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涅槃(连载17)增补说明----平实导师

   日期:2020-07-09     浏览:1485    
《涅槃》连载十七 第一篇 第四章 第二节    
  断三缚结应证应转——证初果 增补说明 1
  注1 编案:兹因115期连载内容出刊之后,有学人询问:“证果必须有定力,是否还有经典依据?”是故增补如下文字说明,以除彼疑惑并利益读者大众。
  例如证初果者必须有定力相应一事,除了《瑜伽师地论》中明文所说以外,阿含部诸经中有多有所说,如前第一章第六节〈戒论〉中所举《中阿含经》卷10〈习相应品 第5〉经文:
  【尔时,世尊告曰:“阿难!持戒者不应思‘令我不悔’,阿难!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阿难!有不悔者不应思‘令我欢悦’,阿难!但法自然,有不悔者便得欢悦。阿难!有欢悦者不应思‘令我喜’,阿难!但法自然,有欢悦者便得喜。阿难!有喜者不应思‘令我止’,阿难!但法自然,有喜者便得止身。阿难!有止者不应思‘令我乐’,阿难!但法自然,有止者便得觉乐。阿难!有乐者不应思‘令我定’,阿难!但法自然,有乐者便得定心。阿难!有定者不应思‘令我见如实、知如真’,阿难!但法自然,有定者便得见如实、知如真。阿难!有见如实、知如真者不应思‘令我厌’,阿难!但法自然,有见如实、知如真者便得厌。阿难!有厌者不应思‘令我无欲’,阿难!但法自然,有厌者便得无欲。阿难!有无欲者不应思‘令我解脱’,阿难!但法自然,有无欲者便得解脱一切婬、怒、痴。阿难!是为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心。阿难!多闻圣弟子有定心者便见如实、知如真,因见如实、知如真便得厌,因厌便得无欲,因无欲便得解脱,因解脱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难!是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谓度此岸,得至彼岸。”】
  如是证明,举凡修学声闻法解脱之道而欲有所实证者,悉皆必须具备相应之定力,方得“入谛现观”而得不退;非无定力之人,单凭聪明世智思惟观修便得亲证初果乃至四果,谓无定力支持者,必定不能“入谛现观”故。
  亦如《中阿含经》卷10〈习相应品 第5〉所载: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持戒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持戒者,令不悔义。阿难!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复问:“世尊!不悔为何义?”(注:守护诸根,护持戒律,得到不悔,方能生起世间定的相应境界,后时方能生起定力。)世尊答曰:“阿难!不悔者,令欢悦义。阿难!若有不悔者,便得欢悦。”复问:“世尊!欢悦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欢悦者,令喜义。阿难!若有欢悦者,便得喜。”复问:“世尊!喜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喜者,令止义。阿难!若有喜者,便得止身。”(注:“止”即是未到地定力生起了。必依初禅前未到地定,方能如实的“入谛现观”而断我见,是故未到地定是证初果时的必要条件。)
  复问:“世尊!止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止者,令乐义。阿难!若有止者,便得觉乐。”复问:“世尊!乐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乐者,令定义。阿难!若有乐者,便得定心。”(注︰定心是指初禅善根发,初禅境界生起了。)
  复问:“世尊!定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定者,令见如实、知如真义。阿难!若有定者,便得见如实、知如真。”(注:得“止、乐”时,因止而使心中得喜,因乐而证实初禅善根发,此后于胸腔中有乐触持身,是达到初禅时的身心喜乐现象,证实已经离开欲界境界了。)
  复问:“世尊!见如实、知如真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见如实、知如真者,令厌义。阿难!若有见如实、知如真者,便得厌。”复问:“世尊!厌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厌者,令无欲义。阿难!若有厌者,便得无欲。”复问:“世尊!无欲为何义?”世尊答曰:“阿难!无欲者,令解脱义。阿难!若有无欲者,便得解脱一切婬、怒、痴。是为,阿难!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阿难!多闻圣弟子因‘定’便得见如实、知如真(注:“入谛现观”证得初果乃至二果)。因见如实、知如真,便得厌,因厌便得无欲,因无欲便得解脱,因解脱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注:证得第四果)。阿难!是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谓度此岸,得至彼岸。”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由此证明:守护诸根,护持戒律,得到不悔,方能与世间未到地定相应。必依初禅前未到地定,方能如实“入谛现观”,真断我见、知如真;“知如真”亦是确认自己是否已证初果的必要条件,更是其后能否于解脱道起修乃至证得第四果的首要关键,谓有学圣者未来实证三果、四果时,必须依初禅为基础才能实证,然未到地定是初禅发起之基础。“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谓度此岸,得至彼岸。”世尊此意是说,修行必是步步踏实,次第转进而不能疏略其中必须相应的定力。
  因此学人应知,三乘菩提智慧法门之修证,所应具备之相应定力是不可或缺的,再举《大般涅槃经》卷29〈师子吼菩萨品 第23〉佛陀的开示如下: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能大利益:一定、二智。善男子!如刈菅草,执急则断,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善男子!如浣垢衣,先以灰汁,后以清水,衣则鲜洁,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善男子。
  是故佛弟子们,应当老实修定伏心,佛道之修学方能得力。若未以定修伏攀缘的身心,纵有解脱道中的现观,仍无法生起如实的解脱智慧;纵使阅读善知识胜妙开示而作了观行,或接受善知识正确指导而作了观行,所观悉皆如实,其心性仍不能与真正降伏烦恼的初果人相同,即非真实断除三缚结;谓其所作断结观行之前并未修定降伏其心,观行之后不能与所观断结之境界相应,致其心行仍无改变,与真正的初果人有异,即不得谓为证果,一切学人于此不可不知。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