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 若 信 箱
一、后学刚学佛法,之前是一贯道,虽然知道明心见性很好,但不知明心见性的定义是什么?请为后学释疑,谢谢!
答:明心与见性,在 平实老师著作中多有述及(如《正法眼藏》、《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平实书笺》、《宗通与说通》、《禅—悟前与悟后》等书),读者可以自行请阅。今略答如下: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实心、实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此一心有诸多不同名称),也是禅宗所谓的破本参或破初参,或是俗称的开悟。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心、意根末那、及意识等体性。明心时不但可以亲自体验此心的体性及运作,亦可随时随地照见其他一切有情此心的运作,亲自观见中道实相而不堕一异俱不俱等邪见中。
而见性指的是眼见佛性(“佛性”一词另有“成佛之性”之意),也就是禅门里面所谓的重关(即第二关之意;禅门的第三关则是牢关)。真如是本体,佛性是作用,真如具备佛性的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虽从真如而来,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与真如非一非异(譬如灯之与光)。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 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见性的当下就住在中道实相之中,不会像明心之人比较偏向空的一边。从此以后,可以时时刻刻体验真如和佛性的运作,而世界身心的真实感,顿时消失,因此而得到解脱的功德正受,世界如幻观便得成就。另外,眼根若见性,则六根一时俱见,亦即眼能见佛性,耳、鼻、舌、身、意,也都能见佛性;此时就会看到佛性与感觉不即不离,佛性和感觉是混在一起的。然而佛性却不是感觉之性,不是我们一般人妄觉之性。如果定力不退的话,这种眼见佛性的境界就会永不退失。
欲求眼见佛性者,须具三种资粮:定力、慧力、福德因缘。此三若缺其一,不但善知识无法相助,十方诸佛现前亦不能助其眼见。眼见佛性之亲证,不易勘验,唯证者自知,不像明心者可借口说手呈其自心藏识的运作即能验其虚实。勘验者唯能依据被勘验者所描述见性之情境而判断,不能藉被勘验者之眼根而检验之,故说极难勘验。
在明心的阶段,如果真正悟得真,悟得成片的人,他的见地永远不会退失,而能入七住常住不退位。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以色身为我)、我见(以能觉知、能觉照之心为我)会断除,疑见、戒禁取见随后也就跟著断,从此永不入三恶道。但是见性的阶段不一样,会随著定力的退失,而无法保任眼见佛性的境界。
明心见性之人,虽然已经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到了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必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之修所断烦恼,才能获得尽智,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进入八地,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轮回。必须悟后渐渐的断除第八识中累积的无数烦恼习气的种子,再修学无量百千三昧,断尽尘沙无明,才能于最后身菩萨的明心见性之时成佛。
二、我读萧老师的书自行用功,已经明心见性了,是否还需要到正觉同修会,浪费二年半的时间上禅净双修班?
答:很多人以为自己明心,乃至见性了,但是经过善知识勘验之后,却发现原来是搞错了。要是您也弄错,没有人来为您勘破,却告诉别人自己明心见性了,岂不是大妄语?就算您没有大妄语,就这样冷水泡石头,耽误在自以为是的悟境当中,徒费米粮,虚掷一生,不是很可悲吗?
即使您是真的明心见性,正觉同修会还有悟后起修的课程,包括般若别相智和种智,这些佛法,除非您前世已曾修学,否则很难凭自己摸索而通达,一定要依靠真善知识的教授。譬如 平实导师目前讲授《瑜伽师地论》,其法义微细而胜妙,绝非外人所能想象,已悟的人听闻这样的课程,可上上升进,缩短进入初地的时劫,如果没有来听法,真的是太可惜了!
《优婆塞戒经》卷 2 说:‘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乐近善友,二者不乐;乐近善友者能自他利,不乐近者则不能得自他兼利。善男子!乐近善友复有二种:一乐供养,二不乐供养;乐供养者能自他利,不乐供养不能兼利。乐供养者复有二种:一能听法,二不能听;至心听者能自他利,不至心听则无兼利。’正觉同修会有教授善知识,包括 平实导师和诸亲教师等;也有同行善知识,即是已大乘见道和证声闻初果的诸多学员;也有外护善知识,担任各班义工,以及执事干部等;这些善知识就是经文所谓的“善友”,若能亲近善友,至心听法,不但能够自利,也能够利他。
时值末法,正法团体的力量很有限,因此已悟的修行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来荷担如来家业,延续 世尊的正法,以待 月光菩萨的降生。如果您所悟真实,为了自利、利他,更应该来正觉同修会参加共修。
正觉同修会规定,任何人来参加共修,无论已悟、未悟,都要从禅净双修班开始;因为只有如此,学员才能听闻完整的课程,悟后方能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修除性障、发起增上的智慧。您可参考《正觉电子报》第 5 期的〈毕业感言〉,那是范晓雯师姊明心见性之后,重修禅净双修班的心得报告,她可以证明:明心见性的人上禅净双修班,仍然有很大的收获。
不只范师姊如此,同修会的学员,在悟后担任班级义工和助教,其实也是在见习亲教师如何讲授佛法,以增益辩才,做日后弘法的准备。如果您是菩萨行者,未来际一定会出来弘法,在禅净双修班熏习,增益慧力和弘法的辩才,当然是必要的。
三、我过去修习藏密,相信上师证量与 佛平等,因此供养上师巨额的金钱,并且投入大量的时间担任义工,如今拜读《狂密与真密》才知道藏密的邪谬;自己的善心善愿,受到邪师的误导,落得破法的共业,我感到深深的懊恼。由于过去恶劣的经验,我一直担心重蹈覆辙,虽然有人劝我皈依萧平实老师、加入正觉同修会,但我仍然心存疑虑。萧老师过去曾称赞藏密祖师密勒日巴,也曾赞扬今人净老菩萨,后来才发现弄错了;萧老师现在评论诸方大师的言论,万一以后证明是错误的,正觉同修会的会员,岂不成了谤僧、破法的共犯?也许明心见性的人,能够肯定萧老师的法没有错误,但我现在还没有明心,却不愿再盲从他人的言语,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当赌注。
答:每一个修行人在过去世,都曾经长期浸习于外道恶见邪行之中,这是必经的过程,无法避免。如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菩萨心坚固品第九〉曾说:‘我念往昔行菩萨道时,先从外道受苦行法,至心奉行,心无退转。无量世中,以灰涂身,唯食胡麻、小豆、粳米、粟米、禾等,日各一粒;荆棘恶刺,椓木地石,以为卧具;牛屎牛尿,以为病药。盛夏之月,五热炙身;孟冬之节,冻冰儭体。或受草食、根食、茎食、叶食、果食、土食、风食;作如是等诸苦行时,自身他身俱无利益。虽尔,犹故心无退转,出胜一切外道苦行。’大德既已知悉藏密的邪谬,正好可以另寻正确的佛法,不必感到懊恼。
至于所谓的破法共业,和个人的存心有很大的关系,在《狂密与真密》出版之前,您根本不知道藏密的邪谬,而是以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来供养藏密上师和活佛,义务协助他们弘法。如果以世间的法律来说,您其实是受害者,并非加害人。《圆觉经》也说:‘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狂密与真密》出版之后,很多人已经读过了,或者虽然没有读过,但已经隐约知道藏密的法有问题,可是因为名闻利养,或者邪执深重的缘故,不肯改邪归正,反而大力抵制正法,宣传邪见、邪法,这样才是故意的破法行为。
故意的、首谋的破法行为,罪业极为严重,但仍非绝对的不可忏除,如 世亲菩萨,先谤法而后弘扬唯识,后来他的修证达到十回向的果位。比较起来,过失的赞助破法,业报当然轻微多了,只要反过来支持破邪显正的真善知识,不但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甚至还有护法的功德。
萧老师以前推崇密勒日巴和净老菩萨,这是“君子可欺之以方”,误信他人的推荐;但他若非有充分的证据、十足的把握,绝不轻易评论诸方;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是否如此,您也可以从书中所列举的证据,自行判断。再说,被 萧老师评论的人大部分都还健在,其中不乏文风剽悍的作家,哪怕只有一句话评论得不恰当,人家都可以据理反驳;可是这么多年来,那些被指名评论的人,都选择沉默藏拙,不敢具名出书反驳,更加不敢在无遮大会中公开辩论── 萧老师又没有势力可以倚恃,他们为什么噤若寒蝉呢?这都是正法的威德力所致,因为法义正确,符合三乘经典,无有错谬,所以能够降伏外道知见。
大德由于过去恶劣的经验,因此心存疑虑,我们能够理解。建议您提出心中的疑惑,只要获得满意的答复,自然会消除不必要的疑虑,而能选择正确的法义。
四、读到范晓雯师姐的《毕业感言》真是感触很多,故而提起这样的话题,不仅为我自己,更是为大陆所有依从 导师修学的佛子们,向老师进言:能否出版一些与“悟前应有之知见、禅净双修班之课程”相关的著作?否则 导师以后过来举办禅三,即使有人证悟,他同样会面对范师姐一样的问题,“难以观行生起妙慧”,同样会出现“悟后起修的阶段,却是备尝辛酸”,不论是法上的重整和补强,或是一些事相上的拿捏和处理,在在都是充满著压力和考验;甚至可能因为没有 导师或亲教师的摄受而退失。
答:据 平实老师指示,本会目前没有将禅净双修班之教材或内涵公布之计划,但未来陆续会有种种书籍出版,由诸亲教师将教材中之内涵,陆续而分散的写在书中,只要如实的摄取书中的知见,反复的思惟整理,就不会有走错路头的事情发生;但是想要求悟的话,单凭读书思惟,是永远不够的。而且在参禅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歧路与误会;常有会外人士读过 平实老师的书籍以后,自认为已经开悟了,但是经过来函陈述以后,发觉都是误会了开悟的内容,仍然落在意识心上面,成为大妄语业,必须再作公开忏悔的事行,极为尬尴。此事年年都有,令人感叹,其实不值得效法。所以最好是亲自到正觉同修会中从头修习,有亲教师摄受与指导,就可以避免这种无心之过。至于大陆地区学人,将来因缘成熟时,应会有本会之亲教师前往授课指导,即可避免范师姊以前独索的辛酸。至于所问悟前应有之知见,在《禅──悟前与悟后》书中,也曾说过不少,大德可以自行参考。
五、平实导师曾经在许多大德问及时,提到很多有关六七八识体性和运作的问题,并散见于各著作及书末问答当中,然而在各册书籍中,却因各大德所提问题不同而解说次序不一,不知可否请同修会已开悟大德,在不涉佛语密意的前提下,系统次序地介绍六七八识之体性,及六七八识在一般生活当中的彼此互动运作过程呢?以下是晚学的体会,还请大德斧正。
眼根接触了色尘,但其实不是眼根能看见色尘,而是眼根接触了色尘以后由意根的作意,使得如来藏在这个根与尘“相接触”的地方,把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了知、能了了分明的前六识变现出来。也就是说:前五根接触外相分五尘,第七识作意使第八识生出前六个识来了别,那接下来的环节呢?何谓独头意识和俱意识?在前述的次序位置为何?产生情况有哪些?法尘如何生起来?第七识如何来接触法尘?第八识又如何生起内相分?第七识又如何来接触到内相分?再来就是生起种子放入第八识了吗?或者如果中间步骤有错置的,以及漏掉其他步骤的,又是什么?
答:六、七、八识三者的界限,很难分清楚,这是明心最大的困难所在,但却不能明讲。不能明讲的原因,是怕众生悟得太容易,无法承担,就会疑法、谤法,万一泄露密意,便成就亏损如来的大恶业,这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所以,真悟的人讲解唯识,其实是可以借著有系统的解说,而使人因为听闻唯识正理而开悟的,但却成为亏损法事、亏损如来的重罪;所以只能零零星星的讲,不能有系统的讲,还要在里面故布疑阵,这是很不得已的事。蔡文元师兄的〈八识简表〉(刊于《辨唯识性相》书末)整理得算是比较有条理的,虽然还是有不少隐晦处(限于 世尊的告诫而不能明讲),您不妨参考。
您所叙述的知见,非常正确,但不免尚有漏失的部份;因此仍以亲自来修习,从诸亲教师受学时再作指导,较为受用。其余较为深细的部份,不宜在公开的文字中答复,希望您能谅解。
六、第五期中“禅一心得报告”是正觉亲教师与编辑大德所特约之文,其内容与“禅一心得”毫无关系,而是批判一位即将离会的师兄。笔者无意慰问受伤者,只是去批判“定位”罪有应得,以期与在会学员众共同沾沾“喷饭”自喜。《维摩诘经》第一品云:“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行”。《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正觉电子报的刊头说明其宗旨为“弘扬佛的正法”。请问编辑大德是否认为鼓励特约这种报导,是方便有效的弘法,还是为了使考虑离会者恐惧上榜?
答:蔡正吟师兄系于禅一中作心得报告,亲教师认为,他所作的报告,能够利益广大的读者,所以请他将禅一的心得报告整理成文字,刊载于《正觉电子报》。以如此因缘,将此篇名为〈禅一心得报告〉,并无不当之处,合先叙明。
“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指别人缺乏某项正面的德行,或者是所犯的戒律轻微,没有达到破戒的地步,这种情形,只是他修行不够精进、持戒不够严谨,谈不上严重的过失,都是属于身口意的事相上的行为,不应该因此去讥刺人家。但是,如果是邪见,或者是重大的破戒、破法行为,会对正法和菩萨僧团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不是个人的身口意行的过失,那就应该予以诃责,和经律中所说的身口意行的过失不予公布诃责,是应该区分清楚的。
譬如《佛藏经》〈净戒品第五之一〉说:“舍利弗!譬如黄门非男非女,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不名在家,不名出家,命终之后直入地狱。舍利弗!譬如蝙蝠欲捕鸟时则入穴为鼠,欲捕鼠时则飞空为鸟,而实无有大鸟之用,其身臭秽但乐暗冥。舍利弗!破戒比丘亦复如是,既不入于布萨自恣,亦复不入王者使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如烧尸残木不复中用。如是比丘无有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但有具足破净戒品;不能出大微妙音声、戒声、定声、慧声、解脱声、解脱知见声,但出毁戒弊恶音声,与诸同恶俱出恶声,但论衣服、饮食、床卧,受取布施树木华果,为贵人使,及论国土吉凶安危,戏笑众事诸不善语,常于日夜伺求尘染。比丘如是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当堕地狱。舍利弗!是破戒比丘乐于暗冥如彼蝙蝠,闻说正经以为忧恼。所以者何?如实说故。世间之人不喜实说,但乐顺意。如是比丘于说法者心不清净,重更为罪,增益地狱。”其中 世尊以黄门 (宦官之属) 、蝙蝠、烧尸残木等,比喻破戒比丘,语气十分严峻;若非如此,怎能降伏破戒比丘?可见,大德所谓的“自守戒行,不讥彼阙”,并不适用于重大破戒的人;否则 世尊不必如此严厉的诃责破戒比丘。
如今杨先生、法莲、紫莲心海等人,分裂和合僧团、毁破菩萨藏,前者系五逆重罪,后者系断善根种性的重罪,既是严重破坏正法的邪知邪见,又是严重误导众生的邪见破法者,与身口意行的事相上的贪瞋痴等过失不同;还有一些盲从者,企图以各种方法,影响正法修行人,同入邪见火坑;这些人正是 世尊所严词诃责的破戒者,对于他们严重的破戒、破法行为,一定要给予严厉的谴责。
《优婆塞戒经》〈自利利他品第十〉说:“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先学外典,然后分别十二部经;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于外典生于厌贱。复为众生说烦恼过、烦恼解脱;叹善友德, 呵恶友过 ;赞施功德,毁悭过失。菩萨常寂,赞寂功德;常修法行,赞法行德。若能如是,是名兼利。”如今蔡正吟师兄于禅一所作的心得报告,正是“叹善友德, 呵恶友过 ”,能够自他兼利,所以应予披露。
《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是指众生皆具阿赖耶识,此识虽含有染污种子,然其本体清净,出过一切烦恼,是众生的成佛之性。悟明阿赖耶识者,皆不轻于众生,知众生皆当作佛故。然而杨先生、法莲、紫莲心海等人,却毁谤阿赖耶识,谓此识为生灭法;他们毁谤成佛之性,等于是毁谤一切的未来佛,凡是信受他们的人,都没有办法证悟,更加没办法成佛(除非将来舍弃此一邪见),所以他们所犯的是世间最严重的罪业。
大德对于“自守戒行,不讥彼阙”,与破邪显正以护正法之分际,尚未厘清,致生误会,今予阐释,希望大德能善加分别、知所取舍;并宜正解经义,依如实语,亦宜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修习正法,方不委曲自己的成佛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