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73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七)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乘菩提    浏览:73906    
张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单元”。今天我们要继续上一集,继续为大家说明:菩萨的自利利他。
  上一集我们说到,菩萨有五法能够自利、利他,这五法就是:信根、持戒、多闻、布施和智慧。我们谈过了其中的三个法,也就是要具足信根、持戒和多闻,现在我们就继续来说明“布施”这个法。说到布施,可能有人心里会想:“我这一世布施应该够多了吧!为什么还要修布施呢?我的福德应该够了吧!”真的是够了吗?其实不尽然!连等觉菩萨都还要努力布施内财呢!如果有众生需要眼珠子,等觉菩萨就把眼珠子挖给他;需要胳臂,就把胳臂剁给他;如果要命,好!整条命就给你;你要什么,等觉菩萨统统都可以布施。有一句话形容等觉菩萨的布施最为贴切,那就是:“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也就是说,等觉菩萨随时随地准备要丧身舍命来利乐有情,如果没有人要色身,他就不断布施财物;那是因为成佛需要非常大的福德,所以等觉菩萨特别注重内财的布施,反而比较不注重法施。成佛时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每一种大人相和随形好都是无量福德修集而成,而且必须是从因地就开始不断地修集福德,才能够成就佛地无量无边之相好庄严。
  连等觉菩萨都还要如是布施内财、外财,整整一百劫来修相好,而凡夫俗子的我们,难道可以不必再修布施行吗?譬如 佛陀时代,阿那律尊者失明,有一天阿那律尊者说:“有没有人要修福德啊?可以不可以来帮我把僧伽梨缝一缝啊!”佛陀听了就说:“来!我来帮你缝吧!”佛也不说自己是 佛陀,衣服缝好了,阿那律尊者要为他祝愿,就问说:“请问您是谁啊?我来帮您祝愿吧!”世尊说:“你不必为我祝愿,因为我是世尊。”阿那律尊者听了说:“佛啊!您也要修福德啊!”世尊说:“修福德还嫌多吗?”也就是说,成佛了都仍然继续在修布施行,何况我们距离佛地还那么遥远,又怎么可以不修布施呢?所以一切菩萨都应该继续不断地修布施行。我们如果能够修布施行,就能够自利也能够利他。因为即使你是布施给一条狗或一群蚂蚁,未来世都可以得到百倍之报;而且跟这一条狗、这一群蚂蚁结下了法缘,未来世当你出世弘法时,他们都会成为你座下的弟子,他们听了都会觉得很欢喜!而且对你忠心耿耿,你教他怎么修,他就依教奉行,不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会言听计从、如实而修,因此说布施能够自利、利他。
  第五、要有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是指三乘菩提的智慧。智慧并不是自己亲证就好了,修智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帮助众生也能亲证智慧,这叫作修慧。当你有了智慧,才有各种方便善巧来教导众生修学世间与出世间的智慧。所以当你修得智慧时自己可以得利,也同时可以使众生得利。以上介绍的是有五法能使菩萨自利利他。
  接著,还有六法能够自利、利他,这六个法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一般来说,佛子们对于应该要念佛、念法、念僧,心中都能信受不疑;但是对于为什么还要念施、念戒、念天,则是心中有疑无法信受。各位菩萨!我们既然是在修布施行,当然得要时时刻刻都想到布施,也应该随时随地布施:譬如心中生起了妄想,就应该把妄想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贪,就应该把贪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瞋,就应该把瞋给布施掉。能够这样时时念施,难道你不能得到利益吗?对于财物的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得要常常念著有没有机会布施给众生,有机会就赶快去做,这也叫作布施。菩萨如果不能修布施行,那他就不是菩萨。菩萨不管是在内门修六度万行,或者外门广修六度万行,第一度都是檀波罗蜜,都是必须从布施开始修行。而这六度是有次第性的,佛在后面会告诉我们。既然布施这么重要,那我们当然得要时时刻刻念著布施,所以六念的第四念就是念施。
  第五、要念戒,要常常注意自己有没有犯戒。在还没有证悟之前,要以表相戒、有戒相来受持戒法;证悟以后则是依止于道共戒而住;如果是有禅定上的修证时,则是以定共戒为戒。一个已经找到生命实相的人,他对于戒的看法有四种:第一、不著有戒。所谓“有”的戒,就是指佛教以及外道的那些正戒,这都是以五阴为根本来制订的戒,所以称之为有戒;五阴是有,这个五阴在世间活动也不离有,所以从五阴的有而制订的各种戒,就称为有戒。已经明心的菩萨不再执著这种有戒,所以他不受五戒,而以道共戒为戒。第二、不非戒取戒。所谓非戒取戒,就是指外道邪戒,譬如六十二种外道、九十六种外道等等有很多的戒,拢拢总总非常之多。施设这些戒,是因为那些外道由于不明白实相而施设的戒法。而一个已经证悟的菩萨,自然能够了解:这些戒都是外道不明白实相而施设的戒,因此能够远离非戒取戒的施设。第三、不取相戒。不取相戒的意思,是说他以道共戒摄心而住。一般佛子受持戒法都有戒相——那就是从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式叉摩那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等等一切戒都有戒相,规定人们不可以做什么,或必须做什么,都有戒的表相。但是找到如来藏以后,他发觉到这些戒都是因为五阴而有,而他从实相心的立场来看这些戒,认为这些戒其实对他没有意义,所以他就以道共戒为戒,摄心而住。他从所证的真实心出发,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事,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就不要做,不会被一切戒相所束缚,这就是不取相戒。第四、不取佛戒。对已经证悟的菩萨来说,佛戒也是一种施设。戒是 佛所制订的,但是 佛制订了这些戒是为了一切佛弟子的五阴而施设。如今你已经明心了,是谁在持戒呢?持戒是妄,持戒是色身持戒,是受、想、行、识持戒;在真如佛性之中没有戒可犯、也没有戒可持,即使 佛所制订的戒也是一样。所以明心见性之后,对于戒的看法,他是“不著有戒、不非戒取戒、不取相戒、不取佛戒”,他以摄心为戒、依道共戒而住。像这样的胜妙戒,菩萨要常常忆念著,能够不违背才是真持戒,这叫作念戒。以上介绍的是念戒。
  接下来,继续说明念天。为什么要念天呢?那是因为天比人有较大的福德;我们想想看:欲界天人,他们为什么能够生欲界天呢?那是因为他们不但持五戒,还兼修十善,所以才能往生到欲界天中。色界天人,为什么能够生色界天呢?因为他们除了修五戒、十善以外,还要加修禅定,证得初禅到四禅的定境,所以往生后生到色界天。我们如果没有证得禅定,就得要忆念色界天人的功德,使自己未来有机缘时也能修证禅定。色界天的三禅以下诸天,或者有身乐,或者有心乐,或者身心俱乐;那我们反观自己:有没有身乐?有没有心乐?乃至有没有身心俱乐呢?结果都没有,或者只是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菩萨既然要广度众生、要统领众生,当然也应该多多少少有些禅定的证量才行;否则当诸天来到人间,看到菩萨虽然智慧很胜妙,但是禅定功夫却远远不如他们时,他心里就会有些瞧不起你了,那你又如何摄受他们呢?因此,菩萨如果四禅八定都能具足,他当然就不敢瞧不起你了,因为他的境界你都知道,而他却不知道你的四空定境界,他还能瞧不起你吗?而且,菩萨因为有无生法忍,所以证得的禅定境界虽然同样是四禅八定,但比起天人们要超胜多了!所以天人们讲不出来的境界相,菩萨还能讲给他们听,这时他们还敢瞧不起你吗?当然得要让你在正法上来统领他们了!譬如当今的佛教界,有谁敢来跟 平实导师讨论禅定呢?以前曾经有人自称说他证得初禅、二禅,但是都不敢来和 平实导师谈论;纵使准备了许多资料,也是不敢来谈的。因为 平实导师可以完全不必准备数据,就可以从欲界定、未到地定,一直讲到初禅、二禅的证境,对于这里面所有的过程、内涵以及演变的状况都了如指掌呢!换句话说,忆念天人的境界而努力修证禅定功夫,当和天人一样有禅定功德时,天人就不敢轻视你;纵使你没有神通,他们也不敢轻视你。因此,菩萨应该要常常忆念天人的境界,也应当努力修证自己的禅定功夫。
  以上所说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等六法如果都能具足,就能自利、利他。然而,佛有什么样的功德呢?佛有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习气、一切种妙智等等,总有一百四十种不共声闻、缘觉、菩萨的功德,当你越了解就越会想要忆念佛。而法有什么功德呢?二乘菩提的法可以使人出离三界生死,功德很大;而大乘菩提则可以使众生究竟成佛,那功德可就更大了,当然你得要心心念念忆念著法。僧宝的功德也很大,譬如二乘声闻僧能度人得解脱,大乘菩萨僧能度人得般若以及解脱,那你为什么不念僧呢?所以应该要常常忆念三宝的功德,也要忆念施、戒和天,菩萨如果能够具足这六念,就能够自利也能利他。
  接下来还有七法能自他利,也就是要把七种慢给消灭掉。所谓七种慢,包括了慢、过慢、慢过慢、我慢、高慢、卑慢和增上慢。我们先来说明“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譬如心中想:“我的境界超过他:我比他有钱,我比他年轻,比他漂亮,比他健康,比他有力气。”乃至认为比别人有权势、有地位等等。因为确实是胜过别人,所以心中生起了慢心,甚至于有时候会开口说:“我胜过他。”这就叫作慢。
  第二种是“过慢”。过慢的“过”字是指过失,有过失的慢就叫作过慢。什么是有过失的慢呢?譬如说,前面那个人是没有过失的,因为他确实胜过别人,所以认为:“我胜过他。”虽然是慢心,但却是合乎事实的慢心,所以是没有过失的慢。过慢则是有过失的慢,譬如说他明明没有胜过别人,却颠倒事实而开口说:“我胜过他。”其实他只是和对方一样而已,却说:“我胜过你。”或夸口说:“他一定赢不了我。”这就是有过失的慢心。又譬如说,财产明明只是跟人家一样多,或者所证得的法其实是和别人一样一样平等的,却夸口说:“我胜过他,我的法比他胜妙。你们都应该要来跟我学,不要去跟他学。”这就是有过失的慢。在平等的情况下而自称比人家高明,自称有过人法,所以产生了过失,这就是过慢。
  第三个慢是“慢过慢”。慢过慢的意思是说,他的慢心是在有过失的慢心上面再增加另一个慢心。譬如第一个慢是胜过人家而自称超胜,第二个慢是和人家一样平等而自称胜过他人,第三个慢则是更增加了另一种过失:明明是输给人家,却反过来说自己是赢过人家。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本来就应该说是不如别人,假使说自己和别人相等,就已经算是有过失了,他却反而说自己是赢过人家,这里总共有三种超过本分之处,所以叫作慢过慢。譬如说,如果今天你真的悟了,但是有个人误会佛法,落到离念灵知之中,他却反过来破斥你说:“你悟错了!你是大妄语,你得要下地狱!离念灵知心才是真心,我才是真的开悟。”那他就是慢过慢,已经不单是慢或过慢。明明比别人差很多,却自称是胜过别人,这就叫作慢过慢。
  第四种叫作“我慢”,我慢又称为根本慢。因为这种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也是一切人生来就有的:因为有“我”而生慢。譬如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他就会比较高下,因此而觉得自己比其它小朋友要高超,这是因为有“我”而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我”的存在,他心中就很欢喜,这就是我慢。这种凡是基于自我的存在而生起的慢心,都属于我慢。因为有“我”,所以能跑跑跳跳;因为有“我”,所以能演说佛法;“我”能作得比别人好;都是因为这个“我”有所能为,所以恃“我”而起慢,这就叫作我慢。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慢、过慢、慢过慢和我慢等四种慢,其余的三种慢下次再继续为大家介绍。基本上,慢心对修道的影响非常深远,菩萨如果能够降伏乃至修除慢心的话,那您的道业进展将会非常地迅速。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73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七))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