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日期:2020-07-08     浏览:1293    
—印顺法师真的相信西方极乐净土的存在吗?—
  卞达证居士
  (连载二)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
  ,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亲证第八识心如来藏时,可以现观亲见自己与诸有情皆是有这个自性佛,虽自己尚在因地中而仍有烦恼染污种子,但法身如来藏心体的自性乃是清净无染;因为与十方诸佛皆同一体性之实相如来藏故,说“心、佛、众生平等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念法身佛的开示,如般若经所说:【佛告阿难:“其念佛三摩地不可思议,于诸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无说无示、无相无名,此即名为念佛三昧。”4】证入诸法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因此《观经》从第九观开始至第十三观,才是实相念佛三昧的修证;第九观之前虽有观想,但不见十方一切诸佛,不见诸法实相,故不名念佛三昧。至于十四观至十六观,p.85则是辨明极乐世界众生根性的不同而有往生三辈九品的高下不同。可知《观经》从最初度化学人,由有相的观想修行开始,令灭除罪业,透过这样观想而修成定力,最后导引学人得入实相念佛的理持修行,因此而提升学人往生上品莲位;这样权实皆具的方便智慧,唯有世尊是遍一切智者,才能说出个中奥妙,这样大慈大悲的大乘佛法广大殊胜,从《观经》中也可见一斑。
  ─────────────────────
  1《大正藏》册1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页343,上19~20。p.84
  2《大正藏》册1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页343,中27~下1。
  3《大正藏》册16,《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页467,上18~19。
  4《大正藏》册8,《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2〈陀罗尼护持国界品2〉,页871,下27~29。
  《观经》中所证得的诸法的实相——法身如来藏,即是每个有情所本有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法身如来藏虽自性清净,但为无明烦恼垢衣所缠,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云:
  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
  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5
  法身如来藏即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入楞伽经》卷7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6再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说:
  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
  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
  如来常住身。7
  也是载明“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众生本有的菩提种子,悉皆含藏在阿赖耶藏识中,故阿赖耶识必是常住不坏心而不是生灭的妄识,才能含藏一切的菩提种子而不漏失。若是遇到善友说大乘法的胜妙,因此而发起大心,藉身口意之磨炼以修大乘法的种种妙行;当具信且福慧因缘成熟时,就一念相应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这样证悟的菩萨在悟后起修,进而断尽烦恼障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所知障上烦恼随眠,究竟清净阿赖耶识中有漏染污的种子,就能证得如来的圆满究竟常住身。此时第八识唯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改名无垢识,并且八识转成四智圆明而利益无量无边有缘众生,如《佛地经论》卷3说:
  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能持一切功德种子,能现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转第
  七识得平等性智相应心,远离二执自他差别,证得一切平等性故。转第六识得妙观察
  智相应心,能观一切皆无碍故。转五现识得成所作智相应心,能现成办外所作故。8
  ──────────────────────
  5《大正藏》册16《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页489,上25~29。
  6《大正藏》册16《入楞伽经》卷7,页556,中29~下1。
  7《大正藏》册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页305,上11~15。
  8《大正藏》册26,《佛地经论》卷3,页302,下1~7。
  世亲菩萨这里说佛地的四智心品,略说如下:
  一、转第八识得大圆镜智相应心:犹存有漏种子之众生第八识依众生所造之业力,变现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故凡夫有因业力而受报之五阴正报身与依报土;但诸佛已具果证之p.87佛身——无垢识,已非业力所感之果报身,而是如来的常住身。因此印顺说“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即依太阳而生起显现”,实是谤佛的恶行;阿弥陀佛已证究极清净之法身无垢识,依此无垢识和 弥陀世尊于因地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所发之广大愿力及所修集之功德,生显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与太阳有何干系?印顺岂可随口胡谤?
  极乐世界含摄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前三种净土是 阿弥陀佛为受生至极乐世界的众生所现之土,使其能在极乐世界良好的环境中继续修学佛道;常寂光净土则为 阿弥陀佛法身自住境界,唯佛与佛方知,非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所住。诸佛皆依无垢识大圆镜智相应心,离一切我执、我所执及所取、能取的种子的现行及习气,也离一切异熟无记的所知障随眠。大圆镜智相应心所缘的行相虽微细难知,却能不暗昧、不忘失于一切境界相;体性法相究极清净,远离一切杂染有漏;摄持所有清净无漏功德的种子,能现能生自受用的佛身、佛土,以及其余三智的影像,犹如大圆镜一般,能显现一切境界诸智影像,尽未来际不间不断,故名大圆镜智,此乃如来万德之根本。
  二、转第七识得平等性智相应心:菩萨于因地七住位时,证悟第八识而得一分下品平等性智;再于入初地时,圆满下品平等性智,成就一分中品平等性智;复于八地入地心时,圆满中品平等性智,成就一分上品平等性智;最后于佛地究竟圆满上品平等性智。此平等性智,由断尽第七识之我执、法执而达圆满无我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之智。p.88
  三、转第六识得妙观察智相应心:菩萨于因地七住位时,证悟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得一分下品妙观察智;再于入初地时,圆满下品妙观察智,成就一分中品妙观察智;复于八地入地心时,圆满中品妙观察智,成就一分上品妙观察智;最后于佛地究竟圆满上品妙观察智。诸佛妙观察智,能妙观察诸法之自相共相无碍,善观摄持无量总持门,能断众疑之智。
  四、转眼等五识得成所作智相应心:此乃最后身妙觉菩萨于后夜分目睹“沸星”9而眼见佛性时成就,一念相应而圆满成就诸佛随顺佛性的功德,为利益诸有情成办种种变化事之智,化身无量无数,利益十方无边有缘众生。
  再如《成唯识论》卷10说:
  此四心品虽皆遍能缘一切法而用有异:谓镜智品,现自受用身净土相,持无漏种;平等
  智品,现他受用身净土相;成事智品,能现变化身及土相;观察智品,观察自他功能过
  失,雨大法雨,破诸疑网,利乐有情。10
  ──────────────────────
  9《长阿含经》卷四:“沸星出成道。”(CBETA,T01,no.1,30,a16)编案:译文所说“沸星”应系金星。
  10《大正藏》册31,《成唯识论》卷10,页56,下29~页57,上5。
  诸佛之大圆镜智能现自受用身净土相,此即诸佛常寂光净土,唯诸佛乃见;平等智品现他受用身净土相,依诸地菩萨心量大小胜劣而现种种身为诸地菩萨说法,此乃初地以上菩萨方能见得;成事智品能现变化身及净土相或秽土相,依所化众生根器之不同而有应身、化身种种变化身与净秽化土,此乃未登地的众生可见p.89。观察智品能善观众生自相他相功能差别以及过失,应众生根器随缘普雨大法雨来润泽众生趣向佛道,并能断破一切众生疑网而开示相应之法要,这样利乐有情无量无边。
  因此,如来所现自他受用身、应化身、变化土及诸神通变化所作,皆为四智圆明之作用也。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无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或是十方世界现在无量诸佛,皆各各有其法身无垢识,皆具四智心品圆明之无量无边功德力用,故诸佛为度化众生所现之身、土也无量无边。因此,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是法身无垢识的真实功德所成,与太阳崇拜无任何关系;印顺尚且未断我见,落入细意识中而同于常见外道;又未证七住菩萨所证之如来藏,更未曾证十住菩萨所证之眼见佛性境界,当知无能想像诸地所证无生法忍,焉能知此?而以凡夫臆想随意否定 弥陀世尊证量,将极乐净土依正庄严及悲心度众之圣事,强牵为太阳崇拜之产物,一味否定极乐净土之存在与胜妙,可谓居心叵测。
  印顺知道“《观无量寿经》所说,是基于如来藏心的观佛。”11奈何印顺却将大乘法中的如来藏,等同藏传佛教所谓的如来藏12,而说︰【《密严经》与“秘密大乘”,关系极深。】13 p.90
  ──────────────────────
  11释印顺著,《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社(台北),页405。
  12藏传佛教所谓的如来藏或阿赖耶识、菩提心,大多谓为观想所得之中脉明点。
  13《印度佛教思想史》:【唯识的“真常唯心论”──“密严经”,空是识藏在生死中变现的一切,是如来
  藏说。“密严经”与“秘密大乘”,关系极深】,释印顺著,正闻出版社(台北),页407。
  又说:【《大日经》的思想,与《华严》相近,而根柢是“胎藏”的本具说。】14然而《大乘密严经》、《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大日经》是天竺坦特罗(谭崔)密教祖师长期集体合造的经典,二者所说法义内涵完全不同;密教《大日经》只是窃用大乘佛法名相,来包装其内涵与佛法完全迥异的外道法,现仍一一可稽。如修外道双身法的藏传佛教推崇密教部经典说:
  以自金刚与彼莲华,二礼(体)15和合,成为定慧,是故瑜伽广品中,密意说二根交会五尘成大佛事,以此三摩地,奉献一切如来;亦能从妄心所起杂染速灭,疾证本性清净法门。16
  此中“二体和合”及“二根交会”,乃指“男女二根和合”17;然而大乘佛法的成佛,乃由如来藏所成就的四智心品而成就一切种智。二根交会所成就的乐空双运淫乐意识境界,则与一切种智、四智心品完全无关,怎可能自“二根交会五尘”而成?而一切如来都断除欲爱的现行及习气种子,又怎会以此藏传佛教所谓“男女二根和合”的大乐作为三摩地,而奉献供养一切如来呢?p.91
  ──────────────────────
  14释印顺著,《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社(台北),页423。
  15“二礼和合”应为“二体和合”之错植。
  16《大正藏》册19,《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2,页612,中13~16。
  17揭露藏传佛教双身法本质的详细内容,请参考平实导师《狂密与真密》四钜册五十六万字,正智出版
  社(台北)。
  又此“男女二根和合”之法,只能令心更加杂染,乃是最粗重的欲界法,乃是导致来世下堕三恶道的恶行,正是 佛陀所说“破佛律仪”之法,又如何能疾证本性清净法门呢?如《楞严经》卷9云:【赞叹婬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婬婬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毕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18可知藏传佛教密续密典所说以“二根交会五尘成大佛事”,此乃佛陀所开示“赞叹婬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婬婬相传”之邪魔法,不是佛法;凡有智真修行者宜当小心谨慎,千万勿受这些外道法以“藏传佛教”名义而蛊惑,假若成为其魔眷而不自知,命终堕无间地狱,岂不冤枉啊!##92
  ──────────────────────-
  18《楞严经》卷9,(CBETA,T19,no.945,p.151,b3-6)
  印顺无缘亲证诸佛法身——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不信大乘经典所说如来藏法的深奥殊胜,才会把粗浅的“日观”方便法门,说为根本曼荼罗,才会将经中初观“落日”方便,联想为“是光明藏,是一切光明的究极所依”,再联想为 阿弥陀佛与太阳神崇拜有关,这是印顺的过度联想与推论,也是他否定净土及十方世界佛教的手段。而且大乘佛法所说的涅槃,根本不是“日归于西山”的涵意,这点如果不是印顺无智不清楚,就是另怀恶意的故意枉说。这样身披佛教僧衣显现佛教法师的外貌,所说内容竟都不是佛教正法,与 佛陀经典至教相违背,居然还会有学佛人信受及支持他,那倒是令人不胜惊讶了!只能说真的是末法时期了。p.92
  大乘佛法直说涅槃之体就是如来法身,就是如来藏,如《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说:【涅槃界者即是如来法身。】又说:【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19这样的经文意涵就是印顺毕生最为痛恨的真常唯心教义,因为印顺没有实证真常唯心的核心——第八识如来藏,又主张“性空唯名”的无常空才是究竟,认为“一切法空”的断灭空才是究竟。他认为菩萨与声闻不同的只是菩萨悲心重,因此不入无余涅槃,最后成佛以后与声闻一样要入无余涅槃而灰身泯智;所以,印顺不承认 佛陀应身示现入般涅槃以后,继续在色究竟天以庄严报身为诸地上菩萨说法,乃至化身无量无边在十方世界利乐有情。是故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
  真心论者,从胜义谛中去探究,以为胜义一切空,是不了义的。本来大乘经中,也常说声闻圣者证入法性后,沈空滞寂,不能从空中出来,不能发菩提心度众生,好像说性空是不究竟的。其实,声闻的不能从空中出假,是悲心薄弱,是愿力不够,是生死已尽,这才不能引发大行,不是说法性空的不究竟。要知道菩萨大行到成佛,也还是同入无余涅槃。20
  ──────────────────────
  19《大正藏》册12,《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页220,下23及页221下10~11。
  20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
  所谓“真常”就是“不变”,就是“永恒”,即是佛地究竟无住处涅槃,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常而恒寂,由大悲愿力与般若力所辅翼,利乐有情尽未来际无有间断。p.93诸佛明明是亲证无住处涅槃的,既不住于生死中,也不住于无余涅槃中,印顺竟睁眼说瞎话:“要知道菩萨大行到成佛,也还是同入无余涅槃。”公然否定诸佛所证的无住处涅槃。此外,菩萨并非只比声闻有悲心而已,菩萨与声闻真正的不同,除了悲心增上以外,乃是菩萨实证法界实相心,因地名为阿赖耶识,至佛地名为无垢识,而此佛地无住处涅槃之体——法身无垢识,具足“常、乐、我、净”之真实功德,非声闻圣者之所能证。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32所说:
  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大菩提时,为诸有情说无倒法,谓说生死无常、无乐、
  无我、无净;唯有涅槃寂静微妙,具足种种常、乐、我、净真实功德。21
  由如来法身无垢识其体常住,永远不变不迁,又随缘化用而不断,故名之为常;由如来法身无垢识永离众苦,住于无上寂默之大乐,故名之为乐;由如来法身无垢识自在无碍,为远离有我、无我二妄执之真我,故名之为我;由如来法身无垢识离垢无染,纯然明净,故名之为净。不回心之二乘圣者并未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根本没有这些功德;即便是小乘所说的入灭,也是指灭尽五蕴十八界之后,全然寂静空性的本际如来存状态为涅槃,而非指灭掉涅槃,故涅槃并非断灭空,因为涅槃是常而不坏之法。例如《杂阿含经》卷50第1356经说:【云何名为常?常者唯涅槃。云何为无常?谓诸有为法。】22涅槃是“常”,p.94哪里会有“灭”?涅槃是“无生”,哪里会有灭?“不生也不灭”为涅槃性,如何可以将这世间一直生灭无常的太阳来作比喻呢?涅槃本来自性清净,又何须去崇拜太阳再加以净化呢?这些都是印顺基于全所未证的凡夫知见而作出的很严重错谬说法。既然大乘佛法所说的佛地常乐我净之无住处涅槃,是依如来藏无垢识之不生不灭、寂灭、空寂而起无边的力用,印顺岂可硬将大乘的涅槃附会于落日之说?印顺这样东抓西扯,显然只是为了将“太阳神”之说牵强套用于 弥陀信仰之上,欲以此来否定净土法门的殊胜,以及否定十方世界佛教的存在。
  ──────────────────────
  21《大正藏》册6,《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32,页701,中29~下3。
  22《大正藏》册2,《杂阿含经》卷50,页372,中13~14。
  更何况太阳神的信仰,并非全然如印顺所说的以落日作为太阳神的崇拜;例如印度的《五十奥义书》中说“丽日中天”,是以太阳光辉灿烂、光彩夺目来作为太阳的显徵;是选择中午艳阳高照的太阳,以显示太阳“神明”的威力;而印顺为了要符合自己的妄想意图,不顾这众多民族的太阳神信仰的显徵,改以落日作为光明的归宿,只能说印顺连最基本的“先民为何崇拜太阳”都搞不清楚,不知道先民取的是以为太阳生生不息,以及太阳光彩夺目、滋养万物的一面,而不是崇拜太阳落下晦藏的一面。印顺如此强说 阿弥陀佛信仰和太阳神崇拜两者可以互通,只能说他是别有居心了!
  其次,印顺说:“《无量寿佛经》(即《大阿弥陀经》)说:礼敬阿弥陀佛,应当‘向落日处’。所以,阿弥陀佛,不但是西方,而特别重视西方的落日。”也并不如实,p.95《佛说大阿弥陀经》的经文乃是【面西为阿弥陀佛作礼】23,并非“向落日处”,而支谦所翻译的《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2:【佛言:“若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所没处,为阿弥陀佛作礼。”】24则是说“西向拜,当日所没处”,纯粹是指出方位,而不带有亦不强调“礼拜太阳”之意。当我们没有指南针时,要辨明方位,当然以东升西落的太阳为指标最为方便。就算从文字上看来相似,但是所指不同,一个乃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方向,一个却是指太阳。印顺这样附会说极乐世界净土法门为太阳神崇拜的净化,乃是谤佛、谤法的行为;落实于文字而谤佛、谤法,是毁犯菩萨十重戒中的故谤三宝重戒,早已失去菩萨戒体及声闻戒体,早已成为仍旧穿著僧衣的俗人。而且《观经》有十六观,日观只是十六观中之最初方便,乃是最基本易修的方便观想,并非《观经》所说观想念佛法门之中心义理。《观经》中佛所开示的重点乃各观成就的方法及以日观、水观、地观、树观……等种种方便循序渐进的重要,如实依序修行方能成就十六观,并没有强调“以落日为根本曼荼罗”。所以,阿弥陀佛并非如印顺所说“特别重视西方的落日”。
  ──────────────────────
  23《大正藏》册12,《佛说大阿弥陀经》卷2,页338,下3~4。
  24《大正藏》册12,《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2,页316,中25~27。
  阿弥陀佛乃是已成之究竟佛,依法身无垢识而普行大悲;而法身无垢识虽无所从来,无所从去,然以大悲愿力随顺众生之心想,成佛在娑婆之西,接引有缘众生至西方极乐世界,p.96如《佛说大阿弥陀经》卷1:
  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其志愿度
  一切众生,现在西方,去此百万世界,其世界名曰极乐。25
  ──────────────────────
  25《大正藏》册12,《佛说大阿弥陀经》卷1,页331,上18~21。
  于理虽实无方所可言,于事亦可言“现在西方,去此百万世界,其世界名曰极乐。”以佛之十力岂不知十方世界信众是在对谁礼敬?何必一定要往西方、东方朝礼?只是众生极难以相信 阿弥陀佛的大悲摄受,因此经论中广立面对西方处,以为少福德资粮的众生积累深厚的信心,方便接引有执著众生,使其具足信心、信力而可以顺利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以音声建立名号唱诵,抑或口称念名号,抑或每天礼拜,抑或身向西方而坐,抑或身向西方礼拜26,以此种种摄心作意以为方便,方能帮助众生大力达成净愿;否则临终之际,值遇善知识开示法要,就能够达到“只要肯十念,绝对往生”,这样的慈悲加持及方便摄受,于此根性低劣的五浊恶世众生,其谁能信?信心不够,或者知见有差的净土行者,若是检查自身日日所行,都未曾日日面西礼佛,必然难以自行承担。所以 世尊种种施设,无非以诸方便法门让众生知道,面对“方所”有如面对 弥陀世尊,因而得以肃穆身心;故而施设此诸修行方法,以为接引初机,岂能藉此而指责为太阳崇拜?岂不见《长阿含经》卷11云:p.97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27
  ──────────────────────
  26编案:持名念佛只是念佛法门的一种而已,还有诸多念佛法门的梗要,请参阅平实导师所著《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觉同修会。
  27《大正藏》册1,《长阿含经》卷11,页71,下5~8。
  佛陀为善生说六方的道理时,还是善用诸“方所”以为譬喻。众生心志怯懦,必代表 佛陀须有更多善巧,以为摄受。在《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2亦云:
  佛告阿难:“我哀若曹,令悉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国土,若欲见之不?”
  阿难即大欢喜,长跪叉手言:“愿皆欲见之!”佛言:“若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所
  没处,为阿弥陀佛作礼,以头脑著地言:‘南无阿弥陀三耶三佛檀’。”阿难言:“诺!
  受教。”即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所没处,为弥陀佛作礼,以头脑著地言:“南无阿
  弥陀三耶三佛檀”阿难未起,阿弥陀佛便大放光明威神,则遍八方上下。28
  ──────────────────────
  28《大正藏》册12,《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页316,中23~下2。
  要与 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本毋需方所,此乃 阿弥陀佛同体大慈悲力,随缘赴感、应物垂形之不思议用。故以“方所”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方便;如果裁定说任何一个方所皆可,则著相的众生旁徨无所依循,反而对“方所”生起烦恼,有时候还是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哪一个方所比较好?”佛是一切智智,故知众生心性根器,p.98因此本师 释迦牟尼佛就对阿难说:“你现在站起来向著西方礼拜,这样即是恭敬。”随说方所以为众生之所依。同样地,佛随顺众生“制作佛像而心生喜悦”的心性,令众生于如来灭后,以舍利起塔造像供人礼敬,累积福德;所以有无量方便以为导引,并非只是以佛的法教为唯一之指引而已,故需仰赖许多善权方便的次法。而佛像不是佛,舍利也不是佛;若说是佛,即是落于名色中寻找如来,皆是不理解佛者。既然色法非佛,佛像即是色法,舍利亦是色,如来尚且作诸方便而令众生随之有感,遇佛像而能礼拜,遇舍利塔而能礼拜,如此为何不允许如来施设方所,建立众信,以为礼拜?
  此世界、他世界既然有这么多的佛,为何不可以有佛依各自因地所发之愿力而称之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或“超日月光佛”等?既然可以允许,假如有的地方需要佛的名字称之为“日面佛”、“月面佛”,佛也可以应众生机缘而发愿成道,呼唤为如是圣号名字;佛不仅十号成就,亦是应众生机而成就,所以种种名,只要众生能够心开意解,能够亲近修学,趣向佛道,诸佛宣称为什么名号都可以啊!只要能够利益众生迈向正觉,迈向无上菩提的实证,难道 阿弥陀佛称为 无量光佛,就可随意诬指为太阳崇拜的思想吗?(待续)p.99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