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73集 流转与还灭(二)

   日期:2018-07-13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28231    
正伟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的节目;在上一集节目中,我们说到流转门在先,还灭门在后,因为众生一向落于流转之中,是因为修学了佛法之后才知道要转向于还灭门。所以流转门本有,而还灭门依于流转门而得建立;就表相上来看,流转门中的一切原来就有,而未来没有,既然它是可以被改变的,所以流转门乃是被生之法,是无自性之法。同理,还灭门中的一切本来没有,而未来可建立,所以也是被生、无自性之法,所以若只由表相上来看,二门之法皆是有生、有灭,若依还灭建立,止息五蕴,那就成为一切皆无,那就会成为与外道印度教所说的断灭论一样了。然而 世尊常说佛法非断灭,说佛法是断灭则是谤佛。
  世尊从一开始出世弘法,在佛教的最初期初转法轮的时候,《阿含经》中就已经明说佛法不是外道所说的断灭见,也不是外道的常住见。所以 世尊在佛经中,常常批评婆罗门教、《吠陀经》、新沙门的这个六师外道他们不如理之处,而且沙门佛法的基本就是强调五蕴无我。但是如果说万法皆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灭尽了一切却又说这不是断灭;那到底佛法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佛法不共于外道所说的,不像外道他们是要去追求“梵”的常法上的追求;也不同于外道的断灭论,说断尽一切就叫作解脱。所以佛弟子所实证者乃是中道,必须离开五蕴的虚妄相,不落入常法与断法的相对,而有法能实证,而非虚相的无法,这就是佛弟子最初的发心,也是最终的目标。
  所以在《杂阿含经》中,世尊详细地将十因缘与十二因缘并排在前后同一节、同一次说法会中,详加解释了因缘门观行断结、流转以及还灭之法。我们先来看流转门的部分: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杂阿含经》卷12)
  在这边 世尊开示了:我回忆起过去还没有成佛的时候,独自专静地思惟“是哪一个的存在,而衍生出老、病、生、苦,也就是生老病死前面的法是什么?”一心地观行、思惟;我知道有了此世的出生,就会有此世的生老病死,以此观行、思惟,一支一支向前推,所以知道:此世的出生引生了后来的老死,有引生了生,取引生了有,如此前后支支相缘,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至名色五蕴;五蕴的每一个法,不论是能缘的受、想、行、识,或者是所缘的色蕴,都不是自性有的存在,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根本心,依此本心本识而出生了名色五蕴,缘于此有自性、却非五蕴的本识,故能出生五蕴万法,所以因缘法的推观,至此根本心为源头,没有更上者,所以齐于此识而还返,不能更过此根本识。反过来说,此根本识能出生名色五蕴,名色为缘而有内六处之法,有内六处而有触等等,最后老死、忧悲苦恼出生,如此大苦的轮回五蕴便具足了。
  我们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十因缘法中本识出生名色五蕴,本识住于名色五蕴的运行之中,与五蕴不即也不离。所以 世尊在《长阿含经》里面就更加明白地开示了,在五蕴法——也就是名法与色法之外,还有一个本识,这个本识呢,就是每个人在出生之前投胎、住胎的这个入胎识。
  世尊说:“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识由名色,缘名色有识。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是故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苦、悲恼,大苦阴集。”(《长阿含经》卷10)
  各位可以想一想:一个胎儿的生命是由受精卵开始的,在受精卵的时候,这一个受精卵,精子来自于爸爸,卵子来自于妈妈,那请问胎儿自己的部分在哪边呢?没有!也就是说在一开始的时候,胎儿并没有自己本来就有的部分,胎儿没有色法,乃至受精后没有五根;没有五根就没有五识,没有五识就不会有那个与五识俱的意识,也就是没有识阴,当然也就不会有受、想、行、识的名。所以受精卵内,它不会有识阴去说:我要这样、我要那样,然而这一颗受精卵,却会开始进行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十六个、三十二个,并且逐渐地会由输卵管向子宫移动,还会转变成为胚胞,会转变成为三个胚层,并且著床等等一连串复杂的工作,渐渐地这个孩子长大,可是还是没有五根、五官,脑子也还没有发育好,所以此时胎儿的名法与色法都不具足。我们都知道,眼识是依于眼根而有的,耳识是依于耳根而有,意识则是意法为缘而出生的;还没有长出大脑的受精卵,他不会有意识,因为意识的所依之根是大脑,所以在最初能够入胎的识,衪不会是五蕴当中的识阴六个识。
  所以 佛就问阿难说:“如果本识不入住母胎的话,受精卵会继续发育下去产生名色吗?”那当然是不会的。然后佛又问:“如果本识入了胎,可是没有发生作用,受精卵就不会卵裂、不会发育,也就不会发育出名色五蕴;如果本识入了胎,可是住到一半本识又离开了,那么这个胎儿就会逐渐地败坏,还能够继续增长胎儿的名色法吗?”那当然也不行了。所以佛就作了一个结论:“阿难啊!如果没有这个本识,还会有我们的五蕴身吗?”那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从经文中,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出 世尊的开示:在我们的五蕴名色尚未形成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本识;所以胎儿才能够渐渐地发育,然后逐步地成熟,大脑长好了才能够有意识,五根长好了,才能够出生眼、耳、鼻、舌、身五个识,到了这个时候,宝宝就会越来越躁动而不安。
  接下来世尊说:“阿难啊!以此本识为因与众缘的配合,便可知道名色五蕴由本识而出生,缘有本识才有名色的出生;我所说的密意就在此处啊!阿难!缘名色而有识,是指什么意思呢?如果本识不住于名色五蕴身,则本识无住此处,这个名色身还会有生、老、病、死吗?”“否也,世尊!”“阿难啊!因此知道:缘于名色五蕴身才会有识阴六识,识阴六识得先由名色五蕴缘于入胎识而有,有识阴六个识的运作则会出生未来的名色五蕴,这就是我所说的: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然后才有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等等等,至老、死、忧、悲、苦、恼;于是轮回的大苦五阴,就是这样子的蕴集了。”
  接下来 佛说: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此为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丘于此法中,如实正观无漏心解脱,阿难!此比丘当名为慧解脱。……如是尽知已,无漏心解脱比丘不知不见,如是知见。(《长阿含经》卷10)
  这是说:“阿难啊!以此法义为标准齐限,以此相应,以此为边界,以此为说法,以此为智慧之观行,依此为众生;诸比丘能于此法中,如实观行而实证,则成就无漏心解脱;阿难!这一位比丘就是慧解脱阿罗汉,然而无漏心解脱的阿罗汉,对于此本识——即是离六识的涅槃本际,离六识故不知不见,阿罗汉就是如此而知见。”
  那么胎儿出胎之后,仍然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吗?乃至于此生结束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形吗?同样是在初转法轮时期,《法句经》里面,佛陀又更加地明白为弟子解说了此中的道理。佛说:
  心法起则起,法灭而则灭,兴衰如雨雹,转转不自识。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如轮转著地。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法句经》卷2)
  佛陀在这边又再一次地提到:在我们住母胎之前,在胎儿的名法与色法的五蕴尚未存在之前,有一个能够入胎、住胎的本识,又叫作识神;因为祂不是识蕴中的妄识,所以特别把祂叫作识神,祂本身独立于这个身体的名与色之外。识神能够行走于眼、耳、鼻、舌、身的五道之上,祂不是五识的一部分,可是祂却通于五识,祂是五蕴法背后的主宰,五识在运作、五蕴身在运作的时候,这个识神也同时在运作行走,所以叫作“无一处不更”;衪不是识阴六识,所以衪的功能是直接任运而行,所以叫作“转转不自识”;衪的功能现起与否,则是心法起则起、法灭而则灭;祂可以独立行走,从上一世进入这一世,由这一世进入下一世,众生之所以会出生,就是因为识神受生身,众生会死亡是因为识神舍身;祂就是轮回不息的原因。在这里 佛陀直接为我们说明了,本识识神住于我们的身中。
  今天时间的关系,就先说到这边,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73集 流转与还灭(二))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