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1、编辑序言----白志伟

   日期:2020-07-07     浏览:1616    
  求真求实的精神是探求宇宙真相者必备的要素,佛教实证的精神就是依据正真如 实的要领,最后成就究竟清净的佛道。这些佛教义学的内涵乃是释迦牟尼佛及过去诸 佛,透过实践菩萨道而亲证法界实相心,依次转依修行而最后成就佛道;又为应众生 需要而开示佛法义学的内涵,让后继者能够依之实践与亲证。因此对于真理的追求过 程中,实证性与实践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在实践佛教义学内涵的同时,法义的 正确性与一致性则是其重要指标,有智者应当以此指标加以简择而行。然而正确佛法 的弘传非常不易,因为大多数人皆属未实证者,常常会错解佛法义学的内涵与次第; 这样以讹传讹的流传下去,就会出现具有相似性的错误法教而流行于世。这类相似佛 法在许多地方是类似实义佛法的说法,然论其实质内涵与法教,却是与佛法正真的义 理相违背,在佛法经论中,有时说之为“相似像法1、相似正法2、像似正法3、相似法4” 等,此等相似佛法的泛滥愈到末法时期就愈显严重。因此,对于一个求真求实而探求 法界实相的佛学学术人士,必须要依智慧来简择“实义佛法与相似佛法”的同异,具 此智慧才不会落入盲信与迷信之中,才会有正确而如实的佛学研究结果。
  由此之故,本期学报以“实义佛法与相似佛法”的核心义理为主题,依实质面的 内涵与次第,配合三量的论证作为方法,从“唯识正义与邪说的论证、藏传佛教空行 母定位之考察,以及一贯道剽窃本质的探源”三个方面为案例,发表三篇优秀论文, 依此说明“实义佛法与相似佛法”的差异性,以利今世与后世追求真理者。本期学报 采用三篇不同领域的论文来论证佛法正义,发表的论文如下:
  1、第八识“种识一异”论题之抉择—以“四重二谛”为本的考察兼评印顺的 说法(张志成)
  2、空行母悲歌—女性在藏传佛教的角色与命运(蔡志成、张火庆)
  3、一贯道的“剽窃”本质—以“弥陀净土”及“正法眼藏”为例(江正崇、 张火庆)
  张志成著作的〈第八识“种识一异”论题之抉择—以“四重二谛”为本的考察 兼评印顺的说法〉,系以“实证佛学”的基础来论证唯识正义,考察佛法的心识论与 诸法间“一、异”等关系,并循唐朝奘、基师资依《瑜伽师地论》所建立的“四重二 谛”为研究之方法论,此“四重二谛”的方法论乃是完备且可为大家所共许。
  该文从释印顺所主张的内容和《成唯识论》所主张不同点,考察其各自主张差异 的问题所在;作者发现真正主张差异的根源是在于“有无实证第八识”,因为本身对 于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亲证与否,对同一个议题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而且主 张完全相反。这样的差异是反应在两个主要议题上面:第一、探究“第八识到底有无 自体”的议题,《成唯识论》的主张是基于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立论,因此玄奘提出 五教证和十理证来证明第八识有其自体,并且是“诸识差别”的“八识论”;然而释 印顺却是以未曾亲证的学术界“佛法思想是演化的”角度来看待第八识,因此认为六 识论的“中观应成思想”为了义说,倾向主张第八识乃是“唯名无实”、“自性空之空 性”的代名词而已。作者发现释印顺以此错误的预设来诠解唯识经论义理,因此常常 有依己意扭曲经论本义的情形发生,或者常常有依己意来扩大解释经论本义内涵的现 象,并有引导读者倾向否定“八识论”而相信中观应成派“六识论”的意图。
  第二、探究“第八识若有自体,是否有现行”,《成唯识论》同样依实证第八识如 来藏的基础来立论,除了证明第八识有其自体之外,并提出“四分说”,表示第八识 也是有“见分”的现行,可了别作为“相分”的根身、器界和种子,因此《成唯识论》 是主张“八识现行”说;然而释印顺却是主张“无著、世亲本义是一种七现”。该文 作者举出许多教证、理证,来驳斥释印顺所主张“无著、世亲本义是一种七现”的说 法,并且由于这些教证、理证的举出,反而证明无著、世亲二大师的本义其实是“八 识现行”说。由这两个问题上面可看出,对佛法义学的主张到底正确与否,实以本身 是否亲证第八识为问题根源之所在。同时该文作者亦以论证三量的方法论,从“佛 性”、“染污末那的所执境”、“末那识的所依”,以及“定后等位的身受”等各个层面的论证考察,来抉择此一论题的是非,依这些议题的论证考察,因此证明“一种七现” 之说是不符合论证三量的说法;反而护法、奘、基师资一系的“八识现行”说才是符 合法界实相的义学主张。
  该文发现《成唯识论》依“四重二谛”的原则来说明第八识与种子两者是“非一 非异”的关系,是更为深入且正确的诠释正理,以此来证成所说完全符合《摄大乘论》 所说第八识与种子“非一非异”的关系。该文对于“种识一异”—第八识心体与其所 含摄种子两者间之关系的论题,透过严密论证,破斥释印顺及释圣凯的错误说法,楷 定“第八识有其自体、八识现行”的正确性,亦显示出自古以来许多不同主张的正确 与否,其关键在于是否实证第八识为分水岭。本文对于厘清佛法修证与义学核心有显 著的贡献,实乃难得一见的佳作。
  蔡志成及张火庆教授合著的〈空行母悲歌—女性在藏传佛教的角色与命运〉, 是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中“性力角色”的重要代表—空行母、明妃,作为论文主 轴来探讨,进而考察空行母在整个藏传佛教(喇嘛教)中的真实定位。该文从藏传佛 教空行母的类别、内涵、由来、演变等方面,辨析论述“具格空行母”必须具备之条 件,以及空行母在四部密续中之地位。由这样的论证解析可知,空行母的角色功能是 涉及整个藏传佛教根本且核心的教义,也就是以“无上瑜伽、男女双修、乐空双运” 等为核心的“淫乐”理论。从古印度到西藏的流传,乃至今日的藏传佛教诸喇嘛、上 师、活佛著作中,都可以看到这类空行母角色内涵的说明。根据探讨空行母的来源与 演变,知道整个藏传佛教中的空行母、明妃、佛母,在修行上的“性力定位”是具一 致性的。又依此空行母的“性力定位”为线索,来探讨两个相关议题,检视藏传佛教 (喇嘛教)与真正佛教截然不同的差异性,依此来彰显藏传佛教所谓“欲贪为道,即 身成佛”的本质,其实是与真正的佛陀教法完全不同。
  作者一方面从佛教法义的观点来检视密教“男女双修、即身成佛”的理论与修行, 是与佛教成佛之道的法理相违背;另一方面也探讨,藏传佛教上师喇嘛们是以男性主 权意识为主,而空行母在密教修行体系中,只是属于“附属”性及“工具”性的角色, 并无男性喇嘛所具有的主体性。从这两个问题的分析论证得出以下的结论:依藏传佛 教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精修大乐光明的人,绝不可能实证真正的解脱与成佛;由其 错误前题而施设的“空行母”角色与功能,就成为传统阶级上层男性集团,假宗教修 行之名对女性所作的骗局与性压榨。亦即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空行母、佛母其实只 是喇嘛上师实践“无上瑜伽双身法”的“性工具”罢了,喇嘛上师对这些扮演空行母角色的女子,只有道具与祭品之意义价值。这些号称佛母、明妃、空行母的女子,从 实质上来说,如同性奴隶、物品一般,是被上师喇嘛等男人们送来递去的工具。例如 弟子将这些女子献给上师,上师用完又将她们交给弟子来行使双身法等。
  该文又以两个真实案例—基米雅佛母与 June Campbell,来说明藏传佛教(喇 嘛教)中,具有“空行母、佛母、明妃”之类神圣名衔的背后,实质功能上只是提供 性器官配合喇嘛上师双修“和合大定”的工具。因此藏传佛教(喇嘛教)号称可以“即 身成佛”,根本就不符合真正佛法四种一切遍的事实与法理,5 由其内容可知,所言 证果者,根本不能成就佛教基本的声闻解脱道初果智慧,更不用提到深妙的佛菩提果 智慧与功德。从现代国际文明的理性智识来检视也是一样,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宗教, 这样的教义内容相对于文明高度开发的社会而言,是诡异、野蛮、迷信且封建的,不 仅充满了古西藏地形封闭、文化落后的巫术思想与鬼神崇拜;同时可知这样的教义内 涵,是违背了男女平权的普世价值及佛法实相的真实道理;也是剽窃佛教的教相与佛 法的法相,全面以非佛法的曲解内涵取代原有的佛法本质。因此,该文从空行母来考 察藏传佛教(喇嘛教)的真实本质—性力定位,对宗教领域或现实社会的进步,具 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有助社会大众、佛学研究者,乃至佛教里的实际修行者取为厘清 真假、分辨邪教的具体案例,具有深远的意义,实是佳作一篇。
  江正崇与张火庆教授合著的〈一贯道的“剽窃”本质—以“弥陀净土”及“正 法眼藏”为例〉,探讨一贯道信仰的根源,亦从其核心义理与传教本质来论。从古今 一贯道自编的传承历史,以及他们祖师之著作中,整理爬梳各个阶段转型的内容改变 来考察,始终皆是不离剽窃的本质。
  该文从一贯道前身先天道的发展过程检视中,发现:一向自诩为弥勒信仰的一贯 道,其实是仿傚自弥陀信仰而来;从其理天的建构与无生老母(万灵真宰)的演变过 程,都不难发现有弥陀信仰烙印的痕迹;并且随著时代逐渐转变其教义内容,究其原 因则是源于创教时即属于盗法的本质而导致。而这些痕迹,就是来自于一贯道所承袭 的明清民间信仰。后来,为了因应民间信仰版“龙华三会”的弥陀信仰,不符佛教真 正龙华三会的弥勒成佛说的理论困境,因此才转变偏向于弥勒信仰。从现存的一贯道 经卷中,依稀存在著对弥陀信仰所留下来的蛛丝马迹;也就是说,从先天道到一贯道, 其仿傚的信仰内涵由弥陀变成弥勒,从这中间的转变,可以发现一贯道乃是杂窃、多变的剽窃本质!由这种本质的继承流传,结果是继续盗法而导致现在的一贯道法义之 中,不免混入许多儒家及一神教的法义,因此产生极多教义混乱、自相矛盾的现象, 与窃盗佛教教义的藏传佛教教义自相混乱的情况类似。
  该文发现,目前一贯道主张的理天与无生老母,并非一贯道之所创立,乃历经元 明清民间信仰六、七百年的历史演变而来。从明清民间宗教的经卷中发现,理天有仿 自西方极乐世界的演变痕迹,无生老母之建立更暗藏抄袭佛教阿弥陀佛的影子。其中 理天的说法,源自于白莲宗的优昙(1255~1330)将西方极乐世界通俗化为“父母邦”, 再由明代的罗祖与《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还乡宝卷》,皆仿傚西方极乐世界创建出 “真空家乡”与“云城”,而“云城”更发展成为后来一贯道的“理天”说法。后来 “无生老母”的说法,也是从元代的白莲宗将阿弥陀佛通俗化为“无生父母”,罗祖再 依“无生父母”改造出“无极圣祖”。后代民间信仰的流传,又依此内涵融合元代即有 的无生老母传说,而独称“无生老母”为万灵真宰,现今之一贯道依旧沿续此传统。
  除此之外,该文从一贯道自编的传承文献考察,发现其祖师窃用佛教中净土“阿 弥陀佛”及禅宗“正法眼藏”的概念,进而加以附会改造,演变为“真空家乡”与“玄 关一窍”等说法。因此一贯道的本质就是“盗用他教之法以为己用、应时局之变以求 生存”,演变到现代,不论道教-佛教-新儒学,罗教-弥勒-白莲教……乃至基督-阿拉 等,无所不盗;正是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剽窃心态,皆是盗用他教、依附他教的种种 内容据为己有而求生存发展的手段。由于该文发现甚多极为珍贵的结论,详考细论并 揭发一贯道“盗而无道”的一贯手法,因此对于一贯道的本质探究,确定其为剽窃本 质的宗教,是非常独特的创见,对于考察一贯道与认清一贯道有著非常重要的价值, 实是佳作一篇。
  根据上述三篇论文的论述,本期学报期能显示出“实义佛法与相似佛法”的差异 性,对于探求真理实相、实证佛法义学、实践佛教正理的有智者,可以增益其简择能 力,提升辨正法义正真的能力。换言之,实证佛教义学内涵的智慧是必须要有的能力, 唯有对于解脱的智慧及实相的智慧能够获得基本的实证,才能进一步胜解通达宇宙真 理及生命实相的内涵,这也是本学报发刊的愿景之一。
  总编辑
  白志伟 谨识
  公元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原标题:1、编辑序言----白志伟)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