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34集 何谓本觉、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三)

   日期:2018-07-12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88926    
柯正村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节目。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何谓本觉、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这总共是三集的探讨,这是第三集节目的介绍。在上一集节目当中,对这个题目,还有一小段论文还没有介绍,我们继续来看这一段论文:【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在讲,如果还不能亲证自己身中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觉,于这样的本觉不能证知,说这样的凡夫还是位在“不觉”。所以不觉在讲因地凡夫的众生,以及包括二乘法道当中的圣人,因为都还不能够实证觉悟到自己身中阿赖耶识的本觉,所以 马鸣菩萨说他们还是不觉。简单来说,已经觉悟阿赖耶识本觉的,就建立为“始觉”;而还没有亲证本觉,就建立为“不觉”。所以都是依是否已经亲证自己身中阿赖耶识的本觉,来建立始觉跟不觉。
  另外论文也谈到了,又依已经能够觉悟这个本觉的源底,对于祂所含藏的一切法种都能够觉悟,都能够究竟了知,没有一法遗漏掉,这样对阿赖耶识所具有的本有觉照功德能究竟了知,功德完全显发,马鸣菩萨建立为“究竟觉”;而能于自身心真如阿赖耶识所具有的功德究竟了知了,那当然就是究竟圆满佛地的证境,所以究竟佛位所觉悟的究竟觉,还是依于本觉而谈,仍依于本觉的究竟圆满觉悟,来说佛所觉悟的叫作究竟觉。
  下一段论文,谈到不觉,以及二乘法修学者与大乘初业菩萨,因为还不能够证悟本觉,所误会的觉悟就是所谓的“相似觉”。我们把这段论文,先引来为大家作说明。所以论文当中继续开示说:【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以舍粗分别故,名相似觉。】(《大乘起信论》卷1)所以这段论文先谈到了不觉,意思就是讲,还没有觉悟阿赖耶识本觉的凡夫位修行人,甚至是一些已经在教导大众修行的大法师们,他们就是因为误会 佛陀经中的开示,因为经中开示说:“我们的心真如阿赖耶识,是一个不会分别六尘境界的心。”因此这些大师们就很努力去打坐修定,或是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导信众努力打坐修定,试著想要把这个会分别的识阴六识心,透过修定的方法,努力要把妄念给制伏,不要让它生起;直到妄念都降伏了,也就是把自己能分别的六识觉知心,要把祂修行成为经文所说的无分别心阿赖耶识心,以为这样子是亲证无分别心阿赖耶识心,亲证阿赖耶识的本觉。马鸣菩萨对这样的人说,把妄念不再现起的觉悟,并不是真正的证悟菩萨的觉悟本觉,还只是凡夫的觉悟,其实还是位在不觉,是一个不曾觉悟的人。也就是论文说:“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那我们进一步来看,这段论文的文义就是在讲,有错误这些修学的人认为说,因为当下不能够观照到前一念的生起,而开始有了随后的种种语言文字烦恼妄想出现,那他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更怎么样呢?要更努力来修定,让心能够制心于一处,把心制心于清净的一念不生当中,使得后念能够制伏,不要再生起妄念及种种的烦恼妄想。马鸣菩萨说,这样勉强可以说也是一种觉悟,但其实是属于凡夫的觉悟,并不是大乘佛法当中圣人的觉悟;这样的人,还是不曾觉悟本觉的人,仍然名为不觉。
  这段论文后面继续谈到,所谓的“相似觉”,这个字面上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讲相似的觉悟。也就是说,还不能够亲证阿赖耶识的本觉,只是一种相似的觉悟。这主要是在讲,二乘解脱道这些修学者,以及大乘法道上刚开始学禅法,还没有证悟的这些凡夫菩萨们。所以论文说到:“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以舍粗分别故,名相似觉。”为什么这两种人只是相似觉,只是相似的觉悟?因为他们只是能够觉察到,心的有念与无念时候的体相是有不同,他们也能够舍弃比较粗糙的使用语言文字上的分别,这样的觉悟还不是已经亲证阿赖耶识的本觉,只是一种相似的觉悟,所以名为相似觉。那么断除粗糙的语言文字妄想,其实还是凡夫的证境,也不是属于二乘解脱道的正修,因为二乘解脱道主要是在断我见、我执烦恼上用心,要把障碍二乘人出离三界生死的我见、我执烦恼把它断尽,而不是透过打坐修定,努力断除语言文字妄想上面去用功修行;因为我们不管觉知心是修到已能离开比较粗糙的语言文字分别,或是心中连语言文字也都暂时不现起的一念不生无妄念境界,但这还都是属于第六识意识心的境界相,跟第八识心心真如阿赖耶识的实相境界完全无关。这是因为我们的本心阿赖耶识心祂是个无分别心,祂是于六尘万法从无分别的心,而且是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没有分别的心,并不是透过打坐修定,努力将本来就会分别的识阴六识心强制压伏,成为暂时相似的无分别。
  也就是说,这心真如阿赖耶识的无分别体性,是本来就没有分别,不是透过打坐修定,不是经过修行之后,才具有这样的无分别体性。所以这样透过打坐修定,努力地把妄念制伏,使妄念不再生起,就误会成为是开悟的圣人,而开始用圣位菩萨自居,或进而为门人信众,胡乱去印证人家开悟,这种情形古来就有,在末法时代的今天,还是非常的普遍,所以错悟的诸方大师,也还是继续用这个方法在教导学人,这让所有一生辛苦修学的大众,终其一生唐捐其功、一无所获,甚至抱憾而终,修行没有成就。当然这不是修学者的问题,因为这是所有以定为禅诸方大师的错误教导。这些大师们应当自身要去谨慎的思辨,不要再用这样错误的法教来继续误导大众,不要去堕入 马鸣菩萨这段论文所说的不觉跟相似觉当中,也就是强不知以为知,实际并没有亲证而说他已经亲证,堕入大妄语的恶业过失当中啊!
  所以,以上论文,我们已经探讨不觉、相似觉。在下面论文,马鸣菩萨继续开示初地菩萨以上所次第分证的“随分觉”,以及究竟佛地所成就的“究竟觉”。
  上一段论文谈到二乘解脱道修学者,以及刚开始修学般若的凡夫菩萨们,虽然他还没有亲证阿赖耶识的本觉,可是因为信受佛语的缘故,能够信受阿含经典 佛开示有一个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以这个识为缘,才能够出生下一世的名色五阴众生我。这名色当中已经函盖了众生的前六识心,以及意根第七识心;外于这七转识心,必然还有另外一个识心来出生了众生的名色七转识心的我。所以阿含经典当中,这个地方谈到的识心,识缘名色的识心,当然就是第八识,也就是本识入胎识;也依这个第八识入胎识作根本因,才有下一世的众生五阴我能够再度出生。这个本识入胎识,就是论文当中所谈到的第八识心真如阿赖耶识。
  二乘解脱道的修学者,以及刚初学般若还没有亲证般若这些大乘凡夫菩萨们,因为还不能亲证祂,但是已经能够经常去体验,而且他也觉知到了前六识的见闻觉知心,在很多时中是会断灭的心;特别在唯识学所谈的唯识五个无心位当中,是一定会断灭;也就是这六识心,祂不是会常住不灭;而第七识意根,这个恒审思量、处处作主的心,虽然无始劫来恒时存在不坏,但是二乘圣者一旦入了无余涅槃的时候,还是要灭尽这个第七识意根。所以他们已经能够去体验,知道了这七转识心以外,必定有另外一个心体是恒而常住不坏灭;虽然还不能够亲证,但是他们的心是比较清净,也开始舍离六尘相的这些粗分别,更靠近了始觉位菩萨的亲证,所以论文才称他们目前这样的觉悟是相似觉。如果未来能够进一步亲证自己心真如阿赖耶识,能够现观祂的本觉体性,那他们就进入了始觉位,成为始觉菩萨。从这个始觉位当中,继续再悟后起修,也就是从刚悟入时候的七住位来进一步修行,而能够去得到各自本分上更多的觉悟,这就是七住位始觉菩萨悟后起修,开始能够次第亲证 马鸣菩萨论文所说的广义随分觉。所以 马鸣菩萨论文谈到这个随分觉,是有广义跟狭义的差别说,因为广义来讲,七住的始觉位菩萨,他的悟后起修,开始得到更多的觉悟,是可以把它纳入广义的随分觉,因为这样的菩萨,已经亲证他们的法身。但是 马鸣菩萨下一段论文所谈的随分觉,它是从比较狭义的定义,来看待这个随分觉,也就是论文这个地方的随分觉是讲,只有开始亲证五分法身的初地阶位以上的菩萨,才说这样的菩萨才有亲证随分觉。
  这一段论文的开示,我们先引用如下,为大家说明:【如法身菩萨,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舍中品分别故,名随分觉。若超过菩萨地,究竟道满足,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始名为觉;远离觉相微细分别,究竟永尽,心根本性常住现前,是为如来,名究竟觉。】(《大乘起信论》卷1)这段论文 马鸣菩萨就是从狭义层面来定义,说悟后起修的三贤位菩萨,这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菩萨,还不能称为法身菩萨,不说他已经亲证随分觉,因为三贤位菩萨的五分法身,都没有能够具足现起的缘故,所以从狭义的定义来谈,必须登入初地入地心阶位开始,才称为是法身菩萨。因为论文当中说:“如法身菩萨,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舍中品分别故,名随分觉。”意思就是说,这样的菩萨已经能够觉悟到,有念的心体与无念的心体,全部都是无相,而且已能够舍离中品分别;就是说能够舍离这思惑的烦恼,所以称为已亲证随分觉。
  这里谈到中品分别是思惑,粗品分别是在讲我见的烦恼,属于见道所应断的烦恼;而中品分别思惑烦恼,已经属于修所应断的根本烦恼。所以见惑烦恼谈的是六根本烦恼当中的恶见、不正见的烦恼;思惑烦恼已经属于六根本烦恼当中的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相较于见惑来说是更深细,更不容易断除,所以是见道后应该要次第断除的中品分别。
  初地菩萨已经能够舍离这样的中品分别思惑烦恼,所以已经亲证了随分觉;除了思惑烦恼以外,还有那些更微细的、更难断除的,那叫作无明惑,那是属于细品惑,也就是尘沙惑;因为这微细惑,好像印度恒河沙一样,又多又微细,很难断除,在始觉之后即开始一分一分有能力去断除它。当你能够对这个法界实相心阿赖耶识心所含藏种子功能差别都完全能够具足了知,亲证一切种智的时候,也就是你断尽了这些细品的尘沙惑,也就是你已经实证了佛地的究竟觉,已经成佛了。
  所以这段论文最后谈到:“远离觉相微细分别,究竟永尽,心根本性常住现前,是为如来,名究竟觉。”修学般若的菩萨,在因地亲证了般若,成为始觉位,必须要去一一体验所亲证的本觉当中无量无数的法,要能够如实了知这些觉相所摄的六尘万法以外的微细分别;能够于本觉中的法究竟如实了知,也就是可以了知到心的根本性,即是真如的功能差别显现。因为究竟佛地的七转识,已经可以与觉遍十方的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完全兼容,因此才能够觉遍十方的有缘众生,能够与众生感应道交,这样的境界就是论文所谈到的“心根本性常住现前”,而这就是如来的证境,这就是实证佛地真如无垢识,祂已经能够跟二十一个心所有法完全相应而无所不能,这就是 马鸣菩萨论文所说佛地圆满实证的究竟觉。
  总合以上三集的节目,对于这些名相,马鸣菩萨的开示是在讲,由凡夫修行到究竟佛地,各有应次第分证的觉悟。再为大家列出来说明,说这几个分证的阶位,就是因地凡夫位的不能知、不能证阿赖耶识本觉的时候,立名“不觉”;而由七住开始,刚开始证入本觉,立名为“始觉”;而以二乘凡夫跟尚未亲证本觉的大乘菩萨的错误的觉悟,所谓的相似的觉悟,立名“相似觉”;初地菩萨亲证了五分法身开始,一直到十地圆满实证,乃至到了等觉地百劫修相好光明,都名“随分觉”;最后佛地已经断除二障烦恼,所谓断尽两种无明而究竟清净、究竟圆满觉悟,那是佛地的“究竟觉”。
  所以这以上三集节目当中,我们已经完整为大家来介绍论文当中所谈到的本觉、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诸位同修、菩萨们,如果您想要进一步去了解整段论文的开示内容,请菩萨们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的著作《起信论讲记》,那你就能够更了解当中的甚深法义。
  今天这一集的探讨,就为大家谈到这里。
  最后要祝愿所有的菩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道业增上,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34集 何谓本觉、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三))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