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日期:2020-07-08     浏览:1093    
平实导师
  (连载三)
  第四节 意识心的等无间缘
  【演讲大纲】
  一、意识心的等无间缘:意识心的存在与运作时,不可稍离的俱有依,共有五法,就是五色根、意根、我执及我所执的作意、法尘或六尘、如来藏。(以等无间缘之理,一一说明之)其中的五色根、意根、法尘,是意识心的俱有依,此是极略说,是为断我见而说,不是为大乘菩萨说。(如来藏与意根都是现行识,才能使意识存在及运作。五色根、意根、我执作意、法尘或五尘、如来藏现行识,此五法与意识觉知心相等无间的配合运作,才能使意识觉知心在人间存在与正常运作。)
  二、种子等无间缘的说明:既然必须有五法为等无间缘,而第七识意根及如来藏都是意识的等无间缘,显然是先于意识存在的,故不可能是从意识心中细分出来的细心、极细心。结论:若离如上所说的因缘、藉缘、等无间缘的俱有依,意识必定立即消失,故意识是生灭法。生灭法不可能出生七、八识。
  讲记内容:
  接下来第四节要讲意识心的等无间缘。假使只有刚刚讲的那四个藉缘,那么意识还是无法出生的;一定要有等无间缘,否则的话,你的意识将很麻烦。怎么麻烦呢?会有时在、有时不在。
  所谓等无间缘,就是说有两种现象可以被观察出来:第一、这意识觉知心在运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其他四个藉缘同时相等无间地共同运作;假使不与这四个法同时相等无间地共同运作,意识就不能运作了。诸位想想看哦!你现在要一面听一面现观哦!要有现观的功德,你才能够断我见啦!因为这不是靠想象的,一定要从现观中去整理出来,我见才能真的断哦!你现在要现观哦!我一面讲你一面反观:你的觉知心在运作,就是说在分别的时候、在了知的时候,因为了知就是分别嘛!能不能离开无明?能不能离开意根?能不能离开六尘?能不能离开你的五色根?你可以现前观察一下。假使无明不在了,你现在就会入涅槃了,你不想再留在这儿啦!变成我们要帮你办后事啦!是不是?所以你一定要有想要继续生存在人间的无明同时存在嘛!那如果是大菩萨们,得要有悲愿同时存在啊!无明虽断了,但是悲愿要同时存在,你才能继续生活于人间,这是意识的第一个藉缘。
  第二个藉缘——意根;如果你意根自己不在了,意识觉知心根本不会出现啊!那你意识觉知心如何能继续分别?不可能啊!所以意识要与意根同时并行存在,才能够运作,这叫作“等无间”。意根与意识两个心之间相等无间,中间根本插不进别的东西;你不能够将某一个法去插在意根与意识中间,祂们是直接联系的,这叫作等无间缘:意根是意识的等无间缘。那么再来看看:如果没有六尘,觉知心的你,现在能不能存在?你反观一下看看:如果没有六尘,也就是说离开色、声、香、味、触、法,觉知心的你还能不能存在?请你现在观察一下。你会发觉:不可能!因为你不可能在意识觉知心存在的时候而没有六尘,不可能!所以六尘也是你意识的等无间缘1。好!这样有四个法了:无明、五色根、意根、六尘或者说法尘;这四个法要与意识相等无间地接触著,同时存在著,意识才能存在,这个“尘”就是意识的等无间缘。
  注1: 定境法尘则是定中独头意识的等无间缘。
  可是意识自心也有自己的等无间缘啊!一方面祂作为前五识的等无间缘,一方面祂自己前后种子互相为等无间缘,使意识的功能继续不断地流注;前一个、前一刹那的意识功能流注出去了,下一刹那的意识功能紧跟著流注出来,不能间断。假使这个等无间缘间断了呢?就会像放录音带的时候,有一段、没一段的,当你听一句话以后,结果其中的三个字、五个字没听到,就会变成这样,那意识的运作就不能正常啦!所以意识自己的等无间缘,是不能够出问题的;必须要有这个等无间缘,觉知心才能继续现起,并且以后不间断地一直存在运作。那如果意识在运作的过程当中,与前面讲的这四个等无间缘(就是意根、无明……等四个)如果有间隔了,那意识也会一起间断。所以这样看来,意识不是自在法,因为祂要靠这么多的缘,要靠因缘、等无间缘……才能存在啊!那么(有人上来提示中场休息时间到了)哦!让我再讲一会儿再休息,好不好?
  那么意根不是意识的种子,因为意根自从无始劫以来一直都是现行识,不曾中止成为种子,而是现行识与种子同时存在著,才能够从无始劫以来不曾中断而被称为“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可说意根是意识的种子;意根也有祂自己的种子,意根不是没有自己的种子啊!因为意根有意根的作用。种子又名功能差别,诸位刚刚现前体验到意根一直是存在而现行的嘛!那么意根的功能差别与心性又是如何呢?意根的体性是恒、审、思量,换句话说,祂是作决定的心;而这个作决定的你,一直都存在,没有中断过;乃至你眠熟无梦时,意根还是继续在运作而不曾中断过,因此意根从来就不是种子─不是意识的种子。
  而且意根是意识的俱有依根,所以你意识在运作的时候,既然不能离开意根─必须有意根作等无间缘─那么意根显然有祂自己的功能差别,才能被意识所缘而配合意识共同运作。既然如此,已表示意根是现实存在的,而且祂相对于意识时确实是真实法,才可能作为意识的所依、作为意识出生的藉缘。这道理就很简单了嘛!显然是有第七识意根存在于意识出生之前嘛!不然就要把《尼柯耶》推翻重写!不然就要把《四阿含》推翻重写啊这个意根有自己的功能差别,才能够使你将来修定修好了,进入灭尽定、无想定中仍然不会死亡。如果意根不在了、断了,那你入定就死了,因为如来藏一定会舍身而去。或者说,每天晚上睡著以后如果没有意根存在,而意识又断了,那不就断灭了吗?或许会有人说:“那时还有如来藏啊!”单靠如来藏,看来好像不会死哦?可是你可就要当睡美人罗!永远醒不过来了,因为你没有意根作动力来流注意识心种子嘛!事实上是,意根断灭时如来藏一定会舍身而去,就成为无余涅槃了。所以,意根是时时刻刻处处存在的,乃至正死位中意根也还是在运作的。那这样看来,意根显然是在意识出生之前就存在的,显然是意识依意根为缘才能出生,显然意根不是从意识中细分出来的。所以假使有人说:“爸爸是从女儿身上细分出来的。”不会有人这样认定或同意,因为女儿要依爸爸为缘才能出生啊!显然爸爸是在女儿之前存在的,当然不应该否认爸爸的存在,更不该主张爸爸是从女儿身上细分出来的嘛!这样道理就很清楚了。好!这样才讲完第二章,我们还要再努力,要快一点,才能有时间让大家来发问罗!
  那么,现在我们要休息十五分钟,但是先请大家别忙著走动,因为我们有个礼物要给大家;诸位来的时候有听到我们播放的音乐,如果你觉得很好听,因为有人已经在问:“这是什么歌?”这不叫歌,这是正觉同修会的发愿文,我写的发愿文,那么我们把它谱曲做成CD,不晓得今天准备的数量够不够发?我们没料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因为临时租借的第二讲堂也差不多是坐满了,那么我们现在请义工菩萨们发给诸位。同时也有些事情要宣布,请余老师上来宣布,请!(编案:休息十五分钟宣布事情)
  第三章 意识的大概分类
  第一节 有念灵知心、离念灵知心
  【演讲大纲】 有念灵知心、离念灵知心,都是三界九地中的意识心。
  讲记内容:
  三界总分为九地,地是境界的意思,也就是说,三界总共区分为九种不同层次的境界,就是欲界地、初禅地、二禅地、三禅地、四禅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不论是有念的灵知心,或是离念的灵知心,都是三界九地中的生死法、轮回法,全都是意识心所住的境界。意识既然只能住在这九地的三界境界中,就无法在出于三界外的无余涅槃中存在;而有念或离念的灵知心,全都是意识心,当然不能出离于三界外存在。
  为什么说有念及离念的灵知心都是意识呢?因为,我们从这两种灵知心的体性来了解,就能证明不论是有念或离念的灵知心,都是意识心。然而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单元来说明呢?是因为近代所谓的禅宗开悟者,不论是或者大陆的大师们,都同样主张离念灵知就是禅宗开悟时所证的真如佛性,就这样自以为悟,也为徒众们如此印证,害人一同陷入大妄语业中。我们十几年来写出了许多本书,包括公案拈提在内,不断地从理证及教证上面来说明;但是当代各大山头的大法师们仍然不改初衷,继续在大量误导众生同犯大妄语业;为了挽救这些被严重误导的佛弟子,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这个单元来加以解说。
  意识心当然会与五遍行心所法相应,但是祂还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也与“善十一”心所法相应,也常常与贪、瞋、痴、慢、疑、恶见相应,也会与二十个随烦恼心所法相应,又往往与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个“不定”心所法相应。那么离念灵知心是不是识阴所摄的意识心呢?我们今天不打算将与祂相应的所有心所法都提出来讨论,只将意识心必定会与五个别境心所法相应,也必定会与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来察看离念灵知的心所法是否与意识的心所法完全相同?假使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意识心,不必再诤论了;因为所有人都不会有两个意识心,也不会有两个不同的心却拥有完全相同的心所法。若是由此证明离念灵知就是意识心了,当然也就证明离念灵知不是禅宗真悟祖师所证的真如佛性了。离念灵知若已证明是意识心了,有念灵知当然更是意识心,佛教界也就不必再诤论有念或者离念灵知是不是真如佛性了。
  首先来说明离念灵知的种类,详细说来,离念灵知有许多种不同的状态;譬如一般人修数息法时制心一处,时间久了以后,可以五分钟、十分钟、一小时离念──心中不会有语言文字生起了,这是最粗浅的离念灵知;再来则是静坐之时发起欲界定了,那时会有欲界定的持身法生起,感觉色身皮肤如同类似桂圆或荔枝剥掉外面粗壳以后的细膜一样,感觉有一层薄膜包住身体,这时身体安定不动而完全不必用力挺直,自然正直不倒,这时的觉知心就是欲界定中的离念灵知。然后是更深入修定,使心安住于离语言文字妄念的境界中,继续深入而不再感觉身体的存在,也远离五尘的吵闹,忘了时间的感觉与存在,这是已经超越欲界天,却还到不了色界天的境界,就是未到地定中的离念灵知。然后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中的离念灵知,最后则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以上所说的这些离念灵知境界中安住的心,都是离语言文字的,但同样都是意识心;因为同样都拥有五种别境心所法在运作,只是或多或少的差别而已。
  一般人的离念灵知、欲界定中的离念灵知、未到地定中的离念灵知,都属于粗意识。从初禅开始的定中意识心,则都属于细意识;因为都已经不与粗糙的欲界五尘相应了,因此都可以名为细意识,然而这些细意识的境界还是各有不同的;其上的最细意识是非想非非想处的定中意识,已经微细到不能反观觉知心自己是否仍然存在了,所以是三界中的最细意识。超过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极细意识境界,就再也不可能有意识存在了;因此说,三界中的最细意识,就是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极细意识。一切意识,不论粗细,超过以上所说的这些细意识境界,就再也找不到意识的粗心或细心存在了。换句话说,在四禅后的无想定中,在非非想定后的灭尽定中,以及在出离三界境界的无余涅槃中,都是没有意识存在的;因此意识细心的最微细境界,就是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细意识,这就是最细意识,因为同样都拥有别境心所法而在运作不断。即使是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极细意识心,也仍然时时都在了知定中的法尘境界,只是不反观自己是否仍然存在而已,所以仍然有别境心所法在运作不断,当然还是意识境界。
  接著回来检视这些粗细意识的自性,都是同样一个意识心,只是经由修定来降伏烦恼以后,可以住入较微细或者最微细的意识境界中,所以在出定或入定的不同时分中,其实都是同样一个意识,不是有几个不同的意识心;因此说,把意识分割为粗意识或细意识、极细意识,而建立意识为两个心或几个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都是同样一个意识心,只是所住的境界相不同罢了,并不因为所住的境界粗细差别而可以分割为几个意识心。既然粗意识、细意识、极细意识同样都是意识,佛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那么不论怎么微细的意识,终究还是意识、终究还是生灭法,当然不是菩萨开悟明心时所证得的真如心第八识。
  第二节 三界最细意识
  【演讲大纲】 三界最细意识为非想非非想定意识。
  讲记内容:
  为什么说三界中的最细意识是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意识心呢?因为修定的人其实是在舍而不是在得,是由于舍了某些法,上升到执著较少的处所,而说他“获得”某一种定境的实证,本质其实是舍而不是得。譬如证得未到地定的人,是舍了欲界中的五尘而证入深厚的未到地定中;譬如证得初禅的人,其实是舍了对欲界五欲的贪爱,也舍了欲界饮食的贪爱,才能发起初禅;又如证得二禅的人,其实是舍了初禅中的色尘、声尘、触尘的贪爱,才能发起二禅;因此,证得禅定的人,其实是舍了某些下等层次的法以后才发起的,就依他们上升转住的上面层次的境界,而说他们证得某一种禅定境界了;但其实反而是舍了原有的下等层次境界,改住于五尘贪著较少的境界中,并没有新得什么境界法。
  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再来看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这是从最低层次的舍离欲界法的贪爱而转入初禅,再由初禅中舍离初禅境界的贪爱而转入二禅;如是乃至由识无边处舍离了对意识种子广阔无边的境界爱,转入无所有处安住,成为无所有处定;无所有处定中仍然有意识觉知心存在,能够了知意识自己住在无所有处中;然而,若是想要出离三界生死,就得舍离自我而证无我,才能出离三界生死苦,问题是外道或凡夫不知道蕴处界无我的道理,也不知道灭尽蕴处界以后仍有本识第八识存在不灭,误以为灭尽自我以后就是断灭空,因此不敢灭尽自己,无法进入灭尽定中。于是想要保持意识自我继续存在,但却误以为只要不再记挂著自己是否继续存在,就这样让意识自己不了知自己而存在著,于是就转入非想非非想定中安住,误以为这样就是住在无余涅槃中。在非想非非想定中,如果真能灭了意识自己,了知自己灭尽以后并非断灭空,还有涅槃本际的第八识本识独存,才能无所恐惧而愿意灭尽意识自己,于是就成为灭尽定了。这个灭尽定是要以断我见为前提才能证得,若是没有断我见时,就会想要把意识自己灭除而保留著色身继续存在,就会成为无想定,这就是四禅后才能证得的无想定。
  由此看来,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意识,就是三界中的最细意识,当然应该称为极细意识。这不是藏传佛教的所有人能够证得的,他们连想象都无法想象的;因为藏传“佛教”的宗旨是要每天都修双身法,而住在初喜到四喜的淫触快乐境界中,这是欲界中最粗重的贪爱,他们自己也称此为大贪。这种心境是永远无法发起初禅的,连未到地定、欲界定都无法证得,而且舍寿后还会下堕三恶道中,根本就没有离开欲界的可能,乃至连欲界天的境界都无法想象,何况能够知道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定境界?所以,藏传“佛教”的喇嘛们住在最粗重淫乐境界中的离念灵知,只是欲界人间具足六尘的意识极粗心;若是住在一念不生的静坐境界中,或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理事情时的有念灵知或离念灵知,也都仍然是意识粗心,还谈不上初禅定境中的细意识。
  第三节 三界外无意识
  【演讲大纲】 三界外无意识:意识不能出于三界外存在。
  讲记内容:
  意识心有一个永远不变的自性,就是不可能存在于三界外。无余涅槃是三界外的无境界境界,是灭尽十八界的无生无死境界,因为再也没有后有十八界了。但是意识心的两个大分类—有念灵知与离念灵知,都属于五阴中的识阴所摄,都属于十八界中的意识界所摄;意识所依的五色根及意根尚且要灭尽,才能入涅槃而出离三界,何况是依意根及五色根才能出生及存在的意识有念与离念灵知,当然更是必须灭除的妄心;这已经足够证明意识心只能存在于三界九地中,意识心是不可能存在于三界外的,所以意识心是虚妄心,不是真如心。
  往往有假名善知识开示说:“死时只要离念灵知安住不动,舍离色身而继续保持离念灵知存在,那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了。”在显教中及藏传“佛教”中,一向都有大师这样开示;藏传“佛教”甚至妄说这样就是轮涅不二──自称这样就是轮回与涅槃不二,说自己的这种境界就是证得明光大手印,还说这样就是显教的开悟成佛的境界。可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懂涅槃也不懂成佛境界的人才会这样说的,是还没有断除我见、没有断除三缚结的凡夫大师才会这样开示;因为这种离念灵知只是意识觉知心,而三界外不可能还有意识存在。
  为什么说三界外不可能有意识存在呢?因为佛在四阿含诸经中多处开示说:阿罗汉入涅槃时是要灭尽五蕴十八界的,也说阿罗汉都是不受后有的。假使进入涅槃中安住时是还有识蕴中的意识存在,这就是还没有灭尽五蕴十八界,就不符合圣教,也违背涅槃寂静的法印。或者说,凡是认为进入涅槃中安住时是还有意识存在的,那就是保持后有继续存在,就不是不受后有的阿罗汉证境了,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不论他的名气多大、徒众如何之多。
  再说,住在无余涅槃时,如果还会有意识有念或离念灵知继续存在,那么意识的俱有依,也就是意识生起时必须同时存在的因缘与藉缘,当然就必须同时存在不灭才行;那就一定还会有意根、如来藏、五色根、六尘或法尘继续存在,那么就会有具足人间五蕴或欲界天或色界的五蕴存在,或者必定还会具足无色界的四蕴存在,那就一定是三界有,根本就不在三界外,这就是藏传“佛教”所说的轮涅不二的明光大手印境界2,其实是未断我见、未断三缚结的凡夫境界,因为全都是落在三界有中的凡夫境界。那些凡夫大法师及藏传“佛教”的所有法王、喇嘛们,全都误认为意识一念不生时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了,其实全都是凡夫所住的三界有境界,连声闻初果都还没有证得,更别说是菩萨的开悟明心境界。在圣教中,佛陀早就说过了:不回心的阿罗汉是最后身,所有阿罗汉们入涅槃时是要把五蕴十八界全都灭尽而永远不再出现后世意识的,这才是真正的入无余涅槃。所以识阴所摄、十八界所摄的意识,是不可能出于三界外继续存在的,因此缘故,我们说三界外的涅槃中绝无意识存在。
  注2:
  编案:事实上藏传“佛教”之“修行”永远也不可能出离最粗重欲界的境地,永远都不可能到达色界、无色界的境地,连欲界天都无法达到,又如何能出于三界之外?
  第四节 只有常住法、无间等法才能出三界
  【演讲大纲】 只有常住法、无间等法才能出三界。
  出三界的常住心即是涅槃心,是本来就不离三界,亦不在三界生死中。
  讲记内容:佛在《阿含经》中曾说过:阿罗汉证得有余涅槃时,所知与所见的解脱并不是断灭空,而是常住不变;也说:圣者阿罗汉所证的解脱,是真实、清凉、寂静的。这就是说,出三界的无余涅槃境界是寂静而迥无六尘的,因此说涅槃寂静;不在六尘境界中,全无热恼,所以说涅槃清凉;又是常住不变而真实不虚的,因此涅槃不是缘起性空灭尽蕴处界而成为断灭空。然而,这样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中,既已灭尽蕴处界等一切法,当然是无境界的三界外境界,当然不允许一丝一毫生灭法的蕴处界存在,否则无余涅槃就成为生灭性,而不是常住不变的解脱境界了。无余涅槃若不是常住不变的境界,那个涅槃境界当然就是生灭境界,就是有生有死的境界,怎能再被称为涅槃呢?因为,涅槃就是不生也不死、不生也不灭的常住而绝对寂静的境界啊!所以,出三界而住的涅槃境界中,当然就只有常住法、无间等法才能存在或安住。反观蕴处界等法,全都是生灭法或可灭法,不是本来而有、永不能坏的常住法;也都是念念生灭、日迁月化的变异法,都不是无间等法,当然不可能存在于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境界中。
  那么究竟是什么法可以存在于无余涅槃的三界外境界中呢?当然是本来而有的本住法如来藏,这个本住法是常住不变的心,这个心体也是无间等的心,不曾有过一刹那的间断,也是不必依靠任何他法就已经法尔存在著;这样的无间等法才是能够常住于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中的心,这个心就是《阿含经》中佛所说的“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的本识。既说是名色出生之根本因,也说是名色所依的根本,又是名色熏习一切法时的被熏者,就表示这个心是不被任何一法所生,表示祂是出生一切法的根本因,当然是无始以来就法尔存在而不可被所生法所坏的金刚心。这样的金刚心,在《阿含经》中说为无间等法。意思是说,被祂所生的一切法都是由祂流注种子而念念生灭、念念相续地存在著,祂自己却是恒常而且无间等的心;只有这种无间等的本住法、常住法,才能存在于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境界中。因此说:“只有常住法、无间等法才能出三界。”然而意识心不论是有念时或离念时,都是眠熟时即告断灭的有间等法,当然不可能出于三界外的无余涅槃中安住。
  我这次的演讲标题中说:“出三界的常住心即是涅槃心,是本来就不离三界,亦不在生死中。”因为,这个能够出生蕴处界等一切法的第八识如来藏,祂就是涅槃心。这个心在凡夫位中,虽然一世又一世不断的出生蕴处界,导致众生流转生死永不断绝;但是祂在众生的生死之中,却是从来都恒常存在而不曾有生死,祂这个心体也不像蕴处界需要藉祂所流注的种子才能念念生灭地存在,而是本然就自己存在著,所以说祂“本来就不离三界,亦不在生死中”,这样的心才是涅槃心。无余涅槃中既然是常住不变的无境界境界,那么有生有灭而且不离六尘境界的变异心等法,当然不可能存在于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此来检验意识心的境界,是否能与无余涅槃的常住不变的无境界境界兼容?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说,那些想要以离念灵知意识心住入涅槃无境界境界中的大师们,当然都是错会解脱道的凡夫,也都是未断我见、未断三缚结的凡夫;有智慧的人听完这一场演讲以后,就应该远离意识境界而求断我见,求断三缚结。
  第四章 意根是意识的种子吗?
  第一节 略说十八界
  【演讲大纲】 十八界出生的顺序。结论:意根非意识的种子。
  讲记内容:
  现在要进入第四章,解析古时的凡夫论师们,以及当代大法师们的一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们现在要解析的题目是:意根是意识的种子吗?那些六识论的古时论师们,创始者就是应成派中观的佛护,以及自续派中观的清辨二大论师。这两位六识论的大论师,都是从声闻上座部分裂出来的部派佛教凡夫,由于他们都写出大乘法的论著,所以表相上看来是大乘菩萨,但骨子里却都同样是以声闻法为主,都是以误会后的声闻法六识论来解释大乘的般若中观。真正实证声闻解脱道的阿罗汉们,都如四大部《阿含经》中所说一般,同样基于八识论的解脱道,才能实证解脱,因此他们写的声闻解脱道论著都是八识论的教理。但是应成派与自续派等二大中观派,全都是六识论者,全都否定第七、八识;由此缘故,导致他们都无法认定意识是生灭法。因为他们都恐惧灭除意识以后会变成断灭空,所以六识论的应成派与自续派中观师,全都认定意识是常住的本住法,因此断不了我见,于是三缚结也就全部具足存在;又自以为已经断结证圣了,便写出应成派中观见及自续派中观见的错谬论著来,流行一时,广为误导学佛人。后代的大藏经编辑者又不具有慧眼,更无法眼,于是又将他们以凡夫所知所见而写出来的谬论,全都编辑收入大藏经中;如今又都再被编辑收入《大正藏》以及电子版的CBETA
  中,继续误导更多的佛弟子。
  这些源于声闻法中的凡夫中观师,不论是古人或今人,都有两个共通点:第一是同样主张六识论,否定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第二是同样主张意根是意识的种子。所有六识论者都无法断除我见,因为一定会产生“于外有恐惧”的现象;“于外有恐惧”的“外”字,是指外法蕴处界,是相对于“于内有恐惧”的内字而说的;“内”是指内法第八识如来藏,即是北传《阿含经》与南传《尼柯耶》中,佛所说的能够出生外法蕴处界的本识,就是大乘法中所说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他们因为无法实证内法第八识如来藏,必须要与常见外道合流而坚持意识是常住法,然而又不许有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本识存在;当别人举出阿含圣教说意识是依意根而生起及存在的,于是他们就妄想出一个解套的说法来:意根只是意识的种子,想要以这种说法来解决他们违背阿含圣教的窘境。
  然而意根真的是意识的种子吗?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阿含圣教中说“意、法因缘生意识”,意识若是由“种子意根”流注出来而存在著,那么“种子意根”是否必须由另一个常住心来执持著,才能不散失?否则意根就是于虚空中自己存在了。果真如此,那么意识种子的意根就应该不能成立三界因果,人间的父母、子女、师长、弟子……等因果也就随之不能成立了,还能有家庭、有国家吗?因为,不是每一个有情的六识都各有自己所归属的执藏种子的常住心,而是同样都归属于虚空;然而虚空是无处不在又是同一个虚空,同一个虚空执藏一切有情的意识种子意根,岂不是要成为种子杂乱流注的现象了?而且虚空是色边色,是依没有色法的处所来建立为虚空,因此虚空其实是无法,是依色法无物之处而建立的,显然无法执藏任何一个有情的意识种子意根,那么因果要如何成立?很显然的,应成派与自续派两大中观所说意根是意识种子的理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在显教的大乘佛教中,并没有所谓的应成派中观与自续派中观;这两大中观派都是源于天竺密宗,后来传入西藏成为藏传佛教四大派所宗奉的中观学说。藏传佛教的黄教,以阿底峡为主,传到宗喀巴以后广传应成派中观;近代流亡到的印顺法师,即是自己主动继承藏传佛教黄教的应成派中观,才使应成派中观渗入显教中来。藏传佛教的其余三大派─红教、白教、花教,如今则都是自续派中观;但是百年来一直都被黄教的应成派中观所压制著,不敢公然反抗应成派中观;直到达赖流亡海外以后,管不到他们了,于是他们开始宣扬自己的自续派中观。由此证明藏传佛教四大派的中观见,全都是六识论的邪说。
  三百多年前的觉囊巴则是主张他空见,他空见主张有如来藏真实不空,是真我;而如来藏所生的蕴处界是他法,是无常空。这是八识论的中观见,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中观,却已被达赖五世消灭而不复存在了。他空见的八识论中观是主张意根与意识并行存在的,当意识中断时意根仍然存在,因此不同意应成派与自续派所说意根为意识的种子。由于觉囊巴主张佛法的修行应实证如来藏真我,有真我不空,而他法蕴处界都空;这与四大派落入意识境界中的说法不同,让四大派法王们无法应对而觉得很难堪,所以黄教首领达赖五世称臣于清廷雍正皇帝,在取得雍正同意后向蒙古借兵,合力消灭信奉觉囊派的政敌达玛王;再指令萨迦与达布二派打杀觉囊巴的各寺院堪布及信众,把觉囊派彻底消灭,并且改刻抽换觉囊派的教义印板,彻底淹灭觉囊巴的教义。话说回头,我们再来检视意根是否可能成为意识落谢后的种子?我们前面已经说明过:意识只能分别、思惟、判断而不能作主决定,得要由意根来决定;所以常常会有一些行为是明知不该作的,意识已经分析观察而判断是不应该作的事情,但是在意根主导下,还是作了不该作的行为,这已显示意根是与意识二个法并行存在的,由这个现象界中常常可以看见的事实,证明意根不是意识的种子,而是现行识。
  再从十八界法出生的顺序来看,也可以证明意根不是意识的种子:当我们前一世刚入胎后,前世中阴身里的意识已经灭失而永远不会再现前了,因为前世意识是依前世的五胜义根为缘而出生与存在的;入胎后,前世五色根及中阴身之微细色根都已经断绝关系而不再有任何联系了,这时住于母胎中的只有意根与本识执持著受精卵;这时还是有“名、色”,“名”就是意根,“色”就只是一颗连肉眼都看不见的受精卵,故经中说羯罗蓝(受精卵)位中仍然有名色。然而羯罗蓝及遏蒲昙3位的意识是不存在的,如果这时候只有色而没有名,那就不符合圣教了。由此证明意根是一直存在著的,这时意识是还不曾出现的;因为这时还没有成熟圆满的五色根,本识就不能藉五色根出生六尘,意根还无法触法尘,意识就不可能出生与存在。直到住胎四或五个月时,五色根生长到一定程度而具有基本功能了,意识才会因为意根触法尘而开始有时生起的现象。
  注3 羯罗蓝是前七天以内的受精卵,遏蒲昙是第八天至第十四天的受精卵。
  由这个道理,已经证明意根不是意识的种子了。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种子得要现行而成为识的时候才会有作用的,还在种子位的时候是没有作用的。当他们主张意根是意识种子时,这种子位的意根是还没有现行而无法触法尘的,又如何能引生意识起来分别六尘呢?所以,当五色根粗具雏形时,六尘才能生起,从此时开始,意根是时时刻刻都在领受法尘的,才能触法尘而使意识生起;由这个道理,也就证明意根绝对不是意识的种子了。如果意根真的只是意识的种子,那么意根就无法触法尘,就不可能生起想要了别法尘的作意,当然不可能促使如来藏流注出意识种子来,那么意识将永远不可能出生及存在了。由这个道理,证明应成派与自续派中观等六识论的凡夫论师们,所主张“意根是意识种子”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源自声闻部派佛教六识论的教义过失,在有实证智慧的菩萨面前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当然,在经教中还有其他许多的理由,可以证明意根不是意识的种子,但是以上所说已经足够证明意根不是意识种子了,限于时间,我们就不必一一列举经教中的开示。
  (待续)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