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钧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上一次的《三乘菩提——阿含正义》之中,已经先探讨了“五阴与五盛阴的差别”,也说明了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被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遮障的缘故,一般人是对于五阴的内涵都是不了解,多是深入地贪著五阴的种种而不自知,那就是堕于五盛阴之中;因此,才会有不断的生死相续。今天接下来探讨“四识住与七识住”的这个部分,藉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众生贪著五阴的种种层面。
先来说四识住的部分。五阴说的是“色受想行识”,“四识住”是说“四种识所住的境界”,就是指其中的识阴—六识心—安住于“色受想行”四种境界,这是一般众生识安住的地方。那么识又怎么样安住于这四种的境界相呢?《大集法门经》卷上之中,有一段舍利弗尊者的开示:
复次,四识住,是佛所说。谓色生、色缘、色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受生、受缘、受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想生、想缘、想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行生、行缘、行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如是等,名为四识住。(《大集法门经》卷1)
舍利弗尊者所开示四识住的内涵是什么呢?他说到的“色生”,是在我们这个人间而言,指的是色法中的五色根及五尘,而法尘是缘于这十法而出生、显示的;其中的五尘主要指的是内六入的五尘,而不是指外五尘,当这些色法或多或少的出生以后,就成为六识心所缘的部分。假如没有这些色法的出生,离念灵知或者是有念灵知的意识心,就无法在人间生起以及存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现前可以观察到的情况。因为,在人间受胎之初,本来识阴六识是不存在的;乃至到出生以后,五色根具足了,五尘也跟著生起的时候,就一直都忙著在“关心”五色根及五尘。譬如说,一下子说:“哎呀!身体这里不舒服。”一下子又说:“今天真的是通体舒畅!”有时候会说:“今天天气真好”、“哎呀!这道菜真的是色香味俱全”、“那首歌唱得是太优美了”!这就是什么?出生了五色根及五尘之后,识阴就住在它的境界,而有了攀缘这些境界,随著去转动的状况,这就是识阴的“色缘、色住”。
因为在色法的生、缘、住上面攀缘,就使得在深心之中,越来越喜乐、贪爱于色身以及色上五尘的法性,因而更加执著于五色根及五尘的法,这就是六识心对一部分的我所的贪著,越来越增广、加大。所以,就好像大人常常鼓励小朋友说:“你这次成绩考得真好,不但要保持住,而且还要能够更进一步。”又好像说,当某甲某一项表演受到大家的赞赏,某甲也许说:“谢谢大家的夸奖,我还会更加努力,把更好的呈现给大家。”所以生意上赚了钱以后,还想赚更多的钱;那当了官以后,还想当更大的官;那这样子看来,这一些类似的事情,在人间都是“常态”。然而这么一来,却使得识阴辗转更加喜欢住于五色根以及五尘法,这就显示出识盛阴、色盛阴,乃至是想盛阴的状况,是识阴六识在人间所安住的第一种境界,就称为第一种的识住。
识阴的其他三种安住的情况,就如同识安住于“色”的情况是类似的,只是说,学人必须如实地去了解“受想行”的内涵,然后配合著观察,才能够真正地得到法益。简单地说,识阴六识对于色法上的觉受之出生以后,有所喜乐的缘故,继续攀缘这些觉受,因而住在因为色法而生起的觉受之中。那识蕴六识在色法上面生起了想,想就是了知,对于能够了知境界有所喜乐的缘故,乃至是不想要离开对境界的了知,就继续攀缘了这些了知性,而住在因色法而生起的了知之中。从色法的出生,识蕴六识领受了、了知其内涵,而产生了种种的觉受之后,因为“喜行广大增长”的缘故,就使得这一些现象,持续不断地出生及存在;这包括六识觉知心及了知性,对于缘于色法的现行,而持续不断的过程,就有了身口意行,乃至是缘于彼而安住于彼。
对于上述所说的道理,还是应该要稍微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意涵;理解其意涵之后,就会明白我们生活的真正的相貌,进一步发起出离生死之心,对道业的修证就更能够有所帮助。譬如说,我们在生活之中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有人说:“哎呀!要是天气都能够一直这么凉爽就好了。”这是因为说,不管天气是热或是冷的时候,人们都呈现出苦受的相貌,想要尽快的离开它;所以,当某一天的天气是很“舒适”的时候,就叫作乐受,而且是非常喜欢,又想要一直地住在那一种乐受之中。然而,现见当某乙正因为一件事情而伤心,乃至是哭泣的时候,亲友是越加安慰,某乙却反而哭得更伤心。这样子看来,众生不只是喜欢乐受,其实也会喜欢苦受的喔!那这岂不就显示出识阴在受法出生之后,缘于受法而安住于其境界,并且是喜乐其境界的吗?
再譬如说,每一天早上起床,有人是看看:“今天天气好不好呢?”有人是说:“哎呀!还早,还可以再睡一会儿。”有人是说:“睡在旁边这个人怎么这么帅啊!”当然那个状况是很多很多的;然而,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醒过来以后,就不停地分别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尘境,分别的同时就有了种种的了知。所以,若是某丙察觉到说:“怎么今天看东西这么不清楚呢?”或者又是说:“奇怪!怎么今天听力这么差呢?”然后,就会急急忙忙地要去求医,因为想要改善这个状况,那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忍受没有办法了知境界的这种状况。那么,这就显示出来,当众生能够“了知”境界的状况时,缘于不停地了知境界,又安住于了知境界之中,其实是一直喜乐能够了知境界的。
又譬如说,一般众生有一种看法,叫作“好死不如赖活著”!也有善知识教导大众说:“要放下负担,迈向生命!”然而,继续活著、延续生命的本质,其实就是识阴六识想要一直能够领纳境界;而能够继续地领纳境界,正是爱乐于身口意行的展现。更何况,“迈向生命”,说一句大白话,不就是识阴综合而领纳“色受想行识”,并且安住于其境界、而长时地喜乐其境界吗?所以,参加一个旅游团的过程之中,一面赞叹说:这风景真的是太美了!不时还互相高兴地在那边谈笑、庆幸说:这一次的旅行真的叫作不虚此行;接著干嘛?接著又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次的行程了。那么这样子看来,众生四识住的状况,不就是在五盛阴之中吗?会有一世又一世的生死相续,这其实就是背后的主要原因啊!同时,这也可以说明:识阴的生、缘、住,是识阴六识心在人间生起以及存在的要件。由此可以证明,识阴六识的虚妄性、见闻觉知的识阴都不是常住不灭的法,都是因缘所生的法。
接下来说“七识住”,这一样也是识阴或者是意识的所缘、所安住的境界相;只是“四识住”是从五蕴的面向上来说明,而“七识住”则是从众生所居住的三界来作观察、来了解识阴所安住的七种境界。不管是说从五阴的面向,或者是从三界的境界来说明,都说明了同一种情况,那就是说这一些境界都是不离开流转的境界,还不能出离三界生死之苦。
在《长阿含经》卷第9之中,有这么一段经文:云何七觉法?谓七识住处。若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天及人是,是初识住。复有众生若干种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时是,是二识住。复有众生一身若干种想,光音天是,是三识住。复有众生一身一想,遍净天是,是四识住。或有众生空处住,是五识住。或识处住,是六识住。或不用处住,是七识住。
从众生所居住的三界,来观察这七种识阴所安住的境界相:第一种安住的相貌,是欲界天以及人间的众生,这都是在欲界的境界相,但因为果报差别的“若干种身”,所以就有“若干种想”;也就是说,有著了知种种境界的差别,离开了欲界天而更往上以后,欲界的识阴就没有办法安住了。自此以上,众生识阴安住的第二种、乃至是第七种的境界相,就分别是初禅天、光音天、遍净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以及第七种的无所有处天,这样子合称为七种识阴或者是意识所住的处所。
既然说这七种境界相,是识阴所安住的,这正是不离“能取、所取”二者;不离能所的,当然还是三界中流转的生死之法。世尊破斥外道所执取的“五现涅槃”,正是这个道理;因为,外道都想要以能知能觉的我、有念灵知的我、离念灵知的我,以这一些的“有我”的境界,想要“现前有一个我住在涅槃之中”,这都是分别贪著欲界境界中的我,乃至是初禅到四禅境界中的我;等而下之的,乃至是贪著欲界的境界,贪著初禅到四禅的境界,这正是在“能取、所取”之中,有何了脱生死可言呢?因为,涅槃的境界中是无我的,那是完全断除蕴处界的境界,其实正是“无境界的境界”;但是为了利乐有情的缘故,也为了要让学人容易了解的缘故,方便相对于蕴处界存在的状况下来说“涅槃的境界”。因此,在经典之中,谈到四禅八定的境界时候,往往会提到说,若是识贪著了种种禅定的韵味之后,依于那些境界,住于那些境界,结果反而是因为这一个缘故,而被那一些境界所束缚。因为,不管所住的这一些境界的意识本身,或者是意识所住的这些境界,仍然是不离开三界的生死流转。
此外,三界中的境界还有“二处”不说是识阴安住的境界,但是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转的境界。其一,证得非想非非想定,或者是住于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之中。因为识阴六识只剩下意识一心,意识又对于自己的是否仍然存在不加以返观;这意思是说,意识在那种境界之中,虽不自返观,却又不能说是已经没有了意识,所以才称为“非想、非非想”,此时似无所住,故不说是意识的住处。其二,证得无想定,或者是住于无想天的境界。这是外道以四禅的基础之下,因为虽然也想要求般涅槃,但是不知道应该断微细色的系缚,而以偏邪的智慧灭了他的意识心,就误以为这样子为涅槃而安住;此时此刻没有了意识心,所以不能称为“识住”。这两种称为“二处”,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转的境界,对某些智慧不够深利的行者,还应当进一步观察与思惟,才不会误会解脱道所证的内涵。
因为识阴的相貌,一般人仅知一、二,学佛的人也一时无法全部了知;由识阴与色阴和合运作,其所缘、所住而显示出来的受、想、行三阴,学人多半很难观察到它们,并且很难了解这三阴的虚妄性,而往往会错认其为真实常住的心体。对于解脱道而言,在明白人间的四识住之五阴虚妄以后,并不一定能够断除我执,因为三界中的“我”是有其层次高低、粗细的差别相;所以,进一步才说明七种三界中意识所住的境界以后,才能够了知其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转的境界;能够这样去了解,乃至进一步实际地加以观行的行者,也才能够断尽我执而成为慧解脱者。若是想要亲证解脱道的法,得要了解、观察所住的这些境界中的意识本身,或者是意识所住的这些境界中,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转的境界;得要不贪著那一些禅定的境界以及因其所产生的韵味,才不会因为那一些境界的缘故,反而被其所束缚。
所以,能够了解四识住、七识住的内涵以后,就不会执取这些识阴或者其变相为常住不灭的法,乃至是落于意识所住的这些境界相中;这样子,就距离亲证解脱道乃至是佛菩提道越来越近。
今天就说到这里,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43集 四识住与七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