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128集 《广论》缺少法身

   日期:2018-07-13     作者:三乘菩提    浏览:4645    
正礼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是我们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常见外道法--广论”整个系列的最后的几集。我们之前跟各位介绍到《广论》,其实它缺乏非常多的内容,所以它虽然名为《广论》,可是其实它不是真正的广论,因为它只是偏向于西藏所谓的应成派中观的内容。它对于佛法的道次第,并没有真实地陈述真正的内涵,所以我们举了很多它缺乏的东西;所以我们上次也讲到《广论》没有提到所谓的总相智。我们复习一下,上次我们有提到,这个《阿含经》里面说:
  舍利弗白佛言:“我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总相法,我则能知。如来为我说法,转高转妙;说黑白法、缘无缘法、照无照法。”(~《长阿含经》卷12)
  这是《长阿含经》里面,把佛法的重要的总纲帮我们提示出来;也就是说:如果要修学佛法,一定要能够先获得总相智。什么叫总相智?就是要把黑法——就是恶法、白法——就是善法,缘——就是因缘法、可是还有另外一个不是因缘法的法;还有可以照了境界的法——就是五阴十八界这些法、还有另外一个不照了境界的不生不灭之法。
  也就是说这个法界啊!其实有两种法的分类:一种就叫生灭法、一种叫不生不灭法;一定要具有这样子的总相智,才能够说他懂得佛法,才叫作佛法的核心。可是《广论》根本没有这两种法的分类,特别是所谓不生不灭法,它根本不能够如实知,所以它就会缺乏断我见的法,也会缺乏大乘明心的法;因为断我见的法,是声闻、缘觉他们的总相智,就是要能够看出所有生灭法的总相它的所有的范围。那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大乘的见道——就是明心开悟,他所说的就是不生不灭法的总相,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总相。法界就只有这两种总相,那这两种总相也是法界诸法的分类,所以说在《广论》里面,因为缺乏对这两种法的总相智,所以连带的其他的法它也会缺乏,因为佛法中是法法相关的,佛法的核心如果错了,其他的部分也就会跟著错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因为他缺乏了总相智,对不生不灭法不能了解,而且也没有办法去实证,所以他根本不提不生不灭法,或者是说当他提不生不灭法的时候,其实他是用错误的方式去理解,就把那个部分忽略掉了,那个部分就不计了。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譬如说法身,法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众生流转生死,一定要有一个本体,如果没有这个法身作为本体,我们众生是没有办法流转生死;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一个法身,而且是不生不灭的法身,作为我们众生流转的本体;也就是一个永恒存在的法,来作为我们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本啊!那这个流转的根本——众生的本体,就叫作法身,因为是其他诸法——生灭法所要依止的一个法。所以生灭法之所以能够不断地生灭,不是生灭法本身可以出生生灭法,而是因为背后有一个不生不灭法,有这个法身来出生。那我们来看看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它怎么说法身呢?我们来看“如是于我我所无少自性获定见已,由修此义而得法身。”这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406页里面提到说:什么是法身呢?就是把我跟我所的这个内涵,把它当作是没有任何的自性;然后根据这样的定见,然后一直修、修、修,修到把自己对于我跟我所的这个执著。这种我跟我所的这种自性原来有执著,对我跟我所有执著的这种自性,把它灭除掉了,不再认为说它是有自性的;然后一直这样子不断地自我洗脑,洗到最后对于我跟我所,就直接认为说这是没有自性的,而且在这里产生定见了,以这样就作为法身。所以显然他是以遮遣的方式来说法身,可是这样子会引发非常多的质疑,因为 佛陀之所以成佛,一定是实证了一个真实法,而不是用遮遣的方法来说祂获得法身。所以就有人提出这个质疑,而且这个质疑也纪录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我们看它的内容:
  “若谓此中,岂非宣说悟入大乘真实之法,故唯灭尽我我所执,非是所得真实性义。又唯决择我及我所悉无自性,亦未决择诸法无我,故名悟入真实之道不应正理。”答曰:无过。
  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它很妙,因为人家质疑他说:“那你这样把我跟我所的这种执著性,把它当作是空无自性,这样的话还是没有证入真实的法,那这样还不是所谓的证得真实的法身,那这样是没有道理的。”结果宗喀巴他就直接说:“这样没有过失。”可是有过失没有过失,不是他一句无过失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看,在《成唯识论》,它是我们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论,因为 玄奘大师他去西方取经,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确认说:“到底我们的生命的结构是如何。”也就是要能够确定说,我们众生流转生死,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才使得我们众生流转生死;那我们解脱,也要因为我们的生命的结构里面,有可以解脱的结构啊!如果我们的生命是永恒,可以一直流转生死,那我们生命中也应该要有一个永恒的法啊!所以显然我们这个生命的结构,到底是能解脱、还是不能解脱?是可以永恒存在、还是不可以永恒存在?是有轮回、还是没有轮回?其实它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所以这个不是说别人这样质疑:我认为没有问题;不是这样子能够解决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成唯识论》或是《八识规矩颂》,玄奘菩萨所著的这两部著作,它是对于生命的结构的一种楷定,它非常重要,所以《成唯识论》里面,它就有讲到所谓的自性身。我们来看看: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这是《成唯识论》卷10,这里说:所谓的自性身其实就是法身,因为只有这个法它有真实的自性;因为其他的诸法,它都是生住异灭、变异不断的,不能说它有什么自性可言。而且这个自性身,是由这个受用身跟变化身所依止的;所谓的受用一定是变化才受用,所谓的变化,一定是不断地变化转异,才叫作变化身;可是不管是受用身或者是变化身,它一定要依于一种自性身,而且这个自性身,祂是有真常的功德,而且是一切法平等所依啊!就是一切法都要依止这个自性身才能够存在,那这个自性身其实就叫作法身,因为祂有无量无边的大功德。所以《成唯识论》已经楷定了生命的结构,也就是说 玄奘菩萨他去西方取经,就是要能够确定生命到底有几个“识”,而不是众说纷纭。所以当 玄奘菩萨去西方取经回来之后,他就写了《八识规矩颂》来楷定生命的结构就是八个识,而且就是有法身,这个法身也叫作“自性身”。当这样子的法义楷定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宗喀巴所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把我跟我所的这种法性,把它当作是空无自性,就以这样子的遮遣的方式来说是法身,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那我们接著看《广论》,还继续说:
  于一切种永灭我、我所执略有二种,一若以烦恼更不生理而永断者,虽于小乘亦容共有,然由永断内外诸法戏论之相,皆无可得,即是法身(~《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
  宗喀巴他就认为:把我跟我所的这种执著,把它去除掉了,把它去除掉,虽然它也是跟小乘法是一样啊!可是大乘跟小乘是可以有一个地方共容的,就是这个地方;可是他认为说,因为对于内外法这种执著的—这个相貌—永断的缘故,所以这样子就叫作法身。所以他说来说去,还是用遮遣的方式来说法身,所以他的法身等于是把我跟我所的这种执著,把它去除掉,他就认为这样就获得了法身;显然他的法身是断灭的,因为没有一个真实法可以作依止。
  那我们可以看看,他以皆无可得而称为法身,其实这个不符合佛法的道理,譬如禅宗里面就有这样的说法,六祖惠能大师跟薛简,也就是武则天派去的大使,有一段对话我们看看: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惠能大师面对薛简他的提问说:“这不生不灭很多人都说,那你这个跟外道有什么不一样呢?”六祖惠能大师就把将灭止生这个道理讲出来。也就是说,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以将灭止生,就因为把某一个法把它灭掉了,就说这个就是不生不灭的东西,这个就是将灭止生,也就是所有外道也会落在这个地方。六祖惠能大师说祂的不生不灭,是本来就是不生的,所以将来就不会灭嘛!所以古代的人是怎样描述“什么叫永恒的法?”。我们用正面的说,就是永恒的法,也就是不生这个东西,是从来没有被出生过;因为祂是本来就存在的法,既然祂是本来就存在的法,祂不是被出生的法,当然祂永远不会灭;如果是一个会出生,是被出生的法,把祂灭掉了,那就是将灭止生,祂也不是一个真正永恒的法。所以显然宗喀巴就落入了,将灭止生的这种外道的不生不灭法里面,所以他就把法身当成是这样子,没有一个真实法的内容,所以他堕入了断灭。
  那我们继续看,在经典里面有直接说这个法身其实就叫作如来藏,我们看这段经文: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这是《佛说不增不减经》里面的经文,也就是最深的意涵,其实就是第一义谛;因为佛法有个甚深法,这个甚深法说的就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说的就是众生界,就是有众生出现在这个三界里面。这是最深的一个道理,为什么会有众生出现在这个世间?出生众生界其实就是如来藏。为什么?因为众生可以成佛,当然有一个如来藏在众生身中。什么是如来藏呢?如来藏其实就叫作法身,所以法身其实就是如来藏,从《八识规矩颂》来说,其实就是讲第八识,也就是“去后来先作主公”的这个法。所以从《八识规矩颂》、《成唯识论》,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其实《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不符合 玄奘大师楷定的内容;因为 玄奘大师去了印度,确定了佛法的真实义,回来到了中土著作了《八识规矩颂》,就是要来楷定佛教正确的义理。我们可以看到《菩提道次第广论》,它所说的道理都跟 玄奘所说的《八识规矩颂》完全违反。所以我们应该说,在佛教的历史里面,我们应该要相信的是 玄奘大师呢?还是宗喀巴呢?我想我们应该要作一个明确的抉择、理性的抉择。
  除了这个法身缺乏之外,其实《广论》还缺乏了中观正见,怎么说呢?因为不生不灭法、跟法身、跟如来藏,甚至跟中观正见都是息息相关;因为这个都是一连贯有关于生命本体的内涵。所以说在《广论》里面的毗婆舍那,也提了很多有关于中观正见的事情,甚至他还要攀缘到 龙树菩萨,为什么?因为 龙树菩萨是所谓的中观的提倡者;他复兴了大乘佛教——就以《中论》来复兴大乘佛教。可是这个中观说的是什么呢?什么叫作“中道观”呢?其实中道观所说,还是对于如来藏这个法身的观察,因为能够观察这个法身,才能够称为中道观,因为不会堕入两边。所以说在佛法的体系里面,这个总相智,也涉及到法身你是如何看的,但也涉及到般若是怎样理解的,甚至也涉及到中道观是如何观察的,这些都是彼此法法相关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菩提道次第广论》,它有一段内容是这样说:
  般若经等宣说诸法,皆无自性无生灭等,其能无倒解释经者厥为龙猛。解彼意趣有何次第?答:佛护,清辨,月称,静命等大中观师,皆依圣天为量,等同龙猛。故彼父子是余中观师所依根源,故诸先觉称彼二师名根本中观师,称诸余者名随侍中观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菩提道次第广论》
  就开始来攀缘 龙树菩萨,它认为说:佛护、清辨、月称这些中观师,其实都是 龙树菩萨的传人,甚至他们现在还在传说,说佛护跟清辨都是 龙树的大弟子,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在台湾的喇嘛教的网站里面,还这样说著,他说:
  “清辨论师以及佛护论师,这两位都是龙树菩萨的大弟子。”(~甘丹赤巴仁波切,2003年讲述,https://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6285)
  也就是说:他们在谈中观的传承的时候,总是要攀缘 龙树,而且甚至说,佛护跟清辨是 龙树的大弟子;可是 龙树跟佛护、清辨,他们之间是相隔非常长远的时间,也就是他们之间其实相差了两、三百年,可是他们竟然可以攀缘说,佛护跟清辨是 龙树菩萨的大弟子。所以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他们说 龙树菩萨跟圣天菩萨他们是根本中观师,那其他叫作随侍中观师,可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这个传承的关系。
  因为今天时间到了,所以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到这边,下一集再跟各位介绍后面的部分。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28集 《广论》缺少法身)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