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07集 于佛法起信--佛法VS外道法

   日期:2018-07-12     作者:如来藏    浏览:45536    
吴正洁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我们接续上一个单元,先把《起信论》相应于写作这一本论的缘因第三点、第四点为菩萨们先诵读过一次,我们再来作一个简单的解释。
  【三、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不退信心,于大乘法有堪任故;四、为令善根微少众生,发起信心至不退故。】(《大乘起信论》卷1)这第三点、第四点,两个的重点都在于“不退”。不退在佛法当中,如果依于窥基大师在《心经幽赞》里面,他依于经论所演述的不退,有信不退:这是在十信位当中的第六信;还有位不退:这是在十住位的第七住;乃至有初地的所谓的证不退,乃至八地的行不退。而相关于这样子的不退的名相的建立,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是把同样是以十信的第六为信不退,以七住位明心为位不退。可是_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认为初地是有行不退的,而八地是应该念念都不退(念不退)。这两种分类互相之间在名相上面看起来或许有差别,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没有任何冲突的。
  所谓的行不退,因为行有身、口、意行,初地菩萨或许还有稍微的对于众生的愚痴、贪瞋痴的表现,乃至忘恩负义,会有一些些稍微的一个瞋心,可是一下子就过去了;他在意行上面稍微有退,可是他在实际上的身行上面,他是绝对不可能堕回去地前菩萨这样子的三毒相应的境界。这一点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办法作深细一点的解说,可是为了要圆满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在这边作一个简单的解释。
  说到不退,如何能够对于佛法产生不退?之前的单元跟菩萨们说过了,您必须信受轮回,对于轮回产生信心了,你才能够要远离于轮回生死,而对于三宝产生信心,信心不退了。我们说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有信心才愿意精进,有精进才能够念念于斯,于所修行的定慧法门能够常住不忘,依这样子的念而能够有产生定力,而能够有慧力再出生,定慧等持而证得一切佛法的一个证量。《起信论》的部分,我们简单的只先谈到这里,因为我们这时候就要进入第二个部分:如何起信?如何于真实佛法起信?
  之前第一个单元跟菩萨们说过,对于大乘起信,乃至这一个系列我们命名为净信大乘,它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先对外道法的一个简择;一个是在佛法之内对于小乘法的简择。于佛法如何起信?为什么我们不去信受外道法?不去信受大自在天?不去信受一神教?所谓的造物主,所谓他是全知全能?因为很简单,这一些外道乃至所谓外道的圣人、教主没有一个把真实的法界的实相,也就是刚刚所说的三自性讲对了。
  从这里我们先来谈谈看,学佛为什么必须要先三归?要先五戒?三归五戒是很熟悉的名相,一般不是修学佛法的,他可能会怀疑:你归依佛、归依法、归依众僧,你们说“归依佛,不堕地狱;乃至归依法,不堕饿鬼;归依僧,不堕畜生”,那我们归依我们的上帝,归依我们的造物主,一样可以往生天堂,也不会往生地狱、饿鬼道啊!如果一个学佛人被人这样子的一个反问,那您该如何去为这一些外道们演说?凭什么三归依之后,您就不可能再礼敬外道?然后三归之后,为什么我们必须要修学五戒?三归五戒的道理完全已符合于三自性,并不会因为它只是佛法入门,而就跟三自性无关。
  之前有说过了,您必定当先信受轮回,而信受轮回,了知生死无端、生死无量无边,了知生死当中的苦。所谓的知苦才能够愿意去断集,才能够愿意去修道,才能够证得寂灭、证得涅槃。这样子的知道轮回的苦以后,您又必须要在一个佛法的知见上先确定了,只有佛把三自性讲对,把不生不灭法讲对,把生灭法讲对。把众生轮回的因就是在生灭法依他起性上,建立了遍计执性的生灭相,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这样子的一个遍计执性或是遍计执相,在这个人、我、众生、寿者相建立之后,而产生了这一些贪瞋痴的现行运作,造作了这一些恶业,而能够轮回于三界六道当中。这样子的一个道理认知之后,信受轮回了,我愿意要解脱轮回,我不只要解脱自己的轮回生死,我还愿意解脱我一切父母、兄弟、姊妹,过去、现在、未来世无量无边众生的生死,所以我来修学佛法,所以我归依于佛。因为佛把不生不灭法讲对,把如来藏讲对,而外道没有一个所谓的教主、一个圣人把祂讲对。
  简单来说,佛法里面并不是以一个人格的佛,或是一个有形有相、有喜怒哀乐的这样子的一个有情为我们的教主。真正的佛教是依于法身佛的道理,而让众生能够实证报身佛、化身佛的道理。《金刚经》里面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而简单地取《圣经》来讲,耶和华是依他的形相来造作这一些地球上的众生;很清楚地,耶和华是人的形状。可是佛法里面当中,我们说的这个不生不灭法不是像一神教里面的大自在天,不是像耶和华还是阿拉,不像这一些造物主他是有形有相、是有喜怒哀乐的。佛法当中的法身佛是一切众生受熏持种根身器的,这个真实心祂无形、无相、无所住,就如同《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犹如《六祖坛经》在他开悟偈里面所说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乃至能够出生万法。”这样子一个佛法里面的一个真实心,这一个不生不灭法,是迥然别于所有的外道所说,因为 佛把这一个圆成实性心讲对了。
  佛在建立这一个依他起性法,把它归类成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佛的这样子建立,是您我在其他的外道的论典里面是绝对不可能看到的。如果您深入地去探究一一蕴、一一处,乃至一一入、一一界,您绝对可以很清楚地为自己证实绝对没有第六蕴,没有五蕴之外的又另外的一个生灭法,没有第十九界、没有第七入、没有第十三处。您可以怀疑佛的分类(蕴处界),可是您绝对不可能能够在佛的这个施设之外多找到一个《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个依他起性法,绝对不可能超越于佛的分类。因为佛的这样的分类是正确的,祂所说的三自性是正确的,祂所说的遍计执性,依刚刚所说的圆成实性、不生不灭心,刚刚所说的依他起性五阴十八界,佛把这两个讲对了。
  佛再告诉我们众生轮回的因,就是因为您、我在依他起性上面建立了遍计执性、遍计执相――人、我、众生、寿者相;轮回就是从这个建立四相开始。而四相要断除,就必须先要所谓的要断我见;断我见必须依于四种修。小乘断我见之后,我们才能够回小向大,或是说您直接是修学大乘的。不管是大小乘的修行者,都必定要以这个断我见这样子的解脱的初果为入门的基础而来修证佛法。所谓的我见不断、明心非真。
  那三归之后为什么又要受五戒呢?刚刚我们说的都是三归。因为佛说对了,我们归依于祂,就像一个人把您要逃离这个三界火宅的方向,指出来正确的逃生门,祂指出正确的,我们当然归依于祂所说之法,归依于这个祂所说的方向;您说错了,只是让我们徒然葬身于火坑,我当然不可以归依于你。这也是三归之后,我们为什么说“不再礼敬外道”的道理。这并不是佛法很狭隘、佛法排斥其他的宗教,这绝对不是这样子的一个说法。佛法、佛教是全部的有情能够建立的、能够施设的宗教,乃至哲学当中最为平等的。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连畜生、连地狱里的众生、饿鬼道的众生,这些在三恶道受苦的众生他都有这个如来藏心,都是本自具足、本不生灭。信受佛法、不信受佛法,您都有这个如来藏,您都有这个不生不灭心,不会因为您信了您就多增加一个,或是说您不信就减少一个。《心经》所谓的“不增不减”的道理,也是在这个层次而来说。
  那三归之后为什么又需要建立五戒?这个道理刚刚有说过了。所有佛法的修证,乃至法界实相的运作都不可能离开三自性。刚刚依于三自性而说,我们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真实归依于三宝起净念信心,起净念信心之后,为什么马上施设五戒呢?因为三归是要解脱轮回,轮回不离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施设。一个有情绝对不可能能够说,我还没有远离超越欲界的层次,我就能够依色界的层次、依无色界的层次而来能够修证,而来超越这两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好像一个人他爬不过一楼,他说我直接可以到屋顶,这绝对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既然三归是因为信受轮回(实有),信受三宝是解脱(轮回)的因,依于这样子然后我依于三宝,我来修学三乘菩提。三乘菩提的实证是为了要断轮回,或是广而说之,大乘除了分段生死,还要断变易生死。那不管是断哪一种生死,您一定先要从欲界的层次能够远离、能够超越,才可能说有佛法的初分的实证。
  以我们来讲,我们这是欲界的人身,我们表现出来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表现出来的贪、瞋、痴,都是属欲界的层次。换句话说,您、我不可能避离、跳跃过这个一楼(欲界),而马上说能够依于色界、无色界的法,而要来实证、而要来超脱;因为超越轮回必须以出离欲界的财色名食睡为根本。财色名食睡,欲界的财色名食睡您如果没有办法解脱出离,您不可能能够证得色界的初禅乃至二禅;您对这个色身的执著没有办法出离,您不可能证得无色界的这样的四空定。四空定即使证得了,如果您是依外道而修了这个四禅八定,您没有断我见,您会像欝头蓝弗一样,虽然证得了三界当中无色界四空定当中的第一有定──非想非非想定,他因于我见不断,他没有办法出离三界。
  刚刚说了,很简单的,因为要解脱轮回而要来三归,因为三归之后要来修解脱轮回的法,三乘菩提当中必定要先以解脱欲界的层次而来说修证佛法。欲界的层次当中表现得最炽盛、最猛烈、最明显的就是财色名食睡;依财色名食睡,世尊才施设了这个五戒。简单来说,一个人贪财,他必定容易犯五戒当中的不与取,也就是偷盗戒。一个人如果好色、贪色,对于男女淫欲有这样子的炽盛不息的淫欲心,他一定容易犯邪淫。一个人如果贪名,他对于名闻利养不舍,就跟我们之前刚刚说了“菩萨造论的因,都只是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绝对不是为了求自己的一个饮食、医药、衣具供养这一些,乃至求自己的名声而来写作任何论而来破斥邪说、护卫正法,菩萨绝对不是起这样的名利想。因为这样子的名利想必定是远离佛法实证,所要实证的人无我、法无我。一个我见深重、我执深重的人,他已经远离佛法的修行,这样的人写的论,它必定是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回来刚刚说的,一个人如果好名,他必定没有实质,他只能像一个黑心油、一个黑心食品,他靠著贴标签的方式,罐子里面的这个不是真正的清净的食用油,不是真正的一个善药、好药、良药。甚至类似有一些比较没有良心的商人使用期限到了,我不需要更换里面的药材,我就是换一张标签,把使用年限以贴标签的方式来欺骗这些消费大众。他不管这一些众生吃了这些黑心油、这些黑心药以后重点如何,他只求自己的利益。贪求名声的人在没有实质的情况下,他必定容易犯于大妄语,不管是大妄语说:“我证得初禅、二禅。”乃至更大的妄语,没有真正证得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个果位而说:“我证得初果了,我是阿罗汉了,我明心了,我见性了,我是地上菩萨了。”这些都是大妄语。
  财色名食睡最后一样“睡”,是相应五戒的哪一戒呢?相应于酒戒。酒跟睡这两个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其实很简单,最近的话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酒醉的话,因为有一些女众,特别是女众她去上夜店,她喝酒过多被人家给捡尸去了。捡尸当然不是真的是成为尸体了,是她已经昏沈状态了;一个人如果贪爱喝酒,这一种醉茫茫的状态的话,他就容易相应于财色名食睡的睡。据说最近有一部分的出家众认为说,佛所制的这一个酒戒,依于现代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应该要把它改成“毒”比较符合事实,可是这样的施设是有很大的过失的。佛能够立戒,是佛于一切法无所不知,而除了佛之外任何一个有情,乃至等觉、妙觉菩萨都没有资格来立戒。
  有一个佛典故事:有一个人带一朵花来供佛,他出来这个寺门之后,他起了一念,这样的功德到底是有多少?他去问一个修行人,这个修行人说:“我不知道,我帮你问阿罗汉。”阿罗汉说:“我不知道,我帮你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说:“我也不知道,究竟您这样产生的福德、功德能够有多少?等我成佛之后,我才能够为您演说。”弥勒菩萨尚且如此,世间任何一个在等觉之下的一个有情,他如何有资格来说这个戒该不该去施设呢?更何况一个人可以不吸毒,可是他可以喝酒;一个人连酒都不去沾了,他怎么又可能去吸毒呢?所以如果有任何人以为可以离于佛而自己别立这样子一个戒律的话,那是有很大的过失的。
  依于这样子的杀、盗、淫、妄、酒,分别与财、色、名、食、睡这样子一个相应不能够解脱欲界层次的人,必定不能够解脱色界的层次。因为财色名食睡这样子的所谓的五盖,相应五盖的这样子的烦恼不能远离的人,他落于欲界的层次,他对于财色名食睡相应的人、我、众生、寿者相,他必定还有很浊重的贪爱。连欲界的层次,连这一个粗劣的外相――根尘触的当下、当中产生的这个粗劣的人我相,在这个相上面,毕竟只是相上面产生的贪爱都没有办法断除、拒绝的人,他不可能有未到地定的生起。因为未到地定的生起,基本上就是您要有初分的远离根尘触的当下-五根触五尘-你能够对于财色名食睡起了一分的厌恶,或是知道这一些是不可得之法而乐于寂静,而不乐于五根触五尘往外攀缘,而往内收摄于自己清静的一个定境法尘。不管您是外道修学禅定,或者说您是菩萨,依于这样子的了知杀、盗、淫、妄、酒欲界烦恼的过失,而要从欲界的烦恼入门,而来修证佛法,您都必须要有这样子的一个认识。
  依于这样的认识修学佛法的菩萨,特别是在正觉讲堂当中,您四种修──您有正知见,有修学知见,您有修习无相念佛的定力,您有修集福德,您又依于这样子的福德、定力、慧力而来修除自己的性障。自己的性障其实是相应于三界的性障,那一定也是必定能够依于四种修,而远离三界当中最基本、最底下的一个欲界这样子的一个心性上的障碍。换句话说,您对于五根触五尘的当下而产生的人、我、众生、寿者相,在人相、我相上面又产生了这些财色名食睡的贪爱的往外攀缘执取,必定会因于你的四种修而慢慢地消除;消除之后,您的未到地定必定能够生起。因为所谓的未到地定,以无相忆佛念佛来说,您就是在十几分钟、二十分钟当中,您能够净念相继,而不会起一心一念去攀缘这一些色声香味触法,连色声香味触这一些个法您都不去攀缘,又怎么可能在建立五根触五尘后而产生的这样子的诸种苦受、乐受当中,又产生这一些财色名食睡的贪爱呢?
  既然财色名食睡不贪不爱了,乐于安住于内心的寂静,乐于安住于忆佛念,您未到地定生起了。换句话说,你就必定能够依于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而能够在观心无常阶段来实证断我见的功德。因为您已经在观身不净的部分,五根触五尘而产生五识的部分而产生五俱意识去了知,这样子的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上面不管是给您苦受或乐受,都是无常虚妄,都是不净,都是无常、无我,都不值得我们去贪爱、攀缘。因为往外攀缘,所谓的著相就必定再衍生搜集后有轮回的因。菩萨了知这一点,所以他不像外道。
  外道并不是不喜欢欲界的财色名食睡,而是他是更喜欢色界的禅定;外道并不是不喜欢初禅、二禅,而是他更喜欢四空定。举例来说,外道不是不喜欢五百万,他是更贪爱五千万;外道不是不贪爱五千万,他是更贪爱五亿。这是为什么欝头蓝弗即使证得非想非非想定,他仍然没有办法解脱三界;因为他在于遍计执性上面,断我见最基本这个入门所需要实证的,他都没有这样的正知见,更别说是正修行。而菩萨是不一样的,菩萨了知一切的钱,不管它的币值是如何,它都是生灭法,都是假钞。所以尽管这币值是欲界的五十万、五百万;是色界的五千万、是五亿;是无色界的五兆兆,或是说多少;更多的币值,他都不会去贪爱执著。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菩萨因为有这样的认知,依于四种修而能够证得远离五尘,远离这样子的五不净身产生的五种识,产生的这样的三种受,而能够安住于内心,依于未到地定而能够证得断我见。
  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先讲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07集 于佛法起信--佛法VS外道法)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