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假锋虚焰金刚乘(连载30)----释正安

   日期:2020-07-09     浏览:1065    
依据佛法经论所说,一切佛法的方便法门,决定要依于真实义智慧的引导才能成就,如《法华经》中,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赞 佛所言:
  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亦如《大智度论》卷30 龙树菩萨所云:当学智慧!智慧者,其明第一,名为慧眼。若无慧眼,虽有肉眼,犹故是盲;虽云有眼,与畜生无异。若有智慧,自别好丑,不随他教;若无智慧,随人东西,如牛、骆驼穿鼻随人。
  《大智度论》卷72 所云:【凡夫人见有二有别,圣人观无二无别;圣人可信,凡夫人所见不可信。】
  今笔者依诸佛菩萨所开示的无分别般若无生本母智慧教理,将〈序品〉的归敬颂重新更译,以契 弥勒菩萨之慈悲意旨︰
  引导遍智寂声闻,令趣发心最寂灭;
  饶义众生菩萨者,令成道智自他利。
  诸佛一切种智圆,成就无上智功德;
  能成二乘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
  略释︰弥勒菩萨大慈大悲造作此论颂,是为了要引导已经证得遍智,并且证得小乘解脱果寂灭境界的阿罗汉能够回小向大,发起大心,修学大乘佛菩提道,进而证得实相法界的真实寂灭境界,再次第进修,最终完成实证究竟寂灭圆满的无上佛地境界。对于已经证悟如来藏法界实相,已发起成佛大愿而利他自利的大乘菩萨们,已发起大菩提心的缘故,经由修习此论颂所说的义理,能够成就菩萨道地地增上的道种智,成办种种利乐众生的菩萨大悲愿行,最终成就究竟寂灭的无上佛地圆满境界。诸佛都是经由圆满亲证菩萨十地一切道种智的全部修行,圆成一切种智的无上智慧,了知涅槃实相法界的一切功能差别,加上一切成佛所需之福德修集圆满的缘故,成就常乐我净的无上佛地圆满境界。今造此论颂,正是为了说明佛法中虽然说有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菩提,然而实际上是 佛陀为了引导众生能够成就最殊胜的唯一佛乘所作的方便施设,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熏习正法知见,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与佛四种不同境界,都是依于如来藏法界实相才能成就的不同涅槃解脱智慧境界。这就是佛法三乘一乘,唯一佛乘的道理。这个出生一切境界的如来藏——法界实相心,就是能够成就这解脱四众的佛法本母,这个佛法所说的诸法本母也即是 弥勒菩萨所敬礼归命的殊胜处所。这个道理,即是 佛开示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8 里所说的义理︰“此法能雨七圣财,满众生愿摩尼宝;此法名为佛本母,出生三世三佛身;此法名为金刚甲,能敌四众诸魔军;此法能作大舟航,令渡中流至宝所。”此法即是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光明智慧德相的诸法本母、诸佛本母,众生自性法身、第八阿赖耶识,是一切发心菩萨的摩尼宝珠、金刚铠甲,能作大舟航度一切众、破诸烦恼魔军,令一切菩萨能够到达究竟清净的彼岸。因此,造此论颂的 弥勒菩萨称赞礼敬能令四众贤圣修学成就三乘佛法,乃至成就无上佛果的诸法本母。
  这个般若佛母的教理,在接下来的颂文,更是显明。法尊将〈序品〉的颂文翻译为︰
  大师于此说,一切相智道,非余所能领,于十法行性,
  经义住正念,具慧者能见,为令易解故,是造论所为。(注1)
  能海译为︰
  一切种智道,皆从彼教说;别余不领受,十法行体性。
  思经义建立,具慧成观故;能速易现证,所谓论旨趣。(注2)
  所以,非常清楚的显示 佛陀因为亲证、现观一切相智(又名一切种智、一切智智)圆满的缘故,一切二乘人的智慧所不能知、一切菩萨智慧所不能及,乃是具足圆满的无上智慧,所以颂说“非余所能领”。此中一切种智的内涵意义,是指这个诸法本母—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完全了知的智慧。这个智慧,唯有诸佛具足了知,其余一切菩萨都要依照诸佛菩萨所亲口教导,或是研习于诸大乘经论,才能建立知见,然后才能少分或多分现观,成就菩萨诸地所应修证的道种智智慧。所以说,一切菩萨要真正的于佛法内门修行,都要由亲证法界本母的这个如来藏本识为起始,才有可能成就佛地的圆满修证境界,没有不证诸法本母如来藏实相而说能成就佛地境界的。因为,如果不证于实相心如来藏,那么是要到哪里去现观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所谓的一切诸法法相呢?又如何能够完成佛地境界对于一切种子功能差别的圆满亲证与现观呢?如是能够现观实相心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功能差别,即是一切菩萨所应修证的佛法内涵,此论就是为了讲述这个道理,以及教授菩萨如何能够现观成就的论典,因此名为《现观庄严论》。
  又,狮子贤对修道现观的解释,也是有问题的。譬如,释如石所翻译狮子贤的著作《明义释》中说:外道以及另一些已离欲贪的声闻、独觉等人,未曾修习一切法无我,不能由闻(思)等慧的次第体验一切相智道;唯有圆满自他二利,修持佛法而不依赖任何人的菩萨,才能清楚地体验。在这薰习而成的习气所生的念识中,安住于《般若经》的全部经义——八现观的体性,即菩提心及施等正行,然后再依循周遍法界的极喜地等证悟的次第上达,将能现证一切行相。3首先,狮子贤受到印度谭崔密教思想的影响,对佛法没有正知正见,因此才会认为菩萨在完成圆满利他自利的福慧双修的过程里,能够不依赖 佛陀或是其他上位菩萨的教导,就能够到达佛地。为何狮子贤会这样认为呢?那是因为喇嘛教就是以谭崔密教的教义为蓝本,加上西藏苯教等种种索隐行怪的鬼神信仰宗教而演变出来的,喇嘛教的思想里,认为一切相智就是将一切法观为空相,要完成不见一切如所有性的意识无分别修证境界。因此才会妄想地认为菩萨不必依靠他人的教导,只要努力修定,将意识修练成于一切法无分别时,即是完成显教佛道的修证,此后如果要圆满佛地三身的修证,就要修行谭崔密法乐空双运男女双修法门,完成大乐境界。就是因为这种恶慧妄想的缘故,狮子贤才会妄说菩萨是在“念识”中安住《般若经》的全部经义——无分别智的境界,次第修证观行菩萨地的种种法相,圆满现证一切行相。然而,佛法无有此说,因为能念之识的念识,在佛法中是指第六意识或是总括前六识而言,但意识等乃是法界实相心本母如来藏藉根尘相触所生的法相,根本不是狮子贤说的“习气所生”。狮子贤此说,是在妄说佛法。又,无分别境界,乃是指法界本母如来藏的自性境界,绝对不是意识等其他七转识的境界。而所谓无分别智,是指实证这个法界本母如来藏所发起的菩提智慧法相,佛弟子要经由熏习般若正知正见,累积福德,然后有缘参禅破参证悟之后,才能由意识相应于般若智慧法相境界,发起般若无分别智。因此,无分别智的境界相,根本不是意识修定所能够修出来的,而必须是证悟法界本母如来藏之后,才能由意识转依如来藏后与般若相应的境界获得。佛弟子要有此般若无分别智之后,才能进修进入初地修道位中,也才能跟无量的诸佛菩萨修学唯识佛法,地地增上道种智的智慧,最后才能证得佛地的一切种智智慧境界。可见,狮子贤对于佛法所说无分别的意涵,跟前一章中所说的陈那、法称等人一样,都妄认与错解了;都是妄认意识于定中一念不生就是无分别的境界,妄认这就是无分别慧的境界。如是等类之言论,都是妄说佛法、自害害他、不如理的无义戏论。
  宗喀巴亦认同于狮子贤的妄想见解,而说:
  问:依什么方便证得这些地?
  答:在闻思修三慧习气所生的念识及其助伴心所—正知—中安住,虽于来世也不会遗忘。……
  问:在念识中安住什么呢?
  答:《般若经》的全部经义。4
  坚固执著六识论的宗喀巴,不仅认同有念识的意识是习气所生,还认为闻思修所得的知见,能够存在于无念识的意识及心所法之中,妄想著有一个无念识的意识能贯穿三世,因此认为“虽于来世也不会遗忘”;然而,现见有情每一世都是全新的意识,因为这个隔阴之迷,所以过去世的熏习修学全都遗忘了,事实上完全不是宗喀巴所说的那样,宗喀巴不了知有念识与无念识的意识等转识都是生灭法,无实自性,根本就不可能摄持任何的知见、道果等等一切法相。所以,宗喀巴说的在念识意识中安住《般若经》的经义,奢望能够以此趣到未来世也不遗忘,根本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已,是无明无知的妄想而已。意识是有念心所的体性,能够让众生记忆曾经学过的知见没错;然而,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学习过的知见是储存在意识里面的。意识本身是生灭法,刹那、刹那变异,没有能够摄持任何种子的功能体性,就算是细意识或者极细意识都一样是生灭法,宗喀巴等喇嘛们妄认为专注中的细意识能够持种,将意识错认为是法界本母,这都是属于外道的恶慧邪见而已,一切佛弟子不应信受彼等邪说。依诸佛菩萨所开示无分别的般若无生本母智慧教理,今笔者将上举〈序品〉颂文重新更译为︰
  佛一切种智,三乘依此说;凡愚不证知,诸地十法性。
  经义本母相,具慧能正观;为令入佛智,造论所由兴。
  密教喇嘛们对《现观庄严论》的归敬颂与〈序品〉颂文所作的种种错误的翻译及释义,经由笔者以上的解析与说明,揭示彼等所知所见错谬多处已显而易见。这样的结果显示出以下几个事实:一是喇嘛教对佛法经教的翻译与释义,两者俱不可信,错翻与乱说的情况一再出现。二是修习喇嘛们翻译及解释的《现观庄严论》内容,不会得到一丝一毫的学佛功德,反而会造下诽谤三宝、破坏佛法的极重恶业。三是喇嘛与其徒众们,自身根本没有能力来简择辨别佛法正教与外道恶见的不同,盲目地跟随本质上是外道法的喇嘛教教义与行门来修行,修学的结果只会越修离正道越远,未来世的异熟果报越坏。因此,此处可以先下个结论,那就是︰佛弟子修学佛法,离妄说佛法的喇嘛教越远越好。
  第三节 由《辩中边论》来说藏译经教之不正确性
  一切佛法不离“唯识”!唯识何义?唯识者“我、无我”义,唯识者“非我、非无我”义,唯识者“真我”义。唯识法教乃是无上无容之究竟法,是故佛法不可思议,甚深极甚深,微妙极微妙。
  佛法中的学人,如果没有深入地去体证佛法,则不能如实了知 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于古天竺示现成佛,乃至说法四十九年,始终不离“唯识”的真实义理。佛世时,佛法并无所谓小乘法教与大乘法教之分歧,唯有 佛陀之应机法教。佛度弟子,唯观根器因缘,不分阶级更无宗派;弟子适合“无我法教”的解脱道,佛即教授弟子四谛、十二因缘佛法,依唯识体显无我法义,开示弟子“五蕴皆空”、“涅槃解脱”之理,让弟子证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弟子如果智慧高一些,能理解学习深妙一点的义理,佛即教导弟子“般若法教”,教授弟子“因缘所生法之性空与空相不离空性心”之法理,依唯识体显一切法中道“非我、非无我,非空、非不空”法义,为弟子开演“不一不异、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等中道正理,令弟子亲证现观空性心如来藏,得真实解脱成真实义菩萨,精进圆满别相智得阶圣位菩萨摩诃萨;如果弟子根器猛利,能够学入甚深妙法,佛即为其开示“唯识法教”,教授弟子“唯识无境”甚深佛法,以唯识体显真如胜义无我实我义:为弟子说“五法三自性”、“十地道种智”,令弟子正行菩萨道,毕竟得证“一切种智”圆满“无住处涅槃”成就佛道。如本章第一节所举《解深密经》卷2〈无自性相品 第5〉之开示:
  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唯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如是究竟了义之“唯识”法教却最常被误会,谤为是主张外道神我的教义。事实上根本不然。何以故?经文中明确地说:是先“以隐密相转正”,然后才是“以显了相转正”故!《成唯识论述记》序中,窥基菩萨言:彼闻世尊(摩诃般若经等)密义意趣“说无破有”,便拨二谛性、相皆空,为无上理。由斯二圣互执有、空,迷谬竞兴,未契中道。如来为除此空、有执,于第三时演了义教;《解深密》等会,说一切法唯有识等,心外法无,破初有执,非无内识,遣执皆空。离有、无边,正处中道。于真谛理悟证有方,于俗谛中妙能“留”、“舍”。
  略释:那些虚妄分别错执佛法者,听闻 佛陀所开示的《摩诃般若经》后,因为不能了知 佛所说的真实理,对于 佛陀意趣所说的涅槃甚深密义不能证得,因而错解了佛法,便主张一切法空;而认为无人、无法,世俗谛空、胜义谛亦空,拨因、缘所生法,一切为性空;以为一切法性空即是真实不坏的空性意义,但是一切法性空即是空无所有的意思,因此在本质上将“空无所有”妄认为佛法所说涅槃义理,错执“一切法空”、“空无所有”即是佛法无上之正理。以此错误的认知因此有两类的佛弟子,或执空、或执有而相互诤论,皆不能契入 佛陀所开示的中道正理。佛陀为了让这些错解“胜义法”的弟子们,能够了知第一义谛“空”、“有”的真实义理,除去妄执谬见,因此为因缘成熟的弟子们,于第三时教转无上而为说法。佛陀为弟子们清楚明白地开演“空”、“有”的了义真实法教,例如在开演《解深密经》等无上无容之唯识经典的法会中,说:“一切法唯此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所生所显”等等的了义甚深佛法。以“心识所生所显的外法五蕴空相无所有”的立场,令弟子们舍离五蕴我法的妄执,说非无内识,有真实不虚法界本识,依此内识遮遣一切法执皆空,详细解说法界真如体性“离有、无之边,正处中道”,教示佛弟子于甚深“胜义谛”理,开悟证知真如,善知世俗谛中胜妙清净的依他起性法相应留、种种遍计执相则应断舍。如是“唯识”甚深法教,不是谤法者所说之外道神我的生灭法,乃是究竟解脱成佛的唯一佛乘无上大法。经论中开示的唯识真实理,甚深极甚深,微妙极微妙,难通达极难通达,是故从南北朝起到唐初,虽有诸多论师研究弘扬唯识法教,然而实际情形却是诸师所立,彼此互有出入,乃至与佛经义理相违者。例如,东晋道安法师提出的“一阐提悉有佛性”论,初为时人批评为异端邪说,后于《大般涅槃经》译出流传,果有“一阐提悉有佛性”之佛语开示,人们纷纷转为赞叹道安法师的见高识广。另外,隋代吉藏所著《大乘玄论》亦将当时诸家论释不一致看法提出,一一加以论评,而吉藏、智者又与 玄奘菩萨的三时判教略有不同。又观此诸论师所说修证内涵及见地,往往是以意识境界揣测真心如来藏本识之体性而说。玄奘菩萨就是在当时佛教界的这种各说各话、自以为是,相互诤竞难有定论的情况之下,为求真理、为法忘躯,决心前往印土寻求真实胜义的大乘佛法。在天竺 玄奘菩萨完成匡正佛门、摧邪显正的使命后,将世尊正法法脉传回中土时,上述诸师所执的各种边见邪见、错谬妄想,是非正邪等等的问题,玄奘菩萨早已洞悉透彻,了然于胸。故以“真唯识量”矗立正法大纛,是以能凭亲证之三乘菩提之智慧,撼动摧伏天下各宗各派;巩固正法于东土震旦弘扬之根基,乃至余德润泽后世弟子,得以闻熏唯识无上法教。玄奘菩萨与众弟子窥基菩萨等,即以唯识法义总摄地论学派、摄论学派与般若学派,并且经由如实且精准优美的广译经论,淘沙梳错,分判空、有,传承震古铄今的 佛陀殊胜法教,乃至被后世学人推崇为法相唯识宗于中土弘传之首。由 玄奘菩萨所淘沙梳错,翻译出大量的般若经教与唯识经教,不仅引起国内佛教各宗派的极度重视,威德更远传日本、朝鲜等国,学人仰慕而相继前来朝圣学法,络绎不绝于途。也因此在经过唐末、五代等后世种种战乱,国内唯识经教亦有散失的情况之下,后时佛弟子还能够从日本、朝鲜等国再抄录寻回以为对照补遗;这种千古传奇,亦只能以因缘不可思议来形容。赞云:“圣教旌威震天下,咸来朝,三藏因缘不思议,十方流泽被苍生。”是故当知,玄奘菩萨护法之功,中土天下无与伦比。
  弥勒菩萨传《辩中边颂》给 无著菩萨,无著菩萨再传给世亲菩萨,世亲菩萨为利益后世学人,故造论释《辩中边论》。此论传入中土有二译本:一为梁朝真谛法师之译本;二为唐朝三藏法师 玄奘菩萨之译本。
  《辩中边论》乃是 玄奘三藏所译之译本,以 玄奘三藏当时极高的三乘菩提智慧与功德力,加上丰富的翻译经验与语言文学素养,故于经论的翻译质量,实际已达炉火纯青、返本精粹的极至境界。以是此论可以说字字珠玑、句句法藏,于简洁中彰显妙法,于平实中蕴含密义。窥基菩萨受学于 玄奘三藏,大弘唯识法理,为利益后世学人能够深入了解此论的微言大义,因此菩萨运胜智于手眼,显真理于文句,撰编《辩中边论述记》阐扬唯识法教。窥基菩萨行文亦言简义赅,阐扬论中唯识真义,法光内外堪为论中奇葩;兼答问难辨析真义、破邪显正救护学人,是为继《成唯识论述记》之后又一雄伟著作。
  ---------------------------------
  注1 弥勒菩萨造论,法尊法师译,《现观庄严论》。详:中华佛典宝库网站http://www.fodian.net/world/ygzyl.html(2015.12.5 撷取)
  注2 能海法师讲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1994 年印,页43。
  注3 释如石著,《现观庄严论一滴》,法鼓文化(台北),2002.7 初版,页163。
  注4 同上注,页164。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