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悟错的知见
在这里把一些悟错大师的知见提出来,供佛子们来认知。为什么是错的知见?这些知见,乍看起来好像都对,不易察知,这种似是而非的论点,至今已普遍存在于佛门之中;如果不提出来,大家会误认为是对的。深怕佛子们错把黄铜当作真金来看,就将无法证悟──把错悟当作真悟──将会永远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所以必须为未悟及错悟者提出来讲。
第一节 缘起性空
第一种误会佛法的人,就是用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认为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是般若所说的空性,把空性当成法性是空无,不能了知空性与空相之真实义理;“空性”是说真心的法相是“空”,但却有真实的体性,其性可用,称为“空性”;“空相”是指空性所出生的蕴处界诸法,都是缘起缘灭,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无有真实不坏之自性,故又名缘起性空。如是“空性”为常住不灭,是一切众生的真实依止,是可用之法。如是常住可用之法,经由参禅而找到祂,就会生起解脱及法界实相的智慧,这样实证才有意义。而“空相”(缘起性空)仅是蕴处界诸法之一种现象而己,这种现象终归于无,是生灭法,并无实体,是不可用之法;依于缘起性空所建立之涅槃有如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建立,纯是想像之法;想像之法纯属妄想,无“实”可取。如是“空性”与“空相”二者之义涵有如天壤之别。
又蕴处界诸法虽是缘起性空,然却依“空性”之如来藏而有,故阿含解脱道是依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如来藏而说蕴处界缘起性空,不是像印顺否定如来藏而说缘起性空的。否定如来藏而说缘起性空,即是“断见论”者,是外道,于佛教中不得名为“法师”。而《心经》的意旨在说真心空性与蕴处界空相非一非异之关系,又因真心与蕴处界和合运作,均是“空”的法相,故合称“诸法空相”。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虽然皆是生灭法,但若不由“真妄合和”“非一非异”之关系与事实,吾人将无法依于五蕴而找到常住的真心。故学佛者不应执取五蕴中之任何一法为常住不坏我,亦不应舍弃五蕴去求取真心,这才是《心经》的原意。
《维摩诘经》云:“法不属因,不在缘故。”第八识如来藏不是因缘所生之法,有因有缘所生之法,必会因灭缘散而断灭。蕴处界都是缘起法,所以其性无常归于空无,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空相;而空性第八识如来藏,无始劫以来,从无一刹那断灭过。第八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源,非是生灭法,所以祂无所归,不可归于任何一法;有所归的法,必是生灭法。若离空性心如来藏,即无有蕴处界一切法等;因此,一切法不得离第八识空性心而有;如果说缘起性空的解脱道可以离开空性心第八识如来藏而修而证,则缘起性空的解脱道,与死后断灭的外道论相同,也与自然外道蕴处界无因而有之缘起法相同,成为外道法。若无第八识空性,入无余涅槃时蕴处界全都灭尽了,则一切都成了断灭空,何异断见外道的断灭空?由这个缘故,不可从蕴处界缘起生灭变异之法,反过来解说不生不灭之空性心如来藏,那真是戏论。应该要依不生不灭的第八识空性,来说蕴处界的缘生缘灭、无有真实不坏之自性,才是阿含解脱道的正说。
第二节 一念不生
另一种错误的知见,是把“一念不生”的意识妄心当作真心。一般人常把一念不生的觉知心──离念灵知──错认为是真心,打坐时坐到一念不生的境界,以为修到没有妄念时意识妄心就变成是真心。但是,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再怎么细还是会有许多的微细念,只是静坐学“禅”的人不知道而已。先说明妄想与妄念之差别;一般人有妄想时常不自知,等到有一天学打坐,在打坐当中突然有一念头起来:想起十年前张三欠我豆腐钱没有还。心中在盘算要不要他来还钱?“算了!不要他还了,我打坐要紧。”此即是语言文字的妄想,这种妄想念念生灭不已,是一般人的常态。而妄念不同于妄想,妄念只是常有一个念头一闪而过,虽然这个念头没有语言文字,但是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其意思,但不会继续跟著此念生起语言文字想下去,这才是妄念;没有了这种念头,才算是真正的一念不生;没有语言文字的妄想,只是没有妄想而已,不是真的一念不生。
但不论是妄想或是妄念,打坐时坐到无妄想、无妄念的觉知心就是真心了吗?无念时就可以说没有意识觉知心了吗?如果说无念时就可以认为是无觉知心,请问:“当您坐到一念不生时,为什么禅堂中的引罄声,您还会听得清清楚楚、知道要下座了?”这表示当您坐到一念不生时,您还是很清楚的了了而知:了知五尘境界,了知您仍在一念不生当中。您听得到声音,就表示您还有了知;有了知时就是觉知心意识仍然存在。可是第八识真心从来不了知五尘境界,而一念不生之中仍有觉知心能清清楚楚了知五尘,还有这个了知心,就是意识心;这个意识心永远不可能变成第八识真心,永远是第六识。
真心一向是离见闻觉知,所以赵州禅师才说:“老僧不住明白里。”真心又老又聋,祂不知下座是何事?一念不生的了知心如果是真心,想要勘验对或不对,那可简单了:您可以请人用一支木棒往您头上用力敲下去,一敲就昏过去了,此时您还有一念存在吗?这不是真正的无心也无念了吗?恭喜您!您这时真正的开悟了!依照您这样的想法,此时的您,意识心不现起,您的见闻觉知心断了,不省人事了,您已经是真正的一念不生了,那您不就开悟了吗?可是说实话,真心如来藏在哪里?您还是不知道。所以一念不生,清楚了知之心是意识心,就算是修到非非想定,住在其中还是有意识心存在;此心在昏迷时、熟睡时,皆会断灭。又比如手术时全身麻醉,无觉无知,意识心断了,醒时又有觉知心了;所以离念灵知、觉知心有间断,日日断灭,当然不是常住不断的真心。
又如打坐入定时一念不生,出定时又有念了,则此“一念不生”境界是一下子无念、一下子有念,那不是一下子真、一下子妄吗?岂不是成了有变易的法?可是真心从来都不变易祂的无念境界,一直都是无妄想、无妄念的。入定无念,出定有念,这样离念灵知的“真如”就变成了有出有入,有出入相,当然非是真如。可见打坐到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祂不是常不变易之心,出定就起念,眠熟时就断灭了,是妄心不是真心。想要处于一念不生而求真悟,是缘木求鱼;坐到一念不生,觉知心都不想动了,如何来参禅寻觅真心第八识?禅不是坐在那里等待开悟,而是要去参究──参究如来藏的所在,故要妄心起念才可以来参;所以六祖云:“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但是真心如来藏不是真正的无念,只是祂的念起灭时都不是在六尘中,与意识等六识觉知心永远在六尘中起念,是不一样的,所以六祖云:“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所以说真如非是无念,但是大师们以觉知心的一念不生当作真心,真是错会了实相。
第三 节 听法的这一念心
还有大师说:“听法的这一念心,就是真心。”对吗?假使不对,他又错在哪里?这就是说,为什么参禅人一定要把真心与妄心分得清楚?为什么参禅人必须先了知妄心与真心的体性有什么不同?这道理,在悟以前必须先要有所了知,才稍能分辨说法者所说的法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他对在哪里?如果是错!又错在什么地方?都得要确实的了知,如此才不会完全落入“依人不依法”之大忌。假使他错了,我们就要在法上远离他;如果还是迷信他的大名声,或因为情执深重而不愿在法上舍离,哪有可能开悟?假使跟随的善知识确实可以助人证悟,而且是真正的悟,不是假的悟,那就要永远跟定不放,终有一日会开花结果──证悟明心。
我们来看上面举例的某大师这一句话,他错在哪里?您想想看:您为什么能听?只因为有耳朵吗?有了耳朵就能听吗?可是死人色身也有耳朵,为什么他不能听了?我们能听,是因为有八识心,八识心当中又是哪一识心才会听得清清楚楚?前面有说过,是耳识与意识,有了意识心所以您的耳识才能听,那么能听的心是谁?推究下来当然还是意识心。可是当您正在听法之时,身体累而不小心睡著了,意识心与耳识心都暂时灭了,您还能听吗?您听不到了!可见能听、能知的耳识与意识心会有断灭的时候,有间断的心就不是真心;因为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当您在听法之时不小心睡著了,真心却仍然在运作而不睡觉。所以说,听法的这一念心只是耳识与意识心而已。又真心离见闻觉知,从来不了知六尘,永远不会听法,怎么可以把能听法的耳识与意识心认为是真心呢?
是谁会把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而能知六尘之妄心认为是真心?当作是开悟?又是谁把这能听法的耳识、意识一念心,当作真心而堕于常见外道之中?而堕于自性见外道之中?十年来已有很多人是作此说,但是这些说法,都是发源于法鼓山与中台山的二位大师;他们如此的说法,众生初学佛法时不明究里,只因为二位大师经营出来的大寺院、大名声,就一直跟著修学而紧抱著错“悟”的知见,至死都不肯放手,真的是一盲引众盲。
(原标题:07 第五章 悟错的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