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20集 菩萨四摄法之精神

   日期:2020-02-24     浏览:1486    
高正国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胜鬘经》中有关〈菩萨四摄法之精神〉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菩萨道的修学上是与大家都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胜鬘十大受中对于有关菩萨“受畜财物、四摄法与救护困苦众生”的开示,这些对于行菩萨道的修学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开始我们来看,在《胜鬘经》卷1中的开示: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罣碍心、摄受众生。……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一段圣教包含第六、第七、第八这三个大受的内容。这三个大受谈的法义,都是围绕在利乐众生这个核心上面,因此我们就把它放在一起来作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七个大受中有关四摄法的开示。四摄法就是包括: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第一个就是属于布施,布施又称为随摄方便,因为先透过种种财物布施饶益有情,对方当然就会对您有好感,愿意亲近您,相信您所说的是真实的、是对他有利,因此就很容易随顺您所说的去作,故称为随摄方便。所以从这里面我们就可以知道四摄法中的布施是很容易作的,大家都可以多分、少分地作,也可以让众生很容易感受到菩萨对他的帮助。
  第二点,爱语的部分,又称为能摄方便,也就是以和颜悦色并且配合柔软语及慈爱心来慰问、赞叹对方,乃至说出有利于对方的种种法义。透过这样的方式,众生因为内心欢喜、没有排斥的缘故,以及配合菩萨慈悲作意的解说;众生就很容易理解及接受菩萨所说,因此这样就很容易摄受对方,故称为能摄方便。从这里也提醒我们要随时留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吻合爱语,虽然想要利乐众生,但是如果采用的是非爱语,那就不容易帮助众生了,在古代有“不食嗟来食”的故事也是类似的道理。
  第三点,四摄法中的利行,又称为令入方便。也就是说帮助众生离开不善法或者障碍之处、劝他修学善净法,并且在他的修学过程中能够适时予以必要的协助,解决他的困难令其修学能够成就,故称为令入方便。也就是要给予众生持续的关怀跟协助,因为能够进入及稳定地在佛法中修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利行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点,同事,又称为随转方便;也就是菩萨要与所摄受的众生一起来从事,自己劝说对方应该作的事情或修学内容。这样子对方才会认为菩萨劝他作的事是应该要作的、是重要的;而且在同事的过程中,也让所摄受的有情觉得他们所作的能够成就,因为他们会觉得菩萨很亲切地跟他们在一起修学,菩萨能够成就的,他们自己如果努力一些也应该可以成就,即使有困难,菩萨也会给予协助,故称为随转方便。
  根据上述四摄法的说明,诸位观众就可以发现这四摄法函盖的面向是很完整的,因此菩萨们都要好好地学习及应用四摄法,而能够慢慢应用之后就会越来越熟练。实际上,这四摄法主要就是菩萨在利乐众生的时候所用的方便善巧。因为众生的根器及因缘有无量的差别,因此菩萨在行六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配合四摄法来作,所以四摄法对菩萨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再来看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8中有这样的开示:
  
又三世诸佛萨婆若,皆从六波罗蜜生。何以故?诸佛行六波罗蜜,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益、同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8)

  也就是说:六度波罗蜜是必须配合四摄法来作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摄受众生。如果没有方便善巧,那要行六度就不容易了;同时入地之后所修的六度波罗蜜主要是在利乐大众的道业上面,而不是在自己的道业上用功为主,因此还是需要种种的方便善巧。所以在《法华经讲义》第十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菩萨在成佛之道的过程中,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四摄法欸!”(《法华经讲义》第十一辑,正智出版社,页170)可见得这四摄法之重要性。因此说三世诸佛之萨婆若或一切智是以六度配合四摄法来成就的,因为成佛除了智慧圆满、也必须是福德圆满的。所以上述经文中开示说“以四摄法,摄取众生”,因为一定要摄取众生才能成佛,因此菩萨绝对是离不开四摄法的。
  在《胜鬘经》中特别开示:在行四摄法时需要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罣碍心”这三个原则来作。第一个,不爱染心;主要是说菩萨在行四摄法的时候,不应当对于所摄受的众生产生情执或者有眷属欲——因为这当然是违背了无我的道理——而应该只是纯粹地为众生付出;这样子才不会因为情执而坏了道业、也毁坏了自己摄受众生的初衷。这是最基本的,因为菩萨要教导众生远离情执、贪染,自己当然要努力地去作。
  第二个部分是无厌足心,因为菩萨的利乐众生是永无穷尽的,如果有厌足心,那就会懈怠;特别是为了众生不断地付出而没有任何世间法上的回报时。然而菩萨知道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即使遭遇种种困难、或者障碍时也要把它当成是自己提升的机会,因此能够保持无厌足心而精进地以四摄法来利益众生。如果菩萨能够了解佛菩提道之五十二位阶的法义,那就知道自己离佛地还极为遥远,怎么可以以少为足呢?
  第三点,是无罣碍心,就是行四摄法时心中应当远离不必要的顾虑或牵挂;譬如考虑对方是否有回报、或者是否会离自己而去、或者分别怨亲等等,这样子本身也是一种执著。也就是说:对于有利于众生的事,如果是自己能力所及,那就应该去作,不需要被太多事相上的事情所束缚。譬如有些人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会顾虑自己在世间法上的名声或者地位,因此不敢去作一些接引众生的事、或者执著一定要如何作,这些都是不必要的顾虑;因为努力去作了反而能够逐渐破除对于我与我所的执著,对于菩萨道是有大利益的。
  接下来我们看十大受中的第六个大受:不自为己受畜财物。也就是说菩萨在世间法上获取财物并不是为了自己而积聚广大财物,而最主要的是为了准备利乐众生之所需。所以这个大受的主要目的是在破除自己的私心,远离对于外财的贪着,这样才能在成佛之道上面迅速有所成就。而菩萨在长劫利乐众生的过程中,都会多分、少分修学或者具有各行各业之工巧明,因此在世间法中获取财物一般都不是很困难的。在《瑜伽师地论》卷38中开示:
  
若诸菩萨求诸世间工业智处,为少功力多集珍财,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为发众生甚希奇想,为以巧智平等分布饶益摄受无量众生。(《瑜伽师地论》卷38)

  也就是说,菩萨因为会学习各种世间的工巧明,因此能够有效地获取资财来利乐众生,而且是有善巧地来帮助许多众生;同时因为具有工巧明也能够让众生信服,这也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具有各行各业专业的人,有时候是会有这些世间法上的慢心,而对于比他拥有专业更高明者会产生信服之心;因此菩萨具有工巧明也能够当成接引众生的方便。
  在《佛地经论》卷6中有这样的开示:
  
由是如来示现种种工巧等处,摧伏诸技傲慢众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佛地经论》卷6)

  虽然如来示现之工巧明等非我们所可想象,然而也是菩萨们修学的目标及应该渐渐具备的方便善巧。而菩萨具备种种的工巧明,也可以用这些技术教导众生、并且观察因缘而方便接引众生入于佛法之中。另外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世间财富是属于我所,菩萨修学的是无我法,连我都不应该贪着了,何况是我所!所以久学菩萨一定会把道业看得比世间财更重要,只要够弘法、修道使用、只要够布施使用,就不会想再为了积聚许多钱财而不断地去奔忙;这就是菩萨满足于世间财。而这里面我们必须要留意的是在《大宝积经》卷90中的开示:
  
贪结能为诸有种子,生死蔓莚连持不绝,以是义故微细难断。因瞋犯者,堕于恶趣可速除断。(《大宝积经》卷90)

  这主要是因为贪爱相对于瞋恚是过失比较轻,而且行相比较微细的;因此如果没有注意的话,就比较不容易觉察自己已经落在贪爱之中、以及作后续之对治。另外贪爱主要是缘可爱境,而瞋恚主要是缘逆境,众生多执著可爱境而想远离逆境,因此说贪爱难断。
  而如果以十二因缘的道理来看,十二支中的“爱支”跟“取支”是会滋润业种而成为成熟之“有支”种子,因此说贪结能作诸“有”种子而令生死蔓莚连持不绝。所以我们依照这个大受就可以时时提醒我们应该远离对我所的贪着。虽然许多菩萨可以现观:无论我与我所、或者能取与所取都是生灭变异之虚妄法,但是我们仍不应该大意;因为贪爱染着诸法非常容易滋长扩大,如果不留意将令众生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甚至因此而造作诸恶业,而这也是大家很容易看得见的情形。有许多人他的一生心力都用在世间名利财富之中,而无法有足够的时间来修学佛法,这真的是非常可惜、而且辜负了难得的人身,而如果要进一步完全断除欲界爱,更是不容易;但这也是我们所应当要努力的,因为断除欲界爱才能够逐渐与禅定、以及种种胜妙的现观相应。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八个大受,这个大受主要强调的对象是“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这些众生是属于处在种种灾难、困苦的状况之下,因此,要救护他们便与救护一般众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方便善巧;通常是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与耐心,所以这当然也是菩萨所当修学的。而在圣教中也常能看到相关的开示,譬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0中开示:
  
一切诸佛皆悉内有大慈大悲,悉能不舍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内常寂定,善观众生未曾失时;一切诸佛皆悉内有巧妙善根调伏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0)

  也就是说,诸佛都是不舍一切众生的;所以菩萨应当以如来为榜样,因此怎么能够弃舍这些厄难困苦众生呢?而种种的厄难困苦众生本来就是最需要帮助的,也当然是菩萨应当救护的对象,所以圣教中开示:“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说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可以再从几个角度来作探讨。首先从贫穷田的角度来说,厄难困苦众生是属于贫穷田,属于三种福田之一。菩萨因为修集福德的缘故以及怜悯众生的缘故而布施给贫穷田,这也是菩萨的本分。布施给贫穷田,也令菩萨在未来世可以获得远离穷苦的果报;而虽然说对方是贫穷田,在这一世也许没有能力在世间法上给您回报,或者表面上看起来:未来世因为这一世种贫穷田,所能获得的果报比较少,但是菩萨仍然可以因为施主胜的关系而感生很大的果报;同时,这些困苦众生也是让菩萨能够增广广大悲心的重要因缘。
  到这里诸位也许就会想到:我们的 释迦世尊发愿在这个充满着贪瞋痴三毒、邪见憍慢与谄曲相应众生的五浊恶世成佛是多么的慈悲啊!大家一定要效法本师的大慈大悲精神;而厄难困苦众生虽然本身有障碍而不易修集善根福德,但是菩萨仍然有方便善巧让他们感得广大的果报。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45中的开示:
  
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团,施鄙秽田乃至蠢动傍生之类;作是施已回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虽下,由回向力感无量果。(《瑜伽师地论》卷45)

  所以只要有方便善巧,仍然可以摄受厄难困苦众生。
  另外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厄难困苦众生,不仅他们身心痛苦需要帮忙、而且通常少有依靠,因此菩萨的帮助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接引他们进入正法修学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这刚好是菩萨应用四摄法的地方。有许多的众生进入佛法修学就是因为有种种的苦无法解决,想要寻求依靠、以及灭苦与解脱的方法。因此这个大受也是教导我们对他们应该“终不暂舍,必欲安隐”,同时最后也要施设种种方便把他们安置在佛法当中。因为究竟的饶益一定是要透过法义上的饶益,因此说“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所以在世间财的饶益之外、还要再加上法财的饶益,让众生同时获得世财、法财两种利益之后,你才可以放舍他。
  从上面的探讨,相信诸位观众都能够因为了解这三大受的缘故,又增长了自己对于菩萨道的智慧与方便善巧。从今天的讨论内容有一大部分是在谈论利乐众生时的方便善巧,我们也可以得到几点的启发:
  第一点,是菩萨的慈悲心越加深广的时候,他一定会想办法、或者学习如何作才能够让众生能够真正得到佛法的实质利益,因此一定会逐渐建立方便善巧的能力,乃至于七地时主修方便波罗蜜;这是菩萨一定会去作的事,菩萨绝对不会空有智慧而让无法利益众生的事继续存在。
  第二点,是为了利益众生,菩萨在修学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内明之外,其他的因明、声明、医方明与工巧明也是菩萨要修学的。所以菩萨在五地的时候能够发起具足的工巧明,乃至八地菩萨的于相于土自在,这些很明显的对于众生都会有极大的利益,因此菩萨在利益众生的时候应该要作的事情就会去作,绝对不会顾虑自己在世间法上的地位。
  第三点,是菩萨想要利乐众生,除了自己要多多闻熏思惟法义之外,因为对于众生有慈悲心而顾恋不舍,在接引众生的时候就会逐渐累积方便善巧的智慧;包括说如何掌握重点而把道理传达给众生,也包括说解说的时候能够脉络清楚,有逻辑性、有次第性等。这些都是要在多生多世利乐众生之行中逐渐培养累积出来的,因此不要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只要发心去作,佛菩萨一定会助我们一臂之力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作几点简单的结论:
  第一点,四摄法是菩萨道中极为重要的方便善巧,因此在胜鬘十大受中特别对于行四摄法的三个重要的精神作了开示,包括不爱染心、无厌足心以及无罣碍心,这些都是佛菩萨所给予我们的宝贵教导,让我们在修学上能够非常有效率。
  第二点,是菩萨在世间法上的营生累积财物必须是要以摄受众生为最后的目标,这样才能够逐渐地除掉私心以及对于五欲的爱染执著,而这些对于菩萨来说也是很基本而必须要去远离的。
  第三点,菩萨对于厄难困苦众生,也必须要学习以种种的方便善巧,让他们远离痛苦以及困境,并且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如此可以令菩萨的摄受面更加广泛。因此因缘适合的时候,就应该作利乐众生的事情,而非只是挑选好作的—把厄难困苦众生排除在外—这样对于菩萨道之修学便是一种障碍。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