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外道罗丹的悲哀(连载六)--明白居士

   日期:2020-07-08     浏览:1451    
----略评外道罗丹等编《佛法与非佛法判别》之邪见
  罗丹邪见十四:四加行摄入四十心的十回向心之后罗丹在该书第80~82 页如是说:萧平实把《成唯识论》中的“四加行位”搞成了资粮位菩萨所证,认为《述记》里头将四加行摄入四十心的十回向心之后。
  后学辨正:
  是罗丹自己搞不清楚《成唯识论》所说的资粮位、四加行位真实内容,以此误会来评论人,真是颠倒;因此后学说罗丹乃是具足我见的凡夫,一点也不为过!为了让罗丹了解真实内容,且引平实导师在《灯影》所说:
  大德所言四加行者,诸经中,少说其定位;而古来诸多菩萨亦少为之作定位者,谓四加行极难定位故。所以者何?谓加行之功,及其加行之位,于未入初地心前,各位皆有加行之实,非唯玄奘师资所立加行位中方有,是故大多将初地心前之修证过程中,须作较大突破之关卡处,别立加行。是故成论云:“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位无加行义。”见道者则有二种:真见道与相见道。资粮者,则地前所修福德与定慧等,亦皆是资粮,亦皆必须有诸加行,非唯真见道之前也。是故,成论乃依欲入真见道位者必须修除三缚结,故别行施设真见道位前之加行,令学人先行伏、除能取与所取,以伏除能所二取作为加行;如是观察能取之七转识我,与所取之身根及六尘相等我所皆悉虚妄,于随后之真见道位亲证如来藏时,方能信受与承担;信受与承担已,般若根本无分别慧方能现起。
  亲证阿赖耶识心体之真见道位,是进入大乘佛菩提道之锁钥,其证悟功德极大(然除明闻心体所在密意而无自己参究之过程者),超过后时所修之相见道功德,亦因此真见道是进修佛菩提之根本,是故必须先有加行,必须先行令断我见与我所贪著,伏除能取与所取之后,方有承担所证阿赖耶识之胆气,否则必定不能承担;纵使大善知识令彼亲证,乃至助其整理别相智内涵,欲令其发起后得智,其人仍难承担,久之仍将心疑而还退失,便如舍利弗及王子法才等人,退失十劫后方始成为释迦佛之弟子,亦如彼等今时退失于我法诸人。
  亦因是故,说诸欲入初地心者,乃是佛菩提道上另一项大突破,得超第一大阿僧祇劫故,必须别有四加行;是故楞严于此别设四加行,否则难起清净意乐,亦难起增上意乐,则将永难进入初地心也!是故成论虽说:“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然而此四加行之内涵,异于明心前之四加行;此谓明心时之真见道,性虽殊胜,却唯是根本智所摄,其慧低劣狭窄,不能入地;要依后相见道位所修之后得智具足,即是初分道种智,方能入地,是故入地之前仍须有四加行。
  复次,楞严所说之明心证真以及眼见佛性之过程与内容,已由世尊开示明言,是故明心见性之真见道前不须别有加行。即如余之度众,于学人眼见佛性之前,但教其作功夫及修福德,缘熟之际,便为引导,只须三、五分钟,便得令其见性,不须于见性前别作加行;楞严亦如是,真见道位等内容已由世尊明言开示,不须加行。由是缘故,于入地之前别立四加行位,而此四加行内容,复异成论所说内涵,非在伏除能取与所取著眼,而在入地所须之加行上著眼,故其加行内容异于成论所说;其异处具载于楞严与成论之中,今犹可稽,要在人之有无慧眼法眼而辨别之尔,由是故说法无定法。是故成论说“见道位前应有加行”,此语亦不违背楞严,入地之前所修加行者亦是相见道位所摄故,初地之入地心亦是见道位所摄故。
  复次,初地之入地心位,既仍是见道位所摄,乃是成论所说相见道位之圆满位,仍然摄在见道位中;由是缘故,楞严于始入初地之前,别设加行位,亦合此意,不违见道位前之加行义故;由此异于伏除二取之加行而得入地故,初地之入地心亦是见道所摄故;由是而说欲入初地见道位者当须加行,此说亦符成论故;所知障中之见道所断相应惑,其体性极为宽广故,非是真见道位所得无间惑灭智之根本智所能断尽者故,要须真见道位后之二十三心久劫观行,方能圆成见道位功德故。入地前尚须修除异生性种子,令具足菩萨性之种性故,亦须加行;为发起增上意乐而发起圣种性方能入初地故,亦须加行;是故入地之前,设四加行,令佛子圣性现起,方能入地而渐成佛道;如是加行之施设,不违佛菩提道,故皆无过。而此与彼,同名加行,然内涵有别;篇幅所限,今且略而不举。
  亦如七地满心位之由 佛加持,授与“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入八地初心,以代加行;亦如十地初心位之由佛加持,而得成为授职菩萨,成满十地心,以代加行;总因此二关卡极难突破,若非佛之加持,欲突破此二关卡者,往往久劫困顿之后仍难突破,是故由佛加持,取代菩萨自己应作之加行,以免菩萨久劫难以超越。如是,一切佛菩提道上之重大突破关卡处,皆须有加行,非唯入地之前,非唯真见道位前也。是故加行一法,非可局限于某位中;是故凡有重大突破之关卡处,皆须有加行之实;是故若有经论所作加行分位,互有不同者,不可擅谤为不如法,否则即成妄谤正法也!如是应知。
  是故,真见道位前,必须有加行,借以伏除能所二取,方能承担所觅得之阿赖耶识心体;是故,十回向位前,若不作胜妙之加行,则难入地;欲入初地心者,须有极大之勇气与胆识,故亦须有极胜妙、而为世人所难以推翻之般若种智。是故,加行位之加行等观行与事行,诸位阶中既然皆有,则入地前之加行者,亦可别作建立;此入地心位之四种加行,更难于真见道位前之加行故,必须心极勇猛而不畏一切强权者,必须突破“恐惧身命被害、恐惧身败名裂”之关卡者方能入地故!虽然此中尚有许多法义应知,限于篇幅,且就此止说。大德后时若悟得如来藏而不得少为足,进修相见道诸法,将入初地时,自能渐知;此时说之,亦无大用,且就此暂止。复次,依成论而言,加行位既列在见道位前,然而见道位中有二见道:谓真见道与相见道。真见道位唯是触证阿赖耶识心体而起之根本智,悟后所进修之相见道位,则是真见道位后所进修之后得智,即此可知真见道位必在相见道位前,即此可知加行位必在真见道位前,即此可知加行位必在亲证阿赖耶识心之前,即此可知加行位必在七住位前,真见道位乃是触证阿赖耶识心体之时故,真见道位之般若正观现前者乃是七住位故,故知伏除二取之加行应在七住位前。
  此谓明心真见道位前之加行,必是七住位前之加行,而非欲入初地之加行也!若不如是,则应将相见道排列于初地通达位之后,则违加行位在见道位前之理;亦应相见道位排在真见道位前,则应相见道位所证智慧为根本智,不应是后得智;彼等否定我法者皆说真见道位即是初地心故。然而相见道所观行之智慧,深细于真见道位无数倍,不应在真见道位前;而经中佛说般若正观初现前之真见道时为七住位,非是初地。若言相见道之后得智,应是四加行位后之真见道所得慧,则成论所设之真相二见道者,即成无义。若依彼等诸人之主张,而言真见道所得之根本智即应是初地慧,则相见道位所得后得智,即应是二地……等慧,则相见道位之观行,成论不应将之列在地前,则彼等所说者已违成论意旨。是故,此成论之四加行,异彼楞严之四加行,内涵异故,层次异故;便如佛菩提道上之菩萨分位,有五十二位者,亦有六十位者,亦有四十一位等差别,皆不可相提并论而以此非彼也!
  复次,真见道位、相见道位及通达位,皆得般若正观,然而同是般若正观,浅深有别;乃至佛地亦是般若正观,而有浅深广狭及究竟不究竟差别;是故,般若正观初现前时,当知即是七住位,不可谓是初地也!唯得根本智故,未起后得智故。由于欲入地者要须后得智圆满故,成论自说初地要须真见道后续修相见道,并修除异生性,积累初回向位等功德之后始得入地故。而成论中说四加行位在见道位前,可知必在第七住真见道位前也!真相二见道俱是见道位所摄故,加行位不可能在见道位后故。如是,成论教证极明,理证上亦复如是,悟后自惟,即知余言之不虚也!
  若有人言:“吾曾见有大师主张:四十心位皆属资粮位。”则当探究彼大师之论著是否为伪论?亦当探究彼大师所言之加行位内涵,究竟同于楞严?或是同于成论?然后定夺,方免成就大妄语业而误己误人。若其内涵同于楞严者,则彼四加行列在地前,乃是正说;若其内涵同于成论之伏除能所二取者,则不应列在地前,应当列在七住位前之第六住位末分;伏除能所二取之加行速得成就故,与二乘断我见之法几无差别故。若是楞严所说之四加行者,则迥异成论所说之四加行也,则当列在四十心后之地前。是故,若有人言四加行者,应当探求彼所说四加行之内涵,而后方可定论。
  若不尔者,则学人初始觅得阿赖耶识而得现观其真如性者,当时虽名真见道,虽名证真如,然只须数日数月之观行,便得进入初地,便可略过十行、十回向等进修次第,迳入初地,有是理乎? 若此理可以成立者,则《璎珞本业经》之判教应成谬说,则成佛语虚妄,或成彼经虚妄,成为伪经,有是理乎?
  复次,一切行者当观:若非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有何人能证真如之现观?有何人能发起般若之正观?皆无也! 然而亲证真如理体之阿赖耶识心,因而发起般若正观时,若名十回向位满心者,余绝不能苟同;异生性尚在故,如幻观犹未现观故,阳焰观及如梦观皆未证得故,初分道种智犹尚不能发起百分之一,何况能得初地入地心所得之初分道种智?
  复次,且观《大般涅槃经》所载,佛说眼见佛性者,亦不过十住位尔。今观明心而证真如者,较于眼见佛性轻易十倍以上,焉得位在眼见佛性者之上?焉得便超见性者二十心以上?岂有是理?岂非意谓《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者虚妄?是故,若谓成论所说伏除能所二取之四加行位,列在四十心后者,余绝不能苟同,异于佛旨故,如是四加行之内涵非是楞严所说之四加行内涵故,不应列在四十心后之地前故。是故,若有人将楞严所说四加行,列在地前之四十心后,余必赞成之,不违佛说故;若有人将成论伏除能所二取之四加行列在四十心后之地前者,违佛所说,余绝不能苟同。若有人所说法理,违佛所说者,不论彼菩萨之名气如何广大,余仍依止佛说为准,不依止如是祖师或菩萨语。
  所以者何?谓前明心真见道之证真如,若可以是初地心者,则后相见道之进修所起后得智,应成初地满心或二地心也,则违如幻、阳焰、如梦、镜像、光影……等现观之证量次第也!彼真见道者尚无能力现观如幻、阳焰、如梦三观,何况能现观镜像、光影等现观?故知成论所说“伏除能所二取”之四加行位,不应列在四十心后之地前,应当列在第七住之位不退前,此时已因断除我见我所而能引发般若之正观故,般若正观现前位即是真见道位故;观乎明心之易于见性多倍,故当列在十住位前故,经中具载佛语,谓见性者唯在十住位,岂可易于见性十倍明心者反在见性位之后?明心真见道既在十住位之前,四加行位岂有可能位在四十心后?此理易明,不应混淆也。
  今观楞严所说四加行者,绝非明心亲证真如体性之真见道位中所能获得者,谓楞严所说之四加行果,迥异成论所说伏除能所二取之内涵故。譬如楞严卷八所说:“是善男子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木欲然其木,名为煖地。”如是境界,绝非伏除能所二取者所能获致。亦如随后佛说:“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如是境界相者,必须已经亲证真如理体,并作相见道位等加行者,方能获致;乃是接近《璎珞本业经》中所说之真正中道第一义谛观者,即将入地也!绝非真见道位之相似第一义谛观所能获致之境界相,岂同成论所说“伏除能所二取”之纯在断我见我所上用心者?断我见与我所等贪者,乃是解脱道之修法,非如楞严四加行之在发起地上菩萨功德上加行者,焉可将成论所说之四加行列在地前之四十心后?无是理也!真见道位所证者唯是相似即佛位尔,楞严所说四加行者,却是能令行者获致分证即佛位之观行也!如是迥异之法,焉可混作一谭?
  是故,若将成论所说之四加行,列在第七住位;将楞严所说四加行列在地前四十心后,方是正理;此位虽仍在胜解行位中,然而已能示同佛行,即是《起信论》中所说解行位:“菩萨如是发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下来、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般涅槃。”此楞严所说加行位菩萨之加行内涵,迥异成论所说四加行故,乃是成论之相见道位等加行所摄者故。是故,若将成论四加行之内涵,列在地前之四十心后,则成违佛经旨之说,余则不能认同之也!如是,楞严与成论之四加行内涵有异,学人应知,不应混为一谭,不可随于古今大师错误之教判而转也!当完全依世尊在诸经中所说之圣教为准的。
  从上面可知,当依《楞严经》及《成唯识论》所说内容来分判四加行之真实意,若不如是,则会像罗丹一样,对资粮位及加行位严重错解,才会片面说出四加行摄入四十心的十回向心之后,还强词夺理说平实导师不对,真是颠倒!
  所以说,罗丹严重误解资粮位与四加行的内容,以此来评论他人,会让人看笑话的!直笑罗丹真是没有智慧!
  罗丹邪见十五:七住菩萨不具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
  罗丹在该书第82 页如是说:萧平实被人抓包,为了避免颜面尽失,只好编造佛语,并且罗丹认为七住菩萨不具有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
  后学辨正:
  罗丹明心也无,又如何了知明心的菩萨有无少分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呢?为什么明心的菩萨具有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兹引经文说明之: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 2〈报恩品第二之上〉:
  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佗(同“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1
  注1:CBETA, T03, no. 159, p. 298, c16-21
  经中已明说:平等性智是菩萨依第八识的真如性,转我见识(即末那识,因为末那与四大烦恼—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相应)的分别性而发起的般若智慧;妙观察智是菩萨依第八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转分别识(第六意识)的分别性而发起的般若智慧;而此二智慧,乃是菩萨一念相应慧初明心时,现观第八识才是真实心、是常住法,而意识、末那不是真实心、是虚妄法,因此缘故,意识如理作意的结果,末那接受而明心证真,所以当意识、末那能够接受第八识是常住法,不再认定自己是常住法,并转依第八识无生的体性—不在六尘分别,意识及末那就有一分清净,此二智慧即是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亦名根本无分别智。又菩萨始从初证第八识心体之七住真见道位,末至相见道位始入初地入地心以前,皆有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唯未具足圆满尔,要待初地之入地心位方得圆满具足下品二智。是故玄奘菩萨依具足证得下品二智—已具初分道种智,而说“通达位中发起初地心”。玄奘菩萨颂中“发起初心欢喜地”者,非是说发起二智之初心也,乃是说始发初地之智慧圣心也。
  从上面可知,明心的菩萨具有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少分,但未具足圆满,而是到初地入地心才具足圆满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而不是初地才具有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少分,因此缘故,才能“通达位中发起初地心”故。由于罗丹自己误解经论所说,不认为七住菩萨具有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认为初地才有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皆是严重误解《成唯识论》所说,以此错误知见却来评论完全符合佛说的平实导师为非法,何其颠倒!
  所以说,罗丹!你自己被抓包,为了避免自己颜面,只好扭曲事实,颠倒佛语,藉著诬赖善知识而想要转移焦点,真是可悲!像这样颠倒行,也唯有不学无术的六识论者罗丹身上才能发生,也唯有修学藏密而不直心的罗丹才做得出来;因此,罗丹,你不仅是佛说的可怜愍人,也是后学眼中永远是一位可怜的人!
  建议既未明心、见性,还落在意识心为常的罗丹,有空时候多读经典倒是真的;不过在读经的时候,千万不要断章取义、断句取义,掐头去尾,只取你所需,而将完整的佛法肢解成支离破碎;因为这样的过失很大,将使你下堕,再回头已经是无量劫以后的事了,宜谨慎乎!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