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26集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原因(一)

   日期:2018-07-12     作者:如来藏    浏览:63536    
林正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探讨了 马鸣菩萨有关信成就的三种发心;今天接下来,马鸣菩萨从理上来作辨正,他以问答的方式说:
  问:一切众生一切诸法,皆同一法界,无有二相;据理但应正念真如,何假复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大乘起信论》卷2)
  这个意思是说,现在有人提出问题了;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因为他听说过:一切众生辗转所生的一切诸法,都是同一个法界。同一个法界,当然指的就是这个真如法界,既然都是同一个法界,没有二相,你也是这个真如法界,我也是这个真如法界;同一个法界而没有二相的话,那么根据这个道理来说,我们只要正念真如就可以了,又何必再加修一切善行?又何必再发大悲心来救护一切众生呢?问者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只要悟得真如心就可以了,何必再假借另外加修一切善行,才能成佛,又何必再藉无量的善行,来救一切众生以后,才可以成佛呢?没有必要啊!因为理上既然都是一样的真如心,既然找到真如心时,理论上就完全相同了,就可以成就佛道了,又何必悟后再修一切善行呢?”这个问题在印度古时候 马鸣菩萨就已经写出来了。由此可见,显然不是一悟就可以成为究竟佛的。可是《六祖坛经》里面却还宣示“一悟即至佛地”,假使说六祖是方便说,这是可以的;但问题是有很多人,根本都还没有真的证悟,就把六祖的方便说认作是究竟说了,就拿这个方便说来证明自己的邪见一定是正确的:你们看《坛经》不是讲一悟就是成佛了吗,为什么你们正觉同修会还要讲悟后起修呢?可见你们的“悟”都是错误的误,不是开悟的悟。初听起来好像说得很有道理,但却是没道理。因为六祖大师他是从 菩提达摩这样一代一代印证下来的,说的应该没有错;既然没有错,似乎开悟时,就应该是究竟成佛了,所以西藏密宗的喇嘛们都会说“证悟了就是成佛了”,所以创古仁波切在书中自称“全然开悟”,又叫作“圆满正觉”。密宗的书里面,他们常常这么写的,至于他们有没有悟,事实上是:都没悟。另外禅宗里面有好多祖师说《六祖坛经》讲:一悟即至佛地,所以悟了就是成佛,悟后就不必再修行了。就这么公开地说,然后就有许多人也跟著相信了这样错误的知见,就一直沿袭下来。所以惟觉法师说:悟后还要再修行;自在居士就在内部刊物的月刊里面,反对说:“惟觉法师讲这个法是不对的,悟了就是成佛,为什么还要修行?所以他的开悟一定不正确。”可是你看,在古时候的西天,老早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了,马鸣菩萨就已经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一番了;可见自在居士那些人,真的是经也不诵、论也不读,就将祖师的方便就当作究竟说。那么 马鸣菩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回答的呢?
  论文上说:
  答:不然!如摩尼宝本性明洁,在矿秽中,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施功力,欲求清净终不可得。真如之法亦复如是,体虽明洁具足功德,而被无边客尘所染,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修诸行,欲求清净终无得理;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法。(《大乘起信论》卷2)。
  这一段论文的意思是说,对已经明心的人来讲,是简单的事情啊,因为你所证验到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可是还没有找到真如心的人,就会觉得这段话是有毛病的,所以就有人落在意识心里面,然后就用意识心,来评论这个《起信论》说:“这部《起信论》的论文中,自己互相矛盾,竟然说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既是自性清净心,当然应该是无染污的;这部论显然是外道假借马鸣菩萨的名义写出来的邪见邪论。”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意思是说,就好像是摩尼宝珠,本身是光明的、清净的,但是因它还在矿中,还有种种污染,所以看不见它的清净性,所以凡人不晓得它里面的清净性。譬如一般人看见了石头,一定会嫌石头挡了他的路,可是有宝石智慧的人,看见了那石头,他却说:“这是一颗大宝石欸!”就珍重地收藏起来;不懂的人就厌恶那颗石头说:“这石头怎么在路上挡著路呢?”他认不得这是宝石,反而找来木棍,把它撬到山沟里面去了。假使是有智慧的人会跟他说:“你不要撬!不要撬!这是颗宝石,你不要嫌它重,把它扛回去吧!绝对划得来。”但是没有智慧的人偏就不信,那个人只好说:“你要是不信,我敲开来给你看。”他就另外搬了一颗大石头,把它一敲,碎成两半,哎呀!里面真的是宝石欸!这才相信了。同样的道理,没有悟的人不晓得真如心的本来清净性,就好像那个宝石外面有泥巴杂物显得很脏,但里面则是清净性的。没有悟的人,不晓得这个真如心的清净,因为还没有找到祂,无法现前观察而实证祂,等他们找到了就会发觉,原来祂的本性是清净的,祂一点染污都没有。但是这个没有染污的意思,是讲真如心自身的体性,祂这种清净的自体性伴随著有情众生,不断地在现行、在运作,可是有情众生,却从来不知道祂的存在,他们一向都把祂据为己有,每天用祂,却不知道祂的存在,所以禅宗祖师们才会叫祂作“日用而不知”(《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9);你们还没有破参的人也一样,每天都在使用祂,但是却不知道祂在何处,因为你们都把祂据为己有,这个就是我,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把祂据为己有的。真正证悟的人,找到了这个真如心就会发觉说,原来我真的是从祂所生,祂出生了我以后,我是染污的、不断攀缘的,执著的、不清净的,但是祂生了我之后,祂跟我在一起运行却一直都是清净,祂也有祂自己所拥有的自性,并不是一个想象的东西,这就是初证悟的人所知道的。就好像那个愚人,不知道外表污垢的宝石,其实里面是清净的,同理,还没有证悟的人,也不知道真如心自体的清净性,等他有一天终于找到了,啊!祂真的是清净的,可是却含藏了染污的我,我所有的种子都在祂里面,所以祂里面就含藏了我这个不清净性;我是不清净的,而祂是清净的,清净的祂与不清净性的我和合并行运作,所以 佛才会说“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就是这个样子。清净与不清净是混在一起的,那要怎么去分出祂的清净性?要怎么去分出祂自己所拥有的自体性?就好像是一杯牛奶里面,你要有智慧把它分出来,哪些部分是牛奶成分?哪些部分是水成分?一杯牛奶里面一定是有水有奶,有智慧的人就能够分得清楚。当你找到真如心时,你有了这个智慧,而能够在水中把奶的成分分清楚,能在真妄和合当中把真心分析出来。禅宗祖师就说你是“鹅王择乳”,这是有一个传说,说:有一只鹅王,它在水里面可以喝到水中的牛乳,它吃的是最有营养的食物,但是一般鹅就只能喝水,它们在水里喝来喝去,永远都找不到乳,只有鹅王才能择乳而食,这叫作鹅王择乳。同样地,在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当中,你怎样去把真心分离出来,明确指出自己真心所在,这就是证悟者破参所在;你能够在真心妄心和合一起运作当中,去找出真心而能依止祂,不退失、不否定祂,那你就是破参明心见道的人了。这几句话是禅三前,送给诸位的礼物,是给你们一个方向,那你们功夫作好了的人,今天就得要开始参究了,一直到了禅三道场还得继续参,一直到你们被印证为止。所以 马鸣菩萨说:假使有人对真如心勤加忆念,却不作种种证悟的方便,不施加功力,欲求清净终不可得。同样地,证悟的人也知道这个状况,好像摩尼宝珠的本性,是光明清净的,你把它找出来了,但是还得把它打磨亮了,才能够显示出它清净光辉的本性;可是当你刚找到它的时候,它是染污的,如果有人勤加忆念说,这颗石头里面就是摩尼宝,摩尼宝出生了,却不去作种种方便加行,不愿意加以切割打磨,不肯施加各种的功德力,就想要得到它的清净性、光明性,终不可得;它仍然会呈现一颗臭石头的外表,你光凭忆念就想要获得它的清净性是不可能的。真如之法也是这样子,虽明洁具足功德而被无边的客尘所染,假使有人勤加忆念,不作方便、不修诸行,欲求清净始终无理。真如心的法也同样是这个道理,真如心本体祂有祂的自体性,祂的自体性虽然一直都显示出光明清洁的体性,但是祂又具足种种无漏有为法上的功德,而祂的心体里面同时也含藏了七转识种种的遍计执性、贪染的污秽的种子,由于含藏种种七识心贪染种子的关系,所以祂被无边的客尘所污染。为何叫作客尘呢?
  客尘就是说:这类烦恼,是从身心外面攀缘进来的,它在我们心中也是来来去去不断地变换,不是常住心里面的,所以叫作客尘。《楞严经》说主人是什么呢?一般人都把七转识自己当作主人,不知道把真如心当作主人。可是七转识在真如法的表面上来来去去,客尘烦恼法也是一样,一直都是在觉知心中来来去去,而不曾有一个客尘所摄的烦恼是常住在觉知心中,都是在觉知心的层面上面,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如同客人一样;而觉知心也是来来去去的,生了又灭,灭了又生,但是觉知心生灭来去,客尘烦恼不断来去的同时,却另外有一个常住的心,始终不来不去,而且没有客尘烦恼,那个心才可以叫作真正的主人,那个真心始终不来不去,所以祂才叫作常住,始终没有客尘烦恼在祂心中来来去去,所以是自性清净。我们常尊称僧宝为常住,是说,僧宝是寺院的常住者,然而什么才是法界中的常住呢?当然是真如心,真如心才是法界的常住者,祂才是正主。至于七转识所相应的烦恼,这些烦恼一直都是在觉知心上来来去去,当你修定修得好的时候,客尘上的烦恼暂时离开了,把客尘烦恼暂时伏住了,不是断除,可是我见还没有断除,因此当定力退失了,客尘烦恼就又回来了,这一刹那贪著这个法,下一刹那又贪著另一个法,这种我所的烦恼一直来来去去,变换而不能常住,所以叫作客尘;正因为它们不是常住,而唯一的烦恼,是攀缘外尘而有的,不断来来去去的,所以叫作客尘。客尘不同于我见、我执的常住在觉知心中,它们如同客人一般地来来去去,而这些客尘种子,为什么会进入到真如心里面去呢?这就是因为过去无量世以来,这个七转识一直在六尘万法中,不断地攀缘执取六尘,攀缘执取的结果就产生了这个习性,这种习性种子就落到第八识里面保存起来,所以第八识真如心保存了七识心相应的这些贪染的种子,可是祂自己在七转识现行贪染的状况里面,却是表现出不与七转识同流合污的清净性。在觉知心意识、作主的意根等妄心运作时,祂仍然有祂自己的心行现前运作,所以祂不是想象中的虚空——空无的缘起性空;绝对不像密宗黄教,古今祖师所讲的:“五蕴缘起性空、十二处缘起性空、十八界缘起性空,因为其性空无,所以是空性。”那是误会了佛法所讲的;空性也不是他们所说的:“缘起性空即是空性,在这空性当中就自然会有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出现,但这些都是缘起性空,般若就是讲这个道理,所以般若就是性空唯名之心。”以上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空性,真正的空性,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26集 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原因(一))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