能任由意识心的不如理作意,而产生了错误的执著,显现于外而异于常人,就成为疯子了。
  ◎ 日前读《护法与毁法》,有一《楞严经》上的问题,搁著没能解决。今天看到在电子报网站上,有人似乎提出类似的问题,好像是从别的网站转来电子报网站贴文的。问题主要是,这一段要怎么解释:
  【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是忽寐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声将为鼓响。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特别是这句“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从字面上,很容易就会解释成“离动静、闭塞、开通诸缘,闻有性”。张老师这一段开示为“能见闻觉知之性……非是不需诸缘而本来自在之法”。此为正理,但如何从经文中看出这点?(12-10)
  答:能闻之性,本是如来藏所拥有的如来藏自性,发出闻性之作用时,也就成为耳识的作用了。但是耳识的作用,从如来藏自身的立场来说,并不是醒时有、眠时无;因为醒时耳识从如来藏中出生了,自然就有闻性;眠时耳识不从如来藏中出生,闻性虽然不现前,但闻性的功能仍然还在如来藏心体中存在著,并未消失或断灭了。只有离开如来藏,不以如来藏为体时,才说耳识的功能─闻性─消失了、断灭了。所以楞严说闻性不灭,是依如来藏为体而说的,不是从耳识本身的功能上来说的。所以楞严中 佛说:“是故当知耳入〔闻性〕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也〕。”
  但是闻性的出现、现行,一定是在动静、通塞诸缘中才能显现的;如果离开动静、通塞诸缘的话,就无法显出闻性了,就不能使闻性出现了;所以不是单由如来藏一法就能出生闻性,必须有耳根、外声尘、意根的作意与思、如来藏中所含藏的耳识种子、耳识的五别境心所法种子,加以如来藏的同时运作,闻性才能出现;出现了以后,一定是在动静、通塞等法相上显现出闻性,所以说闻性不离动静、通塞;若离种种缘起法,若离声尘的动静、通塞,即无法出生闻性的功德。而这些配合如来藏而出生闻性的种种法,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既然这一切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当然闻性也是如来藏所拥有的法性,所以楞严中 佛说:“是故当知耳入〔闻性〕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也〕。”
  睡著时的闻性是暂时断灭消失的,只因为如来藏还在,所以闻性功德可以休眠于如来藏中,暂不出现,因此而方便说闻性不灭;因为耳识暂时不现行的缘故,所以闻性暂时不在了,但是耳识种子的能闻之性还是在的,只是眠藏于如来藏中,暂时不现行罢了;所以,依如来藏含藏一切法的立场上来说,闻性是不灭的;但若是执著耳识的能闻之性为常住法,而不是以如来藏为常住法,而说耳识的能闻之性是常住法,那就误会佛法了。楞严所说的意思,是将六入、六根、六尘、六识都收归为如来藏的功德性的,是依如来藏为体而说六入中的闻性常住不灭;如果是单说耳识能闻之性的话,那可就是有生而会断灭的生灭法了。所以 佛说:“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则虚空〕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则虚空所有的闻性,与汝耳识的声入闻性何关〕?是故当知耳入〔闻性〕虚妄,本非因缘〔非是单由因缘所生的,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非自然性〔也不是由自然性出生的,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出生的〕。”
  但是楞严的法义甚深、极甚深,文言又极为简略,初悟的人都还读不懂,常常产生许多的误会,更别说未悟的人了,所以误会楞严真义的人太多、太多了;误会了以后,当然就会有许多的疑问出现了。由此也可以证实:张正圜老师的《护法与毁法》中的辨正,她所说的“能见闻觉知之性,……非是不需诸缘而本来自在之法”,是极为正确的正理,也完全符合楞严的真实义理。
  ◎末学知悉有些被萧老师印证十年以上的弟子,私下传言萧老师所讲的唯识之理有误,其辈谓:“第七识不能作主,作主者实乃第六识;盖因第六识相应心所遍及五十一,而第七末那只相应十八,其中之别境慧,又极为拙劣,如何作主?”
  末学对萧老师之证量虽深信不疑,了解彼等“师心自用”之意,却孤掌难鸣,耽忧同参间或许被所谓“明心见性十年以上”之名义所惑,心中起疑而障碍修学,藉此电子报公开大众之利,恳请慈悲针对此疑,加以分析破解,裨益后学也。(13-4)
  答:他们所谓的明心见性十年,从杨荣灿先生的明心内容全部都是由 平实导师在永平寺那次禅三中为他明说,自己参不出来;以及他所谓的见性是以眼识的能见之性、……乃至意识的能知之性作为见性,所以后来在台中为二十余人当面宣示:“明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明心,没有眼见佛性这回事。”就可以知道他们所谓的“明心见性十年”的内容了。这件事有他的见道报告为凭,也有台中的人证,可以证实,不是像他们一样无根据的造谣。
  至于他们所说“末那识不能作主”的话,也是很荒唐的;众所周知,末那识的体性是“恒审思量”,其中的“思”,即是五遍行中的“思”心所,思即是作主、作决定之意,所以 玄奘大师说末那识的体性为“恒、审、思量”,思量就是“作主、决定”的意思。末那识的思心所,并不是一般人所知道的思想的“思”,而是思量,摄属五遍行心所法;所以意识有思心所,末那也有思心所。
  意识的体性,则是“审而不恒”,并不特别说到“思”心所,因为意识不管作了任何的决定,都不能违背末那的意思;意识即使下决定要作某件事,或下决定永远都不作坏事,但是若违背了末那识的习性心性,意识还是作不了主,还是被末那识牵著走,所以意识明知道某件事情不对,也不应该继续作,但还是会被末那识牵著走,还是随著末那识的思心所的决定而继续去作,可见意识心(在末那识不同意的情况下)是不能作主的,最后作主的心仍然是末那识。
  意识的思心所,是在事相分别上的决定性,是指对于事相明了无误而心得决定的意思,并不能在事相的造作与不造作之上作出决定,所以意识的思心所功能大异于意根的思心所。就像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也有思心所,但又大异于意识与意根的思心所。这本来就不是退转于佛菩提的他们所能知道的,他们连七住菩萨的阿赖耶识本来无生都无法起忍,何况能更深入的修学种智而知道这些深细的法义?所以他们会这样乱说佛法,就像是他们利用无知的三位法师来写文章破坏正法一样,都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此外,意识既是“审而不恒”的心,而末那识意根却是“恒、审、思量”的心,当然是由意根末那识来决定与作主,这是很简单而且清楚分明的道理,不必故作神秘状而笼罩大众。意识心审而不恒,末那识恒、审、思量,这是多数曾经稍微熏习唯识学的初学者都知道的事实,他们自称证得佛地真如,却连这种简单而清楚的道理都会弄错,其余较“深”一点的法义会跟著弄错,就可以想见了!所以您不必对他们的言语太过在意,有智慧的人自然会了解法义的真假。
  意识所相应的“欲”心所,是指想望而言,并不是作主,他们误会了。例如有的人心里觉得修行很好,但是他宁可到处找人聊天串门子,却不肯拜佛、忆佛做功夫;这是因为他只有意识的“欲”,没有末那识的“思”,所以不肯真的把时间用来修行。
  末那识本身的了别慧虽然很拙劣,但祂可以依靠前六识来了别;譬如人类的肉眼了别能力有限,但是藉著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便可以见到极细微或极遥远的物体。末那识的了别慧固然差,所以常常被意识的错误认知所误导,就像他们现在被意识的错误认知所误导,而误以为作主的心是意识觉知心自己,而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境界,其实是落在末那识把意识的知觉性执为己有的我执境界中,是末那识被意识的错误思惟所误导了。事实上是:意识心虽然能误导末那识而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定,但是不管是被意识误导而作了不正确的决定,或是被意识的正确认知引导而作了正确的决定,作决定的永远都是末那识;因为不管意识的决定如何,最后都得再由末那识作最后的决定。
  作主的末那识,就像是部队长,别境慧强大的第六识,就像是参谋长;参谋长负责蒐集情报并提供可行的方案,决定应该如何作;他把自己的决定呈给部队长,但最后来作决定的仍然是部队长。部队长有自己的好恶和直觉,有时并不理会参谋长的建议,他迳自做成决定;同样的道理,末那识有祂的习气,不一定听从意识的建议,这是一切人都曾经有过的经验,所以作决定还是末那识。
  如果意识可以作主,人类应该不会有情执和理性的冲突──那些老烟枪应该只要看过烟害宣导影片,想想自己花钱吸烟来损害健康,真是没道理,就全部可以戒掉烟瘾,但在事实上却不如此;同理,修行人应该只要读过经典,了解贪欲的过患,便可以立时断掉贪欲;初果人见道的同时,应该就可以立刻摆脱末那的执著性,现证阿罗汉果。然而,事实却不是这个样子,可见意识是无法作主的。
  意识只能设法说服末那识,但末那识往往是依循惯性、而不是依循理性来作决定,即使意识思惟非常有道理,末那识也不一定会遵照──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修行才会这么困难,没有办法在见道时断掉全部的烦恼,而必须在历缘对境当中,不断的对治末那识的执著性。
  倘若作主的真的是意识,那么大家都可以检查这样说是否为正理:眠熟无梦时意识断了,如果作主的是意识,那么每个人晚上一睡著到中夜无梦之二到三小时之期间,就应该不再醒来、死掉了,因为没有一个作主的心可以作主醒来,他们所谓“作主的意识”已经断了,意识心自己不存在了,当然就不能自己再现起故。
  又如果作主的是意识,而不是末那识,那就意谓意识灭了我见就能入无余涅槃了;那么每个人这一生舍报时,于正死位意识灭时,应该就可以入无余涅槃了,因为作主的意识灭了,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恒而不审而不作主故,所以意识既已作主决定不再出生中阴身,就不会自己作主现起中阴,那么不就能够入无余涅槃了;可是三果以下的圣者们,意识决定要在死时入涅槃,结果却无法成功,显然意识心是无法作主的,显然是由末那识的我执作主而又出生了中阴身,所以不能入涅槃。
  又,如果意识是作主者,则俱解脱阿罗汉应该入了灭尽定就是无余涅槃了,因为灭尽定中作主的意识断灭了,那么灭尽定就应该是无余涅槃了,因为灭尽定中没有作主的意识心存在,能由谁作主再出灭尽定呢?但是事实上阿罗汉却还能出定, 佛亦说阿罗汉未舍报时仅证有余涅槃;倘若意识心是真正作主的心,则灭尽定应该即是无余涅槃, 佛不应再说有无余涅槃。故知作主者非是意识,故知他们对佛法真的是一知半解,越说越令人替他们难过。
  又大家还可以自行检查:倘若意识可以作主,那么当意识发现自己起瞋心不好时,应该就可以作主“下次不再生起瞋心”,但是意识往往没有能力这样作主;梦中出现梦境时,意识却没有作主的能力决定不要出现梦境;意识如果能够作主,那么打坐修定也一定可以远离尘嚣烦恼妄想,为何却不能作主住在一念不生的轻安境中久坐而不下坐?他们所说“意识能够作主”的过失,如果要细说的话,将会数之不尽矣!
  又倘若作主的是意识,那么末那识又是哪些心行?应该要请他们所谓明心见性十年以上又主张意识才是作主的人举证,其所举证得要契合 佛于三转法轮所说经典之言教,不能仅以断章取义、断句取义之文字来证明其所说。
  明心见性十年以上,假如不能真正明了所悟之心的体性,假如否定掉阿赖耶识而认定阿赖耶识是生灭心,认定无作用的纯无为法才是所悟之标的,那就必定无法亲证末那识,无法如实了知哪些是末那识的心行,哪些不是末那识的心行,因此对于其所说之“识的功能”,必定漏洞百出,处处违经背教,所说者乃是非法也。
  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以及唯识种智,必须经过多世乃至多劫的熏修,才能成就。修行不是只有一世,而是多世、多劫,乃至无量劫的熏修,而渐次升进的。来文所述,那些自称“明心见性十年以上”的人,显然仍是新学菩萨,才会无法安忍于见道无所得的境界,又别创异见,说“第七识不能作主,作主者实乃第六识”,违背经教和久悟者的实证经验。
  ◎ 以科学方法复制出来的羊有第八识吗?未来若真的有复制人出现,是否含藏第八识?(13-6)
  答:第八识又名阿陀那识,阿陀那识即是持身识。复制羊既然能够活下来,身根不烂坏,并且能够运作自如,在在都证明它有第八识。
  科学家真的能够复制羊吗?不然!他们只是以人工的方法合成胚胎,材料仍然是取自活体;在胚胎成长的过程,科学家更是完全使不上力。除了一丁点的加工助缘之外,其他绝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投胎到复制细胞中的另一个第八识来完成的。
  复制羊和原来的羊,基因完全相同,但是它们的性格、体质、命运不会一样,因为它们身上的第八识含藏的往世熏习种子是不同的。当科学家合成胚胎,而它的条件允许第八识入住,就会有另一有情的中阴身进入这一个胚胎,中阴身进入胚胎之后,中阴身便死去,但入住胚胎的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功能,祂会吸附四大物质,让胚胎成长,终于诞生复制羊。
  未来若有复制人,只要他能够活下来,身根不烂坏,并且能够运作自如,就一定有第八识,所以复制出来的人绝对不会是自己的分身,而是另一个全新的人类,不会完全听受本尊自己的话,只会像家属子女一样有限度的听话,就像子女听受父母的训诲一样。
  这种不同的个体而基因相同的现象,在自然界早已普遍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只要是同卵的双胞胎,他们的基因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们当初也是同一个受精卵,而复制成二个胚胎(这不是人工,而是自然界偶发的事件,仍然离不开第八识的作用),既然是二个胚胎,就一定要有二个第八识来执持,才能成长。
  同卵双胞胎的长相、性格、体质、命运会比较接近,因为融通妄想会比较接近,但是仍然有所不同,而且他们也是各行其是,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谁也管不了谁;这些都证明他们是由二个不同的第八识持身。
  同卵双胞胎如此,复制羊、乃至复制人,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复制爱因斯坦,一定无法期望这位复制人有惊人的物理成就;如果有人复制希特勒、史达林,也不必担心他们的复制人会变成独裁者;因为人类是由第八识含藏的种子而决定的,不同的个体,其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必定是不同的。
  ◎ 无性生殖及生命力很强之动物(如蚯蚓、蛔虫等),前者在进行分裂时及后者个体一分为二的情况下,其如来藏似乎不符合《心经》所说“不增不减”的定律?这要如何解释呢?(13-7)
  答:您所述的情形和复制羊的原理是一样的。凡是有情想的生物,因为业力的缘故而由一个躯体变成二个躯体时,必须有另外一个第八识进驻多出来的另一躯体,那个躯体才能活下来,因此并不违背《心经》不增不减的明示。
  ◎ 《生命实相之辨正》页十九云:“佛在十方世界,遍一切处同时化现时,其真如本心依旧在此世界最后身菩萨五蕴身中。色身涅槃后则驻于色究竟天宫之庄严报身中”,如是则 佛尚未涅槃前,其报身和无量之应化身,及菩萨之意生身(两者皆无如来藏在其中)是如何运作呢?(13-8)
  答:这个道理,请详 平实导师在《宗通与说通》里面的开示。大意为意生身及化身皆非有情亦非无情。最后身菩萨成佛时,既然是经由入胎而示现,当然真如本心是“驻”于色身中,所以未入涅槃前,如来藏当然是在色身中,所以示现报身时,当然是方便示现,不是真正的报身,而是入涅槃以后,才以色究竟天的庄严身作为报身;在人间受生的菩萨所示现的天界意生身,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样是“非有情亦非无情”,因为他的如来藏仍然在人身中。但是他们如何运作?只有亲证意生身和庄严报身的佛菩萨能真正的了解。
  《佛地经》中 佛说:“成所作智者,如诸众生勤励身业,由是众生趣求种种循利务农勤工等事,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勤身化业;由是如来示现种种工巧等处,摧伏诸伎傲慢众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又如众生受用身业,由是众生受用种种色等境界,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受身化业,由是如来往诸众生种种生处,示同类生而居尊位;由其示现同类生故,摄伏一切异类众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佛之应化身及菩萨之意生身以种智来判断,乃是因末那识之所缘而成就,至于说是如何运作, 佛之应化身得要问 佛,菩萨之意生身得要问已得意生身之三地满心以上菩萨,此乃是证量故,非未证者所能揣测者。
  ◎ 我所见之我,及别人所见之我,会一样吗?(13-10)
  答:五蕴假合的我,念念变迁,谁也不能说他完全认清这个“我”,当然每一个人所见的“我”,差异会很大,但都不离五蕴。
  从他人的立场所见到之我,比较明显于我们自己所见的我,差别处在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习气。由于习气乃是任运随境界而现,意识觉知心我尚未来得及察觉,即已落入习气中而不自觉。但是他人所直接领纳的却是我们的习气,所以自我会产生“他人不了解我”的心理;倘若观照力较强的人,虽然落于习气中,但是却能够反省而思对治,对于他人之批评也比较能够接受,应为有自知之明故。行者修炼无相念佛一段期间以后,通常都具有这样的能力,而开悟者更是要时时以所悟之真如法性为依,方能于历缘对境习气现行时,予以对治转变,让他人能够领纳到开悟之功德及自我修炼的一面。这也就是初地菩萨的习气远比大阿罗汉少的因缘所在。
  这都是看待假我时的所见不同,至于如来藏真我,祂有不变的体性,在每一个有情身上都是一模一样的。因为这个缘故,明心的人所见到的真我,都是一样的。
  ◎ 宇宙为什么会有黑洞?是否亦与众生的如来藏有关?(13-11)
  答:思惟宇宙为什么会有黑洞这个问题,与思惟银河系为什么会有太阳、月球之类之恒星与行星,为什么会不断的有新的星云团出生,乃至为什么会有地球?地球又为什么会旋转等等,这都是同样的问题。
  器世间是由共业有情众生之如来藏所共同变生、执持与了别,共业有情如来藏所执藏之善恶业种,皆能影响器世间山河大地空间之变化。《优婆塞戒经》中 佛说:“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而有情所造之业未曾停息,因此器世间自然就会一直不停的变化,黑洞也仅是许多感应众生果报的其中一种现象罢了。
  ◎ 导师在《灯影》412页,倒数第一行“于第十行位时心之前刹那时,能断尽分别所生异生性种;入地前刹那时,方才断尽分别生之异生性种”;二句皆说“断尽分别生异生性种”,是不是打字有所遗漏,前句指所知障中分别所说异生性种,而后句说烦恼障中分别所生异生性种?
  又依《成唯识论》导师曾开示“所知障是现行而非种子”,但在《灯影》中也依《成唯识论》提到“所知障中之见道所断异生性分别种子”,似乎在所知障中又还是有种子。究竟所知障是不是种子,或有没有种子,弟子不能明了。能否请导师慈悲开示其中的正义?阿弥陀佛!(13-12)
  答:所知障乃是一种状态,就像屋子里有十盏灯,若未开灯,则屋子里是暗的,这个暗是一种状态;假如开了一盏灯,那个暗就会因为那一盏灯的明而消失一部分,那个消失一部分暗有一部分明也是一种状态,所知障即是类似此种状态,不是种子。种子者,乃是功能差别,因缘具足即能现行,经熏习而变异,所知障非是因为缘而现行受熏改变,所知障乃要经亲证实相以后,出世间智慧明的增广而渐渐破除。
  亲证实相见道时,能够破除所知障无始无明相应之我见,以及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相应之我见,非如二乘修学解脱道初果时,仅断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之我见。而所谓异生性,乃是生于三恶道因缘之体性,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是生于三恶道之资粮故,否定、断除“以意识觉知心为真实不坏我”之见解者,即能断除疑见及戒禁取见,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皆是意识心分别所相应的。
  所谓的所知障中之见道所断异生性分别种子,指的就是经意识心的虚妄分别而得之三缚结,见道者乃是意识心故,意识心自己证知自己的虚妄性,非是真实不灭之法故,意识心即能以分别无我所获得之智慧,来分别哪些是与我见等相应之烦恼而予以断除,因此说所断者为异生性分别种子。
  所知障虽非种子,虽无功能,但也能引生异生性,所以才说见道所断的所知障中异生性种子。因为所知障本身虽然不是种子,但是也会引生异生性,所以异生性才会分为烦恼障见道所断的异生性,与所知障见道所断的异生性。十行位满心所断的异生性,与十回向位满心所断的异生性,本质有很大的不同。
  十行位满心所断的异生性,是指断尽能从烦恼障中引生的异生性种子;也就是说,私心、虚荣心……等心相应的烦恼,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加以十行位的菩萨行以后,已经熏习完成所应熏习的法,满足习种性了;再加修十行位的行法,去除私心……等不良心态,具足发起菩萨性,满足菩萨性了,所以能把所知障中因为心态问题而引生的异生性断尽,所以说:“于第十行位时之前刹那时,能断尽分别所生异生性种”。
  但是接下来还有相见道位中有所不知的见道法义尚未具足通达,虽然心中已没有私心……等不良心态,但是却仍然还会有深重的法执,导致执著局部的小小邪见不舍,而有可能与上位菩萨或地上菩萨相诤,乃至引生谤法、谤圣之事;如果不能加以通达,坚持己见而不肯与上位菩萨讨论沟通化解,就仍然还会因为谤法、谤圣的缘故,而落入三恶道中,所以在尚未入地之前,都还会有异生性障存在,所以说:“入地前刹那时,方才断尽分别生之异生性种”。
  但因为这个引发异生性的行为,不是从私心……等不良心态产生的,所以就不属于烦恼障所摄的异生性种子。所以所知障虽然不是种子,但也会引生烦恼障中的异生性种子;这和烦恼障中见道所断的异生性是因为私心……等烦恼而引生异生性种子,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所知障中的异生性障虽不是种子,也能引生异生性的受报。
  这里面还有许多的问题,譬如所知障与烦恼障间的关系,所知障、烦恼障与性障的关系,所知障与烦恼障的见道所断内涵的差异,性障是否只在地前或声闻道的初果前?异生性种子与无明的差异……问题极多,都有待大众悟后精修一切种智,多劫随从大善知识修行,才有可能完全厘清,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在此说得清楚的。
  如果想要避免引生所知障中见道所断的异生性,最好的办法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完全懂得佛经圣教,便想高高在上的受人崇拜、供养,便拒绝与善知识探讨。
  ◎ 八年前,我读过《楞严经》,对“八还辨见”、“击钟验常”已有所了解。当时用妄心理解确实是这样。认为“见精”是不生不灭的,“闻”也是不生不灭的。后来信受月溪法师的方法,但并未掌握月溪法师的方法,平时按著虚云和尚的看话头去修,但心里确实很信月溪法师。
  后来读萧老师的书,感觉萧老师一定是“开悟”之人,是一位既懂宗又懂教的人,否则,不可能写出思路那样清晰的书来。
  ……〔此部分是来函叙述参究的过程与心得,文繁不录〕
  我现在所处的境界,不知是什么境界?若有错误请指正,请正觉同修会的老师对我开示。(13-15)
  答:经常有读者自认为已找到真心、如来藏,来信要求我们为他们勘验或印证,亦有读者以投稿的方式,欲求勘验或印证。然而,本会已多次宣示:“不在禅三以外的场合,为人印证或勘验。”这是 平实导师一向宣示的立场,也是亲教师会议决议的结论──这是为了守护密意,和维持宗门传承法脉,不得不然的坚持。此处藉此〈般若信箱〉再次宣示此一规范,请勿再来函要求印证或勘验,不便之处,尚请鉴谅。如果想要参加禅三而被勘验、提升见地和印证,就必须参加本会的共修课程,经过共修补足知见以后,才能报名而经由审核通过而参加禅三。
  针对这些自认为已经找到真心的读者,我们有几点建议曾刊在第7期〈般若信箱〉第七题(详见本书第68~72页,题末附注为(7-7)的提问),现在重新罗列于下:
  1.平实导师已将断三缚结和明心见性所需的知见,和锻炼工夫的方法,很详细的写在书上,只要读者的阅读能力没有问题,又依照书中所述的方法,如法精进的修行,分证解脱果,乃至明心见性,并不是不可能的。
  2.如果没有办法参加共修、报名禅三,行者也可以自行依了义经或禅门公案来自我印证,但是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应该避免向他人宣说自己的果证。因为根据我们的统计,来函要求印证的读者,十之八九都是错悟,其中有些人已经向人宣说自己的果证,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因为这样而误犯大妄语业,是很冤枉的。
  3.无论自己是否有把握,所悟的内容,不应向他人宣说,免得泄露密意。
  4.若真悟以后而又退转,回到意识心境界上,导致日后认为自己所悟非真,也不宜公开批判自己以前所悟的阿赖耶识境界是错误的开悟,免得误犯“谤菩萨藏”的重罪。
  5.应当设法亲近真善知识,得其摄受护持,并继续深入佛法。如果暂时没有善知识的因缘,可以依照 平实导师的著作精进用功。
  敬请参考以上建议,避免破毁戒律;继续精进修行,以俟未来缘熟,得遇真善知识,便可验证无误。
  ◎ 萧老师曾指出佛乃处于“无住处涅槃”,类似菩萨证涅槃而不入无余涅槃(如《心经密意》),如此即使是娑婆世界在目前也存在很多佛。又萧老师引用《瑜伽师地论》指出同一世界不会同时有两尊佛在教化(见《平实书笺》),这里的“世界”是仅指人间或包括天界?若包括天界,则当新佛应世时,该世界中其他过去诸佛会在哪里?是如同 观世音菩萨一样倒驾慈航或在新佛应世时方停止其教化?
  印象里佛教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系指世界数量极多,但根据萧老师一些书上的说法,暗示我们的娑婆世界本身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个规模相当于一个星系”Galaxy”(如我们所在的银河系”The Milky Way”有两千亿恒星,假设其中1/20恒星,其所属的行星有生命形成)。此说法似可更合理解释佛经中所描述的世界,如此“同一世界不会同时有两尊佛在教化”之所谓“世界”并非仅指一个日月系统;据此则所谓四大部洲的每一洲应也由多个恒星组成,“阎浮提”也未必仅指地球(太阳系),且在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共同的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诸天与阿修罗、地狱和饿鬼道,又以此广义的“世界”定义而言,则每一个“世界”均有其各自的三界,这样的讲法正确吗?另外,天界、阿修罗、地狱及饿鬼道似乎都非一般我们所知的物质世界,以此而论,所谓色界及欲界众生的“身相”该是什么状态?如果是精神体或能量体,则也算有形相吗?(14-1)
  答:佛所证得的涅槃与菩萨所证得的涅槃是不同的,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乃是究竟涅槃,又称“大般涅槃”,函盖了七住贤位菩萨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函盖了二乘圣人、六地满心以上菩萨所证得的“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初地满心菩萨可以证得此三种涅槃,然故意留惑润生,故说未证声闻二种涅槃;六地满心亲证灭尽定,故必定能证三种涅槃);但是二乘无学位的阿罗汉、辟支佛及等觉位以下的菩萨,并不同时具足佛地的这四个涅槃,所以虽然同一世界同时有许多菩萨存在,但是不能说菩萨证涅槃后就是佛,否则会有很多过失。因此不会同时有两尊以上的佛在同一世界教化。至于诸佛次第于同一佛土成佛之后,过去佛究竟去哪里教化众生,吾人不必先行了知;但是阿含部的《鸯掘魔罗经》中曾说: 释迦世尊也同时在另外一百个佛世界中示现佛身而度众生,可以参考。
  一佛所摄化的世界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因此这里的“世界”指的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或称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含有一千个中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含有一千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含有一千个小世界,一个小世界含一日月即一太阳系。因为一个大千世界中有这三个“千”(大“千”、中“千”、小“千”),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而 世尊所化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星系,此星系据天文学家估计约有两千亿个恒星。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只是娑婆世界里其中一个南瞻部洲(阎浮提)中之一颗小行星而已。
  据经中 佛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亿欲界天……乃至百亿色究竟天,您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悉檀,其实仍然还有很多,不宜以所知不多的自己见解,来勉强解释世界悉檀;就好比因果看来似乎极为浅显,但是经中却说“因果的究竟了知是唯佛与佛乃能了知的事”,所以,采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的态度,来看待自己尚未能知的部分,是最好的修行态度。
  此外,对于与佛法般若无关的部分,或者悟后对于与种智无关的部分,不必太在意,而该依照自己目前所应修习的部分去努力,以免分心而障碍道业的进展,这应该是对自己最好的修行态度与观念。
  而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众生分为六道,即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及阿修罗,其中阿修罗遍五道,所以有时候只讲五道或五趣。天道又分欲界天(共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及他化自在天)、色界天(共十八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及四禅九天)及无色界天(共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天)。
  另外,若以三界来分则为欲界、色界及无色界;此处欲界含欲界六天、人、畜生、饿鬼及地狱。除无色界为纯精神状态外,其余皆为物质世界、皆有形色,色法所摄;欲界众生尚有男女饮食之欲,色界虽有色身但已无男女之相。天人的“身相”外观皆与人相似,然身形大小有别、殊胜程度亦有所不同;又欲界的人身,内有五脏六腑,色界天人则无五脏六腑,但仍然有形相。
  ◎ 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14-3)
  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大劫。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此为增劫;人寿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此为减劫,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小劫共计约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中劫含二十小劫,共约三亿三千六百万年。一大劫则含成住坏空四中劫,共约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以上是纯依经论的文字所作的推算,然而圣意难知,不敢说绝对正确。)
  一大阿僧祇劫通常又称一大无量数劫,光是一大劫的时间就已经难以想像,更何况无量数劫?只能说是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虽然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难以想像,但还是可以过得完的,否则过去无量无数诸佛又如何在无量无边的世界成佛?只是有的人是以一年为一年、一劫为一劫在过三大无量数劫;精进的人则有可能是以一年为一劫、一日为一劫、一分为一劫、乃至一刹那为一劫在过的。
  若真要细论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可以参考《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五)〈阿僧祇品第三十〉(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中曾提及“阿僧祇”为124个大数中的第105个:“佛告心王菩萨言:一百洛叉〔洛叉为十万,为第1个数〕为一俱胝〔千万,1后面7个0,为第2个数〕;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1后面14个0,为第3个数〕;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1后面28个0,为第4个数〕;……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至;至至为一阿僧祇〔此为第105个数,经中最后一数,为第124个数“不可说不可说转”〕。
  到阿僧祇这个数,数目已然太大,无法以前述方式表示,大约是1后面有N个0,而N约略是7后面有31个0,若以数学符号表示:
  阿僧祇 = 10N,N = 7
(原标题:法义篇)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