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13集 空性、有性、如来藏(一)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乘菩提    浏览:48206    
吴正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我们这一个小系列,主要是在演述《大乘起信论》卷下相关的这一段论文。关于这一段论文的详实翻译与法义大旨,菩萨们如果有兴趣作深一步的研究与修行的话,无妨可以在观听弘法节目后,认真参考 平实导师于《起信论讲记》第四辑161页到200页所说之胜妙内容,闻熏思惟,定慧等持,付诸实践,必定获益良多。
  回到节目内容,我们这一个小系列一共分为四个单元。首先这第一个单元,我们会先把《大乘起信论》相关的论文念诵过一次,再将其中法义先简单阐释一下,最后再举一些例子来圆成马鸣菩萨论文之要旨。好!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先来念一下论文。
  《大乘起信论》卷下:马鸣菩萨造,实叉难陀法师译: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莫不皆依我见而起,若离我见则无邪执。我见有二种:一、人我见,二、法我见。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一者,如经中说如来法身究竟寂灭犹如虚空;凡愚闻之不解其义,则执如来性同于虚空常恒遍有,为除彼执,明虚空相唯是分别、实不可得,有见有对、待于诸色,以心分别说名虚空。色既唯是妄心分别,当知虚空亦无有体。一切境相唯是妄心之所分别,若离妄心,即境界相灭。唯真如心无所不遍,此是如来自性如虚空义,非谓如空是常是有。二者,如经中所说一切世法皆毕竟空,乃至涅槃真如法亦毕竟空,本性如是离一切相。凡愚闻之不解其义,即执涅槃真如法唯空无物;为除彼执,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我们先把刚刚所念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的论文,作一个简单的解释。
  马鸣菩萨说,一切众生邪见颠倒执著的起因,都不外于我见;离开我见,就没有颠倒邪执能够产生。马鸣菩萨又进一步把我见分成两种:一、人我见,二、法我见。这里既然是在讲解《大乘起信论》,当然主要是依于大乘的说法而来区分。
  要注意的是,这种“人我见、法我见”的分类,跟我们一般常使用的“烦恼障、所知障”或“我执、法执”,在名相上虽然稍微有一点点差异,不过实际上,两者所要演述的法义范围与所指示的修行方向,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大差异的。
  马鸣菩萨继续又说,第一类的“人我见”,亦即所谓的我执、我见,依诸凡夫邪见烦恼种类,而说有五种。第一种凡夫错误的“人我见”执著,我们可以简单把它定义成“虚空外道”。这一类凡夫依于错误的邪思惟,乃至看到经典上既然处处常说“如来法身,究竟寂灭,犹如虚空”于是就自作聪明,声称这个你我肉眼所见的虚空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法身。他们不知,经典既说法身犹如虚空,就代表它决不是虚空。这就好像,当我们说一个人长得很像猩猩、犹如猩猩时,其实从反面衬托来说,正是在表明他决不是猩猩,而是一个人!换句话说,“犹如”这两个字,恰正代表我们只是在施设方便,藉由譬喻,好让众生有一个比较容易体会思惟的方向或影像,来理解我们的主张罢了,绝不是说主词、譬喻两者完全就是等同,可以画上等号。论文又说“凡愚闻之不解其义”,这边的话,我们可以先引用《金刚经》的一首四句偈来解释一下。《金刚经》说: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菩萨应当都已经知道,这里经文所说“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的真实如来,指的当然就是那无形无相无所住、不生不灭不动摇,却又能出生万法的法身佛,也就是如来藏、第八识、含藏识。这个法身佛、如来藏,经常会被佛门内外的某一类外道,我们无妨就依据前面所说,直接称呼他们为虚空外道,错误计执以为即是虚空,等同虚空!这种外道邪见,不仅在佛门外的凡夫身上常可看到,佛门当中,修学小乘尚未证果的声闻愚人身上也绝不罕见。他们依于浅狭闻熏,不正思惟,以为:“涅槃法身既然是所谓的常恒遍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形无相、垢净不着、能生万法,那不正是在指说虚空吗?你看那虚空,檀香光明不能熏耀,秽气乌云不能染暗,一切群生万物莫不于中出生、往来、消灭;如果按照现代物理科学来说,这宇宙大虚空中更是充满肉眼不可见之暗物质、暗能量,不恰正是能生万法吗?可见虚空确实就是法身!”这一类古今常见之虚空外道,如果要他去解释前面《金刚经》四句偈所说的“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他甚至还可以振振有辞,不知败阙自露地来圆成自身邪说,以为己意与佛意密合无缝。
  像这样子的虚空外道邪见,颠倒执著,我们要如何来把它给刈除掉呢?马鸣菩萨说了,对于这一类执著虚空外道见的众生,我们应该提醒他们,所谓的犹如虚空,绝不是说真实如来法身就是虚空!因为世间众人所见的虚空,这个虚空相其实只是由于众生的颠倒分别所产生!它实际上还是依于这个物质色法有边际,所谓的“虚空是色边色”,而来建立,而产生一个凡夫颠倒、执为实有之虚空相,以为有一个虚空,真实存在眼前。
  甚至进一步地来推演这一种“虚空相”产生的原因,如果生长过程当中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您所谓的虚空(无物)跟色法(物质)的差别,那么,您可能长大后也不会知道,原来那没有物质色法之处就叫作虚空!你更不会在眼见虚空之时,产生那里就是“虚空”的语言文字声音名相等妄想。
  基本上,这就跟 佛在《楞伽经》说所阐说的“牛有角、兔无角”一样,一个人之所以见到兔子时,会产生“兔无角”这个判断见解或主张,必定是因为他早先已经看过“牛有角”!因为之前先知道、先看过牛有角,因为有这样子的了解,熏习建立“牛有角”相,后来再看到兔子时,才会依之而建立“兔无角”之增上妄想。
  这种像“兔无角”一般,以虚空为真实法之外道妄想,乍看似乎有理,对于新学佛法之人而言,甚至还可能会觉得难以辨认是非邪正,然而,归根究柢,所谓的“虚空”、“虚空相”,实际上也只是相应于“有相”而建立的“空相”,换句话说,离开“有相”便不存在“空相”,相对“有相”方能建立“空相”!这当然不是经典所要阐述的:“如来法身虽不可以在生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寻找得到,却又是真实存在,所以说它犹如虚空。”若引《般若心经》为例,经文中【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之“空相”——空性所显之相,当然决不等同“蕴处界一切法灭、虚空空无一物”之“空相”——断灭顽空之相!
  空相跟空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名词与定义。“空相”是依蕴处界生灭法之有相而施设为空相,空相必定与有相互相对立,例如一个杯子里面有水、空了没水,两者必定不可能同时存在。“空性”则纯依不生不灭法、法身、如来藏识而显现而建立名相;更重要者,若有一法具足空性,必定也同时具足有性!有性、空性必定同时并存显现于一法,这一法即是不生不灭法,即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法界、本际、法身、无生、常住、涅槃、本心……。
  稍微详细一点来说,“空性”的话,指的是这一个众生各各皆有的如来藏法身佛,在五蕴十八界当中,您遍寻不着祂。五蕴一一蕴、十二处一一处、十八界一一界,这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一法都有它在世俗言说上之体性或体相,譬如我们说,色蕴以变碍为自相,受蕴以领纳为自相,想蕴以取像为自相,行蕴以造作为自相,识蕴以了别为自相。这一切蕴处界生灭法,都有它世俗上的功能边际,都有它可以在这一个现象界当中,被我们所了知的七转识与心所有法这样子的一个运行相,乃至物质色法的有长有短有变化有质碍的一个相貌。但是,如来藏既没有五蕴一一蕴于六尘境界运作中必定具足的变碍、领受、乃至了别相,祂也不像十八界中前五识对于前五尘有所攀缘了知分别,乃至不像意识对于前六尘有祂的分析思惟忆念了知分别,更不像意根有祂的恒审思量性、作主决定了知分别!换句话说,您在生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不管是在这一个依他起性的“生灭法”,或是众生因于颠倒执著而产生的遍计执性法,所谓的“生灭相”上面,您都找不到这一个法身佛如来藏!因为遍寻不着,却又要让凡夫愚人相似彷佛体会于万一,故于生灭现象界当中方便施设,勉强举例,于是便说这个圆成实性心、不生不灭法,祂犹如虚空。因为就一般凡夫来说的话,虚空好像能够遍入一切物质色法,无所障碍;虚空亦不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生灭法所得动摇或改变;虚空它又是亘古恒存,火烧不着,水淹不及,无形无相无来无去,一切世间有情无情生灭万物又皆依它而住,可见虚空即是经论所说之不生不灭法身……!可是,不管世间愚人凡夫再怎么穿凿臆想,“犹如虚空”四字,毕竟只是佛法经论里面的方便施设,绝非意味虚空就等于法身佛、如来藏、不生不灭法。因为虚空、虚空相,终究还是必须依于生灭色法先有而后方得施设建立;不生不灭、具足空性与有性的法身,却是不待因缘、本自存在,斯名自在!
  举例来讲,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随顺世俗而说有虚空,然而,这个虚空概念或名相,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换句话说,我们是如何而有这样一个对虚空的了知与分别的呢?我们无妨拿一支吸管为例来探讨一下:一支吸管,它中间的部分必定是空的,它中间必定要有虚空,因为如果这支吸管中间不是空的,没有虚空,我们或许可能叫它(实心)塑料杆,或许可能称呼它(实心)塑料棒,可是,却绝不可能叫它吸管。再举一个例子,假设眼前有一个钢杯,这个钢杯如果它的里面不是空的,有可以装水装汤的空间,反而是实心的,那我们当然从头到尾就都不可能会叫它是钢杯,顶多称呼它是钢块或铁块罢了!
  进一步来说,这个吸管里面的虚空,它只是纯粹一个增上建立的名词,实际上这一个虚空,还是要属于这个吸管所有,绝非外于吸管而可说有此长筒状虚空存在!换句话说,整支吸管中间的虚空相,本是依于吸管的塑料管壁部分围绕成为环圈筒状,而这环圈筒状塑料片中间空无一物(这里不谈空气),是一个长筒状虚空,所以我们才会称呼这支东西是吸管。吸管或再举钢杯为例,是依于吸管或钢杯这样的塑料或钢铁材质围绕起来成为圈状、环形而它们的中间是空的(钢杯当然还要有底),是所谓的虚空,所以才能够用来吸啜饮料、装水盛水,也才能成就它们被称呼为吸管或是钢杯。换句话说,离开吸管或是钢杯这些有大小方所、有变碍形状的物质色法,您必定看不到吸管或钢杯里面的筒状虚空,您也必定不可能称呼它们是吸管或钢杯,它们也不可能有吸管或钢杯的功能作用。
  除了上面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可举的诸多物质色法外,我们无妨再引用与《大乘起信论》一样,由真正的大乘菩萨所写造,而它的内容也被〈正觉总持咒〉援引而成为核心偈句的《百法明门论》,来进一步说明此中关于虚空更深一层义理。
  〈正觉总持咒〉引《百法明门论》言: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
  这五句偈依序在指称八识心王、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六种无为法。
  在六种无为法当中,有一个就是虚空无为,这个虚空无为,正如真如无为一样,它所指称的其实都是如来藏第八识的无漏无为真如性。以这个真如性在生灭现象界中可以依于前四位诸法而显现、变现,而被我们定慧等持如实证知或不离文字思惟而相似理解,于是菩萨就施设方便,以“虚空无为”一词,来指称这个“具足空性与有性的真实心”的无漏无为性或空性,此亦即六祖开悟偈五句中之前四句“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亦即《心经》所说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乃至有时干脆简称祂“犹如虚空”——能容万法,垢净不染,无可动摇,遍处皆在,不可毁坏。然而,菩萨千万莫忘了,“犹如虚空”其实就是绝不等于虚空,譬如一个人长得“犹如猩猩”正代表他绝不是猩猩!
  另外,前面也说过,不生不灭法或圆成实性心,必定同时具足空性与有性,甚至我们还可以说,空性本是有性的空性,有性本是空性的有性,空有不二,唯一真心。这个虚空无为或真如无为所指称的第八识,祂不仅具足犹如虚空之空性,祂更同时具足能生万法之有性。祂不像祂所出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生灭法,或者说,祂不像祂所出生的百法当中的其余九十九种依他起性乃至遍计执性法,有动有转,生灭不住;祂具足无漏无为,无有一法能到,斯即涅槃不动本际!祂又具足无漏有为,能出生万法,为十法界轮回解脱所依!
  《楞伽经》云: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释尊告诉我们,七转识与蕴处界其余诸法,皆如生灭海浪,由此不生不灭之常住藏识大海所出生。既然皆由此藏识大海所出生,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一些被出生的蕴处界法就等于第八识,否则,如果海浪就等于大海的话,海浪平息的时候,譬如二乘定性声闻人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证入无余涅槃时,生灭灭尽,海浪都息,那岂不是要说这个《楞伽经》所说的常住藏识海,也要随着海浪止息而同时断灭了?
  总结来说,世亲菩萨依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诸多法义名相而浓缩写就的《百法明门论》,当中依于一切诸法皆由第八识所直接、间接、辗转出生而排列之五位百法,它所演述的真实义理,归根结柢还是以首位“一切最胜故”中,具足有性与空性的第八识、藏识为根本而立论而演说。
  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先说到这里。祝愿各位菩萨:学法无碍、色身康泰!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13集 空性、有性、如来藏(一))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