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
某师云︰《一念无明六根从见闻觉知灵性来,见佛性后一念无明六根皆变为佛性,所以一念无明不能断。》(月溪法师语录23页)
又云:《以上所述系中乘破妄念无明境界。灭时是破,但动念又生,总是破不了的,盖断妄念是暂时的,难持永久。》(月溪法师讲无始无明38页)
又云:《中乘修法者观此三世众生尽为十二因缘所支配,而十二因缘则依一念无明而起。认为小乘未能破此一念,故非究竟。倘能将此一念断倒,便可超出三世,了生脱死。故其用功方法在将一念无明打扫干净,达于空洞冥漠、一无所有之境。自谓已证涅槃,谁知乃落于无始无明境界也。此境空无所有,冥顽不灵,与木石无异。况一念虽暂时停止,若受刺激仍能再起,故中乘所证非究竟也。》(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57页、月溪法师著:禅宗源流与修持法54、55页)
又云:《一念无明不可破,明心见性后变为佛性。一念无明虽为邪法根源,然可利用,以打破空执(破无始无明)而见佛性。》(月溪法师著:维摩诘所说经疏全集184页)
辨正:第一点、一念无明及六根不是从见闻觉知灵性来,见佛性以后一念无明及六根也不会变为佛性。前面已经说明了。辟支佛非 未断尽一念无明,前面也已经说明了。
第二点、辟支佛及阿罗汉都已断尽一念无明,既然断尽一念无明,一切妄想烦恼永不复起。如果烦恼妄想又生起来,就是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只是暂时伏住而已,这是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的境界,而不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
在《四阿含》中,佛世尊处处开示说︰“阿罗汉者,梵行已立,烦恼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瑜伽师地论》卷50弥勒菩萨云︰“谓阿罗汉比丘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切烦恼皆悉永断,由得毕竟不生法故,是名烦恼寂静。”
卷52又云:“阿罗汉果诸漏永尽,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有退。”所以一念无明是无始有终的。
一念无明如果已经究竟断,就必定永不复起。如果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就算修得非想非非想定,八万大劫之后突然又生一念,仍然还要轮回。如果断尽一念无明,就没有这种过失。世尊及弥勒菩萨都说一念无明是可断,是断已永不复起,是无始有终,不是此师所说的无始无终。
第三、《胜鬘经》云:“声闻缘觉初观圣谛,以一智断诸住地。以一智四断,知功德作证,亦善知此四法义。”又云:“阿罗汉辟支佛断四种住地,无漏不尽,不得自在力,亦不作证。无漏不尽者,即是无明住地。”请大家注意这一段经文,因为这一段经文可能是此师误会阿罗汉辟支佛 未出三界之原因所在,我们稍微解释一下。
《胜鬘经》这一段经文说︰阿罗汉与辟支佛已经断了四种住地无明,但是,在无漏法方面还没有完全究竟,因此还无法得到自在力,不能证得佛的无住处涅槃。甚么叫做无漏不究竟呢?就是无明住地--就是无始无明 未破未断尽。因此阿罗汉及辟支佛是断尽一念无明的。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不是无始无终,而是无始有终。因为是无始有终的缘故,所以阿罗汉、辟支佛、八地以上菩萨及十方诸佛能取涅槃。如果一念无明是无始无终的话,这些圣人就不能取涅槃了。因为入了不断一念无明的涅槃(如果有这种涅槃的话),还是会起一念,起了一念,还是要在三界里面受生。
如果一念无明是无始无终的话,世间就没有阿罗汉、辟支佛、八地以上菩萨,没有十方三世诸佛了。如果一念无明是无始无终的话,那么《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阿含四藏、胜鬘经》都全部应该烧掉。如果一念无明是无始无终,是不断的话,那么佛便是妄语。众生到底是应该要相信此师呢?还是应该相信佛的话呢?请佛子们深思明辨。
第四、想要见佛性的话,并不是用一念无明作为工具来破无始无明。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一念无明是四种住地烦恼的名称,犹如一切的名相,它本身没有作用,不可能成为工具。破无始无明而见佛性者,必须要用六、七二识的作用,去参禅修定才能见佛性,如果离开六、七二识,那就没有人能修定参禅,也没有人能够开悟,也没有人能眼见佛性;此师竟连此基本唯识道理亦不懂,真叫人惊讶!所以不可学此师说︰“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也不可以说︰“用一念无明去见佛性。”
…………………………………………
第二则
某师云︰《修大乘人知一念无明之不可破,故利用一念无明以打破无始无明而见本源自性,乃擒贼先擒王之法也。》(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59页、月溪法师著:禅宗源流与修持法56页)
又云:《佛性与根本无明、一念无明,乃从无始以来俱有的,佛性、一念无明俱是无始无终的。》(月溪法师问答录29页)
辨正︰
修大乘佛法的人除非像此师一样误解佛法,否则不会说一念无明不可以破。因为大乘法中有许多大乘经典都说要破一念无明。例如《楞伽经、圆觉经》都说要断事障。事障就是四住地烦恼,就是一念无明。
《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也说︰“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又云:“菩萨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云:“菩萨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
《胜鬘经》云:“声闻缘觉初观圣谛,以一智断诸住地,以一智四断,知功德作证,亦善知此四法义。”《十地经》也开示菩萨应断一念无明进入八地。《楞严经》也开示一念无明的各种烦恼应该要断。诸大乘经开示菩萨应该要断除一念无明之处甚多,我们无法一一枚举。所以一念无明应该要断除。
但是在断一念无明之前应先求明心见性,免得成为菩萨声闻,那就不容易成佛。所以《维摩诘经》云:“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复能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悟后起修,应该要修除烦恼习气,断尽一念无明,而明心见性应该要在断尽一念无明之前完成。此师虽然处处说法讲︰“一念无明,无始无终,断不了。”但是他在注疏《楞伽经》的时候又讲︰“中乘断一念无明,证辟支佛果是也。”却又自相冲突了。
…………………………………………
第三则
某师云︰《此言声闻所以被自共相境界所漂转者,以彼但断四住烦恼而未破无始无明故也。》(月溪法师讲楞伽经237页)
又云:《心解脱者断一念无明,落于空执,则香消矣。》(月溪法师著︰维摩诘所说经疏全集226页)
辨正︰
此师的许多开示语录书中以及他绘制的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的表解之中都说一念无明不可断,是无始无终的。例如他说︰“起一念无明,妄动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无始无终的。》(月溪法师问答录73页)另一本书又说︰“一念无明是有知有觉,无始无终,是不可破的。”(月溪法师语录12页)
但是他注疏《楞伽经》和《维摩诘经》的时候,因为经里面说应该要断一念无明,所以他又随著经文说一念无明是可以断的。所以有这两则的开示,但是却和他自己所说的法,自相矛盾。有时说可以断,有时说不可断,莫衷一是,令人无所适从。如果一念无明可以断尽,不是断而复起,即是无始有终,不是无始无终了。我们已经发给诸位影印的表,诸位自己去加以分别判断,详细阅读对照就会明白。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
(原标题:第四节 一念无明无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