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04 辨正-4

   日期:2018-07-11     作者:如来藏    浏览:58540    
  辨正-4
  紫莲心海比丘又举:【《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宗镜录》永明延寿释曰:“此二种根本即真妄二心。一者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根本无明,此是妄心。最初迷一法界,不觉忽起而有其念,忽起即是无始,如睛劳华现,睡熟梦生,本无元起之由,非有定生之处,皆自妄念,非他外缘,从此成微细业识,则起转识,转作能心,后起现识,现外境界,一切众生同用此业、转、现等三识,起内外攀缘为心自性,因此生死相续,以为根本。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者,此即真心。亦云自性清净心,亦云清净本觉。以无起无生,自体不动,不为生死所染,不为涅槃所净,目为清净。此清净体,是八识之精元,本自圆明。以随染不觉,不守性故,如虚谷任响,随缘发声,此亦如然。能生诸法,则立见相二分。心境互生,但随染净之缘,遗此圆常之性,如水随风,作诸波浪。由此众生,失本逐末,一向沉沦都不觉知,枉受妄苦。虽受妄苦,真乐恒存。任涉升沉,本觉不动,如水作波,不失湿性,唯知变心作境,以悟为迷,从迷积迷,空历尘沙之劫,因梦生梦,永昏长夜之中。故经云‘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以不了不动真心,而随轮回妄识;此识无体,不离真心,元于无相真原,转作有情妄想。’”
  故知此自性清净心,具随缘、不变二义;随缘者,此心灵妙自在,不守自性,能受染熏,随迷悟之缘,成凡圣之事,轮转三界六道;又以不变,故虽随缘而不失自性,常非虚妄,常无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此一心,常具二门,即真如、生灭二门。永明延寿《宗镜录》云:“此心……不变是性,随缘是相,当知性相,皆是一心上义,今性相二宗互相非者,良由不识真心,每闻心字,将谓只是八识,不知八识但是真心上随缘之义。故马鸣以一心为法,以真如、生灭二门为义。论云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心真如是体,心生灭是相用。只说此心不虚妄,故云真;不变易,故云如;不守自性,故随缘。以随缘故,成无量义。又由不变故,始能随缘,由随缘故,方能不变。何者?谓若变自体,将何随缘,如无水岂能成波浪,故知一心不动,义遍恒沙,虽遍恒沙,皆是一心之义。”】
  紫莲心海比丘又作妄言云:
  【从上所引,虽是繁琐,然欲令学人知此心之性,由此则知云何众生于三界六道轮转生死,皆是妄见,实唯一心之理,学人依此知见而入,则不执八识,亦知八识乃真心随缘之义,如此便知胜鬘夫人说此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谓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如是稍解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真如、阿赖耶识已,方不致于错乱佛道次第及经论原意,亦不致于对诸菩萨及祖师所引述之自性清净心体性迥异于己所体悟之第八阿赖耶识而一一否定掉诸大菩萨及诸祖师,动辄轻言若非如此,则诸经论皆应改写;动辄轻言若非如此,则诸大菩萨应非悟者;而究其原,诸经论其实不用改写,诸大菩萨亦皆是悟者,错在自己所悟乃第八阿赖耶识之片段,而诸经论及诸大菩萨所讲、所悟者,皆是陈述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及真如之理,如此角度之偏差,致使虽是护法心切,却误造谤佛、谤法、谤僧之行,实属可惜可悲,诸学人当引以为鉴!今者我所熏习阿赖耶识是不生灭、无漏、无为无作、是圆成实性、是空性、是因地真如等知见,是否于经论上有所提及,抑或是我随某师所言而作如是说,此事极严谨故。若经论皆未曾提及阿赖耶识有如是体性,而乃我所随学之师作此异说,则有智学子当远离之,岂可因情执而随其言语乱舞,以学佛之善因而造谤三宝之恶果,岂非冤哉!】
  辨正如下:
  紫莲心海误会经中佛意,所说虚妄。《楞严经》所云:“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将攀缘的七转识妄心的种种自性,误认做真心如来藏;然后透过各种修行方法,要将妄心修成真心;不知七转识乃阿赖耶识心体从无始来所含藏无量法种,藉无明、业、爱等缘而现起,本无自体性,非属常住不灭法;却想要将虚妄的七转识修行转变成真常不坏心,久劫修行不得成就故,所以是虚妄之想。真心乃第八识,是无始以来本已是第八识,不是从七转识修行转变成第八识;如《成唯识论》所云:“唯第八识恒无转变,自能立故,无俱有依(此依无余涅槃位而说,非依有余涅槃位而说)。”
  无始生死者,即是一念无明,谓阿赖耶识无始来为七转识妄心所薰,而有集藏分段生死种子的体性,缘此而有染污末那,恒与四烦恼相应:谓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缘于我爱烦恼,末那恒执阿赖耶识之相分及见分为自内我,名为我爱执藏;缘此我爱执藏及末那识的恒审思量性,俱生我执法执不断,故恒与阿赖耶识所藏之染污种子相应,于无始来不觉,忽起一念相续不断,而有种种虚妄想、虚妄分别及妄念,此即是生死根本。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此即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从因地至佛地都不改其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等真如性。众生悟此因地真如心,转依此“心真如性”,断除此心之阿赖耶性,即可离分段生死。
  复次《宗镜录》所云业识、转识、现识,并不正确,今举马鸣菩萨《起信论》之言当可明了。《起信论》中马鸣菩萨开示云:“依阿赖耶识(含藏之杂染种子),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境现众色相;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境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续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
  此《起信论》文之意乃谓:众生无始来本有一染污的自性清净心名为阿赖耶识,无始来即有一无明烦恼所熏之如来藏名阿赖耶识;依此识所含藏之杂染种子为因缘故,而有无明不觉心动,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凡此皆名意根,即是末那识。此意根末那识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染污末那识恒与四烦恼相应,恒执阿赖耶识之相分、见分、为自内我,及自身之恒审思量性、俱生我执、法执体性,故末那恒与阿赖耶识所藏之染污种子相应,于无始来、常以此无明因缘力,不觉而一念心动,成就一切善恶业报,故又名为业识。 二、名转识,谓末那识依此一念动心,而作意不断的促使阿赖耶识流注七转识种子,作为意识之等无间缘,使见闻觉知心现起,能见六尘境界,故名转识。 三、名现识,谓无始来末那识(意根)即为阿赖耶现行识之俱有依(非阿赖耶识心体依末那而有,有时说“阿赖耶识之俱有依唯末那”者,是说阿赖耶识在三界中现行运作时必须有末那识的作意、决定思,不是说“阿赖耶识必须有末那识为依才能存在”),因有末那恒时作意不断,方得有阿赖耶识自身法种之流注及分段生死种子之现行,才有见、相二分功能之现起。故于有根身接触五尘境之“外相分”时,因有末那之作意,阿赖耶识方能于根尘触处流注相分种子,犹如明镜现众色相,而现起种种内相分。因末那恒时作意不断,促使阿赖耶识恒时不断现起“五尘内相分”,犹如明镜显现影像一般,五尘境对至即现,没有前后分别,也不须作功,即得现起;末那识有这种“促使阿赖耶识对境时‘现起’内相分的功能”,故名现识。 四、名智识,谓末那识能依觉知心之熏习分别一切法之染净、善恶、好坏、美丑等种种差别法,而有分别我执、分别法执的习气现起故名智识。 五、名相续识,谓末那识无始来之“恒、审、思量”性,故恒作意相续不断,能使阿赖耶识所持之善恶业种,恒时不断流注转易而不坏失,成熟现在、未来一切苦乐忧喜等业报,因果不爽;已曾经事会因末那之我执习气、劣慧心所、作意、思心所及觉知心忽然忆念生起,未曾经事会因末那之虚妄习气配合觉知心而起妄想分别;末那识自无始劫来如是运作而从来不曾间断,故又名为相续识。此五种识名,皆是意根末那识所摄。《起信论》中如此明言,符合《楞伽经》中现识的说法与真义,所以马鸣菩萨的说法是正确的说法,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录》中,将阿赖耶识说为现识的说法,不符马鸣菩萨的宗旨,也不符《楞伽经》中佛的意旨,不应该引来作为明证。
  由是当知,若无意根(末那识),则阿赖耶识将无法在三界现行运作;若无意根之作意及思心所,一切境界相将不能现起;若无意根,则无一切六尘上之见闻觉知,亦无三界万法之能取与所取。故知染污末那实为生死根本,实为现起三界六尘万法之根源。今言修行,当知唯是净除七转识相应的烦恼无明、杂染,阿赖耶识心体本身,不用你来修它,心体本自清净;当七转识转依清净无间,阿赖耶识含藏之染污种子,即转易为清净之无漏法种,永不变异,便成佛道。
  复次《宗镜录》所云“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乃谓第八识阿赖耶心体虽自性清净,但无始来,受无明熏习,含藏无量法种(有漏、无漏)。能随无明、业、爱缘,生起一切杂染法、有漏有为法,此为“不变随缘”义。阿赖耶识心体虽在杂染法中现行运作,仍旧不断有自身为酬偿业果,配合十八界法而现起之无漏有为法,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之平等性、不变异性、不虚妄性、无我性、离生性、清净性等真如法相(而为亲证阿赖耶心体者所现观),此即“随缘不变”义(请参考《八识简表》)。
  复次,紫莲心海比丘于此段结论中隐言:真心是体,是不生灭,依此体而出生八识心王及相用,是生灭的。此乃严重误会佛法,而且是曲解经论。辨正如下:
  一切经论皆说如来藏一心通八识,因为八识都是如来藏的体用—七转识也是从如来藏心体中所出生者。若如紫莲等人所言“八识之外别有一真心”,则此能生八识之“真心”,本质上必为第九识。但一切经论皆说第八阿赖耶识才是无始时来的本住法,也说一切法都由第八识直接或间接出生,然而紫莲等人所说第九识真心又为第八识之体,则将会有“两个实相本体”的矛盾现象,是故紫莲心海比丘此说有误!
  若如紫莲等人后来改言“真心存在第八识中,与第八识非一非异、不即不离。”则又会出现“生灭的第八识中含藏不生灭的真心”的现象,又产生了过失:此真心必定不可离第八阿赖耶识而独自存在,当“生灭的”第八识灭后,“永不生灭的真心”将会有无处安置的不合逻辑的怪现象。而且,生灭的妄心中,如何可能含藏不生灭的真心?真心若是由不生灭的妄心所含藏,则真心其实是以生灭的妄心为体,则此真心应当也是生灭的心,紫莲比丘又怎可说真心是不生灭心?所以应该是“生灭性的”阿赖耶识—八识心王的识种流注性相—含藏在不生灭的真心阿赖耶识心体中才对,所以,紫莲等人后来改口说“生灭的阿赖耶识心中含藏著不生灭的真心”,这个说法也和以前的说法一样不能成立。又,若如紫莲比丘所言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则请问紫莲等人:“第八识心何时生?何时灭?”有何教证与理证可以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有生之法?有何教证理证可以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有灭之法?
  另外学人于此第八阿赖耶识常生疑惑,今当详加说明。一、此识名“心”,因为此识能积集一切法种、一切业种,积集之义即是心义。既积集已,后起诸法,故说此识名为心,即是“心、意、识”中之心也。二、此识又名心体,《摄大乘论》云:“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三、此识又名为阿陀那识,执持诸种子、根身故。 四、此识又名所知依,此识为一切染、“净”诸法之所依故,此识为圆成实性、遍计执性、依他起性等三种自性之所依,故名所知依。五、此识又名种子识,能生诸法之义。
  上述所举第八识诸名(心、心体、阿陀那、所知依、种子识)通一切位,即凡夫异生位、二乘有学无学位、菩萨有学无学位、乃至佛地。故一切学人当知第八阿赖耶识实乃常住不灭之真心、实相心。
  此谓第八识心既能积集种子而无所遗漏,故知此心必定常住不灭,否则种子必有遗漏、坏散。又,此识既有心体之功能,则知此识必有一不生灭性,方能执持一切种子去至来世,否则一切众生死后必成断灭。又,此识既能执持种子,当知此识必有常住不生灭、坚固不坏之金刚体性,否则一切种子必有遗失,必将导致因果报偿不能成就,则违背法界现实存在之因果律,使因果法则不能成立;又,此识恒时执持器世间与根身,不曾暂断,是故此识必有一常住不灭之体性方得如此。又,此识既为佛所说“一切染净诸法之所依”,若此识有断灭时,则一切染净法依何而起?依何而灭?诸法生起之后有何原因能灭失?是故此识乃不生灭法。凡此种种皆明示阿赖耶识乃本具一常住法,不生灭体性。
  此外第八识又名阿赖耶,是能藏、所藏、执藏义,与杂染法互为因缘,才能在三界内出现与运作。凡夫异生、二乘有学、七地及以下圣位贤位菩萨之第八识,仍皆名为阿赖耶识,仍有集藏分段生死的体性。无学圣人、八地及以上菩萨,皆无我爱执藏位名,改名为异熟识。就是因为此阿赖耶识名之能藏、所藏、执藏与杂染种子互为因缘的体性可以灭除,方便说为“灭阿赖耶识”,使得众多浅学之人误会此识为生灭法、虚妄法,由于太大胆的缘故,就公开的否定阿赖耶识,另行施设建立一个想像中的真如心,想要求证这个想像来的、永远不可能证得的真如心。
  诚然,此位阿赖耶识之三种“藏”义,确实皆为杂染法、烦恼法、无明生死之根本(且三种“藏”之体性不断随杂染法的熏习而生灭变异)。但这些只是第八识心体的局部,并不是第八识的全部(如前五位所述)。于此显现染污同时的阿赖耶心体第八识,仍不断的现行自身之无漏有为法于三界烦恼法中,显示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如相(因无圆满究竟佛地之色、心,故不能究竟圆满的具足显露,须待净除二障究竟,方能有佛地之清净圆满真如相显现),可为证悟之人所现观(请参考《八识简表》)。
  此第八识又名异熟识,异熟有三义:异时、异类、变异而熟。能引异熟果故名异熟,佛地以下第八识皆可名为异熟识,异熟之名含摄阿赖耶识位,所以有时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此识又名无垢识,此名唯如来地有,乃断尽第八识中烦恼障种子、所知障随眠,使识中一切种子纯为无漏圆满,不再受熏变易,故名无垢;但仍是因地阿赖耶识心体,只是种子内涵不同,唯舍其名不舍其体。
  由此当知阿赖耶识乃生灭与不生灭和合,有漏与无漏和合,有为与无为和合,具足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之所依,无有一性能离阿赖耶识而有;又是双俱空性(体真如相故)有性(能生一切无漏有为法与有漏有为法故),是《解深密经》所言之“七真如”故。
  复次,阿赖耶识虽缘根身、器界、种子而有执受,但都属于无记性,是无漏有为法,舍受相应,故于三界现行运作中,并不对根身、六尘起丝毫的贪染心行或执著,离见闻觉知,无我性;虽有了别性(属于六尘外之不虚妄分别,《维摩经》说“知是菩提”故),但此了别,非属七转识在六尘中之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中之苦乐忧喜、好坏境界(你上天界享乐,它并不贪取;你下地狱受苦,它也不厌离)。虽有执受,却一向不作主、不贪厌;当你对色身有贪而百般呵护,它对此没有意见;当你对色身起厌离(如久病不愈,或如定性声闻厌恶色身),想要自杀而舍身,它也没意见,完全配合末那识的作意与思心所。由此当知阿赖耶识虽因染污末那,而现起杂染的身口意行,但于其中仍不改易自身本来清净涅槃的体性。由此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阿赖耶识心体,才能有二乘人之断尽烦恼障而证有余、无余涅槃,亦不堕断灭境界中;才能有大乘菩萨之断尽所知障,而证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亦不堕断灭境界中。故知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乃是真实之如来清净藏。故经偈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经中如是明言,云何紫莲心海等人偏要执著于经偈中“辗转(种子生灭变易,前后不同)”一词,而故意忽略“无差别(心体恒常不变)”一词呢?
  复次,《胜鬘经》云:“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即是《楞伽经》所说:“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如明镜不与影像合,而含影像,约“有和合义”边说,若不和合义者,即阿赖耶识体(藏识识体)常住不变,故名真如;本一真心,双具有性与空性。所以,真心虽有执受,却不可将这个执受性,作错误的解释,不可像紫莲等人一般误会“执受性就是有漏性”;譬如佛地真如的第八无垢识心体,仍然有执受性,尽未来际都有这种无漏的有为法性存在,所以无垢识亦能执受诸佛在人间时的有根身;如果修到佛地以后,第八识心体就失去了这种器世间与有根身的执受性,那么诸佛一旦成佛时,必定会立即进入无余涅槃位中,不再能持佛地的人身,那就是说:人间不可能有佛示现及存在。如果紫莲等人因为无垢识仍然有执受器世间与有根身的执受性,就诽谤说佛地的无垢识也是生灭法,那也是无根谤法、谤佛。所以永明延寿禅师于《宗镜录》云:“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今者紫莲等人公开否定佛说“本来而有、永远不灭”的阿赖耶识心体,妄谤为有生有灭之法,不信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另外施设一个想像中的永远不能证得的如来藏,正是永明禅师在《宗镜录》中所说的“恶慧”。
  复次,紫莲心海主张说,凡是大藏经中所收录的论,那些造论的菩萨们都是悟者,这是有过失的。现见安慧法师是未悟者故,而紫莲心海…等人,如今却以安慧所造的《大乘广五蕴论》邪论,取来作为教材,用来误导众生,作为诽谤正法的根据,殊不知当年圣玄奘菩萨及 窥基大师早已在《成唯识论、唯识述记》中广破之。其余未悟之“菩萨”,亦复所在多有,仍待一一考证。紫莲比丘自无见地,崇古未悟凡夫,轻贱今时真悟菩萨,跟著古时未悟求名之凡夫“菩萨”破法之邪论而起舞,绝非有智之人。P57-71
(原标题:04 辨正-4)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