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接下来我们说,信位的菩萨呢,他在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这六天果报有哪些果报呢?就下面的经文所说的,【上善有三品,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集无量善业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尔者常没不出,住退分善根如上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信位的菩萨呢,要修学这样的法,要一劫二劫三劫啊,我们过去曾经就这样走过来,一劫二劫三劫,修这样的一个十信,在信位圆满以后才进入住位,所以等于说,信位菩萨经过这样以后,受六天果报的,这样的上善有三品,这种善有三品,可以怎样上品的呢,上品的善他可以成就,【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然后呢【中品粟散王】就是这一天下其他的小王,类似这个样子啦,【下品人中王】就是在人间的,人间的一个,当一个国王或总统。
可是呢,虽然当了这个,不管是铁轮王,粟散王,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表示什么,他在修这个十信的过程里面,修这些善法里面,完完全全没有能力对治烦恼,贪就是贪,嗔就是嗔,对不对,恨就是恨,他的愤恨,恼害,种种基他的这个嫉妒,什么都有,尤其我跟大家说过,欲界天人嫉妒心可重的呢,要欲界天里面,他会嫉妒,那个天人的光特别亮,那个天人的眷属特别多,他会去比较,会去嫉妒的,所以天人的嫉妒心很强,所以呢,有一些人,我们有一些同修会说,我经常梦见,自己在天上飞来飞去,表示就是我刚刚说过了,我们曾经就是信位的时候,然后欲界天,生过欲界天,再到人间来,那生在欲界天就是用飞的,对不对,欲界天人就是用飞的,当然你就有时候偶尔,就会有那样的一个情况出现,但是呢,梦见那个没什么好羡慕,为什么,具足一切烦恼,就是什么烦恼,而且到欲界天去,还对嫉妒心更加染著,更加增重了,慢心更加增强,因为我的光比人家强,我的眷属比人家多啊,因为他在世间修得善胜于别人,当然到欲界天光强眷属多嘛,增长慢心,然后别人就有嫉妒心,因为贪嘛,他的光为什么这么强,我的光为什么这么弱,想要这样子就是贪,就会嫉妒,所以就具足一切烦恼,他修集无量善业。
【亦退亦出】意思说他在信位这个地方,偶尔说在三宝前,去做种种这个有所得的这些福,可是有时候就没有,因为烦恼会影响他,所以你看看有些信位菩萨,他今天如果,你没有看到他为谁做了一些事情,你没有去体谅他,没有去赞叹他,他心里起嗔了,他就不要修了。我不跟你们一起读书了,我有事情了,他其实没跟你讲说,你们都不重视我,因为就退了以后,他就好一阵子,他就不跟你修,他就跑去别的地方,又去学习其他的。比如说道教的这些内容,或者去修习其他的,这个进入基督教,或是其他的,就是转离开三宝。熏习善根这个法,会退,为什么?会因烦恼而退,因为他没有办法去接受说,你们不重视我所做的,我这么样辛苦的为你,做这件事情,你竟然还批评我,他不能接受,因为什么,烦恼,对他来讲,他那个烦恼是可以主宰一切的,所以因为修集了善业,只是让他去生天享福,可是对于他的烦恼对治,完全使不上力,所以说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具足一切烦恼,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才有办法进入住位。
也就是说,在信位要能够满心,信心满心,除了刚刚说的,要这样子来修集十信以外,还得要值遇善知识,就像说很多人,因为在过去世,就已经跟导师结下了缘,然后在导师的座下修学,我有说过啊,很多人跟导师过去是眷属之缘,都是多劫以前的,不是说这几千年,这几百年的缘而已,是多劫以前,那因为这样子,所以能够入住位,所以这一世能够一听闻,然后一段期间,马上能够进入初住、二住、三住、甚至于快要进入六住,在五住,我们等一下会解说,这个住位的内容,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都是过来,从过去这样子从信位,一直修学以后,然后亲近善知识,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们一定跟导师学很久了,不是只有这一世,已经学很久了,然后呢,这一世因缘具足我们又来了,共同成就这个,应该说共同成就一场,修学正法之大梦,护持正法之大梦,那么才能够进入住位。
表示说如果没有,佛说【若不尔者】如果没有亲闻善知识学佛法,永远入不了住位,【常没不出,住退分善根】意思就是说,常常就是落入世俗里面,不接近三宝,不接近这些善友,连修那十信那没有机会修,常没不出,多可怜啊,这个劫数要多长,所以说这一世跟著导师学,虽然有的人,你会觉得说,这么难得能够值遇正法,可是他为什么学起来不认真,可是你要体谅他,我们的过去不一样嘛,我们过去所熏习的地方不一样嘛,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值遇善知识学佛法,如果今天我们说,跟随刘灿梁学佛法,那就永远入不了住位,因为刘灿梁本身,信根不具足,跟著学的人,怎么可能变成信根具足,而是说,跟著刘灿梁学的人,信根具足,结果听到了正法以后,马上修学正法,那样的人才叫信根具足,所以我们很赞叹,这样的信根具足,一听闻以后马上就能够,有这样的顺抉择分呈现出来,马上简择说,我要学的是这个啊,虽然说因为刘灿梁接触的有这么一个开悟什么如来藏的法,可是这里萧老师所说的,才是真正如理,才是真正有次第有方法论,这整个内容次第,完全按照佛所说的,才是菩萨所应该修的法,应该正受三归五戒,正受菩萨戒,依止次第而修学,这才是对的。
所以我们说,很重要的,我跟你画底线出来,也就是你接引了很多人学正法,如果你观察他的情况,有那一分信根,你就要慢慢的去摄受他,慢慢的让他能够有长养起来,而且要多多什么,多多赞叹啊,赞叹他的精进,赞叹他的所做,对他要肯定,你不要说好累,我每天都要说这个,可是因为这是他的所求,有所得嘛,在那个信位就是有所得,他就是一定要求一个,让他觉得说等同回报的东西,在他心中满足他,然后他才能够接续下去,菩萨度人不能喊累,你不能说,他好累喔,他一天到晚要我这么做,不能喊累。就像说有人不晓得,可能少数人说,你讲一次刘灿梁,讲二次刘灿梁,讲三次刘灿梁,你累不累,不累啊,菩萨度众不能喊累,这真的是这样,因为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求所得,既然不是为求所得,有什么累不累可说,没有啊,所以我们说,因要值遇善知识学佛法,如果你这一世,就能摄受他进入住位,勤于求布施,而能够不求说布施要有回报,你看他就已经在住位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说住位是怎么样,【佛子!发心住者,是上进分善根人,若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三恒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行,一切法门,皆习受行。】也就是说,【发心住】就是从信位满足以后,进入了住位,从这个开始是属于什么,善根往上增进的,叫【上进分善根】因为在信位有可能会退,信位这里面,如果没有值遇善知识,修学佛法,就会变成退分,对不对?退分善根,可是为什么进入住位,会变成【上进分善根】呢,就是我刚刚跟大家说的,归依三宝这个僧宝,一定是菩萨胜义僧,如果不是依止菩萨胜义僧,就不可能进入住位,为什么,因为这位僧宝,他不会跟你说什么是真实空法,什么是断我见的法,他不会跟你说,他自己没有那个法,如何让你能够进入住位呢,对不对,所以要进入住位,信位满心进入住位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归依三宝的对象,一定是菩萨胜义僧,绝对不是声闻僧,因为前面的信位的学习,可以是声闻僧,可以是一些凡夫菩萨僧,可是信位满心进入住位,一定是菩萨胜义僧的道理在哪里,这后面会证明我所说的,我可没有随便说,因为胜义菩萨僧才能够把整个法的内容次第完全铺陈给你,完全铺陈给你让你才可以检验,可行不可行,可证不可证,你才能够有一个清楚的理路,做一个简择说,这样走没有错,你才愿意走进去,所以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三恒佛所,行十信心。
你看进入住位,依止菩萨胜义僧,还要这样子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三恒佛所,一直在,一直喔,一直处于说,值佛世的时候,对佛作种种供养,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位同修,开悟之前说,他梦见他曾经供养过哪一尊佛,你看他供养过哪一尊佛,现在在这个时候才开悟,那么久了,供养诸佛,因为释迦佛之前是,迦叶佛对不对,供养哪一尊佛,我忘了是哪一尊佛,我听导师说过忘掉了,表示之前还供养过很多尊佛,也就是说我们,我们曾经在这么一劫二劫,一直在佛世的时候去供养佛,还不懂得求法,只知道供养,但是这个供养非常重要,因为你供养佛的因缘,你才有可能在这一世值遇正法,才有可能在这一世,值遇到真实善知识,所以说一直在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宝常住,三宝常住当然讲的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的法,如来出世不出世,都永远常住世间,只是说如来出世才有办法,分别出来为我们解说,解说真正的如何是如来藏正法,三宝常住就是说,既然有佛说出来的法,同时有证悟的菩萨僧宝,可以为我们一直说,这个就是三宝常住,虽然说会有末法时代,会有末法时代,最后整个正法灭了,整个法灭了以后,可是仍然还会有什么,弥勒佛还会再来,弥勒佛再来的时候,衪的法住世又很长,所以三宝要相信,这佛法虽然会经历过,有正法,像法,末法,可是一直会有佛示现在人间的,就像我们贤劫有多少佛,(千佛)有千佛,贤劫过后还有没有劫,有啊,还有无量劫,无数劫,所以你要相信三宝常住,不是说释迦佛示现入灭以后,然后末法到最后五十二年,灭了以后就没有佛法,不是这样,因为接下来是什么,弥勒尊佛,弥勒尊佛到人间来以后,再持续住世弘法,甚至于十方世界都有佛法,那不是信三宝常住吗,所以只有胜义菩萨僧,会告诉你这些法的真正内容,就像释印顺,释印顺告诉他的学人说,佛法只有在人间,那就不是信三宝常住,因为人间灭了就没有啦,是不是,可是不是啊,他方世界,十方佛国,都有佛法啊,都有佛住世在摄受众生,所以只有真正的胜义菩萨僧,会告诉你这个道理。
【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行,一切法门皆习受行】也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能够往菩萨菩提资粮的方向去的法门都愿意学习,这个进入住位以后的菩萨是不一样的,是不会只挑说,我就学什么法就好,只要是菩萨所该学的,都愿意学,除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种种其他的,甚至于说,像导师讲《法华经》,导师讲《金刚经》导师讲《维摩诘经》讲《胜鬘经》等等经论,这些内容广度,深度种种,我们可能触及不到的法门,我们都要熏习,都要怎样,皆习受行,熏习,要接受啊,接受以后呢,你能够去行,能够去作的,你的能力作得到,你就要少分去作,譬如说,我们现在说的六度,六度我们做得到的,我就要去作,熏习还要领受,还要领受,还要什么,还要去行,去作,不是只有熏习而已,皆习受行,这住位是这样子的。
【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多闻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为住】到这里为止,你就知道为什么叫住位菩萨,前面的十信位,跟你讲得很清楚,那名称很清楚,就是要长养信根,要满心,十信圆满才能进入住,可是为什么叫住位,你心中有没有疑问,为什么叫住位,这里已经告诉你了,住位跟信位的差别在哪里,住位菩萨呢,一切法门熏习受行,只要是善知识教导我们的,现在教导我们这些,譬如《法华经》的内容,《金刚经》的内容,《维摩诘经》的内容,《胜鬘经》的内容,你依法听闻,听闻思惟,我能够学习。
譬如说,学习一点降伏烦恼的方法,学习说,我怎样去摄受,怎样去摄受接引别人,有情,我怎么样去护持正法,正法的法脉犹如悬丝,既然我今天要当菩萨,那我能作些什么,我怎么样去帮助别人离开邪见,我怎样去帮助别人能够去长养信根,这些都是每一种法门,都要学习啊,甚至于说,要你安住于现在的环境,然后呢,让你们成为在这里,一种社会安定的力量,让大家当作一个表率,让别人来学习说,学习正法果然不一样,这个也是要学习的法,菩萨的法层面非常的广,非常的广,常起信心,对于菩萨的教导,都是深信不疑的,对于菩萨依照佛在经典,所说的法来教导,都是深信不疑的,不作邪见,不作他想,那个打坐,打坐一念不生,有可能是开悟喔,那就跑去练打坐不学这个,那个部分是属于信位的人,不是属于住位的人,因为在住位以后,这个信心是坚固的,也就是说你能够从信位里面满心进入住位,对于这个法的内容,如何是属于解脱的,能解脱的,如何是不能解脱的,你是清楚的,如何才是成佛之道,如何才是实证如来藏,要怎么样实证如来藏的次第是什么,住位菩萨是清楚的,他不会说这边学了以后,他说我是住位啊,然后他又去练打坐,因为这个就是什么,已经是邪见啦!
不作十重,对于这些,杀盗淫妄这些重罪,我们说那个菩萨戒的重罪,是不会轻易违犯的,很容易起恶心去犯菩萨重罪的,那都还在信位,我们不是讲嘛,信位菩萨他也是,你说菩萨戒,受啊受啊,可是他完全不知道戒相内容,完全不会去管说这样犯戒,他就起心动念要做什么,就去做了,所以到住位进入二住,从初住位乐于布施,喜欢布施,护持正法,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修集福德,不断的让自己说,我做得太少,我应该多做一点,就是不断的去学习,领受而去行菩萨行,初住的,所谓的布施行,甚至于进入二住位,那我应该要怎么学菩萨,那应该要受菩萨戒,就会重视说菩萨戒三,这些戒相内容到底是什么,会去重视这个部分,而会重视说不能轻易违犯十重戒,所以我们在大家受菩萨戒之前,就会一一的,为你再解说一次戒相,让你能了解,然后同时透过布萨对不对,说大家一定要布萨,布萨之前要能够揭露忏悔,因为学戒就是让你能够,出离过失嘛,出离过失以后然后重新学习,心清净重新学习,同时告诉你什么样的是犯重,什么样的不是犯重,都把这个地方告诉你,到了住位以后,你要受的戒,都是受有戒体的菩萨戒,所以你会求受上品戒,什么叫作上品戒,就是这位,能够传戒给你的戒和尚,本身是能够持戒不犯的,这位戒和尚不是学戒不犯,是持戒不犯,我们是学戒者,可是传戒给我们的和尚,是能够持戒不犯,他不必去作种种思惟以后才说,这个不能犯,他本来就不会犯,这是本身已经有二地的功德,不是只有初地功德,本身已经可以微细戒,都能够去小心的,何况说还去起心动念,才说这样子叫犯戒,那我还是不要犯,不必起这些念头他就不会犯戒,这叫持戒不犯,所以我们因为今天能够,由一位已经持戒不犯的戒和尚,来传授我们菩萨戒,这叫作上品戒,加上我们能够,把戒相的真实内容,学戒的精神告诉你,你知道菩萨戒,学戒是这样的精神,以后你就学戒学得很快乐,不是学戒学得好像绑手绑脚,痛苦得不得了,你学得很快乐以后,你这个地方,你就经常会怎么样,经常会小心,注意观察到,会谨慎,然后对于布萨,对于忏悔,你不会觉得说那没面子,因为你知道,这个自己犯的过失揭露忏悔,是为自己好,面子在哪儿。
为什么说能够不顾面子,下面就会告诉你,因为不会犯十重,不会犯五逆,不会八倒。八倒的意思就是说,无常苦空无我的这些五蕴,你不会再认为它是真的,一直在这个五蕴里面著墨,受五欲,享受五欲,追求这个,就像道家讲的要保这个身,让这个命能够坚固,你不会去学那个法,同时呢,你也不会像有些人断灭论的说,一切法空,那就把常当作无常想,对不对,说一切法空没有一法是真实,那就表示说,能够出生一切法的如来藏,这个常住的法,也把祂否定掉了,把常的法也当作无常,把这个清净的如来藏的法,当作是不净的色身来看待,说这个色身都是完全不清净的,不知道,原来有一个真心,是跟你的五蕴同在,他就完全把祂否定掉,同时呢认为说,这五蕴都是无我,一切法都是无我,结果呢,不知道有个真我,以这个我而颠倒想,认为一切都是无我,因为确实有一个真实什么,唯我独尊的如来藏,对不对,除了前面说无常苦空,不会把五蕴法当作真实以外,也知道有一个真实法存在,这是住位菩萨的特色,所以不会落入八倒里面,只有断灭论的人才会落入八倒,也只有外道才会落入八倒,但是住位菩萨不会,不生难处,也就是住位菩萨的特色,已经懂得回向,要回向什么,回向自己能够在人间常行菩萨道,回向自己,所修集的一切福德智慧,都是未来成佛的资粮,而不是求生天享福,因为难处其中之一,就是生到长寿天,生到欲界天也是长寿天,四天王天的一天,就是人间五十年,那四天王天有五百年的寿量,那算一算,四天王天五百年,那个人间已经过多久,你自己用算盘算一算,计算机算一算,四天王天一天是人间五十年,然后四天王天的寿命有五百年,你看看这样算起来,当四天王天的寿量结束以后,这边过多久,很久对不对,好像很多零,我算过,很多零欸,我现在一时没有算出来,我曾经算过但是忘掉了,因为没有记那个,我知道说,喔这么多零啊,哇那这个不得了啦,我们在这里不知道,已经行几世菩萨行,已经到哪儿去了,所以生到欲界天就属于长寿天,这个佛说到那儿去,都是属于八难之处,对菩萨而言,当然啦,也要能够免除什么,生到三恶道,三恶道也是八难之处,所以我们刚前面有讲,归依三宝就要能够什么,除异生性,断我见,除异生性,进入住位这是重点,对不对,这是重点,所以不会生于三恶道,不会生于八难之处,也不会生到边地,也不会生到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因为你是每一世每一世的,跟随善知识熏习正法,对佛作种种恭敬供养,护持佛的正法,怎么可能会生于没有佛世,我生在没有佛世的时候,因为这样子不符合因果对不对,你的因是一直护持佛的正法,一直学习佛的正法,怎么可能说你出生的地方,是没有佛法的地方,这样就不符合因果了。
所以你看在住位,就能够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多闻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所以才住空性位,故名为住,意思就是说,进入住位你要经常的多闻,经常的听闻熏习,多求方便,也就是你要跟随善知识学习,要求说,我怎么样能够入于这个空法,这空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空的法,不是一切法空的空的法,这里面的空的法,为什么还要多求方便,才能够入,为什么,因为这是菩萨法,菩萨法所知道的空法,不是指一切法空,不是指五蕴空相,而是指真实的法界实相,如来藏这个空性的空,而进入住位以后才能够熏习,三界一切法空,都是因缘所生,都不是真实的,可是三界一切法仔细追究,都是因为有这个五蕴,对不对,有色界,欲界五蕴,色界五蕴,无色界的也是这个识蕴,对不对,那么五蕴就从哪里来呢,五蕴是生灭不已,生死不已,可是五蕴从哪儿来,原来五蕴是由不生不灭的,本来自在解脱的,一个实相心如来藏所出生的,而如来藏呢,祂具足万法,具足一切功德,可是本身呢,郤完全没有人我,没有法我,本身虽然出生了五蕴的人,可是郤没有人我执,没有法我执,没有人我见,没有法我见,不系缚在三界,不依任何一法而存在,没有过失,祂这些法性,可以藉著任何因缘,不断的出生各种不同的五蕴,所以祂这样的法性叫作空性。
因为不系缚在任何一法上面,会系缚在任何一法上叫有叫三界有,为了怕被误会起见,所以佛不说如来藏这个法是有,因为说了有,会被人以为是三界有,三佛有是系缚在三界中的,所以才说这样的法性叫空性,这个是真正的空的法,进入住位以后的菩萨,就是要熏习这样的法,知道说,原来如来藏,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也有,每一位众生都有如来藏,之后呢,对于说,那如来藏才是真的,原来祂藉因藉缘,所出生的五蕴不是真的,那这个五蕴我们把它当作我,是错误的,所以离开八倒,知道说,这个五蕴是属于空相的法,它是缘起性空的法,缘起出生了以后它的法性,是不自在的,不真实的,要藉因藉缘才能存在的,譬如说眼识,眼识就是缘起性空的法,眼识呢藉眼根触色尘,然后才现起,能够有见的识的识性,眼识的识性就是见,这种能见的识性是缘起性空,因为它不是不需要眼根不需要色尘,它就能够存在这个见,它要藉眼根,藉色尘,根尘相触,才能够出生,出生以后,才有见的功能,这样叫缘起性空。
可是这个眼识呢,郤需要由这个如来藏含藏的本来就有这眼识的功能,由如来藏把它现行出来,所以菩萨在住位,就是不断要熏习广多闻慧,要多求方便,也就是说你得要去,让自己的福德不断具足,你才听得进去,你才听得进这些法,才能够入空界,你才能够进入,一切法空,原来不是真正的空性啊,一切法空只是现象界,缘起性空的法,那如来藏祂是寘实的空性,祂有真实的心体,祂的法性不系缚在三界中的,祂没有生死过失的,祂没有任何,不与任何烦恼相应,虽然都含藏著,祂虽然含藏著你的我执,你的随眠,你的习气,可是祂本身不与这些习气烦恼相应,是你的六识心七识心跟它相应,祂跟它不相应,可是祂郤帮你现行种种法,祂现行种种法以后,祂又不会被,这些现行的烦恼系缚,祂虽然执藏你这些种种法,可是祂的清净性郤不受这些所执藏的烦恼所影响,只是因为说,这些我见我执,随眠习气烦恼太重,祂有一些无漏无为功德法,就显露不出来而已,只是这样而已,可是并没有损减祂,你在这个住位,就不断的要自己让自己福德充足,多求方便,学戒,学忍辱,对不对?
要学忍辱,要忍于这个法很深,要忍于你要接引的众生,要忍于你所居住的环境,要忍于众生烦恼很重,要忍于信位的菩萨具足一切烦恼,对不对,你要去接引他,你什么都要忍,要修忍辱,你要精进,你不精进的话,你怎么能够去增长,让自己能够在智慧上增长,方便善巧增长,你要修静虑,你要让心能够安住下来,让心能够有摄心一处的功能,要能有止观的功能,要能心有止观的能力,然后再来学习这个般若,你看,学习这个般若,你才能安住下来。
从前面的布施开始进入住位,你就已经开始,就是要让你进入这个空以后,然后呢,你才开始对治你的烦恼,所以进入住位,本身就有能力来对治烦恼了,所以进入住位的菩萨,不再叫作具足一切烦恼,而是有能力少分对治烦恼了,从布施开始,布施开始,就可以去对治自己的什么悭贪,你说,你对自己所知道的法感觉到,这是我好不容易才弄懂的,不能说给他听,一说给他听的时候,他就会啦,我是花了好几年,你不想说出来,那就是什么悭贪,或者说这个时候需要你护持,你说我累积了,积蓄了这么久,拿出来不就没了吗,不能拿出来,还是有悭贪嘛,你说我这个身子,好不容易保养好,我要去做那些事情,那么多人,我要去为他们煮饭给他吃,那我不是累垮了,我不去,那这样的话还是悭贪,可是你看,你看我们菩萨们,这么多人要用斋,他们付了多大心力,为了我们怎样,买菜煮饭哪,洗碗,你看看这个是不是在布施,就是在行布施,这样的布施,你就知道这肯定是进入住位,一定不是信位了,才愿意这么做,毫无怨言,毫无怨言为大家这么做,出钱出力,甚至于说,还去这个把正法一直接引别人,行间接的法布施,因为这样子就是什么,对治自己的悭贪,然后愿意学戒,学戒以后对治自己,起这个恶心恶念,对不对,这个就是对治,忍辱呢,让我们能够去对治自己的嗔恨心,都能对治,对不对,因为你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你懂我有一个如来藏,会把我所有的一切都储存起来,好的也储存,不好也储存,当你熏习这些知见以后,那你当然会觉得,如果我不修忍辱的话,那我这些嗔的烦恼,不就越来越兴盛吗,你想想说还是要修忍辱,因为你就是对空的法,空的内容,真实空的内容了解了,在信位就没有听不进去,在信位你跟他讲这些他说,离他太远了,因为他想到是什么,想到是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他没有想到什么,没有想到成佛要做什么,开悟做什么,布施做什么,他没有想这些,可是住位就不一样,所以才说【多求方便】知道要精进不能懈怠,知道说要修什么忆佛拜佛,知道要接受这些知见的熏习,要阅读要思维,所以才能够住空性位,所以在住位里面就是,在住位里面就是说,你要经过这些方便来学习。
你慢慢的才有什么,波罗蜜多虽然是远了一点,我们在三贤位叫远波罗蜜多,可是还是有一点点,那一点点为什么能够有,因为你知道有一个,众生皆有的如来藏是什么,你知道,虽然还没有找到祂,可是你是趣向实证如来藏的这条路,你知道趣向如来藏的这条路,你一定要先累积,你的布施的福德,你一定要学戒,因为没有一个菩萨,不受菩萨戒的,你说我是菩萨,因为是菩萨才能够求开悟,是菩萨才能够实证开悟的法门,接下来这个忍辱等等,你也知道愿意学,所以在住位就是因为,能安住于这样的法,前提是什么,信根还有什么,多求方便的种种福德资粮,所以你对于住位的修学,有没有概念啊,有概念了,所以呢,从这个《菩萨璎珞本业经》这里面就告诉我们了,住位的修学的三归依的对象,如果不是菩萨胜义僧,请问能够到达住于空性位吗,可以吗,没办法啦,所以我才说,如何可以说,进入住位以后,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为住,如果不是归依的对象,如果不是菩萨胜义僧,他没得把些道理说给你听,所以那我们就说,刘灿梁今天主张,归依自性三宝就好,然后呢,他又去为了怕人家说他什么,他就去找一位,你看他是真的是没有开悟,也没有在说大乘法的一位声闻僧去归依,说他有归依三宝,那请问他进入住位了没有,没有进入住位,你看大家现在就可以简择,他宁可选一位他本身根本就没有说大乘法的,本身也没有办法指导你开悟的,他说他去归依他,可是他郤说他已经明心见性,请问这个因果符不符合,完全不符,所以我们有说过,信位前的菩萨完全对因果不信啊,信位之前,信位之前,从因果不信慢慢进入深信因果,到住位已经对这里是深信不疑,所以佛有说,行十信心对三宝常住,常起信心不作邪见,这里对这个信是很坚固的,所以我们从刚刚这里,《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已经跟你讲了,这个信位跟住位修学的差别,所以呢,我们再接下来告诉大家说,学人应该修习长养守护善根,我们大家应该这么做,可是怎么样做呢,应该从正受三归依,对不对?
从正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学习六度波罗蜜,戒定慧三学,以这样的次第中来学习,来什么,长养守护你的善根,因为善根要守护的,要怎么守护法,不允许恶知识,恶缘来误导我们,对不对,今天如果说,有的人觉得说,刘灿梁也在讲开悟,而且他跟我们讲,三个月就可以开悟很快,这样的话,既然我们这边也是讲开悟,那我就去跟他学,那这样的话就变成什么,毁坏自己的善根,因为你对于佛所说的,你应该次第修学上来的,这一点你不信,你前面具足了布施的福德没有,你的菩萨戒学好没有,你忍辱修得如何,你精进了没有,你的静虑修了没有,你动中功夫修了没有,你般若的知见如何,你断我见了没有,你这边为什么可以不要,你就知道,如果这样想的人,就是毁坏自己的善根,把自己的信根怎样夭折,懂不懂这个道理,当你觉得说,开悟这件事情很重要,可是你更要知道,这个次第,这个善根的长养,善根的巩固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说善根有几种,一个是退分善根,第二个是上进分善根,再来就是殊胜善根,最后就是无上善根这几种,我们用这几个来看待,退分善根就是刚刚在经典里面,《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在信位的菩萨因为信根不具,所以他经常会退离,退出于他在长养信根的这样的一个所行的一切行,而落入其他的邪见,落入世间的有所得追求上面去,叫退分了嘛,那上进分善根就是要,依止真实善知识,来修学正法教,以期什么,以期能够脱离异生性,断我见,断三缚结,对不对,这样才叫上进分善根,可是不能去否定掉这六块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你不要说第七块饼直接吃就好,六块饼可以不吃,反正吃了六块已经饱了,原来第七块饼让我饱,那我就吃第七块饼,那这样的话表示什么,表示善根不具,表示信根不具,佛已经告诉我们,你得把福德资粮修集足够,你要次第的什么,多求方便,前面这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方便,为了什么,为了让我们善根巩固,你开悟了,你才不退转,所以应该要求上进分善根,对不对,现在大家就在求上进分善根,殊胜的善根是什么,我们更要求殊胜善根,因为菩萨对于善法欲,不能停下来,不能说,我不能贪,那我连善法欲我都把它停下来,不行善法欲这个贪要一直的增强,我不只要有上进分善根,我还要殊胜善根,还要希望我能长养善根,成为殊胜善根,什么叫殊胜善根,断了我见以后断三缚结,乃至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善友多所摄受,能行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多,三十七道品,将来能够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殊胜善根相当于七住位以后的,七住位以后,就是行这些行,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到了善知识,善友的摄受,善友的摄受就是我们同修道友。
我们为什么有时候说,大家在一起读读书,对不对,就是大家在一起共同的摄受,就是善友能够摄受我们,有的人会说,那我自己读书就好,既然书自己读就好,我自己拜佛就好,为什么我们还要一起,大家这个学习呢,其实善友的摄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自个儿,都是局限于自个儿了解,所法菩萨法,不能以声闻心态来学,声闻心态会说,我自己学,我自己打坐,我自己断我见,观行除我执就可以了,可是菩萨法就是要跟道友一起,怎么样互相摄受,但是这个互相摄受里面呢,不能求好为人师,不能求说,我比较行,我出来当老师,这个又增长自己慢心了,我们第一天就说了,所以很多地方都要想著说,我怎么样去调伏自己的心,多多去赞叹别人,多多去摄受别人,鼓励别人,然后多多降伏自己的,自己发现的一些习气烦恼,这个就是菩萨一种内心,自我内心的修学方法,别人看不到的,因为你不用讲出来,我告诉你,我为什么赞叹你,因为我要降伏我自己的,不必讲出来,我为什么赞叹你,因为我要修随喜赞叹,这样讲就不是在修学了,而是这个内心,自己内心知道,我应该这么做,所以说,我们应该从上进分善根,希望将来能够到达七住不退,往后到八住,九住,十住,甚至进入行位,上进分善根,而且能够去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也就是说,我怎么样去,成熟跟我有缘的眷属,什么叫成熟,就刚刚我们说的,让他信根慢慢具足,信根圆满进入住位,你能够摄受他进入住位,那你要用种种方便善巧,对不对,你就不能让他起嗔,不能让他看到你就讨厌,不喜欢你,对不对,他看到你讨厌不喜欢你,你就不能摄受他,所以你要多用,你种种的方便善巧摄受他,当你能够成熟有情,摄受有情,就相当于你去摄受佛土,而严净佛土呢,是摄受有情的过程里,不在有情身上产生情执,你是这一世我摄受的人,你们不准离开,都属于归我,你哪一天离开你就是背叛我,情执太重,情执太重了以后,那个国土不清净,也就是自己的习气烦恼太重了,以后用这个我执,去跟人家系缚在一起,那国土就不清净,所以说,摄受有情,成熟有情的过程里面,就是要随著断除自己的烦恼,那因为这样子以后,你摄受他的这个缘绝对不会断,可是你不小心产生的情执,你断了,摄受他的缘仍然属于你,将来你成佛,他绝对在你座下的,你不用担心,为什么,互相的如来藏记载得非常清楚,你不用说,祂会忘掉,如来藏不会忘的,他的意识心忘了没有用,他故意把你忘掉都没有用,因为他的如来藏也记起来了,所以你不用担心这个事情,你摄受过他,你摄受过他,他的如来藏记得清清楚楚,你的如来藏也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如来藏非常尽责,没有一刹那打过盹,从来没有打过盹的,所以呢,最后成就无上善根,就是成就佛道,所以对于善根的修习长养,守护很重要,这前提,对于住位菩萨,归依胜义菩萨僧这里开始,所以求断我见,求除异生性这个地方,大家理念上,理路上清楚了以后呢
我们要进入下一个主题,下一个主题就是说,没有具足三归,信根不具者,所呈现的身口意行是什么,我们就要检查一下,因为我们刚刚已经讲过了,信根具足进入住位以后,他就会去依止于胜义菩萨僧,以去求法,多求方便,让自己能够住于空界,住于什么,住空性位,对不对,这个是住位菩萨一个方向,那如果说,没有具足三归,信根不具的,他作出来的,会是怎么样的身口意行呢,我们以例子来讲,第一个,对佛不恭敬,会尊崇世间凡夫,贬低出世间的人天世尊,这个例子是什么,以刘灿梁的例子来说,刘灿梁曾经说【《道德经》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讲一句话,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得花四十九帮他解释,听懂我意思嘛,道、如来藏、空性,如果讲得让你很清楚的话,就不是如来藏,他背语言文字,名可名非常名,能够给你安一个名字的,绝对不是空性,绝对不是,永远是无常,你懂我意思吗,就这么一句话,佛要讲四十九年,老子一句话就讲完。】请问他对佛教有没有恭敬,他信根具足了没有,今天我们听了金刚经,刚好导师也讲这句话,对不对,这老子讲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虽然追求无为,可是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真正出世间的道是什么,他是不知道的,但是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他是做得不错,世间,可是他对于这种出世间的道理,他是完全不晓得,因为我们有说过,前面佛也告诉我们,只有佛弟子,才能禀受正解脱的法,是不是,所以我们说这句话呢,老子所说的只是在讲他自己,所想像中的内容而已,那么这个内容呢,佛法里面的,以及刘灿梁讲的地方的,这个到底合不合理呢,我们等一下再继续来解说。
(原标题:宗门与教门 第8集 正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