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心经  中阴身  明心  十八界  十信位  意根 

广论之平议

   日期:2020-07-08     浏览:1054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
  正雄居士
  (连载十四)
 
  第二目《广论》希求后世的念死无常
 
  既得人身已,多数只求现世安乐,有些却又因为学密而在死后回到恶趣,这不是学佛求智慧的人应有的智慧行。所以,必须要以正修人间善法为资粮,来勤修正道,才不会因邪见、恶缘又再堕三恶趣,但最重要的前提是不毁谤正法。宗喀巴于《广论》说的念死无常,主要目的乃是要修学者,透过这样的次第来学,待修到后面的止观双运,更能进修另外一部《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虽此修念死无常,却希望修学者能透过念死无常的说明,而能精进修“密法”,再继续配合《广论》后面的止观双运(双身法乐空双运)的内涵导引,而生起希求后世安乐之心,后世安乐是指往生人、天善趣,也就是其所谓的“增上生”。这样就可理所当然的修《密宗道次第广论》的无上瑜伽双身法。p88
 
  《广论》77页说:【如何修念死者,谓应由于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门中修习。此中有三:一、思决定死,二、思惟死无定期,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其中所说:一、思决定死,分三种因相:思惟死亡决定会来,思惟寿命不会增加而只有不断的减少,思惟生时亦无闲暇修习妙法决定死者;因此决断应修善法。二、思惟死无定期,分三种因相:思惟寿无定,思惟死缘多、活缘少,思惟身极微弱;因此决断现在就要修善法。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分三种因相:财帛无益,眷属无益,自身躯当委弃;因此决断应舍现法。
 
  上述《广论》所说的念死无常,要由三根本再细分为九种因相中思惟,最后结果要作三决断,劝人要舍现法乐、修善法,就不会堕三恶趣。但是《广论》所说善法,是真善法耶?有智者于此当注意,并以藏密所宗之目标及行门,以正理检验之,取其“即身成佛”的理论与佛教正法的成佛之道内涵比较,即可知道此处所说乃是为了替后半部止观的双身法铺路。若先暂时撇开其所宗之双身法,但以前面才刚说过的:【现有往昔多生所造众多恶业,果未出生,对治未坏,岂能不经多劫住恶趣耶?】(《广论》p.63)以此说来,《广论》劝说的多造善业还是不保险的!因为他们所造多偏恶业故,非善法故。又若密宗行者此世真是造善业的话,也无能力挡住已缘熟之恶业种子现行而不得不感果;因为众生于无始劫以来所造的善恶业种子无量无边,都储存在各自的阿赖耶识中,众恶业种子蠢蠢欲动,一般人都无法事先了知。若只是一味的广造善业,p89也只是让善业势力扩大而先感果。因此,下一生果报未现行之前,在这一生,恶业的对治与勤造欠缺的善业,两方面的善行都是同样的重要,并非只造善业即能不堕三恶趣;而忏悔善法之事修,也并非偶而作几次就可以了事;若属重罪恶业者,必须天天忏悔,直到见好相,恶业才不会现行,而得转易清净。
 
  众生又因无明的关系,使得末那识带著阿赖耶识不断的受生,有些人因恶业生到下三道;有些人因善业及持五戒,生到欲界人间;有些人很喜欢行善,求来世福,而不离男女欲,不修禅定,舍寿生欲界六天享受福报;有些人知欲界天之妙五欲仍是粗重烦恼,求离欲界五尘,修清净梵行及四禅八定,来世可生色界或无色界天。如此,因为造恶业而生下三道,因为造善业而生欲界人、天,因为修定福而生色、无色界天,这样轮回而流转不停,都不离分段生死苦,七转识无法自灭,始终无缘于涅槃的修证。因此,若要希求后世安乐,不但善业要造,忏悔恶业之善行也要做;另外还有一个条件是持五戒不犯,三项并行才不至于堕恶趣。
 
  但是所谓善业,并非自己认定为善业就是善业。六祖惠能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五祖弘忍也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六祖惠能所说的迷人,是指未证得空性如来藏的人,也就是一般的凡夫;因般若智慧未开,尚在迷惑当中,故称为迷人。迷人以为努力作善事,如布施供养或护持表相上的“佛法”,p90就叫作学佛,其实反而是在造作将来往生三恶道的恶业,自己却都不知道。如何说呢?譬如布施供养的对象,若是否认阿赖耶识为常住法、为根本因,而说一切法缘起性空的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法师及团体;或信口说末那识与阿赖耶识都是由第六意识细分出来的,而称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的这类团体;或说“意识常住不灭,是生死流转之因”的常见外道团体;或说佛经是二千多年前所创造的,已经不符合现代环境生活方式的修行与实证等等;这些都是藏密中观应成派的邪说邪见所衍生的恶法。如果布施供养这一类邪说邪见的团体,则更增长恶法的势力,受害的众生将会更多更广,如此怎能说是利益众生呢!自以为所行的是属于一心救护众生而广造的善业,结果却沦为残害众生的恶业,内心还沾沾自喜,以为福德无量无边,事实上却已成恶法的共业,这样岂不冤枉啊!五祖弘忍更进一步说,求出离才是修行的根本,只修福而不求出离,还是在三界中受苦。所以信受藏密《广论》的同修们应三思之。
 
  凡夫不堕恶趣,除了前说要造真正善业及忏悔所造诸恶业外,还要持五戒不犯,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四是性戒,后一是遮戒。不杀生者,以慈悲心故,不食众生肉,不残害众生;不偷盗者,非己之物不与而取;不邪淫者(出家众则为不淫),通常而言,除自身之配偶外均为邪淫;不妄语者,不说非实语、粗恶语、离间语、绮语;不饮酒者,除医疗所需外,饮酒会昏昧、乱性,故为佛所遮止;有关五戒,前已说过,不再重述。五戒中除了不偷盗戒外1,其余四戒,在藏密内,p91不论在家、出家全不禁止;如果想要持戒清净以保人身,在密教团体中是行不通的。虽然《广论》团体中,有人在别的道场曾受持五戒,但是将来入密后也一定要破戒,因为藏密的教条规定:要食众生肉来增强性能力,要修双身法,要说否定阿赖耶识如来藏的言语,还有要以酒及不净物等供养冒充佛菩萨的鬼神等等;所以在藏密团体里,说要持五戒清净,都是虚诳语。既然连五戒都不能持,而说修十善、作忏悔等,当然一无是处,因此《广论》的共修者都应三思之。
 
  ─────────────────
 
  1编案:然喇嘛们施设各种方便,恐吓诈骗信众之财物,其实也属偷盗之行为!
 
  再说不杀生,其中值得一提的“放生”,本是慈悲救护众生性命而有放生之善行,但目前已被部分佛教团体所滥用,当作赚钱的工具了。而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团体被藏密达赖喇嘛所蒙蔽,为了希求团体中有些人的病体能早日康复,经常举行盛大的放生法会,总是向动物供应商订购野生动物:鸟类以只计价,水族类以公斤计价。供应商为了如期交货,于是大肆捕捉野生动物,通常捕捉之数量一定要超过订购量之三倍以上。在捕捉过程中,动物在笼中、在水箱中、在运送过程中,被误杀而死、相互残杀而死、相互挤压而死、劳累而死、恐惧而死、生病而死等等,因此一定会先牺牲三分之二以上的活体(此处称活体,是因为经销商已经不把众生当生命看待);侥幸能存活的三分之一才能卖给《广论》放生团体,p92然后再被放生到陌生环境中,大部分都会因为生态环境不适应而死、或被其他动物噉食而死,或被预先等候的商人再度捕捉而死……;更甚者造成当地生态大改变、林木作物的毁损、环境污染等等。本来起心动念而作的放生之举应是善事,但是被邪思邪见所覆,为了个人病体而作的放生,却直接、间接杀害了更多众生,造下了一连串的恶业,这是社会大众所不乐见的。因此,末学在此要奉劝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团体及其他信受《广论》之团体、个人,不要再听信达赖喇嘛之言,不要再继续举办如此“杀生”之法会,如此才是真正慈悲不杀。达赖喇嘛有两口,一口宣说要有慈悲心,要发菩提心,另一口却要吃众生肉,言行不一;好吃众生肉的人却口说“放生”,因此他们所说的“放生”乃是欺诳之语,只是他们用来歛财的藉口,怎能相信呢!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同修们及其他信受《广论》之团体个人,都应三思之。
 
  上开《广论》所说念死无常,以得人天善趣为主;要得人天善趣,必须行十善业,持五戒不犯,多作忏悔。这是正确的说法,但不只是如藏密观想法一样的纯然“念死无常”而已,或者只停留在观想的行十善业,还得要身口如实履践十善业,更重要的是绝对不能进入密教实修双身法或者诽谤第八识根本心,否则百千万劫也难恢复人身;若已实修密法者,或已诽谤者,当图补救之道,回归正途,以免无量后世的痛苦果报。因此吁请已在学习《广论》的同修们都应再三深思之。
 
  第三目 二乘希求入灭的念死无常p93
 
  《法华经》卷2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2这是说,在三界中就好像处在失火之宅子当中一样,都被三界有火、烦恼火、无明火等所烧恼,三界内的一切法都是没有安乐可说的,都是被生老病死等苦恼所逼迫;如果不求出三界,不证得解脱,众苦恼就不会息灭。所以二乘人认为希求现世安乐,或希求后世安乐,都是在三界之内受苦,所以二乘圣人都怖畏三界中的生死轮回,希望尽早结束生命,早日脱离三界火宅。但是没有证得三乘菩提者,此世生命的结束,并非就是一了百了,因为烦恼炽盛,还有后有,不能出离;所以二乘人努力修断烦恼,求出三界。如果已经实证二乘涅槃以后不肯回心大乘,则死后十八界自我全灭,即入无余依涅槃,唯剩第八识如来藏独存的境界,也可算是真正一了百了了。
 
  ─────────────────
 
  2CBETA,T09,no.262,p.14,c22-24
 
  《本事经》卷3说:【云何名为无余依涅槃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已善解脱,已得遍知。彼于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灭尽,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惟由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惟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是名无余依涅槃界。】3
 
  ─────────────────
 
  3CBETA,T17,no.765,p.678,a19-28
 
  以上经文所说声闻及缘觉所希求的入无余依涅槃,p94是说:“什么叫作无余依涅槃界?就是诸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后,三漏已经绝尽,完全没有三界烦恼了,所应修的清净梵行已经完成,解脱道中一切应作的修行诸事都已成办,身心所负后有生死的重担已卸下,已证得人无我而断除我执了;其性质直,已证自义,而能说正法教,进而教授教诫佛之正法,如理通达涅槃法教,于解脱法得真实证;三缚结、五下、五上分结都已断尽;已经如实现观正解而了却生死烦恼;已得到真正的解脱;已能普遍正确的了解五阴世间苦集灭道的道理。于今时的一切所受,都已不受六尘境的影响,所以没有能引生后有烦恼的因,识阴已不再对世间诸法有所希求,十八界的自我执著已全部灭尽,趣入究竟寂静而清凉安乐,我见、我执烦恼隐没而不再出生了,将来舍寿后将不再有中阴身,也不再受生而永远都不会再有名色五阴了,甚至连究竟清凉的解脱功德亦隐没不现,无余涅槃界中,也只剩下清净寂静的无戏论心体独存。这个清净寂静的无戏论心体,离一切觉观,无思量性故不会作主,永不再出生名色五阴于三界中;这个心体无形无相,犹如虚空,非三界有,故不能说祂是有;而此心体虽如虚空而本存常在,故不是断灭空,所以不能说有或说无,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也不能说非有非无,只能说是究竟涅槃之无境界的境界。但此无余涅槃又不是真的有个能入涅槃者,出三界也不是真的有谁可以出了三界,所以只能说这是不可施设的一个境界,这不可施设而本来自在的境界就称之为无余依涅槃界。”这是以大乘菩萨的观点,来看二乘圣者所证的无余依涅槃界。p95
 
  这个无余依涅槃,是二乘人所希求的;二乘人害怕生死苦,因此二乘人期望证得无余依涅槃;但是又害怕入了无余依涅槃以后,十八界我全灭,成了断灭空,因此佛为二乘人说:灭尽五阴、十八界的全部自我以后,还有一个二乘人无法证得的“清净寂静的无戏论心体”常住不灭,这不灭的清净、寂静、无戏论心体,就是阿含经说的涅槃本际、入胎识、如、诸法本母。但是二乘人不了解、也不求证这个空性心体,只听佛开示而信受有不灭的本际识安住于涅槃,了知无余涅槃中不是断灭空。因此,舍寿时就放心的灭尽自我而成了无余依涅槃本际独存的境界,不再有二乘圣人及解脱智存在。这就是大乘经说二乘种性是“灰身泯智”,也说是“焦芽败种”的缘故。因为,佛菩提种已经残败了,佛菩提芽已烧焦而不可能生长出来了,故无法成就究竟的佛道。
 
  二乘种性是“灰身泯智”、“焦芽败种”,死后色身成灰烬,七转识全都消灭而不再有解脱智了;佛菩提的种子败坏而不能发芽了,永远都不可能成佛。所以,二乘的无余依涅槃是不究竟的。世尊为了要使二乘圣人不入无余依涅槃,因而有《法华经》的开演。《法华经》〈化城喻品〉说:p96
 
  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譬如险恶道,迥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
  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甚旷远,经三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
  众人皆疲惓,而白导师言: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
  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
  周匝有园林,渠流及浴池,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
  即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
  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
  汝等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
  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
  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
  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
  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
  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
  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4
 
  ─────────────────
 
  4CBETA,T09,no.262,p.26,c26-p.27,b8
 
  这段经文说佛以幻化的城市方便摄受二乘怯弱者能暂时安息,以此譬喻来开示二乘般涅槃是不究竟的。虽然二乘圣人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引生见惑、思惑烦恼,断尽我见与我执;此时尚未舍寿,称之为有余依涅槃,尚有色身微苦为所依故;但是阿罗汉未证佛菩提之前,虽然已非凡夫p97,却还是愚人,愚于法界实相故,愚于成佛之道故,愚于一切种智故。纵然二乘圣人舍寿后进入无余依涅槃,还是不究竟,因为尚有变易生死未断故,尚有习气种子未断故,尚有无始无明尚未打破故,仍然不是究竟的涅槃修证故。所以佛说二乘人“汝所得非灭”,不是究竟的灭尽烦恼,所以说二乘的般涅槃,不是究竟的寂灭。
 
  第四目 菩萨希求证道的念死无常
 
  《法华经》卷4〈五百弟子受记品〉又有譬喻说:【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受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p98而汝谓为实得灭度。’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5
 
  ─────────────────
 
  5CBETA,T09,no.262,p.29,a1-24
 
  这段经文虽然以譬喻方式来说明一个事实,然而这个事实是真正值得我们多加思考与警惕的;这个譬喻很简单,但是寓意却很深远。经中是说:有一位贫穷人在亲友家喝醉了,亲友在他身上藏了一颗无价宝珠,给他带回去;让他能很轻易的得到富足安乐,但他却浑然不知有此无价宝珠在衣服内,而任其闲置;依然很勤劳辛苦的努力工作以求获得温饱,当他稍有所得时就很满足了,实在是很愚痴。直到有一天,亲友告诉他身上有颗宝珠,于是这位贫穷人找到了衣中本有的无价宝珠,从此生活就不再匮乏。这是譬喻凡夫异生及愚人二乘阿罗汉等,不知自身中藏有无价宝珠──如来藏,所以凡夫怕死,阿罗汉畏生,但是却从无始以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老病死……痛苦不断的重覆上演著;除非入无余依涅槃而灰身泯智,否则还要一直重演下去,永无休止。然而佛更开示“无余涅槃并不是究竟的涅槃”,因此佛在《阿含经》中及《般若经》中,处处都隐说或显说:有一个空性心如来藏,是众生的无价宝珠,无始以来就已存在每个众生身中;只要能找到祂、亲证祂,就能打开无门之门,成为真正入门的佛弟子,进入浩瀚的佛法殿堂中开始真实的修学佛法,实证无量无边的胜妙佛法;否则若不是灰身泯智,就是永远在三界中生死流转,不能真正的究竟解脱。p99
 
  至于空性心如来藏,心体本来是自性清净、本来涅槃性,因此说众生皆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来藏无形无相,却在众生身中,与众生同在,正是因为祂的常住不坏,才有众生生死不断;众生的色身与觉知心生生世世不断的改变,但祂无始劫以来始终如一,不曾改变;一切法依祂而出生,所以祂是一切法的根源。当众生证悟如来藏,证得人无我的无生忍时,就会得知一切法有生有灭、皆是虚妄,只有如来藏真实不虚;众生证悟如来藏时,就会发觉无所谓生死,因为生死是虚妄法,五蕴的生死如同宝珠表面上的影像一般生灭不停,都是幻生幻灭,所以五阴的生死并无实质,只有如来藏才是真实法。证悟如来藏以后也无所谓烦恼可说,因为烦恼也是虚妄法,只在五阴身中起起灭灭,是妄起妄灭,只有如来藏真实常住而不生不灭。证得如来藏以后转依于祂,我执渐断;当我执烦恼断尽了,就是慧解脱;若依菩萨愿而发愿再受生为人身时,下一世保证得以暇满人身,继续增上。因此就能对生死都无挂碍、不对抗,于生死中得自在,这就是从已证悟的菩萨境界来看待生死无常。
 
  所以末法时代,众生虽然去佛日遥,但是佛的教法尚存,既有教法存世就必有证法者出世。如果有法师说:“现在是末法时期,没有证悟这一回事。”这一定是凡夫之身的妄语,这样的法师你能称他为善知识吗?譬如凤山寺的《广论》同修们都喜欢诵《般若经》,持诵《般若经》虽然有功德,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持诵而已,《般若经》存在人间主要的目的是要我们去证得经中说的空性心如来藏;证得空性心如来藏,就是证悟实相般若了。如果是真的证悟者,他随便翻开《般若经》来p100,一读就能深解经意,并非如同未证悟者只能依文解义可比。
 
  例如《金刚经》卷1第1品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6明眼者一看,此中句句直指如来藏,句句明示实相心,乃至最后〈应化非真分〉第32品皆同如是,亦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同出一辙。未悟者只能依文解义,错误认取意识觉知心,或者认取识阴的五遍行心所法直觉;或者只能依文解义,如同印顺法师说:【食时,约为上午九或十点钟。佛及比丘们,过著乞食的生活,又受过午不食戒。所以,进城去乞食,总在那个时候。佛见乞食的时候到了,所以著衣持钵进城去。……乞食以后,即回祇园吃饭。饭吃好了,这又把进城所著的大衣,盛放饭食的钵,一一的整洁收起。入城乞食是赤足的,路上来回,不免沾染尘埃;佛陀行同人事,所以需要洗足。敷座而坐,并非闲坐,是说随即敷设座位,端身正坐,修习止观。如上所说,乞食属于戒,坐属于定,正观法相属于慧。又,来往于祇园及舍卫城中,是身业;入定摄心正观,是意业;下面出定说法,是语业。三业精进,三学相资,为宣说《金刚般若经》的缘起。】7,这是凡夫众生在依文解义而解释《般若经》,堪称言不及义的代表作,却在真悟者的慧眼监照之下p101无所遁形:印顺法师根本不懂般若之真实义,更不曾证悟实相心如来藏。
 
  ─────────────────
 
  6CBETA,T08,no.235,p.748,c20-24
 
  7印顺,《妙云集》上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页24~25。
 
  要知道《金刚经》乃是全部般若经的浓缩版,等同整部《般若经》的宗旨;通达《金刚经》就等于通达整部《般若经》。所以,《金刚经》是有很深的涵意在里面,切不可依文解义,否则必招三世佛怨的。既然《金刚经》等于是《般若经》的精华,当然是字字珠玑,句句珍宝;因此世尊为何会把祂自己生活上的点滴,放在专讲般若实相的《金刚经》的开头处?既然点滴不漏的放在开头处,世尊必定别有用心,不只是穿衣、持钵、进城、乞食、回家、吃饭、洗碗、脱衣、洗脚、入座,绝非只是稀松平常之事而已。也不要如印顺法师一般,以为世尊只是在写小学生日记的“一本流水帐”,再凭自己的臆想穿凿附会的说“三业精进,三学相资”等猜测之言语。因为世尊已经圆满了身、口、意三业,已经圆满了戒、定、慧三学,不需要如同有学位的菩萨还要精进相资;这只有证得空性心的菩萨,才能真实知道世尊的穿衣、持钵……的真正密意。既然世尊不曾明说,证悟菩萨也应当秉持世尊善覆密意的旨意,让学人自行参究而悟入,悟了自然就可以如实深入地为自己解说《金刚经》了,从此开始即能转经,《般若经》的真义也就一目了然了。由此可知,悟与未悟之智慧差别,有如天地之悬隔,证悟后的智慧受用功德,确实是无量无边。因此,真正想学佛者,首先要求大乘见道的证悟,这才是学佛的正途。p102
 
  第二节 三恶趣苦
 
  众生都不喜欢生在恶趣,但是偏偏又喜欢广造能引生恶趣之业,所以堕恶趣者如大地土,生于人天中者如爪上尘。众生造了十不善业,重者如谤佛、谤正法、谤胜义僧等,果报成熟时,当生于地狱,阿赖耶识即化现出地狱身及生出地狱六尘的境界,让地狱身的五阴受苦;若造其余恶业之众生亦如是,皆由各自之阿赖耶识出生饿鬼身、傍生身等。阿赖耶识能变现各种异熟果报之色身及生出各种境界,让众生之五阴受苦乐,而透过卵、胎、湿、化四种情况来展现。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六识和合而受之境界受,此根识皆由阿赖耶识所生,真妄和合运作又称众生。
 
  第一目 地狱苦
 
  依《阿含经》及《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热、寒地狱各八,及其周边小地狱等,其寿命及苦受,从最痛苦的无间地狱开始往上略述如下:
 
  一、无间地狱:火焰从四方而来,有情举身皆成猛焰,受苦无间隙,只听到哀号叫声,才知有情在其中;又用铁箕盛极热铁炭泼撒;又令登大热铁山;又拔舌以热铁钉张之,如同张牛皮;又用热铁丸放置口中,烧口及咽喉;又用融铜灌口等等。其寿命长达一中劫,且时定一劫,故寿命无间;直到无间地狱业报已尽,才得出脱,转入上一层苦受较小之地狱中,继续受较轻微之苦受,中不绝故,命亦无间。p103
  二、极烧热地狱:是由无间地狱转生来者,或在人间所造恶业应受此苦而转生来此者。狱卒用三支热铁叉从有情下部,贯穿头及两肩,因此眼耳鼻口有火焰喷出;又用极热铜铁皮裹身,倒放在灰水大铁锅中煮,有情随汤漂转,血肉皮脉销烂,只剩骨头,再把骨头洗净过滤,放置铁板上,血肉皮脉又复生,不断循环受苦;直至此地狱业报已尽,才得出脱。其寿命长达半个中劫。
  三、烧热地狱:是由极烧热地狱转生来者,或在人间所造恶业应受此苦而转生来此者。狱卒把有情放在无限大的铁板上,四方及里外烧之;又把有情用铁叉从脚穿到头,如煎鱼般反覆煎之。又令有情或躺或覆在极热铁地上,用热铁棒敲打或捣碎如肉团。直到烧热地狱业报已尽,才得出脱。其寿命长达五亿亿年(换算成人间岁数。以下皆同)。
  四、大号叫地狱:是由烧热地狱转生来者,或在人间所造恶业应受此苦而转生来此者。其苦受犹如号叫地狱,不同之处是:其舍宅如胎藏,痛苦比号叫地狱更甚,号叫更凄厉。其寿命长达六千六百万亿年,直到大号叫地狱业报已尽,才得出脱。
  五、号叫地狱:是由大号叫地狱转生来者,或在人间所造恶业应受此苦而转生来此者。有情想要找一间舍宅躲避诸苦,便入大铁室中,一进入,火便烧起,由热、极热、遍极热,此诸有情遍身极受痛苦而号叫;直到号叫地狱业报已尽,才得出脱。其寿命长达八百三十万亿年。p104
  六、众合地狱:是由号叫地狱转生来者,或在人间所造恶业应受此苦而转生来此者。狱卒把此处有情聚集后,逼入两个羊头铁山之间,两山逼迫,血便流注;其他尚有铁马头、铁象头、铁狮头、铁虎头等。或把有情逼入大铁槽中,如压甘蔗压榨之,血便流注。或把有情逼入两铁山之间,然后另一大铁山从上压下,有情血便流注。直到众合地狱业报已尽,才得出脱。其寿命长达一百万亿年。
  七、黑绳地狱:是由众合地狱转生来者,或在人间所造恶业应受此苦而转生来此者。此诸有情被狱卒用黑绳在身上缠绕絣绑,絣成四方块,或八方块,或絣成各种图形或文字;缠绕絣绑完后,随黑绳处紧缩拉直,犹如工匠以绳絣木,然后再用凿、用割、用斫、用剜等等苦刑加之,长劫受苦直到黑绳地狱业报尽,才得出脱。其寿命长达十三万亿年。
  八、等活地狱:是由黑绳地狱转生来者,或在人间所造恶业应受此苦而转生来此者。此诸有情由于恶业增上力,聚集在一起,各各执取众苦具,相互不断的砍杀,闷绝躃地;然后空中有声音说:“你们可以活过来!活过来!”诸有情因业力故,就忽然活过来,于是又取苦具互相不断砍杀,如此死了又活,活了又死,循环不已,直到等活地狱业报已尽,才得出脱,转生于饿鬼道中。
 
  人间的五百年为四王天中的一天,四王天以三十天为一月,以十二月为一年,寿命五百岁;但四王天的五百年才等于等活地狱的一天,等活地狱以三十天为一月,以十二月为一年,p105其中有情寿命长达一万六千二百亿年。越往下层地狱去,时间越长,故地狱众生都是极长寿而且长期受苦的。
 
  以上为八大热地狱。人间一小劫时间是:人寿最高寿八万四千岁,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最低寿十岁,再由最低寿十岁起,每百年递增一岁,增至最高寿八万四千岁,如此减增一来回之时间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合世界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
 
  在诸大地狱各有四墙四门,每门外又有铁墙,每一铁墙又各有四门,每一门外按次第又有四种有情地狱,总称为近边地狱:一、煻煨地狱:有情求出舍宅,行至此热沙中,下足皮肉血销烂,举足又复生,每行一步都受极苦。二、沸屎地狱:有情出离煻煨地狱后,复陷入此沸屎地狱中,头足皆没,内有虫名娘矩吒,穿皮入肉,断筋破骨,取髓而食。三、利刀剑及刃叶林地狱等:有情出离沸屎地狱后,即陷入此中,刀刃为路,下足皮肉筋血销烂,举足复生;逃离利刀剑狱后,见有树林,前往坐在树下欲求清凉,才坐已,微风便起,众多叶剑从树落下,砍截肢节身体,即有黑厘狗扯肉噉食之;有情逃离刃叶林,又进入拉末梨林地狱,往上走则地上刺锋向下,往下走则刺锋向上,贯刺身体,那时又有铁嘴大鸟啄食眼睛,以上三种地狱均为刀剑苦具,故合说为一。四、广大河地狱:沸热灰水弥漫其中,有情求舍宅从拉末梨林出,堕入大河,像豆粒放入大锅中煮,随热汤上下漂浮;河岸有狱卒,手拿杖绳及网,排列两岸,不让有情上岸;如有上岸,即以网网之,随问有何需求?p106如答饥苦,狱卒即灌以烧成红热之铁丸;如答渴苦,狱卒即以融铜灌口。以上为近边地狱,其寿命不定,要等地狱业报尽,才能出脱,往生到饿鬼道中。
 
  以下再说八大寒冰地狱:一、疱地狱:有情为大寒所触,卷缩犹如疮疱。二、疱裂地狱:如疱狱,但肉溃烂浓血流出,其疮卷皱。三、额哳詀地狱;四、郝郝凡地狱;五、虎虎凡地狱;此三为有情受苦的叫声差别。六、青莲地狱:由于极重广大寒触,身体青瘀皮肤破裂,或五裂或六裂。七、红莲地狱:皮肤由青转红,破裂为十或多瓣。八、大红莲地狱:皮肤大红大赤,破裂为百或多瓣。以上八大寒冰地狱,其寿命为八大热地狱依次第相对减半。如等活地狱有情寿命为一万六千二百亿年,减半则为疱地狱有情之寿命,即八千一百亿年,如下类推。
 
  此外又有一种称为独一地狱,在大地狱之边,人间亦有;受生有情,为自身自业所感,多受如是种种大苦,如《吉祥问采菉豆子经》说:【尊者取菉豆子说:“我见诸有情,烧然、极烧然、遍极烧然聚。”】又独一地狱有情,其寿命不定。以上依《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如此众多地狱,由造诸恶业之不善众生来承受业报。《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一〔编案:亦名《亲友书》〕说:【是八地狱常炽然,皆是众生恶业报,或受大苦如押油,或碎身体若尘粉。或解支节今分散,或复刴剥及烧煮,或以沸铜澍其口,或以铁押裂其形。铁狗竞来争食噉,铁鸟复集共龃掣,众类毒虫并啮啮,或烧铜柱贯其身。大火猛盛俱洞燃,罪业缘故无逃避,镬汤腾沸至高涌,颠倒罪人投其内。人命危朽甚迅驶,譬如诸天喘息顷p107,若人于此短命中,闻上诸苦不惊畏,当知此心甚坚固,犹如金刚难摧坏。若见图画闻他言,或随经书自忆念,如是知时已难忍,况复己身自经历,无间无救大地狱,此中诸苦难穷尽;若复有人一日中,以三百鉾刺其体,比阿毘狱一念苦,百千万分不及一。受此大苦经一劫,罪业缘尽后方免,如是苦恼从谁生,皆由三业不善起。】8龙树菩萨的此段书文,形容八大地狱苦受的情形,尤其是阿鼻狱,如果有人在一天之中,用三百支矛刺身体,还不及在阿鼻狱一念苦之百千万分之一,此苦受要经一中劫,地狱业尽才可免除。
 
  ─────────────────
 
  8CBETA,T32,no.1672,p.747,a16-b4
 
  再说这些地狱苦受如何生出来的呢?是众生自己造了身口意三不善业而引起的。照理说,所有众生都应当远离地狱业之恶因,然而众生却并非如此,明知地狱苦受难忍,却偏偏喜欢造地狱恶业因,死后往地狱中行;明知有一条康庄佛菩提道可修可证,却因无明或被喇嘛们误导而谤为邪魔外道,引来后世的长劫苦报,真是颠倒。阿底峡、宗喀巴等中观应成派诸人,否定三乘经中所说实可亲证的第八识如来藏;然而事实上,若无第八识本来常住,就不可能有众生继续存在三界中,则三乘菩提都成为戏论;阿底峡、宗喀巴等中观应成派诸人,坚持六识论而拨无佛说的第八识如来藏,已造下了谤佛、谤法大恶业,已成就来世的地狱业;现今在台湾新竹的凤山寺“菩提道次第广论团体”,在上位之僧众,实应多作反省:是否曾造诽谤胜义菩萨僧之极重恶业?p108是否曾造诽谤第三转法轮如来藏正法之极重恶业?若有,则应该当众作至心忏悔,事后并且要天天在佛前作忏悔,直到亲见好相,极重恶业才能消除,否则无间地狱果报在所难免。
 
  又一般《广论》学员,在尚未研讨《广论》后二章奢摩他与毗钵舍那之前,都应该深思熟虑,应该悬崖勒马,因为后二章都是造就谤法、谤胜义僧之恶业,是引导众生趣入地狱的邪说,全属双身法的严重邪淫恶法(后当详说);更不要被应成派达赖喇嘛所诱惑,盲目研讨信受《密宗道次第广论》而去实际修习无上瑜伽密法,否则来世的无间地狱果报在所难免。亦或有诸藏密学人,以为自己能如圣 龙树菩萨说的“若人于此短命中,闻上诸苦不惊畏”,那就以未来无量世身命作赌注试一试吧!但这是愚痴无智之匹夫之勇,真正有智佛子,皆当以佛开示之“智为先导”来行事,而非以愚勇行为依导,在此恳请现在还在修学西藏密宗的学人三思。(待续)p109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