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61集 涅槃本际(三)

   日期:2020-02-23     浏览:1251    
正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之探源》。
  上一集最后我们讲到了,在小乘里面所谓的十四无记法,实际上是因为小乘声闻人他不需要了知这个涅槃本际、这个无生法、这个如来藏;因为声闻人要证得二乘菩提,不管是声闻或是缘觉法,他们只要能够灭掉生灭法跟生灭相,他们不需要证得这一个圆成实性心。就因为这一点,所以 佛虽然证得成佛所知的正法,远如繁星、远如大树林树叶之多,可是对于这些定性声闻人,不愿回小向大,悲心没办法生起的这些定性小乘人,祂只跟他们说落叶——掌中落叶之法。可是呢,虽然即使一般人有这样子的认知,实际上在阿含里面也已经记载了,阿难尊者跟外道说了,实际上十四无记法他是“具知具悉”,他是有“如是知、如是见”,而并不是像一般错误地断章取义,而要来毁谤大乘非佛说、如来藏是从外道神我演变而来的,佛法当中严格讲所谓的狮子身中虫,这些毁谤佛法的人所说的,从十四无记就可以破斥大乘法是佛所说。
  好!上面两个单元我们已经简单的依于《阿含经》的记载,乃至依于《成唯识论》引用 圣慈氏菩萨祂所说的七点理由,而来证成大乘必定是佛说,阿含所说的只是二乘菩提。而大乘既然是佛说,成佛之道尽在大乘经当中,当然《胜鬘经》所说的本际(它所说的如来藏是本际)当然才是正真无误的。而《中阿含》所说的本际——所谓的最初点、所谓的第一点、所谓的初际,或是说《中论》当中,龙树菩萨为了要破斥小乘、大乘的这一些空乱意人,或是说身见颠倒的众生所说的本际,貌似是在附和《中阿含》表面的经文的意义;实际上 龙树菩萨(这一个在禅宗证悟祖师所要传授的《楞伽经》当中被预记为初地欢喜地的龙树菩萨)当然他真正对于本际的定义,绝对不可能违背于《胜鬘经》当中,为 佛所认可的胜鬘夫人所说的“涅槃本际就是如来藏,而如来藏是一切法出生之所依”。
  好!那以下的话,我们还要进一步来证成小乘阿含里面,其实早就已经所在多有地说明了,虽然是隐说了不生不灭法——第八识如来藏,再进一步地把阿含当中的密意,来呼应我们的副标题,所谓的“唯识学之探源”。而从阿含当中把 佛隐喻而说的入胎识,这个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这一个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之后,明明是灭尽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为什么却不是断灭,而是寂灭、清凉、常住?所谓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们要从阿含当中的经文来证成说,佛的一个隐覆密意而说,虽然对大乘菩萨而言已经是显扬而说。
  好!我们来看一下,在说到不生不灭法以及显说之前,我们先引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个相当有趣的,而来先证成 世尊成佛已经久远,而由这样子的 世尊成佛久远,再来引进去 佛所示现的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当然阿罗汉的无余涅槃,除非他是定性声闻人,不然他即使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他所证入的无余涅槃,还是只是所谓的如来藏本际独存。而那一些回小向大,或是说菩萨所示现的声闻人,为来引度众生而方便示现的,实则是菩萨示现成这样的声闻人,为了让世间人起信,对于 佛所说的这个小乘菩提起信,乃至最后把他引入于大乘菩提;为了这样子的方便,而来示现为声闻阿罗汉,而来入无余涅槃的菩萨。当然真正来讲的话,他当然不是入于无余涅槃,而会像 佛一世又一世,不断地出生于娑婆世界,而来演说三乘菩提,帮助众生来成就佛道。
  我们先来看看《杂阿含》卷22(第601经):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说偈问佛:“萨罗小流注,当于何反流?生死之径路,于何而不转?世间诸苦乐,何由灭无余?”
  换句话说,这个天子说:“这个萨罗—这个河流小溪流—来譬喻生死的流转不息,要怎样才能够返回去呢?就如同十二因缘有流转,要如何还灭呢?”换句话说,这个天人是天上下降到人间,来请示 佛——来请问 佛,那 佛对于这个天人的疑问,祂回答说:
  眼耳鼻舌身,及彼意入处,名色灭无余,萨罗小还流,生死道不转,苦乐灭无余。(《杂阿含经》卷22)
  佛在这里告诉了这个天人,告诉他只要能够灭掉内六入、外六入,只要能够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只要能够灭掉名色,就能够灭掉三界的流转生死;换句话说,就是证入无余涅槃,永无烦恼障、分段生死。重点是在于底下这一个天子,他又说了一首偈,他怎么说呢:【久见婆罗门,逮得般涅槃!一切怖已过,永超世恩爱。】(《杂阿含经》卷22)这个天子说完这一首偈之后,顶礼佛足欢喜,就隐没不现了,回到天上了。
  这里所说的“久见婆罗门,逮得般涅槃”,在别译的《杂阿含》,其实就是同部经的另一个翻译,它就讲到了:【往昔已曾见,婆罗门涅槃,嫌怖久弃舍,能度世间爱。】(《别译杂阿含经》卷9)稍微能够读得通经文的菩萨就知道了,以天人的寿命久远来讲,他所说的久见——往昔已曾见,绝对不是指这一世。世尊以悉达多太子之身而来成就佛道,天人的寿命单单是四天王天、忉利天,算上去相较于人间都已经是数千万年,甚至是更恒久了,那这样寿命久远的天人告诉我们,他早就已曾看过 世尊,这个婆罗门有涅槃过了。从这里我们证明了两点:第一个、依 佛世尊亲口所说,涅槃就是要蕴处界生灭法灭尽无余。第二个、佛即使示现成无余涅槃,祂也绝不是断灭。
  再来我们引用《阿含经》,先来证成 佛不允许蕴处界灭掉无余涅槃是断灭。当然最有名的经典就是《杂阿含》卷5的第104经:焰摩迦比丘他先抱持了一个邪见,而被同处学法的比丘斥责,可是他不服从他们的教导,而最后要劳动舍利弗尊者直接去找他,而来为他演说正真的二乘法。可是这个二乘法里面,就又已经再反证的告诉我们,世尊不允许焰摩迦抱持这样的邪见,什么邪见呢?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这也就是呼应我们刚刚所引用的《杂阿含》卷22的601经所说的:涅槃,所谓的无余涅槃,祂就是生灭法生灭灭尽、永灭无余,可是祂是寂灭为乐,祂是寂灭、祂是解脱、祂是清凉。而不是焰摩迦比丘还抱持著恶邪见,四处张扬所说的,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入了无余涅槃就什么都没有。这其实就是落于《胜鬘经》之前所说的“空乱意众生”谤一切法皆空,也是《中论》里面 龙树菩萨所要破斥的。
  好!那这一个《焰摩迦经》之外的话,我们还可以来举用《中阿含经》卷24(97经)来证成说,《阿含经》里面 佛确实是已经隐含、隐藏而说,也就是密意而说这样一个涅槃本际、不生灭法、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存在。我们看看《中阿含》卷24在97经,佛在回答阿难、为阿难开示的时候,问阿难说:【“若有问者:‘名色有缘耶?’当如是答:‘名色有缘。’若有问者:‘名色有何缘?’当如是答:‘缘识也。’当知所谓缘识有名色。”】佛又继续说了:【“阿难!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无也。”】佛又说:【“阿难!若识入胎即出者,名色会精耶?”答曰:“不会。”】后面的我们节省时间,世尊就说了:如果这一个入胎识,入胎、不入胎,那这一个名色,(这一个名色呢,指的就是在这一个羯逻蓝位,也就是所谓的受精卵位)以众生来讲,这个“名”指的就是色受想行识后面的四个无色蕴或是非色蕴,严格讲这个只有在小乘隐喻而说的意根第七识才存在。那这一个“色”呢,严格讲就只有受精卵这个物质色法。
  换句话说,这里的名色绝对是不包括佛所说的这个能够入胎的识,这一个能够入胎的识,当然就是涅槃本际、一切种子识,能够出生万法,可是本身却又是本自清净本无动摇的阿赖耶识、一切种子识。祂因为有大种性自性,祂因为能够执持色身,能够执持众生过往所造的善恶业种,能够来受熏持种根身器,所以才能够在众生上一世业报命根结束之后,在中阴身的阶段,能够随业、随重、随念而与这个入胎识来入于众生这一世应该要来结生相续的这一个名色——这一个羯逻蓝乃至相应的意根。如果没有这一个“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这一个识,世尊就说了:那这样子的生死轮回,就没有办法能够如实地建立。从《中阿含》卷24(97经),世尊在这里所说的:要有这一个能够入胎的识,入胎之后还要能够住于胎中,而来执持这样的名色,才能够让这名色不断地增长,乃至让胚胎当中的男胚胎或是说女胚胎,然后能够出生成为婴儿。这些种种都不是蕴处界里面任何一个生灭法所具足这样子的功能,而这一个识当然就是跟名色相在一起,可是不摄属在名色五蕴当中的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相关于这一段的“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在《成唯识论》卷3当中,玄奘大师有一段论文,刚好跟它可以来证成。
  《成唯识论》卷3:
  又契经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展转相依,譬如芦束俱时而转。若无此识,彼识自体不应有故。谓彼经中自作是释:“名谓非色四蕴,色谓羯逻蓝等。”此二与识相依而住,如二芦束更互为缘,恒俱时转,不相舍离。眼等转识摄在名中,此识若无说谁为识。亦不可说名中识蕴谓五识身,识谓第六;……。
  可是 佛又说了,在名色之外有一个识能够来缘名色,而名色又有一个识能够去缘,当然所谓的名色缘识,是指阿赖耶识这个入胎识,这个能够受熏持种的涅槃本际、真如心、真识,祂能够出生众生的业报身,能够出生众生的依报——这些山河大地,依祂出生的正报跟依报,所谓的受熏持种根身器。而这些七转识生灭法出生之后,祂依于众生无量劫来的生死流转,我爱执藏性,他会造作一些善恶业,相应的这些业又被如来藏—阿赖耶识—受熏持种,这就是所谓的名色缘识的意思。
  在这里 玄奘大师清楚地告诉我们了,这一个识一定是只有第八识——所谓的阿赖耶识、如来藏。从《中阿含》卷24的97经,佛为阿难所开示的这个入胎识“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乃至中土第一圣僧 玄奘大师他在《成唯识论》卷3所说的,对于这一段经文的解释,我们都可以证知,虽然《阿含经》佛并没有明说、显说,祂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证的这个升摄波叶大树林正法——一切种智,祂所依的涅槃本际如来藏;因为二乘人他只需要灭掉蕴处界生灭法,所谓的依他起性,乃至依他起性上面所产生的人、我、众生、寿者相的执著,他就能够断掉分段生死;因为二乘人所要了断,了结分段生死的智慧、福德,不需要那么多,所以 佛当然就不显说,而只为他们说了声闻缘觉法。因为对他们来说,能够证入声闻缘觉的正法,反而不是三转、二转所说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他如果不是愿意回小向大的声闻人,而是定性声闻人,当 佛为他演说了这一个阿赖耶识之后,他可能就会落于大乘经典里面所说的“恐彼分别执为我”,反而他有一法而不能证得,而很难去断我见,乃至不用说能够去断我执了。
  好!再相续刚刚的一经一论之后,我们再引用《成唯识论》卷3,玄奘大师这一段论文再来继续补充。《成唯识论》卷3:
  是故大乘真是佛说。如庄严论颂此义言:“先不记俱行,非余所行境,极成有无有,对治异文故。”
  当然菩萨们还记得的话,就是前面单元里面我们所说的圣慈氏 弥勒菩萨所举说的这七点,论文在这之后,玄奘大师接著就说了:“余部经中亦密意说阿赖耶识有别自性。”换句话说,玄奘大师在底下不引用大乘经,单单引用离佛世还相当近的这些部派的小乘的经典,就可以证成大乘必定是 佛说。而 佛在阿含当中早就隐喻而说了这一个涅槃圆成实性心、这个涅槃本际,只是没有显扬而说,没有显扬而说并不是 佛不慈悲,而是这些定性声闻人他不需要了知,甚至为他们说了以后,对他们要来修证、证入无余涅槃,反而变成一个障碍,不是“正”,反而是非义、非法了。
  玄奘大师说大众部《阿笈摩》,他说到了:密意说此阿赖耶识叫作根本识,是其他的转识所作为依止。换句话说,这个根本识是一切法的根本,如果我们把“本际”就意义来讲,而不就这一些所谓的专有名词、名相,而翻译成最初点、第一点或者是初际,我们把本际就说成“根本、实际”。这个一切法出生的根本,就是 玄奘大师在《成唯识论》卷3引用大众部的《阿笈摩》,就是《阿含经》密意而说的根本识,而且是出生一切生灭法,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转识,都是以这个根本识为根本,而才能够出生。
  接著 玄奘大师又说了,上座部经也密意说这一个阿赖耶识,用另外一个名词,就是“有分识”。玄奘大师又说这个“有”是指三有,这个“分”是指因,就是根本因、出生原因的因;换句话说,有分识就是众生流转三有,在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在三界当中不断地生死轮回流转造业,因这个烦恼障而分段生死不断,这个都是依于有分识——是三界有之因,是根本识。因为只有这个根本识,才能够恒、才能够变;“恒”因为祂是不生不灭法,“变”因为一切生灭法祂无所不即。祂不离不即一切法,都如同《楞伽经》所说的“藏识海常住,而七转识如浪”,种种的其余依于“一切最胜故”的心王,而有连带出生的相应产生的心所有法,乃至于之后“二所现影故”的心法与心所有法出现的影像色的色法,乃至其他种种的心不相应行法,所谓的名身、句身,所谓的时间、空间,和种种的这一些相应于众生著相这一个心不相应行,都必须依于这个根本心、这个有分识、这个如来藏、涅槃本际才能够出生,都以这一个涅槃本际为依、为本、为际,所谓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
  玄奘大师在底下又讲到了:“化地部说此名穷生死蕴。”换句话说,只有这一个阿赖耶识能够遍历生死,能够从今生到后生,能够贯穿三世。虽然在小乘部派当中,他们的经典没有明白,因为对于 佛所说的大乘义理没有胜解,更不用说 佛是密意而说,可是他们至少知道有这样子一个穷生死蕴。而这个穷生死蕴,这个生死根本,能够贯穿无量无边生死的根本心、根本法,玄奘大师在这里说了:“离开第八识,不可能在蕴处界当中找到任何一法,而能够说祂就是化地部经典里面所说的穷生死蕴。”
  好!最后一个,玄奘大师又引用了,说一切有部在《增壹阿含经》里面,也密意说到了阿赖耶识,这个涅槃本际叫作阿赖耶。在说一切有部的《增壹阿含》当中,祂的名词、祂的名相,就是“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还有喜阿赖耶”。
  总结《成唯识论》卷3当中,玄奘大师以他中土第一圣僧,为了佛法而不辞辛劳,不惧生命的丧失,远渡天竺而来取得这样的经典,不止翻译了二转的《大般若经》,还把小乘经典里面所谓一身六足都翻译具足。这样子有实证的胜义僧,他的证量、他的心性,他所说的法义都能够告诉我们,确实在《阿含经》当中都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了,佛虽然是隐说、密说,实际上祂对大乘菩萨来说,已经显说了有一个涅槃本际真实存在,而这个涅槃本际就是入胎识,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
  阿弥陀佛!
  今天就先演说到这里。
 
标签: 佛法读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