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第089集 八法之三净缘(下)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乘菩提    浏览:34011    
叶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我们这几个讲次里面,可以说反复的跟大家解说八法,这个八法跟我们菩萨道有很深切的关系。这个八法不知道您还记得吗?这个八法就是——寿命长远、具上妙色、身具大力、具好种姓、多饶财宝、具男子身、言语辩了、无大众畏。佛也跟我们开示了如何能够得到八法,我们上次也跟各位观众说了这个八法的原意里面,从第一项的慈心不杀开始,到最后的供养三宝,可以说都是落在布施跟持戒上面,所以我们才会反复的跟大家讲说,这个布施跟持戒这两度其实是非常重要,它是菩萨道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佛也接著开示的就是说,这个八事呢,所牵涉到的三个因缘。一个是物净,一个是心净,一个是福田净。物净我们上次有特别提醒大家,在所有的物净的因缘里面,请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个-非施一人回与多人,或者施多人回与一人,乃至于不要原来是施甲的,然后你突然后悔了反而施于乙。像这种状况的话,都是已经超出了我们说法界所界定的所有权的概念。所以这样子会导致我们在布施的时候,布施的物就不清净了。同样的在这里面,我们也得要注意说,物净的部分,这个物如果是三宝物的话,我们也得要小心。我们不要说去了哪些个寺院,或者哪些个正法的道场的时候,随随便便就从道场里面拿东西回来,这种不经意的取用了三宝物,也是具足了不如法的状况。所以我们说三宝物那个主人就是三宝,不是我们,所以我们不能随意的把三宝物拿来任意的使用,我们也不能够把三宝物拿来布施。
  至于心净的部分,我们有跟大家强调了,菩萨摩诃萨为求菩萨道走得安稳顺利的话,应该唯一布施的时候所采用的心行,就是要庄严菩提,第二个的心行当然就是要调伏众生。你要帮助众生,让他暂时解除目前的困苦,用财施的方式让他解除了一些痛苦之后,他才愿意听你的;接下来您就不妨用法施,因为他已经又愿意听你说了,你就用法施来引他入于正道。所以菩萨摩诃萨在布施的时候的心态,永远都只有庄严菩提跟调伏众生,这个是第二个条件是心净。
  第三个条件,佛说的是福田净。佛说的很直接,受施的人要远离八邪,叫作福田净。八邪就是八正的相反,八正就是正见,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八正道,它的内容是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凡是有违于八个正道的状况,我们就说这个人是落于八邪。比方说我们刚才讲的正语,正语这件事情来讲,也是说我们要避免造口业。所以如果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口没遮拦,然后说别人的是非,道别人的八卦的时候,可以想见的这个人就没有在正语的道路上面。所以照这个来判断,当他受施这个人,如果你布施给他的时候,这个人就是等于是说他就不是算是正语方面的人,所以当您布施给他的时候,这个福田就不能够具足清净。同样的正语是如此,那正业、正命或者其它的正见、正念、正定等等,每一样都可以按照八正道的内容来去加以判断。只不过因为刚才我们举的例子,是举正语当作一个例子,所以我们当然也必须要再次的呼吁大家:一般人家对于正语,我们对于正语的理解,都是觉得说要说好话,绝对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可是这个时候,我们要提醒观众朋友们,所谓的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别人的好话,那个是在世间法的层次,也就是如果今天提到的是别人的八卦、别人的是非,那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去讲它,以免造口业了。可是如果这个人讲的是错误的佛法,他误导了许多人的话,这时候请问您要不要指正他呢?如果您指正他,指出他的不是的时候,请问这个算不算是正语的范围呢?那这里面,我们在对于这样一个作为如何界定呢?我们要从更大的眼光来看,我们要说正语这一件事情,到底它算不算是正,要从众生的法身慧命来看。第一个条件是要从众生来看,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说出来的话,是对众生有益的话,那么哪怕是当下听起来像是批评别人,可是因为对众生有益,所以它自然而然是正语;第二个条件是,如果它不仅对众生有利,而且它是跟众生的法身慧命有关的话,那更是不能迟疑,因为如果一旦误了法身慧命,耽误的就不是只是下一辈子而已,可能是未来的好多世都会因此而耽误了,这个遮障是很深很深的。所以为了要救度众生,避免他在未来的许多世遭受这样子的遮障,我们更应该把正确的知见说出来,并且对于误解、对于曲解佛法的这种作为,我们反而要义正辞严的予以更正。所以我们说正语这件事情,并不是单纯的只是说好话这三个字去界定,而是要看我们的发心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发心是为了众生的利益,那么只要是对众生有益的事情,即便讲出来会伤害到某些人,我们还是必须要讲;又如果说这件事情是跟众生的法身慧命有关的话,那我们更是不能够迟疑,反而更是要义正辞严的把它给讲出来,这个就是我们谈的福田净。
  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掌握到物净、心净跟福田净的话,这八个法要具足的话就很容易。另外我们刚才忘了跟大家提醒,福田净这个部分,还有一项的部分,一般大家总会觉得说,布施的时候只要是看起来像是出家人的僧团,我们就尽力去布施。这个心态其实不能说是一个过错,这个是因为说,我们看到出家人会心生恭敬,其实都是因为 佛的恩德。众生感念 佛的恩德,已经种下了这个种子了,所以看到出家人,通常都会予以尊敬,也愿意尽力的去护持。可是这个时候我们要晓得,一般来说当我们布施一个僧团,或者布施给一个弘法的事业的时候,所收到的果报,未来世通常都会是非常可爱的果报,非常丰厚的果报。可是这里面有一个例外的条件,那就是如果这个道场根本就不是一个清净的道场,也就是这个道场完全都不持佛戒的,里面可能发生了一些你难以理解,连世间人都难以理解的状况的时候,这个时候,您在布施这个道场的时候,要想获得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些可爱的果报,恐怕就是缘木求鱼了;那还有更麻烦的状况是说,如果这个道场不仅不持戒,而且所说的法是违背 佛说的,甚至把 佛的经典倒过来讲,甚至把外道的说法也把它硬插进这个僧团里面去讲授的时候,这个状况很显然,这个僧圑不仅不是弘扬正法,反而是坏了佛法的根基。像这种的僧团,如果我们心里面知道它是这样的僧团,而我们因为表相,看到表相,所以仍然是大力布施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得要特别小心。正因为这样子一个团体,它破坏了正法的缘故,所以说当您在布施给这样团体的时候,恐怕您面对的不再是一个福田;因为这个团体,因为在您心知肚明的状况下,您仍然选择布施给这样的团体,那么这个团体将来所做的任何破坏正法,甚至使得 佛的正法提早败坏的这样子的一个果报,您都得要一同来分摊。当您在分摊的时候,您就要晓得这个果报是非常惨烈的果报。请问:这个时候,当您布施的这个对象还能够叫作福田吗?所以这个时候,恐怕我们得要把它叫作毒田。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要小心,虽然说看到表相的出家人,我们都很愿意去布施,可是这个时候我们也得要小心,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布施的对象已经在曲解佛法,乃至于破坏佛法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千万谨慎小心,别再尽力护持了。因为这个坏法-破坏佛法-的惨烈果报,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去见到的,这个是有关于八法的三个净缘。
  接下来请大家再看到《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的243页的地方,我们同样的先把经文念一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八法者,具足受持十善之法,乐以化人;具足受持优婆塞戒,乐以化人;虽得妙色,终不以是而生憍慢;虽持净戒、多闻、精进、大力、好姓、多饶财宝,终不以此而生憍慢;不以幻惑欺诳众生;不生放逸;修六和敬;菩萨具足如是等法,虽复在家,不异出家。”这部分的经文,平实导师在讲记里面,也说得非常的清楚。也就是菩萨摩诃萨具足这个八个法的时候,能够具足这个八个法的人,其实他对于受持十善业的法,跟这个受持优婆塞戒,其实他是毫不迟疑的;并且他会乐于以十善之法,以《优婆塞戒经》所谈的这些善法,乐于教化众生等等。这个部分的内容,各位可以参照 平实导师的讲记去看。我们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重点就是,佛有说了,最后说“菩萨具足如是等法,虽复在家不异出家。”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说,我们之前在谈的时候,我们有跟大家谈说什么是在家、什么是出家。那个时候我们的讲法是跟大家界定什么叫作僧,我们那个时候给大家看的是世俗僧的条件是什么呢?世俗僧的条件就是要现出家人的表相,而且还要加上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持守佛戒,这个是所谓的世俗僧。所以照这个来判断的话,假使只是表相出家,却又不守佛戒的话,那么他连世俗僧都称不上。跟世俗僧相对的,另外就我们上次有提过叫作胜义僧。胜义僧是不是僧呢?从这个“僧”字当然我们就可以判断说,胜义僧当然还是僧。胜义僧的重要的条件就是什么呢?就是有圣法、得圣果,并且他同样也得要持守菩萨戒,这个是所谓的胜义僧。那如果没有圣法、没有圣果不能叫胜义僧,没有能够在菩萨戒上面自恣悉皆遮遣的话,他也不能够称作胜义僧。但是假如他有具足这两个条件,即便他现这个在家相,比方说蓄发著一般人的衣服,他还是一个胜义僧。以这个来看,当时我们在看这一点的时候,就已经跟大家讲了,说这样子的话,界定所谓的僧人,什么样是僧人的时候,不能够用表相来界定。同样的在这句话里面,我们再看看 佛说:“菩萨具足如是等法,虽复在家,不异出家。”怎么说虽复在家呢?这里讲的当然就是说现在具足这个法的这个人,他可以仍然是现在家相,一样,可能就是跟我们一样,结婚、生子、工作,在社会上打转,所以看起来完完全全就是在家人的样子;可是因为他具有这些法,其实在 佛的界定里面,他跟出家人是没有差别的。
  所以从这一句的经文我们也可以看到,佛为什么反复的跟我们说明这件事情,佛是跟我们点醒说:其实出家与否,是不是僧人与否,要先看他的心。如果这个心是清净的、是持戒的,那么他就有成为僧、成为出家的条件;如果心不净的话,就算看起来完全是一副出家人的样子,那对不起!他恐怕都还不能够具足是出家人的条件。所以这样子,我们就心里得要有一个准则,也就是我们上一次不断的提醒大家,我们对于所有的出家众一定要非常的恭敬,可是我们不能够崇拜。就如同我们对于教我们的上师,我们要恭敬受法,可是我们仍然要用自己的智慧判断,不要是因为跟了这个上师已经跟了十年了,感情深厚了,所以即便上师讲的事情跟 佛的经典不怎么相符,或者哪里有出错的地方,可是我们就因为说毕竟是跟了十几年了的师长辈,所以我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反而认为说:不管他说怎么样,我就护持到底。这样子的话就跟我们刚才讲的崇拜出家人的表相、崇拜僧衣的心态是完全一样的。换句话说,修学佛法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依循四依四不依的精神,其中一项就是要依法不依人。
  依法不依人,从我们刚刚讲的出家在家的这个立场来看,什么叫依法不依人呢?佛已经在我们前面举的大乘经里面已经有告诉大家说,什么样叫作胜义僧,虽然他是现在家相,可是他具足什么样条件,他也叫胜义僧;而什么样叫世俗僧,佛也跟我们开示清楚了。请问大家当 佛这样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要依教奉行,依照 佛的开示判断,到底这个人是世俗僧还是胜义僧?还是根本不是僧呢?所以按照这样子的时候,才叫作依法不依人。依著 佛陀的教法,用我们的智慧判断,而不要用世间人的表相,不要用世间人的情分去作判断。同样的当我们跟随著上师,我们在检视这个上师教给我们东西的时候,一样我们应该要依法不依人。因为这个上师讲的如果违背了 佛所说的事情的话,那么我们依照 佛的开示,学佛法就应该要讲佛法的正理。所以如果发现说上师讲的不对的话,我们应该要勇于跟上师来讨论。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本身证量不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先存疑,那么这个存疑的这些标记,应该作为我们往后修法的时候反复检点、反复思考的重点。因为这个就是我们觉得上师讲的跟 佛说的似乎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就是我们以后学法要特别关注的地方。我们绝对不应该因为跟了上师许久了,有情分了,所以哪怕是有疑,就把这个疑随手的丢弃,甚至自己欺骗自己,然后告诉自己说:“哎呀!反正这个都有道理,我都不用管了。”那这样子,如果是这样想的话,就不符合 佛陀所开示的要依法不依人的道理。
  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样的原则的话,我们在学法的道路上面肯定就会少了许多的遮障。比方说,只要我们不要去崇拜僧衣的话,各位在我们说崇拜僧衣这一点,会使得我们每一世都只会看重僧衣。但是我们知道菩萨摩诃萨,特别是入地以后,二地、三地、四地以后的菩萨,当他再来人间的时候,有许多的菩萨是选择用在家人的身分来示现的。比方说各位看看《华严经》的五十三参里面,这个五十三参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在家人。所以如果说我们还有僧衣崇拜的心态的话,不肯依法不依人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在学法的过程中,人家五十三参里面,每一参都是善知识,每一参都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法,可是我们如果是僧衣崇拜的话,我们会把五十三参里面所有现在家人身分的善知识全部都排除了,只跟著那几个现出家相的人学而已。你说这个损失大还是不大呢?各位自己算一算、拨一拨算盘就知道了,这个实在是很划不来的事情。所以千万不能有僧衣崇拜,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够说依著上师的情分,而不管说究竟的道理是怎么样,因为我们在未来,我们在走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必然会碰到许多跟我们有缘的人,那么这个因缘际会之下,这些人有可能在那一世就是会接引我们入佛门的老师。可是由于这个因缘,他接引了我们入佛门,并不表示我们就一定要依止,一辈子认定这个情分,而不去检视他所说的到底是不是正确。因为实际上在无量世菩萨道的过程中,我们要跟随的老师是很多很多的,有一些老师其实他只是在引领我们入佛门而已,剩下来的就要我们自己去修了。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的话,相信您就能够抛开了情执,抛开了所谓的僧衣崇拜,抛开了所谓的上师的崇拜,而回归 佛陀所教的——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法不依人,要依著智慧去判断、去检点,为自己选择最好的道场,最佳的善知识来学习。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89集 八法之三净缘(下))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