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假锋虚焰金刚乘(连载8)----释正安

   日期:2020-07-08     浏览:1305    
——解析《般若锋兮金刚焰》的邪说
  《入楞伽经》卷9 云:
  世谛一切有,第一义谛无,而实体无相,是第一义谛。见于虚妄法,是故说世谛,因于言语生,无如是实体。1
  注1《大正藏》册16,页568,上19-22。
  略释:
  “佛法中之世俗谛,是说三界一切法有生住异灭等种种三界有的法相,第一义谛则非三界有的法相,祂是无相的法界本体,此真实而无相的涅槃实体即是第一义谛。世间人唯见三界有的种种虚妄法相的存在,因此为他们开示演说佛法中的世俗谛,世俗谛也就是因为此文字语言的施设而有,无有象是第一义谛之涅槃本际一样的实体自性存在。”佛弟子解释佛法,不能像喇嘛教徒们那样妄说,将“第一义谛无”断句取释为无有第一义谛的意思,因为这样解释的话,则接下来的“而实体无相,是第一义谛”就会说不通;并且以下一句“无如是实体”的世俗谛义开示来相比对,即能显见应有“有如是实体,是第一义谛”的意义蕴含其中。所以,此段经文也没有喇嘛教徒们妄说的“无有法界实相实体”之意涵。
  《解深密经》卷 1 云:
  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2
  注2、《大正藏》册16,页692,下12-17。
  略释:
  “如果菩萨们转依于自在法界真心而行佛菩提道时,现见此如来藏心阿陀那识离见闻觉知,常恒寂静,故于色身内外各处不见有阿陀那性的存在,不见有阿陀那识自己的存在;不见有阿赖耶性的存在、不见有阿赖耶识自己的存在;不见有积集等事,不见积集心自己的存在;不见有眼根、色尘及眼识的存在;不见有耳根、声尘及耳识的存在;不见有鼻根、香尘及鼻识的存在;不见有舌根、味尘及舌识的存在;不见有身根、触尘及身识相的存在;不见有意根、法尘及意识的存在。这样的菩萨是成功转依实相法界如来藏心的菩萨,才是能胜解第一义谛各种善巧的菩萨,才是能够深入胜义谛佛法真实义而有许多度众善巧方便的菩萨摩诃萨。”
  换句话说,菩萨现观自心法界第八识的真实体性,祂不见有一切法相、一切名字、一切语言的存在,只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当菩萨现观一切法都是由第八识如来藏所生,都是于此如来藏涅槃法界中生灭现行时,依如来藏而言当然是连阿陀那、阿陀那识、阿赖耶、阿赖耶识、积集、积集心、眼、色、眼识、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等等一切法,以及一切法的名字与言语法相都没有看见。因为第八识根本就没看见有一个法相真的可以叫作阿赖耶识相,乃至没看见有一切法的法相名称可以说是阿赖耶识的名;就连这个第八识的名字,也只是一个为让你我能够沟通了解产生共识,而由 佛陀开示假立的一个名相而已,而如来藏自己是不见、不觉、不知这些法相的。
  第八识祂自己是离一切相的无相境界,更不会了知、也不会称呼自己叫作第八识或是其他名言,因此这位如来藏菩萨当然是一个相也看不到。如果菩萨见到有相法而认为那就是真实法,那就落入非法相中了,因为 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3 菩萨不应行邪道法,菩萨应如实证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4 的真实义,这也即是 佛说“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5 的真实意义。这也即是“一心开二门: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二门不相离”的实谛意涵。所以,此段经文也没有喇嘛教徒们妄说的“无有法界实相实体”意涵。
  注3《大正藏》册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页752,上17-18。
  注4 同上注,页749,上24-25。
  注5 同上注,页752,中22-23。
  《成唯识论》卷 2 云:
  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6
  注6《大正藏》册31,页6,下23-26。
  略释:
  “七转识与其五遍行、五别境、贪瞋痴等心所法,都是依于种种他缘才能出生现起的缘故,因此说就像幻影显现一样,不是有真实不灭的自体。为了要除去妄执心与心所法之外有六尘外境真实法存在的执著,故说唯有识体无有外境的法义开示。如果执取诸转识是真实法有真实不坏体,那就跟执著外境实有是一样的,也是一种法执。”玄奘菩萨的这段开示,跟前文所引 佛陀的开示:“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
  不见积集,不见心;……是名胜义善巧菩萨。”表面上来看似乎有不尽相同的意思。但 佛陀意说阿赖耶识法体真实,名言则非真,唯是假名,并不存在于实相心阿赖耶识的自住境界中;如果执取教理、名言为实,乃至执著阿赖耶识的自住境界,菩萨亦落法执,就不是胜义善巧的菩萨。而 玄奘菩萨此处,则是专指依他所起的一切法,包括七转识与七转识的各类心所法而开示的,也是为了遮遣七转识“心、心所外实有境”的妄执,因此才说“唯有识”。而七转识是依于第八识生起之法,当然亦应遮遣,是故说为“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除此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证悟阿赖耶识的菩萨,要转依于第八识的寂静涅槃无生体性,要转依祂随缘任运而离觉离知亦不作主的自在体性,因此,菩萨不需要再起念头想著第八识法体是实有,亦不需要执著第八识自身的涅槃寂灭境界,因为此等执著亦是意识取相执有的境界,是故亦可说为法执。这种亲证而不执著的现象,好比说是拥有亿万财富的富人,他(她)了知自己拥有财富,但却不会因此而整天都抱著钱财不放,分分秒秒执著于自己的财富而数弄不停,含有同样的意思。这个境界是实证之后而不执著,跟索达吉等喇嘛教徒的未证言证、说无实相阿赖耶识,因而不著实相境界的诽谤三宝言论,则是风马牛,八竿子也打不著,是完全不相干的。
  《瑜伽师地论》卷 51 云:
  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界故,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又,阿赖耶识恒为一切粗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所有粗重。7
  注7《大正藏》册30,页581,下3-12。
  略释:
  “证悟阿赖耶识的佛弟子,观察此自在法界阿赖耶识与祂所生的五阴十八界时,了知一切凡夫身中各自的第八识阿赖耶识里,是含藏著五阴所摄之一切贪瞋痴等无明诸行戏论种子的。概略来说,这些三界中的种种行在阿赖耶识中生生灭灭,总是第八识真心与七转识妄心合为一团、一积以至一聚而和合运作,菩萨以这个真如境界的智慧,不断地修习、多修习的缘故而能渐渐转依真如法性。当此转依已成就心心无间的功德,也就是烦恼障等一念无明的随眠断尽之后,第八识的阿赖耶性都断尽了就称为已断阿赖耶识;由于这个缘故,就说他已断尽一切三界杂染。应当知道转依真如法性就是与阿赖耶性相违背的缘故,所以能够永远对治阿赖耶识原有的阿赖耶性。又阿赖耶识的阿赖耶体性是无常,是有取受性的,所转依的真如体性是常,是无取受性的;必须缘于真如境界的大乘圣道,才能够有所转依的缘故。又阿赖耶的识性永远都是被一切粗重烦恼所随,已经转依究竟后,才能远离三界一切的所有粗重烦恼。”
  今略说阿赖耶识中的这一些无明妄想诸行种子,譬如众生各自阿赖耶识里的这一些种子,会依于众生往世所造业因等因缘和合而出生后世的五蕴法相,或为一团受精卵、或为一积毛发、或为一聚色身;当生而为人色身长大后,精勤修学于佛法而证得阿赖耶识发起缘真如境之甚深般若慧后,转入地上菩萨位精进修学以至第八地,灭除三界爱的习气种子,能得转依于第八识清净法身异熟识。如是转依此常住法体第八识清净法身,说为已断阿赖耶识种种贪瞋痴等无明诸行戏论种子,由此断故而说为已灭阿赖耶识,说为已断一切杂染。而所谓转依,是指八地菩萨转依于与无明贪瞋痴等习气相违的第八识法体异熟识而言,因此说能够永久对治含藏有烦恼障习气种子的第八识法体阿赖耶识,因为第八识法体不再含藏无明贪瞋痴等习气烦恼的缘故改名为异熟识,因此说为对治、说为永断阿赖耶识。再说阿赖耶识自体既然含藏有烦恼习气,即是具有生起一念无明烦恼的生灭无常性,烦恼障习气种子于阿赖耶识中有生有灭,即有取受性;八地菩萨转依于无有烦恼障习气种子的第八异熟识,能够发起无取受性之无相无功用行,这是因为缘于清净真如境圣道的异熟识才能转依成功的缘故。因为凡夫的第八识法体阿赖耶识恒为一切粗重贪瞋痴烦恼种子所随逐,要到阿罗汉位时,才能断尽烦恼障的现行而不受三界生死;更得要修到八地菩萨位的转依究竟时,才能真正远离于一切所有粗重贪瞋痴烦恼障习气种子。所以,此段经文也没有索达吉师徒等喇嘛教徒们妄说的“无有法界实相实体”意涵。
  又《瑜伽师地论》卷 21 里,弥勒菩萨亦说此理,所谓凡夫的阿赖耶识因为无明爱染深重的缘故,名为爱阿赖耶: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有众多相,我今当说彼相少分。谓彼最初不住种性无涅槃法补特伽罗,阿赖耶爱遍一切种皆悉随缚附属所依,成无量法不可倾拔,久远随逐毕竟坚固依附相续。一切诸佛所不能救,是名第一不住种性补特伽罗无种姓相。8
  注8《大正藏》册30,页397,下29-页398,上6。
  略释:
  “佛法中说不证涅槃的众生有多种,我今当说此类众生无般涅槃法的少分性相。这是说第一种的不证涅槃的众生,执藏生死种子的爱著性遍布于一切种类众生之中;换言之,让众生随缚苦果不得解脱的原因,就是众生有往世所造的一切爱染种子,藏存附属于所依的阿赖耶识中,这一些成为无量法的爱染种子,不可能没有因缘就会自动消失,就算是经过再长久的时间,都会随逐藏在阿赖耶识中,毕竟坚固的随逐在众生一世一世的生死轮回相续中。一切诸佛都不可能在无因无缘的情况下,随意让此众生得到解脱救拔,如是所说是为第一种不证涅槃众生的种姓法相。”
  《成唯识论》亦云:
  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槃。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9
  注9 《大正藏》册31,《成唯识论》卷3,页13,下3-20。
  二乘有学、七地以前一类菩萨有漏心位,彼缘阿赖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次通一切异生声闻独觉相续、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异熟识起法我见。10 ……至究竟得成佛时,转舍本来杂染识种,转得始起清净种识,任持一切功德种子,由本愿力尽未来际起诸
  妙用相续无穷。由此应知唯有内识,11 ……或依即是唯识真如,生死涅槃之所依故。愚夫颠倒迷此真如,故无始来受生死苦,圣者离倒悟此真如,便得涅槃毕究安乐。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灭依如生死及能转证依如涅槃,此即真如离杂染性。12
  注9 《大正藏》册31,《成唯识论》卷3,页13,下3-20。
  注10 同上注,卷5,页24,中12-15。
  注11 同上注,卷8,页45,下2-5。
  注12 同上注,卷9,页51,上10-15。
  《成唯识论述记》亦云:
  于佛地时缘无垢识等,即缘无垢、第八净识一切有为及真如,故言等。菩萨见修道位,缘异熟识及真如故。13
  注13 《大正藏》册 43,《成唯识论述记》卷5,页407,中9-11。
  以上由笔者所恭引的诸多佛法经论里,在在证明诸佛菩萨都是开示第八识涅槃实体阿赖耶识真实不虚,有种种自性,亦是三乘圣者证得涅槃之实体,四种涅槃悉依此第八识心体而施设故,不得说之为无,否则即成就谤菩萨藏的大恶业,成一阐提人,未来世报在地狱中,《楞伽经》中 世尊早有明言训诫。
  因此,索达吉等喇嘛教徒们想要透过引用这些佛法经论来证明自己的言论:“不论是般若经还是龙树论,在破析了万法实
  有、建立了真实中道之后,都没有再提出过存在一个不空的阿赖耶识或如来藏的观点”14,是根本说不通也不能成就的,
  于他们所援引的经论文字中反而证明他们的说法虚妄,成为误解经论真义之无知者;而他们如是否定经论中明确说为实有的
  第八识心,不免会沦为犯下乱说佛法、诽谤三宝、破坏佛法、断人解脱慧命之极重恶业的结果。
  注14 释智诚、邱吉彭措著,《般若锋兮金刚焰》中册,第六章〈聚焦阿赖耶〉,页783。
  索徒们有提出一个问题:“法身如来藏到底包不包含在一切法之中?”15实际来说,这个问题就跟质问:“阿赖耶识是三界法吗?三界法包不包括阿赖耶识在内?”是一样的意思。也跟《中论》里的探讨问题:“一切法空?一切法不空?涅槃有?涅槃无?涅槃非有亦非无?有边?何者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谁为非有边非无边?何者是常谁为是常?何者是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谁为非常非无常?何者身即是神?何者身异于神?”具有一样的含意。这些问题在小乘佛法的开示里,叫作非法问题、非义问题,中阿含的《箭喻经》就是在说明这个法理。这部经的缘起因,是由于鬘童子无明熏心,因此而跑去见佛,问了一大堆问题:
  我今独安靖处,燕坐思惟心作是念:“所谓此见,世尊舍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我不欲此、我不忍此、我不可此。若世尊一向知世有常者,世尊当为我说;若世尊不一向知世有常者,当直言不知也。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若世尊一向知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世尊当为我说;若世尊不一向知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当直言不知也。16
  注15 同上注,〈第五章现空双运〉,页793。
  注16《大正藏》册1,《中阿含经》卷60〈4 例品〉,页804,中11-24。
  鬘童子问完问题后,还责问佛:“为什么对这一些问题都不开示呢?如果佛不知道,佛您就应该直说不知道啊。”佛陀听他说完后,就问他:“鬘童子!我曾经对你开示过世间有常法吗?你有从我这里学到这样的佛法吗?”鬘童子回答:“没有。世尊!”佛陀再问他:“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我曾经对你开示过哪一个是真谛,余皆虚妄言吗?你有从我这里学到这样的佛法吗?”鬘童子回答:“没有。世尊!”佛陀又再问他:“你有向我说过:‘如果世尊为我开示说世间有常法的话,我要跟世尊学清净行吗?’”鬘童子回答:“没有。世尊!”佛陀再问他:“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鬘童子!你有向我说过:‘如果世尊为我开示说哪一个是真谛,余皆虚妄,我要跟世尊学清净行吗?’”鬘童子回答:“没有。世尊!”
  于是,尊者鬘童子为世尊面诃责数,内怀忧戚,低头默然,失辩无言,如有所伺。
  于是,世尊面诃鬘童子已,告诸比丘:“若有愚痴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世有常者,我不从世尊学梵行。’彼愚痴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若有愚痴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我不从世尊学梵行。彼愚痴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
  犹如有人身被毒箭,因毒箭故受极重苦。彼见亲族怜念愍伤,为求利义饶益安隐,便求箭医。然彼人者方作是念: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彼人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为长短、粗细,为黑白、不黑不白,为刹利族、梵志、居士、工师族,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耶?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彼弓为柘、为桑、为槻、为角耶?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弓扎彼为是牛筋、为麞鹿筋、为是丝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弓色为黑、为白、为赤、为黄耶?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弓弦为筋、为丝、为紵、为麻耶?未可拔箭,我应先知箭簳为木、为竹耶?未可拔箭,我应先知箭缠为是牛筋、为麞鹿筋、为是丝耶?未可拔箭,我应先知箭羽为飘鶭毛、为雕鹫毛、为鵾鷄毛、为鹤毛耶?未可拔箭,我应先知箭锋为錍、为矛、为铍刀耶?未可拔箭,我应先知作箭锋师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为长短、粗细,为黑白、不黑不白,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耶?彼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
  世有常,我不一向说此。以何等故我不一向说此?此非义相应、非法相应、非梵行本、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是故我不一向说此。如是世无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我不一向说此,以何等故我不一向说此?此非义相应、非法相应、非梵行本、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是故我不一向说此也。何等法我一向说耶?此义我一向说:苦、苦习、苦灭、苦灭道迹,我一向说。以何等故我一向说此?此是义相应、是法相应、是梵行本、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是故我一向说此。是为不可说者则不说,可说者则说。当如是持,当如是学。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17
  17 《大正藏》册 1,页604,下13-页805,下8。
  佛陀在初转时,是为尚属凡夫的弟子说法的缘故,因此总是不显说深妙实相法,而先说于世俗谛苦、苦习、苦灭、苦灭道谛等法相,换言之,“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18 这些问题,乃是凡夫所不能够认识与了知的问题,因此 佛陀在初转时不回答弟子对这些问题的请问。那么,什么人才能够认识与了知呢?佛说:“可说者则说。”意思是,至少要证初果的发菩提心菩萨才可算是可说之者。何以故?凡愚难了知故,入佛道证法眼净故,对佛法起真信故,堪能进一步信受甚深法界真如佛法故。
  注18《大正藏》册1,页803,下16-18。
  今索徒们根本未证初果,还在弘传双身法而落入身识、意识境界里;又严重误会佛法义理,连世俗谛义理也不能真正了知,却敢胡乱解说佛法,乱说无有第八识阿赖耶识实相法体,直接沦为诽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是真正可愍之人。对于索徒们的问题:“阿赖耶识在不在一切法中?一切法中包不包括阿赖耶识?”因为索徒们连初果的证量也没有,甚至连世俗谛的正知正见也没有,因此他们只应得这一个答案:“此非义相应、非法相应、非梵行本、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索徒们应先熏习世俗谛的正知正见,求证于解脱初果,闻熏涅槃法界真义,脱离“是为不可说者则不说”的阶段,然后才能成为真正信受佛法的“可说者则说”的大乘起信发心菩萨之后,再来请问这些问题。在第二转经典里,佛陀对于这一些疑问就有很多解答与开示,答案是为:“非一非异!”然此答案的义涵,非是未证初果的一切喇嘛外道等六识论者所能真知。何以故?因为内涵是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也是过寻思境界的诸佛秘密藏故,佛说非诸凡愚所能了知故;凡谓凡夫,愚谓二乘无学圣人,索徒们属于凡之一类,不足以与言。
  总而言之,阿赖耶识的甚深义理,非诸凡愚所能了知,非未证法界实相第八识者所能了知。何以故?阿赖耶识有体实义,阿赖耶识有生灭义,阿赖耶识有能断义,阿赖耶识有毒性义,阿赖耶识有成佛义,阿赖耶识有法界因义,阿赖耶识有轮回义……,如是无量阿赖耶识义,都是甚深微妙不可思议,都是过寻思境界的诸佛秘密藏法义;如是境界,是菩萨境界,是一切菩萨成佛之道实证的初门及究竟义;尚非二乘无学圣者所能臆测,实非一切凡愚所能了知,唯有悟后起修的实义菩萨能够渐渐了知、真知,否定阿赖耶识的索徒们当然不能知之。是故,一切已发心成就佛菩提大愿的佛弟子,学佛的最先要务,乃是速求亲证第一义谛法界实相阿赖耶识。为求亲证第一义谛法界实相阿赖耶识,一切佛弟子皆应依于佛陀圣教,依于真善知识法教,在六度波罗蜜诸法上去努力熏习修行,亲力亲为,如是则因缘成熟时必有亲证第一义谛法界实相的机缘到来。如是法理甚深难以思议,大乘涅槃之体的教理太过艰深、太不可思议,非是一切凡夫、二乘、未悟学人所能够真实了知的缘故,因此当初 悉达多菩萨成佛之后,一开始是不欲说法的,原因就是此无生大法甚深难解难信故。是故《长阿含经》卷1 佛云:
  我于闲静处默自思念,所得正法甚深微妙,若为彼说,彼必不解,更生触扰,故我默然不欲说法。我从无数阿僧祇劫,勤苦不懈,修无上行,今始获此难得之法。若为婬、怒、痴众生说者,必不承用,徒自劳疲。此法微妙,与世相反,众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梵王!我观如此,是以默然不欲说法。19
  注19《大正藏》册1,页8,下2-9。
  《中论》卷4 亦云:
  世俗谛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间颠倒故生虚妄法,于世间是实。诸贤圣真知颠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无生,于圣人是第一义谛名为实。诸佛依是二谛,而为众生说法,若人不能如实分别二谛,则于甚深佛法不知实义。若谓一切法不生是第一义谛,不须第二俗谛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第一义皆因言说,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若不得第一义,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诸法虽无生,而有二谛。复次,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若人钝根,不善解空法,于空有失而生邪见,如为利捉毒蛇,不能善捉反为所害;又如咒术,欲有所作不能善成,则还自害,钝根观空法亦如是。复次,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世尊以法甚深微妙,非钝根所解,是故不欲说。20
  注20《大正藏》册30,〈24 观四谛品〉,页32,下20-页33,上17。
  在第三转经典中,佛在《大般涅槃经》卷25 的开示:
  云何菩萨知于实相?实相者,若常无常,若乐无乐,若我无我,若净无净,若善不善,若有若无,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脱非解脱,若知不知,若断不断,若证不证,若修不修,若见不见;是名实相非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虚空,是名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于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法差别之相。21
  注21《大正藏》册12,页513,上17-23。
  这段经文佛陀的意旨是说,“菩萨地所应修学之般若智慧内涵,即是要实证于第八识法界实相在菩萨地时所具有的种种法相,所谓自体性常、种子性无常、涅槃安乐苦中无乐、五蕴非我非异我、本性净烦恼不净、自性善杂染种不善、体实有名相无、本性寂静五蕴现世、本来自在行菩萨道、知众生心不知六尘、二障种断自体不断、始觉本觉、修断烦恼实无所得、菩萨见法阿罗汉不见,如是名为实相种种自性。不是见一切法空,不是将涅槃、佛性、如来、法、僧等观为虚空唯名无实,是为菩萨成就一切功德智慧圆满的原因。菩萨乃是因于亲证现观于第八识法界实相在菩萨地时所具有的一切法相,修如是佛菩提道求证大涅槃的缘故,证知阿赖耶识不堕二边而又不离二边,恒住中道境界,才是真实了知于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体性,方得了知实相心于佛地、菩萨诸地,乃至凡夫地,是有著种种的不同差别法相的;能够如实一切了知,才是成就一切功德智慧圆满的佛地境界。”以上所举种种佛菩萨经论所显示的圣教量言,对照于喇嘛教索达吉徒众们所说之“实相空性阿赖耶识无实建立、阿赖耶识划归为世俗谛、一切法虚妄缘起性空即是胜义谛”,更显见喇嘛教徒们根本不懂《中论》旨义,只是凡夫妄说佛法的无实欺骗与虚妄戏论本质而已。另外一说的是,对于已悟知实相,了知非一非异法义的实义菩萨们而言,对于《箭喻经》中鬘童子所问的那一些问题,佛陀为了增益菩萨们的般若智慧,在第二转的般若诸经中已经不厌其烦地详细开示了;而且在第三转所宣讲的《楞伽经》里,经由 大慧菩萨的请示,佛陀是有一一深细作了回答的,这也即是 佛陀知他心智“可说者则说”的甚深功德意涵之一。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