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25 第四篇:肺腑之言 第一章 未修证者宜知

   日期:2018-07-11     作者:三摩地    浏览:56050    
  第一章 未修证者宜知(针对修念佛法门尚无修证者言)
  第一节:莫著名利,实修为要。
  经云:“凡欲度人者,先须求自度。”《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云何救他疾。”《地狱报应经》云:“自不清净,教人清净,无有是处。”《莲宗宝鉴》云:“是故为人师者,有度人之心,而无度人之智,何得端然拱手,空腹高心,不肯亲近明师,惟知倨傲,受人礼拜恭敬供养。因贪虚誉,实种祸基。”又云:“大凡为人师,欲度弟子,要当观照从上佛祖修行之因地,得道之源流。一一修持,一一成就。既自利已,然后利人……自见本性弥陀,亦教人见本性弥陀。如此用心,岂不是行菩萨行也。师徒弟子各禀正因,同行正道,展转化度,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俱悟佛乘,同出生死。其功德力,岂易量哉。以此为人师,亦何谦焉?其或不然,迷悟两途,正邪异报,可谓‘金毛窟里生狮子,野狐岩下出狐狸。’”若以修学、教授念佛法门作为谋取名声、世间财物供养、自高慢人心态满足之手段,则执著于名利,是自误也。无修证者应亲近明师,莫贪名闻利养,否则所教出者多为能言善道之徒,不能教导众生真修实证。
  第二节:真善知识,难遇难得。
  欲求真善知识,应当远离大名声、大事业而求,真善知识本性清净,不喜名声、事业、愦闹故,乐寂静故。我们相信地球上仍有不少修行修证非常深入、高超之真善知识,但却难得相见。世间佛子因缘果报所限之故,能遇具备以下条件之善知识已属不易。
  何谓“真善知识”?
  (1)亲见自性弥陀,并见实相而不退失者。
  (2)具方便善巧能协助念佛人由有相念佛到无相念佛,从体究念佛入实相念佛者。
  (3)能建立念佛人之大信心(求见自性弥陀之信心)而不遮障此信心者。
  (4)有助人亲见自性弥陀并进入实相念佛境界之意愿者。
  (5)能勘验体究念佛人所证境界真伪者。
  (6)能劝进善导实相念佛人继续修进而不以导师自居者。
  亦有前生已入实相念佛境界,而发愿于此世间自度度人之再来人,虽因隔阴之迷而暂时忘失,但今生必能于佛法中自修自得,亲见自性弥陀,并能自见自肯,辨明实相,自于了义经中自求印证,是无师智也。楞伽经云:“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一般人则多落于妄心定心,将不离意识思惟之定心当作真心(真如)而以妄觉为真觉。一旦无常来时,妄识消灭,无所依止。若有福慧及求生净土之愿力,命终时如辨疑第五所述往生净土则幸,否则不免迷失也。
  第三节:莫著名相,毁谤修证。
  有极少数人,因世智辩聪,深入研究佛学、禅学,而不肯深入念佛定或根本禅定,以致不得亲证实相念佛境界。常以研究佛学和为人说法为乐。若遇有实相念佛人,不肯置信。便以唯识学之名相考问,若不能答,便谓不是。以佛学名相之思惟所得而轻慢一切人,大失法益。我等念佛人当知,有念佛人以过去生之大福德,今生得遇真善知识,一、二年中即能从有相念佛、无相念佛、体究念佛而入实相念佛,此种人未读佛经,不知名相。往往自住菩萨须陀洹、斯陀含之境界,受诸功德,而不知“须陀洹”、“斯陀含”之名是何物。若指说了义经典义句,彼则能说,若问其教典名相,彼则不能答,以其通宗而未通教故也,然不得以其不能说而否定之,为彼有见地及诸功德正受也。若使其深入经典,但二、三年而已,则宗、教皆通,成真善知识也。譬如马祖道一禅师座下八十四人坐道场,皆是通宗之人,其能说能教者,唯归宗智常,长沙招贤禅师等三、五人而已,但不可因此否定其余不能说、不能教者为未开悟,否则罪过甚大。因此未修证者须排除世人惯有之“贵远贱近,崇古贬今”的错误观念。此种错误观念,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尤其是聪明伶俐,慢心深重之人,习性更重,自障修证,无益自他。
  第四节:勿以神通考验修证。
  有人开示:“开悟证果,立即六通具足”,此乃错误观念。所谓神通,有报得,有修得。前者是出生即有神通,或过去生已修学神通,今生礼佛、念佛,证某些境界后,神通境界失而复得;后者乃因先修禅定,有少许境界后专修神通。或并不欲修学神通,但于修禅定之过程中自然出现。需知此与体究念佛、实相念佛、开悟皆不相干。
  故从佛陀时代至今,许多慧解脱之阿罗汉无神通,而一小部分俱解脱之阿罗汉,亦无神通。后者如莲花色比丘尼为定、慧具足之大解脱阿罗汉,但仍因恶人觊觎其美色而将其拘禁,无法脱离。后来乃由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入其禁所,教以神通,后乃得出。故可知体究念佛或参禅是修慧(般若)而非修定(神通)。悟明心性、证果,与神通毫无关系,佛子切勿以有无神通为准来判断念佛人入实相否。经云:“智慧度学人,神通度俗人。”俗人者,即欲以神通测度实相念佛人,非修智慧。此外,五通具足之仙人欲以神通测度实相念佛人之智慧,则穷其通力,亦不能知。
  第五节:善遮口业,后免障道
  佛子若自觉与无相念佛、体究念佛、实相念佛法门无缘,而不愿修学,仍可依有相念佛法门自度度他,或依其原来所修法门修学,等候舍报往生。勿因听此甚深法门而起烦恼,亦勿
  诽谤。若阻碍他人修学此微妙念佛法门,则未来生中不免因此而障道,并且此生往生以后之莲品、福慧亦受影响。或未来生中,自怨自叹,而不知障道因缘为此世所种。佛子当知,菩萨再来,为数甚众,只因隔阴之迷暂时迷失,忽忘实相真实之理。但因不受身见、邪见结所缚,若遇真善知识劝进,不出几年,即可进入实相念佛之境。若不明此理,随意遮障,更云:“末法时代修学实相念佛难以成就或不能成就。”则罪过甚大。
  念佛人勿毁谤他宗修行人。需知佛法中一切法门,莫非广义之念佛法门。例如禅宗之禅,即《莲宗宝鉴》所说“参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门”,故不应非议。莲池大师云:“念佛不拟参禅,参禅不拟念佛,法虽二门,理同一致。上智之人,凡所运为,不著二谛。下智之人,各立一边,故不和合,多起纷争。故参禅人破念佛,念佛人破参禅,皆因执权谤实;二皆道果未成,地狱先办。”念佛人可不慎哉?故知毁谤正法,其罪甚重,慎勿轻为。若具破邪显正之见地,则应勇于任事,为广大学佛人摧邪显正,勿存乡愿心态,将佛法作人情。
  念佛人慎勿毁谤修禅人。应知:莲宗(净宗)诸大祖师兼授禅法或见性的人很多。著名者如长芦宗赜禅师(慈觉大师),永明延寿,慈照宗主,云栖株宏禅师(莲池大师),近代如广钦大师等。又:在家菩萨因念佛而见性者亦不在少数,故念佛人应谨慎口业,勿毁谤佛法。
  近来有傲慢修禅人毁谤无相念佛法门云:“第一义中无一法可得,为何在心中还要生起忆佛想佛之念?”经云:“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以船为喻:过河需要船,到岸不用舟。但若尚未过河上岸,此船如何能舍?不但不能舍,反而要千辛万苦去造一条船。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是指已证此法。若未证得,则不可舍。故无相念佛乃是一种功夫,应继续练习,至入实相时再舍,如船筏一般,如此才是正确知见。更何况无相念佛法犹如金玉,悟后以此自修,更觉受用。
  复有薄福众生,闻我同修多人修学无相念佛、体究念佛者,或八九月或二三年,便得念佛三昧,心生怀疑,便造口业诽谤。此事古已有之,非独今然。总因善根福德不足所致,是可怜愍者。兹举唐朝怀感大师《释净土群疑论》卷六所载问答,以释群疑:
  “问曰:念佛三昧所得境界:或见诸佛菩萨无边圣众,或见诸佛净土种种庄严,既有圣教分明,不敢更生疑惑。然今时道俗或男或女,生年已来未曾听习,于诸圣教一句不知,复未长时修行佛法。或童男或童女,百事无知,暂入道场至心称佛,即言得见诸佛圣众,事同戏剧,法不应然。宁容念佛三昧高僧硕学,精勤修习犹恐不成,斯辈幼童无智俗士并能获证三昧定耶?将非此法是虚伪矣。
  释曰:今时道俗咸生此疑,准教验时得何所怪。且如世尊在日及佛灭度后,优波鞠多所度弟子,获得道果无量亿千,或一坐闻经得法眼净,或因剃发圣道现前,或得扫忘帚获阿罗汉果,或七岁沙弥是俱解脱,或以球打头证四向果,或避走令听得须陀洹。事同戏剧已超三界,断彼难断见思二惑,证彼难证四沙门果,岂可不信斯教法哉。皆由宿种解脱分善,过去已曾修习此道,今生暂尔闻法思惟,随遇少缘即能得道。……。且入佛法种种根机。如思惟教义假兴问答,解惭顿之玄宗、演半满之真教,即须聪明智慧,词辩纵横,非斯上人难弘妙旨。如也一心不乱直心直行,无多思虑一心念佛,即见世尊,不惜身命。俗间士女或是幼童,闻善知识教令念佛,即便信受如教专念,不多思惟心易得定。如多想虑,三昧难成。故入道场名僧大德,广闲经论三昧不成。少解经文速得斯定。古今大德习禅之侣、欲学定者,皆令莫听。良为思义之徒,心多散乱矣。此何怪也,斯何惑哉。”
  观乎上开怀感大师阐释,便知修学念佛三昧者,有迟有疾。皆因前世善根或已曾修习,及以今生专在念佛功夫上用功,而不在广习经论博取名闻上用心,故修学迅速,实有此事。伏维一切佛子深思此理,慎勿诽谤,可免未来生中因此障道是幸。(第一章完)
(原标题:25 第四篇:肺腑之言 第一章 未修证者宜知)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