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74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八)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摩地    浏览:76853    
张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单元。今天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继续来探讨:有七法能够自利、利他,这七个法就是把七种慢给坏灭掉。我们已经讲过了慢、过慢、慢过慢、我慢等四种慢,现在继续说明第五种“高慢”。
  所谓“高慢”的意思是说,譬如有人向别人表示自己已经得到上人法,自己超越于一切人;他因此而自高,这就是高慢,是因为觉得自己胜过一切人而产生慢心。高慢在诸地菩萨位中是不会存在的,只会存在于三贤位中。诸地菩萨不会在心里起一个念说:“我现在是全球最棒的!”他不会这样想,即使是为了显示正法而说全球只有他的法才是最胜妙的,但是他心中也不会有高慢存在,一切都只是为了摄受众生而说。他总是拿上面的佛和大菩萨来比,就觉得:“自己的修证实在是很差!很差!要到何时才能成佛?何时才能像十地、等觉菩萨那样的证量呢?”他们都是这样想的,从来不会拿下面的人来比较,所以也就没有高慢可说,因为他心心念念想著都是“应该如何才能往上提升?要如何才能利益更多的众生呢?”但是在三贤位中,则有时会生起这样的念头,这都会因为个人修证之高下而有差别。然而高慢现象的产生,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现的多;而菩萨在证悟之后,成功地转依如来藏,高慢出现的情形就会少很多。
  第六种是“卑慢”。卑慢是高慢的相反,因为不如别人,所以心中就自我安慰说:“他虽然赢过我,但其实也没像他讲的赢那么多啦!”这就是卑慢。明明是差别人很多,却说:“其实没差那么多!”另外还有一种卑慢:譬如当你去找以前的同参道友,你对他说:“正觉同修会的法实在太好了,你赶快来学吧!”结果这位同修说:“你们的法太深了,我根器这么差,学不来!”他心里其实知道正觉同修会的法很好,可是却因为不服气而不想来学,这就是卑慢。卑慢是很普遍存在的,但是请您不要当面检点说:“你这样就是卑慢。”我们心里面知道就好,不必当面指出来,以免对方因为卑慢而生起瞋心,因而断了学习正法的因缘。
  第七种就是“增上慢”。增上慢是很容易违犯的,乃至阿罗汉也无法避免,只有地上菩萨不会有增上慢。三贤位菩萨在证悟之后,相对于未悟或错悟的众生,有时也不免出现一点自我膨胀的现象,这也是增上慢。如果自我膨胀到很严重的地步,接著就会退失而却自以为是大幅度的增上呢!所谓增上慢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还没有得到的法,自称已经得到;还没有证得的证量,自称已经证得了,这就是增上慢。可是阿罗汉为什么被诸佛和等觉菩萨说为有增上慢呢?那是因为定性阿罗汉不能信受“佛的境界和阿罗汉有很大的差别”,他们认为:“佛是阿罗汉,我也是阿罗汉。”所以每当有人赞叹 佛陀而说:诸佛如来是如何如何有智慧、有威德、有大福德时,阿罗汉们心中总是存疑,他们认为:“佛和我们一样都是阿罗汉,解脱证境平等无二无别。”所以,世尊本来并不想讲《法华经》,但是在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正当准备开讲时,却有五千声闻人大规模的公然抗议,当众退席!世尊对这样的抗议行动默然无语,等他们都离开了,才开讲《法华经》。然而,为什么在场的阿罗汉们都没有人出面来制止呢?这就表示阿罗汉对 佛的境界仍然是存疑的,他们怀疑自己与 佛的解脱境界是相同的?也怀疑 世尊即将宣讲的《法华经》是否言过其实?所以说阿罗汉仍然有增上慢。
  以上所说七种慢的意涵,相信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基本上,除了根本我慢以外,其余的六种慢,在佛门之中都是很难避免的一不小心就会违犯。菩萨在明心亲证实相以后就不会有我慢,不会恃我起慢,因为知道自我的虚妄。譬如同修们来正觉上课,亲教师们在课程中一再宣演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把大家的自我一再杀掉,杀到最后,我慢就会断除了;不过其余的六种慢却很难断除。但是请您也不必害怕,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所说与所想都要如实”。只要如实,就不会产生一切慢了,因为知道自己距离佛地是多么的遥远,又有什么好起慢的呢?这样一来,即使胜过别人,也不会起念说“我胜过他”,这样就不会起其余的慢了。菩萨如果能够把这七种慢给坏灭掉,就能自利、利他。因为你没有任何的慢心,所以修行进步就会很快;而众生也因此而不会排斥你,会被你所摄受,就能从你这里得到利益。所以说,坏七慢的人能够自利、也能利他。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下一段经文:“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品菩萨。”(《优婆塞戒经》卷2)请问各位!您想当上品菩萨还是下品菩萨呢?相信每个人都想当上品菩萨,而不想当下品菩萨吧!不过,有许多人其实是常常在当下品菩萨而却不自知呢!为什么呢?譬如当人家在说某一件事时,你发觉他的说法不对,脱口就说:“哎呀!你这样不对啦!应该如何、如何才对。”你一开口就说他不对,这样你就成为下品菩萨。那应该怎么样才能自利、利他呢?你得要先随顺他的意思,说:“当然啦!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再讨论看看,好不好?”他一听,觉得自己的想法已经被你接受了,就愿意试著听听看你的意见。我们打个比方,大家就比较容易了解,譬如您家中养了宠物——猫或狗,如果你要牠们随顺你,你就得顺著牠的毛的方向轻轻地抚摸下来;假使你故意由下往上推,把牠给弄痛了,牠还会随顺你吗?当然不会!所以菩萨在面对众生时,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得要先随顺众生的意思,赞叹他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喔!但我们可以再深入研究看看。”由于你对他的态度是友善的,他也就不会排斥你,愿意听听你的看法。这样你就可以进一步用婉转的口气说明他的错误所在,而他也一定能够欣然接受,这表示你已经能够调伏众生,当然你就是上品菩萨了。
  菩萨度众生时和写书不一样,写书破斥邪见要能针针见血,要直扎恶见的核心,把邪见的核心给戳破;但是在度化众生时,却不能当面把他给戳破。譬如有些人会炫耀说他的修证如何、如何,我们听听笑笑就好,不必当面去戳破他。可是如果他胆敢写书或用言语公开来破坏正法,那我们就不必客气了,一定要一针见血写书来作辨正,一定要杀掉他的邪见之命,这样才能救护他的法身慧命;这也是一切上品菩萨都应该要有的观念。譬如 世尊在说解脱道时,对于六十二种外道见都一一破斥,没有一种邪见可以逃得过。我们讲经说法时也要像 世尊这样,所有的外道都要破尽。你千万不可以请求说:“世尊啊!您何必破尽一切外道呢?人家某某外道,他也没有毁谤您啊!”虽然当时这个外道并没有毁谤 世尊,但你怎么知道未来世这样的外道见不会来破坏佛教的正法呢?佛在世时有大威德,所以他们不敢来破,但是未来世他们就会来破你,所以破斥外道时得要尽破才行。
  这六十二种外道见函盖面很广,现在佛门中也有许多人是落在这六十二种外道见之中,可是他们却都还不知道。我们既然知道了,就有责任来提醒他们,让他们离开外道见。所以写书时应该要引尽其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落处;但是如果我们是要度某人来学法,就不可以当面破斥,得要先顺著他的话,先赞叹他说:“你讲得实在很不错!真是不容易啊!”等他高兴了,接下来就该你讲话了,他也一定听得进去。这是一种好习惯,菩萨们都应该用这样的方便善巧来接引众生、摄受众生。这就是说,你如果不想当下品菩萨的话,千万不要一开口就说:“你这样不对啦!”一定得要先顺著他的话,再慢慢一点一滴地说明,让他了解自己的法义确实有错误,这样双方的关系就不会弄得很紧张而无法沟通。也就是说,虽然对方有过失,但我们要先随其意,再慢慢为他说明,让他了解。能够时时刻刻以这样的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那您就是上品菩萨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下一段经文:“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乐近善友、二者不乐;乐善友者能自他利,不乐近者则不能得自他兼利。善男子!乐近善友复有二种:一乐供养、二不乐供养。乐供养者能自他利,不乐供养不能兼利。”(《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佛为我们说明:两种不同类型的菩萨,一种是乐于亲近善友,另一种是不乐于亲近善友。乐于亲近善友的人能够自利、利他,不乐于亲近善友的人就无法自利、他利。自古以来就一直都有善友与恶友存在,而许多人往往把恶友误认为是善友,这种情形是很普遍的现象。有智慧的人才能亲近真正的善友,没有智慧的人则往往把恶友也当作善友。如果能真的乐于亲近善友,一定可以自利而且利他;因为他可以把自己从善友那里得到的正确法义,也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不乐于亲近善友,则往往会落在自以为是之中,而导致所获得的法义是虚谬、偏邪也不自知;这样错误的法义,当然自己不能得利,而且也会使别人因此而直接或间接受到错误法义的毒害,一起走入修行的歧路。
  乐于亲近善友的人又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乐于供养善友,第二种是不乐于供养善友。譬如你引荐一位朋友去亲近一位大善知识,后来这位朋友获得了很大的法益,那他对你这位善友当然应该要亲近供养。他如果能够乐于供养你这样的善友,不仅自己可以得利,也能使他人因此而获得利益。假使你是靠善友的引荐而得遇真善知识,你也同样会推荐别人来亲近善友,经由善友而亲近真善知识,所以不但是自己得利,别人也能获得真实的利益。古人说“饮水思源”,既然你能遇见正法,是因为善友的引荐,你是从他而来,虽然正法不在他身上,但至少也是他的引荐才会有今天的你,他当然有恩于你,所以你应该乐于供养善友。我们能够这样作,别人看了,也会说这样的人是懂得报恩,是真正在修学正法的人,当然也就会相信你所学的是正法了。所以说,乐于供养善友者,不仅能够自利,也能令他人得利。
  世尊接著又为我们开示说:“乐供养者复有二种:一能听法、二不能听;至心听者,能自他利;不至心听,则无兼利。至心听法复有二种:一者能问、二不能问;能问义者,能自他利;不能问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优婆塞戒经》卷2)经文意思是说,能供养善友的人又分为能听法与不能听法两种:能供养善友的人,有时只乐于供养善友,但无法听法,因为他的慧根还不具足,慧力无法发起,所以没办法听懂善知识所说的妙法,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勉强他来听法、学法了。另外,有一种人则是与善友亲近之后,不仅能供养善友,还能跟随善知识闻熏正法。如果他能够至心听受正法,就可以用他所听受的正法来转述于他人、利益他人,这样就可以自他兼利。如果不能听闻正法,或者说听法时不至心听者,就无法领受正确的法义,当然也就无法自利、利他了。
  能够至心听受正法者又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听了以后自己能够发觉有一些疑问,然后提出来请问善知识;另外一种则只是听闻,无法提出任何的问疑。能够于闻法之后提出法义来请问的人,他就能够自利也能够使别人得利;因为在提出问疑时,经由善知识的解说,不仅能够解除提问者心中的疑惑,也同时可以解除大众心中的疑惑,使大家都能蒙受请法的利益,所以说,能问义者能自他利。不能问疑的话,就无法使自己得利,也不能使别人同获其利,所有的疑问也将永远存在心中无法释怀。因此菩萨在修道过程中,有疑应速问,不仅可以自利,也能利益他人。
  各位菩萨!以上所说都是可以使我们成为上品菩萨的重要内涵,希望您能深解其意并且能够信受奉行,使自己能够永远当个上品菩萨,永不退转于佛菩提道的修行。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74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八))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