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般若信箱

   日期:2020-07-08     浏览:992    
问一、《楞伽经详解》第二辑260页:【“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者,谓菩萨三地满心者,能得自在而未究竟;唯至佛地究竟:离于作意,任运而行,一切行皆于自身无有功用,所应断者皆已断尽、所应证者皆已证尽故。】请问:
  1.离于作意指离五遍行的作意心所吗?那岂不是佛地只有四遍行心所了吗?是指第七识思心所的作意吗?
  2.无功用行,不是从八地就开始了吗?
  答:1. 作意心所有法既然摄属于遍行心所,所以乃是遍一切识、遍一切地;八识心王皆有遍行心所有法, 平实导师此处的开示乃是延续此段之前所开示的“随入如如”的法义。佛地无垢识不只和五遍行心所有法相应,还与五别境、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所以无垢识可以独自运作,直接与有缘众生感应道交,直接相应利益众生;不必如等觉菩萨以下的第八识需要靠七转识和合运作,另起作意才能利益众生,这样究竟随缘任运的利益众生,就是佛地见分相大的无量无边功德,不同于因地七转识相大的功德;这段详解文句讲的是说,佛地的无垢识不必再藉六、七识的作意,就能直接运作。这个部分的法义,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当中有非常详细的开示,这里因为篇幅有限,请提问者自行请阅《起信论讲记》。
  2. 八地以上的无功用行,乃是指于自身解脱道无功用行;但是于佛菩提道的进修尚未完成,对于自己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尚有少分未完全净除,也需要断除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随眠,还要熏修亲证上地的无生法忍,以及等觉菩萨百劫修相好的成佛福德;在净除二障随眠无余以后,才能说究竟清净、究竟无功用行、究竟圆满,所以此处说“唯至佛地究竟”。
  问二、末学在阅读《狂密与真密》时,读到萧老师在破斥藏密之“迁识法”时指出:每个人的大种性自性不同,故自己的色身只有自己的如来藏方能执持,别的如来藏若欲执持自己的身体或器官移植,则必生排斥(大意如此,详见“狂密与真密”第三辑825与839页)。依此而言,是否民间所有乩童之“神明附身”及“鬼魂附身”均为虚假?若是,则所谓神明降坛也只是乩童伪装或其六、七识之不如理作意了,但何以有些事可说的很准?若神明附身乃真有其事,又该如何解释两如来藏可并存于一色身的现象?庙里在鬼神附身过程中,乩童总有一段抖动,此是否即两如来藏互相排斥的现象?可否烦请师兄就佛法的观点或证量开示释疑?谢谢!阿弥陀佛!
  答:执持有根身乃是众生如来藏不可知执受的部分,每一个有情的有根身都由自己的如来藏执持;民间乩童的“神明附身”或者“鬼魂附身”,乃是乩童本身的末那同意鬼神末那的意志,将自己色身暂借予神明或鬼神,非真由神明或鬼神来执持;只是由乩童的末那来执行神明的指令,让自己的色身配合。
  这种所谓的“附身现象”发生的原因,大多是乩童本身与神明间的约定,或如被鬼神附身者贪著有为的境界法,或者与此鬼神在过去世有结下某些因缘,也许是透过修行、修定或者业报等等的机会来发生,在这些远因近缘的条件下,就会有所谓的附身现象出现,但其实神明与鬼神都没有以他们自己的如来藏来持有被附身者的色身。
  对于透过鬼神的帮忙而有时断事准确的事相来说,此乃是因为鬼神界的众生随著其异熟果报而拥有五通的不同而有差别,所以对于某些事情能够了解,但也非全部了知;并且其所了解的部分也多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上面,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会随著鬼神的神通境界不同而有局限,譬如鬼神附身时不能丝毫了知未来事,但天界神明来附身时则可以少分了知未来事,这是因为天眼与阴眼有差别的缘故。如同算命师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有些论断准确,对于未发生的事情往往有很大的偏差,这是同样的道理。再者,有许多的乩童或者通灵者,多数是假乩,并无真正的降神或附身,所以对于事情的判断大多用模棱两可的回答,请问者多半会自动对号入座的认为准确,所以事后认为准确无比;因此学人当以智慧判断之,不可迷信盲从。
  对于乩童“附身”时所发生的抖动的现象,也有许多是鬼神附身之初期都会使乩身发生作呕的现象,正是他们想要附身时被乩身意根的作意抵抗,以及被乩身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功能所抵制的现象,但他们没有智能了知这个事实,所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问三、正觉同修会诸位师兄好:能于此世得闻 平实导师弘扬之如来藏正法,甚是有幸!我学佛没多久,就因为网上一篇破斥藏密的文章而与 平实导师之书籍结了缘。从此只看 平实导师的书,不再旁求,这算得上我学佛路上没有走太多的弯路。但因为我的家人学佛的机缘还不成熟,所以对我学习佛法不太理解,因此我在家中很难有个清净的环境来修习无相拜佛。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来修习无相拜佛呢?或者是否可以直接修习忆佛念佛?我曾试过只想著忆佛的这一念,但容易丢失。而且心中老爱到处攀缘,不知道师兄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祝导师与诸位亲教师、师兄色身健康,愿正法早日东传!阿弥陀佛!
  答:无相念佛的功夫乃是在修动中定,所以没有说一定要如同打坐修定的情形一般,没有要求必须在什么场所才能修习这个法门;这是一个适合现代人的修行法门,能够在动中训练定力,无相念佛的功夫乃是需要在动静当中都能够净念相继,并且不限时间的长短与场地的限制,若您有个十分钟、半小时,如坐车路途中、上班中午休息时间等等片段时间,都是可以拿来练习忆佛拜佛的。并且所需要的场地不大,只要不受打扰,并不限制一定要多么长的时间;当然长时间的拜佛能够更快速、更深入的增长定力,若环境不许可,多次短时间的礼佛也是可以慢慢成就此一功夫,这个部分 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当中有很详细的解说,请您再仔细的阅读 平实导师书中的开示,如实领纳加持在书中的功德。至于场所,您可以利用卧房来做功夫,只要房间收拾清洁而不杂乱,也可以用来礼佛做功夫;也可以利用公司的会议室,在无人时铺上大毛巾来礼佛做功夫,并不限定时间与地点,诸佛菩萨也都不会怪罪您做功夫的时间与地点是否庄严。
  至于您无法把握忆佛的念有很多种原因,您所提的部分属于自己觉观攀缘的心太强烈,这个部分大多是因为行者对于世间五欲之法、善恶之法的贪著较重,所以应该思惟观察自己的习性为何?如实了知自己是什么样的障碍,从这个地方去调整,并且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五章第二节 平实导师有施设了许多的善巧方便行门,读者可以如实的阅读思惟领纳其中的法要,针对自己的情形调整;以礼佛的方式来做无相念佛的功夫,妄念可以迅速减少而深入无相念佛境界中,您可以参考试行。若您是在地区的学人,建议您参加本会所举办的禅净双修班课程,由亲教师针对您的情形来调整;若非地区的学人,请您多多熏习书中知见,广植福德,并祈求诸佛菩萨的摄受加持,使自己得法的因缘早熟。
  问四、请教这个大问题!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十二支,今将其各用一代号表明如下:A无明,B行,C识,D名色,E六入,F触,G受,H爱,I取,J有,K生,L老死。第八识是本体,用X代表。如果“识缘名色”的“识”是第八识的话,则C=X。既是本体怎会到十二支里去插一脚呢?因为此12支都是本体所生故。能生12支之本体云何是12支的其中一支呢?设:X=A.B.C.D.E.F.G.H.I.J.K.L,也是X=A.B.“X”.D.E.F.G.H.I.J.K.L。故:X=X(布尔代数计算结果)。因之此种假设是有争议的,如果C=六识,就于逻辑而言是通的。
  答:平实导师在《真实如来藏》第十三章有开示十因缘(或九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差别,并且在即将出版的《阿含正义》当中有更详细的演述,广泛详细的从流转门与还灭门的角度来说明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异同,这个殊胜的法义,请待《阿含正义》出版后,如实领纳 平实导师在书中的加持。
  再者,如果佛法是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或演绎法等逻辑推论出来的话,应该古今许多数学大师、哲学大师都应已经证悟了;然而现见的事实情形并没有,所以不可以用此方法来看待佛法,那是缘木求鱼之法,不可能如实亲证的。佛法是需要亲证的,并且在亲证实相以后,因个人累劫修集的福德与定慧的多寡,所产生般若智慧的深广而有所不同,因此劝请有心实证法界实相的学子,能够从见修道福德的修集与定慧知见等的熏修下手,而不只是在意识心的推论上面著眼。
  此外,就逻辑上言:以今生的“六识”为十二因缘中“识缘名色”的识,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名色中的“名”是指受、想、行、识这四无色蕴(参见《缘起经》),其中识蕴已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参见《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那么以六识的“识”支为缘又生“名色”支中六识的名,当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又契经上说:“名谓非色四蕴,色谓羯逻蓝等。”(参见《成唯识论》卷三,CBETA, T31, no. 1585, p. 17, a26)表示自羯逻蓝(受精卵)位开始已经有名色了,但在羯逻蓝位因五色根不具,六识尚未出生,所以此时的“名”就应该是指末那识;则识缘名色的识,非是第七识末那,同理可知。如是,十因缘法中名色所缘的识,自应系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在十二因缘法中所说的名色所缘的识,才能说是前世的识阴六识,是以前世识阴六识的种种行的熏习,作为此世识阴六识生起的缘因,但不是生起的根本因。这部分法义,在将来 平实导师的《阿含正义》书中,将会很详细的解说,您读过以后就可以如实的理解了。
  其次就教证上言: 佛在《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中曾自述其现观因缘法的缘起说:【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这就是十因缘法(或说是九因缘法)中所说的根本识,不是指意识心或六识心。意思是说: 佛观察现象界的苦,发现世间众生不能免于老死之苦,因而逆观老死苦之缘起,推究至名色,再经正思惟,得一如实无间之见,谓:“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思惟至此,已是众生此生名色之最初,了知名色是由名色所缘的另一个识来出生的;若这个识不存在,就不会有名与色的出生;这个识是名与色的源头,万法都不超出这个识,于是确认“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就是藉由十因缘法的逆观而了知缘生之理。然后从源头这个“识”再作顺观来检查:【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杂阿含经》卷十二,CBETA, T02, no. 99, p. 80, c3-6)一者确定逆观的推论无误,二者也经由顺观而知流转门,了知大苦聚集之缘起。另外《中阿含因品大因经》及《长阿含第二分大缘方便经》中也各记载一段 佛与阿难尊者的对话,前者:【佛云:“阿难!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无也。”“阿难!若识入胎即出者,名色会精耶?”答曰:“不会。”“阿难!若幼童男、童女识,初断坏不有者,名色转增长耶?”答曰:“不也。”“阿难!是故当知: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也。所以者何?缘识故则有名色。”】(《中阿含经》卷二十四,CBETA, T01, no. 26, p. 579, c17-23)。后者:【佛云:“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长阿含经》卷十,CBETA, T01, no. 1, p. 61, b8-14) 佛的意思很清楚:名色是由那个入胎不出不坏的“识”所生,以这个“入胎识”为因、为习(集)、为本、为缘,才出生今生的名色。那这个“入胎识”非是前六识,更可确认;盖现见无一众生带著前世六识来至今世,前世六识于正死位时已灭故,入胎时六识已经永灭而不可能再入住于母胎中故;否则,一切人住胎时都应该了了常知住胎时的生活与觉受,而 佛所说人间意识必须依五色根为缘才能生起、运作的开示,也会成为错误。又前已说明 佛是以众生一期生死的现象,来观察名色出生的源头及老死苦的缘起源头,终至“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则此识自非是前一世的六识。而第七末那识摄在名中,亦如前述,如是此名色所缘之识、齐识而还之识,当然是这个“入胎识”,应当为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这时意识还没有五色根为助缘而尚未生起,当然不可能是意识心或识阴六识。
  再者,众生名色五蕴皆依这个入胎识为缘而生起,但现见各个众生或有完好的五根身及六识,或者盲聋瘖哑五根不俱。何以众生的五根六识,胜妙及粗劣差别如是?那就是前举《杂阿含经》卷第十二接下来的经文中, 佛进一步思惟的:【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就是因为过去世的六识,借著身口意行造作种种善恶业,由阿赖耶识执藏善恶业种及六识的异熟种入胎,然后依这业种及六识的异熟种才出生了今生的名色五蕴。意思是:今生名色是由第八识所执藏过去世造作熏习的业种及六识的异熟种作为“缘因”而生的。又因为第八识是根本识,是无生的、本来而有的、是清净的,祂虽不是以过去世造作诸业的身口意行为缘才生起的,但过去世的六识现行造作身口意善恶业行的同时,阿赖耶识又将因现行而受熏的六识种子执藏起来,而于入胎后据以出生今生的名色五蕴。由此来看《缘起经》中说【行缘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六者意识。】是从流转门的十二因缘观来看三世十二因缘,与前面 佛依众生一期生死逆观十因缘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也就没有什么矛盾了。
  其实,十二因缘的每一支除了以前一支为“缘因”外,背后都还要有十因缘观讲的第八识为因,都要以十因缘观的第八识为前提来作观的,那么十二支的流转才能成立。试想:难道最前一支──“无明”,是凭空冒出来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依第八识所执藏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的种子未能净除,才说为无明。无明一定是依心识而存在的,不是自己可以独自存在的,也不是存在虚空的,当然是要有一个第八识使无明依附著;离第八识就没有无明可以依附了,死后又将如何使有情各有自己厚薄不同的无明存在?所以无明一定是依心识而存在的,在一切证悟菩萨的现观情况下,也证实法界的真相本就如此的。其余各支,亦复如是。所以说要以十因缘法讲的第八识为因,十二因缘的识缘名色的识阴六识导致后世的识阴六识出生的说法,才能成立。
  问五、导师慈悲,诸位菩萨慈悲,能不能将亲教师所讲的禅净双修课程的内容录下来放在网上,供我们这些大陆的弟子们下载后观听修学,以便能更好的慈悲救渡我们这些业障深重,却一心向道、勤求正觉,但是福慧浅的弟子们。
  答:平实导师所施设禅净双修班的教材内容,有很多是无法透过文字表达清楚的,必须有亲教师随时摄受解惑,如同问题三所说,所以才需要有禅净双修班共修的必要。因为目前在此界的学佛者当中,大多数是新学菩萨,需要善知识的摄受。本会禅净双修班二年半的课程当中,不只是亲教师在课堂上的开示,还有很多小参的机会,透过自己平常在家中练习无相念佛、忆佛拜佛的功夫,并且透过与亲教师小参解惑,摄受观察学员因缘成熟与否,以及学员自己习气性障等等无明遮障的修除,这是需要许多的条件互相配合,不是单只一项就可以成就的;并且有许多的法是需要学员自行体验证实的,若书之于文字,则会让学员丧失亲自体验的机会与功德受用;也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的习气刚强难化、智慧浅薄、福德不够,所以得须因缘具足,并亲自体验,才能够信受诸佛菩萨的开示,因此 佛才告诫我们当隐覆密意而说。
  但是 平实导师慈悲,体谅远地有缘佛弟子无法亲近共修,因此出版了很多书籍,作为补充熏习的帮助;且这些书籍有许多是免费结缘的,并且施设正觉电子报的免费订阅,无非都是在为因缘福德不足的学子广设方便,所以我们目前整理出来印行成书流通者,多是 平实导师讲经的课程,整理成为文字印行流通。所以劝请大陆的佛弟子们,在正法因缘还没有在大陆广泛成熟的时候,努力的为正法的因缘成熟而护持、而努力;就如同佛菩萨在经论中的开示,让我们修学佛菩提的善净业,经努力护持而转令缘熟,让障碍佛道的遮障,使其转令缘缺,更进一步能降伏消除之,证悟的法缘就自然会渐渐成熟了!自己平常则是努力的修集定、慧、福德的资粮,并且渐除自己障道的习气,闻熏正确的知见,同时广传正法的知见给其它学人,使正法能让更多人闻熏。目前同修会也针对极力护法而有成绩的大陆学人,特别个案审核而给予来台参加禅三的方式,作暂时性的补救措施;祈愿大家努力护持正法,以及诸佛菩萨的加持摄受,使内陆正法的因缘提早成熟,如此才是最快、最有效、最普及的方式。如同前几期般若信箱所答一般,此处再多劝请大陆佛弟子,对于自己,对于大环境,都要努力推动,以使正法的因缘成熟,使 世尊了义究竟正法,能早日于内陆广传开展,利益大陆有缘的同胞们。
  问六、请问有关《缘起经》所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之疑惑:弟子近日于“十方论坛”网站上阅读有关〈请问十二因缘法的→‘识’?〉一文中,诸位 菩萨大德之解释,以及阅读 导师之相关著作及上课之讲解后,让弟子对十二因缘法以及“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之“识”为阿赖耶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弟子最近在看《缘起经》时,经中说:【行缘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六者意识,是名为识,识缘名色者。云何为名?谓四无色蕴︰一者受蕴,二者想蕴,三者行蕴,四者识蕴。云何为色?谓诸所有色,一切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此色前名总略为一,合名名色,是谓名色。】为何经中会说:【云何为识?谓六识身︰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六者意识,是名为识。】而并没有说“识”是阿赖耶识?
  又经中后文又说:【云何为名?谓四无色蕴︰一者受蕴,二者想蕴,三者行蕴,四者识蕴。】识蕴指的应是前六识(或者方便说为前七识),既然“名”已包含识蕴,又说识缘名色之“识”为六识身,若“六识身”指的只是前六识,焉有自己(六识)为自己(六识)所生之理?是否此“六识身”有更深的涵义?弟子为此遍查经论,百思不得其解。恭请讲堂诸位菩萨亲教师能慈悲为弟子解惑,弟子感激不尽!
  答:如问四所答,一般未证实相的凡愚皆不了解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差别,甚至初悟的七住菩萨也了知有限。因缘法甚深难解,唯至佛地才能完全了知其中的道理,地上菩萨则能多分的了知,且阿含部不只《缘起经》有提到缘起法,您若读《长阿含经》卷十中的《大缘方便经》,当时阿难尊者误认为缘起法是容易理解,并不是很深妙的法, 佛却对阿难开示劝告:【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阿难!此十二因缘难见难知,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未见缘者,若欲思量、观察、分别其义者,则皆荒迷,无能见者。】就知道不是一般凡愚所能了知的,这个部分的法义,您若详读问四的说明以后,应该可以正确的理解了;如果还不能正确的理解,您可以请阅《楞伽经详解》来细读,或者请您期待今年十月底 平实导师的《阿含正义》出版,其中有更为详细的开示说明。但 平实导师曾经在此书出版前,先私下指导有缘者如何了知识缘名色四字所说的识字,是指六识心或是第八识:“凡是十因缘法,或是在说明名色从什么处出生时,这个识字都是指第八识;若是在流转门的十二因缘法中说的名色所缘的识,这个识字都是指识阴等六识。”这个要领,在《阿含正义》出版之前,提前披露出来,有助于佛门四众对因缘法的深入理解。就以您的问法因缘而作这个回答,以您请法而利益大众的功德,回向您早证因缘法的正观。
  问七、有一天中午,在素食馆用餐,因看到一位尼师也在现场,所以就帮她付了午斋的费用。之后她很高兴的过来打招呼,她问我在哪里学法,当告诉她,是在萧平实老师座下修学时,尼师(她说早期是在佛光山常住)脸上的笑容减少了许多,她说:“有人在你们那儿学无相念佛,如果死掉了,阿弥陀佛来接引,请问他要不要跟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我说:“当然要去啊!”她按捺不住怒火:“你们不是说无相吗?既然都无相了,甚么都无相了,全部都没有了,还有阿弥陀佛?还有极乐世界吗?那请问要去哪里?”随即起身甩头就走;因为想不到她会对无相念佛误会这么大,当时措手不及,也没时间进一步解释,实在很遗憾!
  想到正觉同修会无相念佛、拜佛法门之殊胜善巧,不但能让学人短期内在行门功夫上得力,也能使人净念相继而不断绝,往生极乐绝对有把握;而且又能于短期内在芸芸佛教徒梦寐以求却又不敢奢望的‘定慧等持’上驾轻就熟(一味的情解思维,不履践实证者除外),那就更遑论有人连‘定慧等持’的名相都一头雾水了。虽然能否值遇了义正法,并且又能够正确的闻、思、修、证,牵涉到个人的因缘果报,是既现实又无奈的事,但明知很难为,却不能不为;所以想藉般若信箱,请亲教师针对此一问题,回答会外人士同样有此疑问者,并祝愿那位有缘的尼师,能早日领纳佛法旨趣、解行相应。阿弥陀佛!
  答:显然这位尼师对于 平实导师《无相念佛》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书中的内涵没有认真读过,更不用说如实了解了,因为《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书中141页说明得很清楚︰【这种念佛是相对于事俗认知的有相而说无相;一般念佛法门是有声音、形像名相,譬如: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这些都是有相的念佛。无相念佛是在心里忆念、想念,是远离世间的有相而念佛。这种念佛方法是从古至今本来就存在,但被许多念佛人忽略了,因此失去了提升念佛功夫的大好因缘。我们为了利益广大的念佛人,也为了弘传之故,所以施设了无相念佛的名称,藉此和有相及实相念佛作为区别。】所以无相念佛是念佛的净念一直都存在著,不是没有忆佛的净念而空无所有。那位尼师没有这种功夫,所以误以为是空无所有了!假使她练成了无相念佛的功夫,就不会这样误解了!
  再者,您所遇到的情形也代表这位尼师对于唯识种智中的“表义名言、显境名言”的知见熏习不够,对于语言文字的了解有其局限性,虽然 平实导师在书中说明得很详细,但是就是有些人无法读懂;面对这种情形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只能随缘解释了!这是末法众生根器的问题,许多人对于经论的误解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对于佛菩萨及祖师的经论都不能如实理解,更不用说要法随、法行了。
  平实导师的悲心也是如同古时候的诸佛菩萨一般,一再的透过施设种种方便善巧来摄受这些有文字障碍的众生。但是我们也是要安忍于这样的现象,因为在这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本来如是,此乃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正觉学人对于情执深重、见取深重的众生,我们也一样不放弃,就如同《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的例子,贤天菩萨面对这些无缘众生的情形一样的心态与作法,现在缘缺而没有办法摄受的众生,就保持善净缘不断,留待他日缘熟,当他因缘成熟的时候再来摄受;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的摄受因缘已经成熟的三贤位菩萨们,让这些信力、福德、慧力具足的菩萨,得以领受到无相念佛等法加持的功德,使其能够因此法门而趣向菩提的亲证。
  再者,这个现象其实也是近百年来许多大师,对于念佛法门错误教导的后果,将念佛法门的殊胜局限于只有持名念佛而已。例如 弥陀世尊摄受众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三辈九品普皆摄受,所润摄的众生之广大,慈悲之无比,乃十方诸佛所赞叹者;但有许多的净土行者因为师父教导的知见错误,妄自菲薄、看轻自己,也缩小了 弥陀世尊的许多大愿,却以小心小量的心态只取受下品下生,而不知只要依照经中的开示去行,上品上生乃是容易或可以达到的,无奈的辜负了 弥陀世尊的慈悲,这乃是末法众生根器与心量狭小的具体表现。所以在此劝请净土行者能够发大心,不要执著语言文字相,若念佛只有持名念佛的话,那就是缩小、局限了净土念佛法门的功德。 平实导师在《禅净圆融》里面有开示︰【佛法上的一切修行法门,都要汇归于禅与定;而一切佛法法门修行的结果,都要汇归于净土。所以净土这个法门并不是只有持名念佛而已,但以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为主要的代表。】就说明了净土法门的行门殊胜与果位殊胜,无相念佛功夫的施设就是以此参禅与修定的行门,进而能够成就实际圆满净土的果位,乃是一非常殊胜的行门。
  并且无相念佛的功德不只是能够在定力上面增长,就如同《楞严经》卷五〈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所以无相念佛的功德乃是可以如经上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祈愿各位修此法门者,能够如实亲证体会此一行门的殊胜功德,再施设各种的方便接引有缘佛弟子。
  否定无相念佛,其实是在否定〈念佛圆通章〉的忆佛念佛大法,这是有大过失的谤法行为。因为忆佛方式的念佛法,其实是无语言文字的;当然也可以是有语言文字而在唱佛号同时想佛、忆佛的,但在死亡时,呼吸停止了!还能如同生前把佛号念出来吗?而且,真正的念佛,不是以佛号为主的,这在《观经》中已经有很清楚的说明了!只是那位尼师读不懂罢了!希望藉这机会再加以解说,使更多人可以了解念佛的真义:想佛、忆佛。
  若以《观经》讲的下品下生人不能念佛的情况来说明,就容易了解了:【……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意思是说,念佛是要在心中想念著佛,而不只是口中唱念佛号;口中唱念佛号(称佛名)并不等于念佛,所以才会有这一段经文:“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意谓:你假使已经不能忆念 阿弥陀佛的话,应该在口中称道:“归命无量寿佛。”若没有文字障的人,读了这一段佛语开示,就知道唱或念佛号都不是念佛,真正的念佛是在心中想念著佛。当然,在心中想念著佛,不论是有佛号或无佛号时,都是可以的;但若因为没有佛号就无法想佛、忆佛,那就是功夫不够好;若是没有佛号时也能继续不停的想佛、忆佛,就可以在与人说话时也同时在念佛,功夫就更好了;而且这时是与定力相应的念佛境界,当然更可以是决定往生的。
  所以,念佛的意思被大师们普遍的错误解释以后,就变成唱诵佛号才是念佛了!其实都是与《观经》中 佛陀的开示相违背的。我们只能说那位尼师是被误导了,或者并未被别人误导,根本是她自己误解念佛的意思了!而且,〈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菩萨说的是忆佛方式的念佛,不是唱诵佛号方式的念佛,那位尼师还没有深入念佛法门,她误会念佛的要义,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八、《楞伽经详解》第二辑256页:【意根末那唯入法尘一法……不入色等五尘相分……譬如末那虽能触内五尘相及法尘,而不能细腻了别……。】请问:
  1.“末那唯入法尘一法”,此法尘仅指内尘?还是内外法尘皆指?法尘唯内?还是内外皆有?
  2.末那能不通过法尘而直接触内五尘吗?内法尘和内五尘是同时而起的吗?还是“因内相分五尘与意根末那相触,转生法尘”(《楞伽经详解》第三辑26页末行)。
  3.眠而无梦等位无意识,然依然有内六尘为末那所触吗?(《楞伽经详解》第六辑99页:“藏识恒与外五尘俱在,恒生六尘内相分”)
  4.末那一触内尘时即能了别,还是要到五遍行的“想”心所才分别?或一直到五别境的“慧”心所才分别?意识呢?
  答:1. 法尘是如来藏所现相分,是如来藏变现似外五尘境之内相分五尘境上所显示的法尘。虽然依所对境来分,有色法尘(如见分对五尘相分境上,依其境而生起之法尘),及心法尘(见分不对五尘境,纯由见分之所转生相应之法尘,详请参阅本电子报第10期正香居士著〈略说法尘〉一文)。但不论色法尘或心法尘,都是唯内无外。
  2. 因末那只缘法尘,就是只能在五尘境是否有重大变动上作了别;而法尘又在内相分五尘境上显现,所以说末那触内相分五尘境,而在五尘境上的法尘作了别。然因末那慧劣,于了别法尘而知五尘境有重大变动时,即唤起前六识进一步详细分别。所以 平实导师在《楞伽经详解》第三辑第26页末行所说:【阿赖耶依色阴及不坏命根之六根,能变生内相分五尘,因内相分五尘与意根末那相触,转生法尘,故六识俱起;六识俱起故十八界具足,万法生焉。】即在说明此一过程。盖六识既起,必因末那已就法尘加以极粗的了别,而作意令六识现起故。
  3. 五无心位中之眠熟、闷绝、无想定、灭尽定四位,如来藏仍藉五扶尘根摄受外五尘,仍在五胜义根处生起内相分六尘境,末那识亦仍不断对法尘境作了别,故能于后时醒觉或出定。但在正死位,因为五根(尤其是五胜义根)已坏,如来藏不能再藉五根变现内相分五尘境,亦无法尘现起供末那了别,此时末那必作意令阿赖耶识出生中阴身,末那再与阿赖耶识舍身驻到中阴。
  4. 虽然五遍行的“想”心所就是了知,但祂的了知仅在境界上,就是在末那触内相分法尘境的境界上;犹需依赖祂自己很粗糙的五别境“慧”心所运作,才能就所缘法尘境所代表之五尘境是否有重大变动而生起分别,才能作下决定:要或不要唤起意识觉知心来了别。末那如是,意识亦然;但意识的想心所,主要是在刚触知法尘或六尘境界时的心所法,只是对六尘极粗的了知,都属于境界受的部分,但已是比末那的了别详细多了。至于意识的别境慧,那已是详细了别六尘境以后的事了。
  问九、《楞伽经详解》曾提到:【既有“名”意根为第七识,复因五色根未成故无六识,复有能缘名色之识,则此能缘名色之识非第八识而何?】《楞伽经详解》第七辑第77~78页:【故说还灭门中所言之名色缘识之识者,乃是第八识也,绝非印顺等人所说之前六识也。阿含中,尚有余经专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者,亦谓第八识也。】同页:【十二因缘流转门中识缘名色之识者,乃谓六识。】第79页:【此说十二因缘之流转门──识缘名色之识谓六识身。】第84页:【佛说流转门之十二因缘,所说十二支中识缘名色之识谓六识身,还灭门之十二因缘支中识缘名色之识亦谓六识身,而逆推至无明支时所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互相增长广大之识谓第八识。】请问:
  1.以前一直讲名中已有第七识,名即七识,故缘名色者只能是第八识;若说逆推至无明时,无明亦依第八识而有,乃至每一支皆依第八识而有,也能理解;然说顺逆皆是六识身,那么,名色中的六识与此不成了自缘自了吗?而且,置第七识于何处?第八识怎么办?
  2.识缘名色即识去投胎,与名色结合。受精卵位名色,名中唯第七识、六识已断,已断之六识怎可投胎?
  3.六识身即前六识吗?
  答:同问四与问六所回复,其实在您所举出的《楞伽经详解》第七辑已经说明得很清楚, 平实导师有从流转门与还灭门的智慧来演述,在后面的论文有举 佛在经典的开示:“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者,谓此识也。”并加以演述正义,点出了名色“之根、之因、之本”的要点,也举出经上所说十因缘法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等义理,若您还不了解,请等待 平实导师即将出版的《阿含正义》中之开示。但是在您读过问四的详细说明以后,应该已经释疑了才对。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